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师数字化管理实践探索

2023-07-21石凌朱生营袁丽喻涛任丽

电化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育治理教育管理

石凌 朱生营 袁丽 喻涛 任丽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教育数字化”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教育数字化大力推进,对我国教师数字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凝练教师数字化管理的实践探索,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支持下,本期《电化教育研究》推出《我国教师数字化管理实践探索》,围绕教师资格管理数字化、师德师风治理数字化、乡村教师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现实应用进行经验总结,以期为推进我国教师数字化管理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教育管理; 教育治理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教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石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教师队伍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性因素。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全国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提高教师管理工作水平,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业务流程、科学决策评价等方面的突出作用,2014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开展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教师系统)建设工作,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担系统建设、运维、服务等实施工作。2017年,教师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截至2022年共收录各级各类教职工2170余万名,准确掌握了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在支撑教师精准培养、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改进教师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也建设了一批面向教师管理和服务的应用系统,涉及教师职称评审、教师评优评先、教师培训服务等,例如,浙江省教育厅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教师服务门户,为省内教师提供各类管理和应用服务的一件事一次办。经过几年的应用和发展,全国教师管理信息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教师管理工作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近几年,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体系化建设的新思路。2022年,教育部全面启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优先重点开展人才培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教育教学数字化过程沉淀的大数据,更有效地服务个性化教育教学、支撑科学化评价考核、促进学生与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积极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工作,逐步开展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等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升舱改造,探索用数据赋能管理和决策工作。

教师管理信息化多年来的建设与应用为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数字化的理念将会系统性变革和重塑教师管理工作的思路、方式和流程。本文从全国教师管理工作的视角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际需要、发挥实际成效为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出教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思路。

一是数据获取方式的转型,实现伴随式的数据沉淀。现有教师系统以教职工填报数据为主,所提供的管理类应用功能与教职工个人粘性不高,数据质量无法保证。数字化转型后,首先,填报方式依然作为需要精准确认的关键核心数据的来源之一,但是应通过增加与教职工个人密切相关的服务类应用功能,提高教职工使用数字化应用的频度和依赖度,以便提升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同时,将填报准确的核心数据通过必要的安全技术保护,作为唯一可信数据源共享给各类数字化应用使用,最大程度减少教职工重复填报相同信息的工作量。其次,依靠管理类、服务类数字化应用常态化的运行,将管理、服务过程形成的数据积累下来。再次,通过与第三方教师管理服务类应用互联互通,用可信教育数字身份确保同一名教职工在不同应用中的数据关联性,并按照教师管理工作需要,获取第三方应用相关数据。最后,伴随着各类数字化应用的运行,沉淀形成教师管理数字化所需的数据资产。

二是教师管理方式的升级,实现精细化的教师管理。现有教师系统按照教师工作司业务管理工作要求和流程,提供了教师基本情况、交流轮岗调动、培训学分学时、资格注册、三区人才教师专项计划等管理应用功能,基本实现了精准到教职工个体的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管理对象需要充分参与到治理活动中,以服务即治理的理念,实现管理者、管理对象良性互动和反馈。以教师管理对象和管理职能为核心细化明确管理服务事项和责任边界,用数字化手段以应用场景的方式实现管理服务事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落实管理服务活动,达到精准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对象,以及管理过程可追溯、管理结果可分析、管理风险可预测,最大限度降低管理工作的人力成本,提升管理效能。

三是教职工获得感的提升,实现便捷化的应用服务。教师管理数字化转型,除了以数字化理念进行管理外,也伴随着管理方式的转型,强化服务能力是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面向教职工的服务类数字化应用,是实现教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在教师系统提供必要、规范、易用的服务类应用功能,不但能够提升教职工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感和获得感,还可以在教职工使用数字化应用的过程中,及时得到鲜活准确的动态数据,以支撑管理部门高效化的管理服务、数据化的考核评价和科学化的决策规划,精准管理的成效又能够为教职工提供更优质的管理服务,进而形成良性的治理过程,进一步体现教师管理数字化的价值。

