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叩响童声合唱的大门

2023-07-21黄舒姝

教育界·A 2023年17期
关键词:童声合唱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理念

【摘要】童声合唱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使命。随着美育教育的发展,童声合唱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为了提高童声合唱的质量,教师需要重构教育理念,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出发,多措并举,在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童声合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黄舒姝(1983—),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

童声合唱区别于其他的音乐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最大范围地参与音乐教学,并通过合唱这一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在此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坚持童声合唱的公平性、普及性和教育性。此外,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童声合唱逐渐衍生出了新的教学方法。针对新的教育环境,小学音乐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优化教学模式,提高童声合唱的质量。

一、重构教学理念

(一)整体性

童声合唱是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表达方式,其不仅是小学音乐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小学建设特色校园的基础要求。为了彰显美育教育的成果,很多学校会定期开展诸如“合唱节”的活动。由于“合唱节”采取竞赛的形式开展,所以教师在进行人员筛选时往往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只有一部分的学生可以进入合唱团,进行合唱训练。虽然站在舞台上的表演者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但却违背了童声合唱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为了提高整体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艺术审美,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鼓励的基础上展开音乐知识的讲解[1]。

以小学音乐《儿童团放哨歌》一课的教学为例。《儿童团放哨歌》是一首积极向上的合唱歌曲,歌曲为2/4拍,五声调式。从结构上来看,《儿童团放哨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节奏鲜明,曲调活泼;第二部分的歌声起伏,采取四声部卡农式合唱,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革命力量。为了让学生了解革命时期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情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儿童团放哨歌》的视频,并向学生讲述该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教师可以进行范唱并引导学生跟著钢琴弹奏的旋律哼唱。在哼唱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发地找到歌曲演唱的难点。针对学生提出的难点,教师再讲解2/4拍的强弱唱法,并进行二部轮唱的训练。

童声合唱旨在让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张开嘴巴唱”,在此过程中,教师担任着引导员与讲解员的角色。一方面,教师需为学生讲解合唱歌曲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赏析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合唱技巧和姿势进行及时的纠正。

(二)融合性和统一性

童声合唱区别于个人演唱,是一项追求整齐与组织的集体演唱活动。从童声合唱的要求来看,童声合唱旨在让演唱者将自己代入音乐作品中,并在演出的过程中演绎作品形象。由于小学生很少进行专业的合唱训练,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声部协调和均衡方面的困难,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即合唱曲目的选择上降低难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以及发音方式[2]。一方面,节奏练习是把握合唱曲目的前提,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解相关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另一方面,合唱区别于重唱和齐唱,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采用统一的发音方式,其中主要包括不同声部在音色、力度等要求上的统一。

为了达到学生演唱的高度融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强到弱地演唱长音“噜”,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将声音集中,并从头腔共鸣中体会力度和气息的变化。以小学音乐《春天来了》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春天来了》的音频,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在确保大部分学生了解了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后,教师再进行高声部与低声部的范唱,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部演唱的魅力。考虑到学生刚接触《春天来了》,所以在组织学生合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啦”字代替歌词并跟着钢琴伴奏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

从童声合唱的引导来看,整体的融合性以及各声部的统一性是童声合唱的基本要求。在开展合唱前,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筛选出适合学生演唱的合唱曲目。此外,针对合唱曲目中涉及的乐理知识,教师也要适当地进行讲解,以保证学生音色和力度的统一。

(三)系统性

童声合唱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除了合唱的整体性与融合性,童声合唱中学生所采用的姿势也会影响到演唱效果。一般来说,童声合唱需要采用站立的姿势,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到基本的腰椎伸直。此外,为了确保童声合唱的观赏性,教师可以结合合唱曲目的风格为学生编排适当的队形[3]。

以小学音乐《春游》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习演唱之前,笔者先向学生展示《春游》的曲调,并要求学生在聆听歌曲旋律的过程中感悟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春游》是一首颇具意境的歌曲,在动静结合中描绘出了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区别于传统的三拍子,《春游》在节奏上采用了六八拍复合节奏。此外,《春游》的声韵和谐,易于大众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二声部引导学生展开童声合唱。在训练的过程中,笔者先带领学生体会六八拍复合节奏的魅力,并且在范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二声部的方式进行合唱。在合唱时,学生需保持着站立的姿势,并将脚的重心放至中间位置。经过几轮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春游》的演唱标准。最后,笔者根据《春游》的风格设置相应的合唱队形,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进行动作的设计。

在传统的童声合唱训练中,部分教师为了加快授课节奏经常会忽视队形的设置和动作的设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从整体性和协调性出发,在完成演唱部分的教学后,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的理解与想法应用于队形和动作的设计中。

