APP下载

关于“陌生化”习作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究

2023-07-21王乙楠

教育界·A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陌生化习作教学

【摘要】从“陌生化”概念出发,阐述“陌生化”习作教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习作教学现状,论述在“陌生化”习作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以期让学生在陌生化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习作教学的引导下,开启全新的习作实践之旅。

【关键词】陌生化;习作教学;教学评一体化

作者简介:王乙楠(1980—),女,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第三中心小学校。

一、“陌生化”与习作教学

(一)何为“陌生化”?

“陌生化”这个概念和相关理论最早起源于欧洲的艺术创作,是俄国的形式主义领袖人物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动作经常重复后就会变成习惯,变成一种本能的行为。为了打破这种感知的自动性、机械化,我们需要采用新的形式,让感知从这种本能性、自动化的意识中解脱出来[1],从麻木的状态中苏醒过来,让状态重新回归原处,重新感知,重新观察,让学习的内容变得陌生。我们要打破之前的认知,以新奇的态度去对待自己曾经熟悉的内容,体会新鲜感。这就是事物的“陌生化”。

(二)何为“陌生化”习作教学?

“陌生化”概念虽然是艺术创作的概念,但与习作教学属于同一个范畴,在创作上是相融的。

1.打破常规,产生“新体会”

学生在写作时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也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对曾经熟悉的事物有新的认知和感受,有表达新感受的欲望,同时能够形成一些独特的见解。在“陌生化”概念中,妨碍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往往不是学生不熟悉的、陌生的领域,而是学生熟悉的、已知的领域。当学生对熟悉的认知对象重新产生了陌生感,会产生认知困惑或者困难,重新审视认知对象。这种困惑会促使学生努力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集中,耗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更长,这样又能刺激学生的神经元,让学生产生积极思维,从而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习作的观察、认识、思考、表达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身边熟知的人和事上寻求新发现,产生新体会,所以習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产生新体会,从而形成深刻认知的过程。

2.拓展认知,注重“回头看”

习作素材来自生活,新颖的素材来自学生对生活、学习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环境认知的兴趣,使学生不断产生认识周围事物的欲望,从而不断形成新的思考、认知方式[2]。当然,习作教学不仅要注重拓展对新领域中新事物的认知和体验,更要注重“回头看”,注重对原有事物的重新审视、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做到常思常悟,常写常新,这就是“陌生化”。

3.关注创新,提升“审美力”

学生习作的过程不仅是阐述经过、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表达、传递自身审美的过程。审美概念中有一个核心内容叫“审美张力”,指学生在已有的审美基础上,通过学习实践感知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差距的原因在于学生平时使用的日常生活语言实用性较强,简洁明了,规范有序,而文学作品却恰恰相反,更多关注的是审美功能,所以在语言的表达上,喜欢采用一些新颖的、创新的陌生化手段来吸引读者,表达自身审美。陌生化手段不仅体现在语言的技巧上,更体现在作者从各个方面对作品的细节进行雕刻打磨上。“陌生化”习作教学模式中的“审美张力”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习作,进而促进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

二、习作教学现状

习作教学中的“评”较步骤化和形式化,导致习作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大打折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教法,忽视评析

目前,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基础训练和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推崇的是习作方法指导、范文模仿,高年级还讲究文章的谋篇布局,一般是从字到词,到句,再到段、篇,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教。须知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作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习作指导要冲出侧重技巧讲解的误区。同样是教授方法,教师可以多让学生参与到文章的作前指导和作后评析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在评价中碰撞思维,提升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突出个性。

(二)强调学会,忽视评论

从中高年级的习作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受传统习作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依然沿用灌输式教学模

式[3]。教师在习作前更注重作文写法的指导,如开头、结尾怎样呼应,怎么过渡,怎样详写和略写,同时还力求学生用具体、生动的文字进行表达,再运用各类修辞手法,让内容更丰富,更优美,更有感情。小学生生活、情感体验不足,仅仅靠传授教法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如果强行灌输,只能适得其反。技巧性内容的教授必不可少,但要把握分寸,不能因此妨碍和束缚了学生的自由表达。所以,对含有技巧性的文章进行讨论评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强调作前指导,忽视作后点评

习作教学一般分为作前指导和作后点评,教师往往在作前指导上下功夫,而忽视了作后点评。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进行作后点评的时候,必须对大量的学生作文进行归类整理,要花费至少一节课的时间对习作情况进行分类、讲解、点评、归纳整理,部分教师觉得这些事情耗时耗力。殊不知,作后点评课中的教师评、学生评、师生互评等点评方式是最能点燃学生习作热情的。如果教师再加入一些“陌生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三、“陌生化”习作教学中的“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是强调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的“评”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这三者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通互动、协同作用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是新课改下对“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践行。这一模式是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满足了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在循序渐进中、多方助推下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教学方式。“陌生化”习作教学中的“教学评一体化”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提高习作有效性为落脚点,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习惯的培养,激活学生潜在的意识,挖掘学生习作的潜能。

