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科学项目化活动的行与思

2023-07-21王晓雪

教育界·A 2023年17期
关键词:科学

【摘要】整合课程要素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课程统整思想,寻找全新的切入角度,设计科学项目,让幼儿找到创新的探究方向;教师要引导幼儿整合自然资源、区域活动资源等,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还要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用合作法、实践法、整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创新实践。

【关键词】课程统整;科学;项目化活动

作者简介:王晓雪(1991—),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

针对幼儿教育来说,课程统整指的是教师全面挖掘和筛选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的、有趣味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打破学科壁垒,让幼儿进行跨学科的、持续性的、系统性的探究,从而推动幼儿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科学项目化活动中,教师要践行课程统整思想,寻找全新的切入角度,融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幼儿开展跨学科思考探究,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指向整体体验,探寻切入角度

(一)技术角度

教师以课程统整思想为指导,整合科学、艺术等学科,寻找它们的交叉点作为切入,引导幼儿深入探究,能够优化幼儿的学习体验。科学研究需要广泛使用各种技术,教师可以从技术角度入手,指导幼儿自主动手操作,从而解决各种问题。

在“小蝌蚪变青蛙”科学项目化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三个项目:一是自主制作一个容器,容纳小蝌蚪;二是积极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并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三是总结归纳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和小伙伴用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项目一中,幼儿需要融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自主动手制作容器。笔者要求幼儿从实用性、美观性、科学性这三个角度思考,自主设计容器,并自主制作。例如,结合实用性,要考虑如何提高容器换水的效率,避免在换水时弄伤小蝌蚪。幼儿试着设计有孔的盖子,方便滤水。又如,结合美观性,既要求容器美观,又要求容器方便观察。幼儿用透明的饮料瓶制作了一个花瓣状的容器,既美观,又可以多角度地观察小蝌蚪。再如,结合科学性,要考虑饲养几条小蝌蚪,如何选择大小适合的容器,才能不让小蝌蚪感到拥挤。如此,幼儿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工程角度

幼儿需要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学会统筹规划。在科学项目化活动开始之前,幼儿要对研究步骤、所需材料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幼儿要结合科学项目化活动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方案,树立创新意识[1]。

在“小小不倒翁”科学项目化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三个需要幼儿合作探讨的项目:一是完成不倒翁的制作;二是继续调整制作材料,观察不倒翁的变化;三是结合前两个任务总结分析,试着解释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笔者整合工程方面的知识,帮助幼儿树立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首先,笔者引导幼儿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分工,如:有的幼儿制作不倒翁的身体,有的幼儿寻找和补充制作不倒翁的材料等。其次,笔者指导幼儿制作工程流程图,即画下制作不倒翁的过程。如:用剪刀、乒乓球表示“制作不倒翁底部”,用纸张、折叠符号表示“制作不倒翁的身体”等。最后,笔者引导幼儿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调整,改造不倒翁。如可以将不倒翁的底部设计成插入型的,而不是直接用糨糊粘贴。因为幼儿在开展项目二的过程中,还要更换不倒翁底部的负重材料,观察不倒翁的变化,如果直接粘贴,就不方便更换了。

工程角度下的科学项目化活动离不开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团队配合,让幼儿在相互帮助和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

(三)艺术角度

艺术学科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教师可以从艺术角度切入,设计科学项目化活动,让幼儿放飞想象,展现童趣。当幼儿能够在开放性材料的支持下融入创意,并付诸行动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就能得到发展[2]。

在“谁的飞机飞得远”科学项目化活动中,笔者整合艺术和科学设计三个任务:一是要求幼儿掌握制作纸飞机的基本方法;二是让幼儿自主制作纸飞机,幼儿可以使用更新颖的折叠方法,也可以使用画笔涂鸦,让飞机变得更美观;三是要求幼儿探索分析要让飞机飞得更远,需要注意什么。

有的幼儿联想到蜻蜓的翅膀,于是从纸张入手,选择更符合条件的纸张,增大了飞机的机翼面积,让飞机的机翼如同蜻蜓的翅膀一般展开。幼儿发现这样制作的飞机不仅美观,而且的确能够飞得更远。

还有的幼儿发挥想象力,决定给飞机的头部粘贴彩带,让飞机更漂亮。动手实践后,幼儿却发现,彩带让飞机变得头重脚轻,反而影响了飞机的飞行距离。

这样整合艺术和科学的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在进行发明创造的時候,不仅要注重美观,而且要注重科学性。

二、激活思维,开发活动资源

(一)关注自然

课程统整思想要求教师挖掘和筛选和幼儿日常生活相关的、有趣味的、有价值的资源,打破学科壁垒,让幼儿激活思维,深度学习。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学习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

在“花草树木知多少”科学项目化活动中,笔者设计了若干任务。

在任务一中,幼儿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并试着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给植物分类。如:幼儿根据植物的大小将植物分成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小巧的草本植物;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将植物分成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按照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将植物分成蔬菜、水果、园林植物等。

在任务二中,幼儿结合艺术学科的知识,将花草树木按照一定的分类画下来,并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