二、优化教学方法

(一)重视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是童声合唱训练的前提。首先,在进行童声合唱训练之前,教师需要针对合唱曲目的創作背景、特点以及其中的节奏进行讲解。其次,从音乐鉴赏的作用来看,音乐鉴赏旨在通过歌曲的聆听感受创作者的情感,所以音乐鉴赏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加深对合唱曲目的理解。为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线下教学的融合,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4]。

以小学音乐《跳柴歌》一课的教学为例。《跳柴歌》是一首颇具民族特色的黎族民歌。为了让学生了解黎族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向学生展示《跳柴歌》的创作背景。教师可以将竹子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通过讲解竹子的用处延伸至用竹子制作乐器和跳竹竿舞,再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竹竿舞的视频,并鼓励学生模仿竹竿舞的经典动作。通过大量的资料展示,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跳柴歌》中所描述的生活场景。随后,教师要针对《跳柴歌》的节奏以及旋律进行乐器的选择,由于《跳柴歌》属于民族歌曲,所以传统的钢琴伴奏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乐曲的欢快与特色。依托《跳柴歌》的创作背景以及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使用竹竿敲打拍子,并和着拍子的节奏的方式进行范唱。在确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跳柴歌》的唱法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进行《跳柴歌》的演唱,一组模仿跳竹竿舞。

音乐鉴赏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对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感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童声合唱是一个完整且系统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前期的音乐鉴赏环节,让学生在感知音乐魅力的过程中充分提高合唱技巧,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以兴趣为导向

童声合唱训练区别于专业的音乐课程讲解,旨在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合唱这种演唱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兴趣为导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敢于“张口唱歌”。此外,童声合唱训练讲究整体的融合性和声部的统一性,所以学生能否积极地融入音乐集体是教师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让学生愿意唱歌并且愿意和其他人合唱,教师可以从肢体放松出发,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一般来说,童声合唱以放松和自由的环境为前提,在学生展开合唱训练前,教师可通过“双手自然下垂”“双腿自然打开与肩同宽”的要求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在童声合唱中,多个声部的默契配合是合唱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可以基于节奏训练和多个声部训练,设计一些颇具趣味性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堂变得趣味横生。

以小学音乐《学习歌》一课的教学为例。《学习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歌曲的节奏来看,《学习歌》为四四拍,五声调式。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各声部之间交互呼应,教师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其中一个声部的学生通过拍掌的方式打出自己的节奏,并让另一个声部的学生采用跺脚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节奏。这样一来,不同声部之间的学生不仅需要记住自己的节奏,还要兼顾其他声部的节奏,从而提高整体的融合性。在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自己所属声部的节奏后,教师再进行加速或减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在进行合唱之前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训练,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三、童声合唱训练新趋势

(一)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开始重视线上教学的应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自我学习的融合。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学生讲解音乐的特点,还可以依托特定的手机APP实现线上的合唱[5]。

以小学音乐《七子之歌·澳门》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七子之歌·澳门》时,笔者首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向学生展示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具体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情感。随后,笔者依托多媒体技术进行节奏、力度以及声部的讲解。最后,让学生通过特定的手机APP展开多个声部的合唱。在合唱的过程中,笔者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并让学生展开多次练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线上授课可以实现童声合唱的训练,但线下教学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高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技巧。

(二)合理使用微课,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事物,微课的出现为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微课旨在通过一条简短的视频介绍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微课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微课的形式多样,包含视频、图片、音频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音乐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于童声合唱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合唱训练。

以小学音乐《七色光之歌》一课的教学为例。《七色光之歌》节奏欢快,曲调活泼,从童声合唱的角度来看难度较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制作微课内容时,用li代替歌词录制二声部的演唱。在后续的课程讲解中,笔者教授学生一声部的唱法,并将微课视频中的二声部演唱与学生的合唱相结合。在确保大部分学生熟悉了一声部的唱法后,笔者再将学生分为一声部与二声部进行童声合唱的训练。

随着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微课及线上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为了提高童声合唱的统一性和整齐度,教师需要充分结合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合理利用微课等教学手段,促进合唱训练的高效开展。

结语

童声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区别于竞赛类的童声合唱,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童声合唱具有整体性。为了提高童声合唱的质量,教师需要以学生为导向,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与魅力,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体会歌曲的情感,并以此为前提进行节奏、力度和气息的基础训练。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以及微课的出现为童声合唱提供了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萌.让音乐叩动孩子的心弦:浅谈小学阶段的童声合唱教学[J].新课程(上),2018(12):73.

[2]叶小芳.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20(15):101-102.

[3]王薇.让音乐拨动心弦: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教学[J].北方音乐,2020(3):142-143.

[4]蔡宜玲.拨动孩子的心弦: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新思路分析[J].小学时代,2019(25):14-15.

[5]杨钰玲.让童声合唱拨动学生艺术的心弦: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35):155-156.

猜你喜欢

童声合唱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理念
从“合”到“和”:奏响童声合唱的天籁之音
浅谈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分析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