(一)借助“教学评一体化”,整合课内外阅读材料,丰富写作素材

习作课上可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教师兴致勃勃地在讲台上按照习作要求上着作文课,学生却毫无生气,死气沉沉。轮到学生动笔写的时候,学生面露难色,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有的也只是挤牙膏式地写了些。学生早已洞悉教学内容,早就熟知教学范式,对习作指导兴致不高。缺失新鲜感的习作内容激不起学生心中的兴奋点。因此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整合和改进,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储备,创造陌生感,激发学生个性创作的兴趣。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课内外阅读材料进行整合,进行多元化指导,落实精准化评价,使建立在“陌生化”基础上的“教学评一体化”习作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这一习作主要围绕“有你,真好”这一主题展开。在作前指导中,教师先带领学生纵观整个单元的课文,从《少年闰土》中找出描写闰土语言的片段,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找出描写鲁迅动作的片段,在对比评析中感悟人物动作和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习得方法。为了强化学生对方法的认知,教师再对五年级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等课文中的精妙语言加以评析。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更让学生对学过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

(二)利用“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多文体评析,优化写作训练

教师在落实习作训练指导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多种文体特性进行分析,以通过科学化、精准化的引导,使学生的“学”更具针对性与延展性。再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根据文本类型和内容的需要恰当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教师先让学生将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给车夫上药的动作片段描写改写成人物对话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讨论和评析,感知到课文中使用连续性动词更能体现人物特点。此时教师乘胜追击,再让学生将这段上药的动作描写与《少年闰土》中的语言描写进行对比。两次对比让学生真切感悟到细节描写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要符合文本内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认知中有不同的风貌、不同的感觉。同样,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人在不同情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习作教学同样如此。除了让学生感受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换个角度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比如进行对比观察、对比评析、对比归纳。这样的“教学评”结合了学生的认知实际、身心特性,能够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的“陌生化”体验中感受习作的魅力,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持续性发展。

(三)革新“教学评一体化”,着力习作评价,培养习作素养

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必须抓好评价这个切入点,重新反思自身教学指导的合理性、有效性,将评價贯穿至习作前后,采用以“评”引“教”、以“评”促“学”的模式,不断完善作前指导、作后讲评体系。“陌生化”习作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落脚点在“评”上,在进行评价设计时,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习作基础、认知能力,进行精确且高效的评估、研判,使评价的开展扎实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功能,引导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彼此学习、借鉴、交流和分享,同时改进自身习作中的不足。教师还要拓宽评价渠道,根据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再指导,再评价,再帮扶,以此培育学生的反思意识,真正达到将教、学、评三者深度融合的育人目标。

第一,教师要在“陌生化”评价中设置“评价群”,对大单元中的文本进行评析,对习作中的下水文进行评析,对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评析。各个评价方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特定的文本习作讲评中相辅相成的。在习作讲评课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归纳点评,并用课内文本的相关归纳点进行再指导,以此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和课内文本有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一篇下水文,让学生带着新认知对相似的文本内容重新进行对比感悟。对下水文的具体评析能让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而这种自发式的体验感知就是促使学生主动修改文本的动力。

评价群不仅有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能力的提升,而且对于习作教学实效的提升、目标的达成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

需要。

第二,教师要革新“陌生化”评价中的评价范式。学生的评价能力对学生习作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在实际习作教学中要不断革新评价模式。

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习作片段中的不同场景,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发散性评析,评析习作中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教师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点评,关注学生习作中的常态问题,进行聚焦性评析。这样的评价范式使得教师的“教”紧密关联学生的认知实际,使得习作实践中的“学”切实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使得习作教学中的“评”全面促进学生的认知提升,使得学生的评价能力得到提升。

结语

“陌生化”习作教学中的“教学评一体化”能够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明前进方向,开拓路径,使新课程下的习作指导逐渐走向多元化,使学生在熟知的领域中获得新的认知体验,释放内心情感,从而写出内容丰满、情感真挚的习作。

【参考文献】

[1]周红才.论写作创新与陌生化手法[J].文史博览,2006(10):17-19.

[2]傅登顺.运用“陌生化”手法提升习作教学创新[J].语文知识,2016(22):94-97.

[3]韩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新读写,2021(9):8-10.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陌生化习作教学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