在任务三中,幼儿思考人类和植物的关系,思考植物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帮助,并说出随意采摘公园花草、滥砍滥伐森林树木等行为是否正确。

教师要挖掘、整合各种自然资源,让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经验,激发幼儿关注自然的兴趣,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二)关注区域活动

教师统整科学项目化活动和幼儿园的其他区域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让幼儿自主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提高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阅读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为例,笔者统整语言类区域活动,组织幼儿阅读绘本,让幼儿从绘本中学习科学知识。有的幼儿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提出:“书里说的东西一点都不对,我每天都吃很多东西,但是也不会肚子痛,我还喝很多冷饮,也不会肚子痛。”此话题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自己一顿能吃多少东西。此时,笔者整合语言类区域活动和科学项目化活动,让幼儿回忆自己暴饮暴食的经历,并统计暴饮暴食后闹肚子的人数多,还是不闹肚子的人数多。统计数据表明,暴饮暴食后闹肚子的人数更多。如此,幼儿认识到自己暴饮暴食后肚子不痛,只是个别情况,长此以往,会吃坏自己的肠胃。接着,笔者引导幼儿思考吃哪些东西会让肚子感到不舒服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幼儿总结了健康饮食的特点,并反思了自己的饮食习惯,思考了改进的方法。

教师统整资源,引导幼儿围绕科学问题探究分析,并引导幼儿和伙伴交流、和材料互动,能够让幼儿怀着好奇心主动地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聚焦指南精神,创新活动策略

(一)合作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教师要给幼儿设计需要齐心合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这和课程统整思想不谋而合。教师在设计科学项目化活动的时候,要聚焦指南精神,设计有利于增强幼儿合作意识的活动。

在“影子舞蹈”科学项目化活动中,笔者引导幼儿合作探究,了解影子的奥秘。

在任务一中,幼儿试着做出各种手势,在墙面上展现各种小动物,看看谁的手影最像、最美观。

在任务二中,幼儿开展合作探究,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的时候观察自己的影子,并且记录下影子的位置、长度等信息。接着,幼儿合作总结记录的信息,探究影子和太阳的位置是否有关系。

在任务三中,幼儿合作开展“踩影子”的游戏。具体来说,幼儿分小组活动,结合太阳的位置观察对方影子的位置,然后团队配合,互踩影子,同时避免被对方踩中自己的影子。

这样的科学项目化活动,整合艺术、科学、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与此同时,幼儿需要合作才能了解影子的奥秘,获得团队游戏的胜利,因此这也能够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认识到要更好地完成科学探究,就要依靠集体的智慧,从而养成积极合作的习惯,这有助于幼儿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二)实践法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实践中,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让幼儿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学会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在设计科学项目化活动的时候,要体现实践性,并寻求家长、社会多方位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探究体验。

在“电的家族”科学项目化活动中,笔者采用实践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了解和电有关的基本知识。

在任务一中,幼儿试着将电动汽车玩具中的电池取出来,看看此时的电动汽车玩具是否还能运转,然后再试着把电池装回去,从而在实践中了解正负极的知识。

在任务二中,笔者寻求家长的支持,请家长在家中和幼儿一起数一下家中有哪些电器,并试着猜测哪种电器的耗电量更大,思考有哪些省电的方法。

在任务三中,笔者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供电局的老师来给幼儿开讲座,请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幼儿科普常用电器一天的耗电量是多少、一个城市一天要用多少电、如果浪费电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简单易行的省电方法等知识。幼儿回到家中,将这些知识告诉父母,和父母一起节约用电。

教师要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多元一体的教育模式,让幼儿能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样,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实践的兴趣,促进幼儿大胆地想象创新、合作沟通,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三)整合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教师要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要注意学科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使幼儿全面协调发展。教师采用整合法,组织幼儿参与跨学科学习,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在“制造人工彩虹”科学项目化活动中,笔者整合科学、语言、美术等学科,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在项目一中,幼儿自主动手实践,通过喷水法制造彩虹,并观察彩虹的颜色,说出彩虹有什么特点。此外,幼儿调整实验方法,探究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制造一条人工彩虹。

在项目二中,笔者整合语言类学科,让幼儿阅读和彩虹有关的绘本,观察绘本上的彩虹色彩和自己日常观察到的是否一样,从而总结彩虹色彩的规律。此外,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有关彩虹的故事,给小伙伴讲述故事的内容。

在项目三中,笔者整合美术学科,让幼儿试着画彩虹,并让幼儿说说如何通过细节体现彩虹出现的条件。有的幼儿画出了太阳以及湿润的地面,暗示彩虹一般会在下雨之后出现。

结语

基于课程统整思想设计幼儿科学项目化活动,要求教师能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通过层层深入的项目自主跨学科探究,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景清华.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師,2013(30):106.

[2]温璐杰.在角色游戏中深化幼儿对社会角色的体验[J].基础教育研究,2020(13):96-97.

猜你喜欢

科学
点击科学
走进科学
走进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走进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怪咖
科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