四是考核评价方式的改进,实现数据化的考核评价。现有考核评价方式,多为管理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或线下方式收集被考评者填报的考核材料,由考评者或专家按照一定规则,以客观标准加之主观经验评判考核结果。此种方式能够比较公平地满足大多数考评活动,但存在考核材料表述是否清晰准确、不同考评者对标准的把握是否一致、考评者经验是否丰富等因素,可能造成考核结果与客观实际有所偏差。数字化转型后,优化调整考核评价的管理要求,应强化以客观数据为主,不断提升过程性数据在考评结果中的权重,甚至完全由过程性客观数据作为考评依据,更加突出用数据反应客观真实成效的作用和价值。在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評审等活动中,可广泛使用被考核者数字化应用过程中沉淀的数据和资料,设计明确的考评指标和算法模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公平、高效、客观的考评活动,如此既能促进被考评者树立正确的考核评价观,同时降低被考评者在不同考评活动中重复填报材料的负担,还能真正提升考评工作的效能,更加接近考核评价的真实目的。

五是决策规划方式的转变,实现科学化的决策规划。教师管理信息化多年应用积累的数据,在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关工程规划和研究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决策规划时,多以行政管理数据为主,缺少过程行为及非结构化信息等大数据的助力;多以简单统计分析为主,缺少合理业务模型和有效数据模型的支撑;多以文件报告为主,缺少与决策规划和预警预测工作过程的融合,这些因素的存在难以真正实现科学化的决策规划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过程,首先管理者、业务专家和技术专家应共同深入研究业务工作和数据指标的关系,通过哪些数据、哪些模型可以反映管理者管理决策中关心和需要的业务指标,再通过研制模型算法、汇集所需数据指标、选用合适的数据表征方法等将数据业务化,帮助管理者能够在决策规划以及预警预测等强依赖数据和经验的业务活动中,合理、有效、深入使用数据,实现用数据开展决策、跟踪评价、发现问题、分析成因、再决策的闭环,不断提升决策规划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教师管理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是一个系统工程,能否顺利转型,与参与者对数字化的理解、变革创新意识、制度流程的优化调整、数字化技术实施经验水平、绩效考评方式等多方因素密切相关。作为教师管理数字化工作的参与者,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将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打好基础、作好设计、抓好落实、搞好服务,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研究新的更加有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全力支撑教师管理数字化转型工作。

“数字+服务”:打造教师资格管理

数字化新形态(朱生营,袁丽)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推进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和共同任务。深度挖掘教师资格数字资源,把数字资源转化为教育改革和管理的强大动能,促进教师资格管理由静态监管走向动态跟踪、由单一管理走向数据协同,是打造教师资格管理数字化新形态的重要举措。

一是落实从严治教,服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法定职业许可制度,要求申请人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定教师资格时,要对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和无犯罪记录进行核查;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后,要对教师资格证书持证人的师德进行动态监管,对违反《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相关规定的,依法丧失或撤销教师资格。通过与公安部性侵违法犯罪共享数据库间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查询后,强化了教职员工准入要求,在教师资格认定环节,对所有申请人开展性侵违法犯罪信息查询,对查询到有性侵违法犯罪信息的,不予认定教师资格,将“害群之马”拒于教师队伍之外。通过系统间互通互联,与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共享教师资格丧失和撤销数据查询使用,严把教师入职关。通过教师资格数字化管理,在教师入口关、教师入职关和在职动态监管全流程从严落实师德要求,形成一体化教师综合管理体系,以数字化服务国家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动教师资格管理数字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几年来,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和营商环境,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1)“减证便民”,提升教师资格认定服务效能。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有明确的准入标准。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时,需要提交学历、普通话、教师资格考试等申请材料。在之前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这些申请材料均需要提供纸质材料供审核和存档,由于材料多、提交和审核较为繁琐,工作效率低。近年来,伴随教育系统“放管服”改革和“减证便民”服务举措不断走向深入,在强化与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据库的数据共享基础上,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与学信网学历学籍数据库、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了多种申请材料的系统间比对核验,核验成功的,无需申请人提交相关纸质材料,极大地便利了教师资格申请人。2022年,全国约226.3万人获得教师资格,其中,约80%申请人的学历、普通话、教师资格考试等信息由系统比对核验通过,无需再提交纸质材料。通过“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以数字化提升教师资格认定服务效能。(2)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借助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接入国家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推进教师资格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通过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间开展对接,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师资格认定报名、受理和办结等办件信息向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推送和共享使用,促进了教师资格业务协同开展,减少工作人员在不同系统间重复采集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2022年,对接接口由单向数据下发升级为双向数据互传,进一步支持各地开展教师资格“一网通办”和“网上办”。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共享教师资格申请人户籍、居住证、体检结论等数据,开展无犯罪记录核查,为用数据进行立体化业务管理、监测监管提供了平台和数据支撑。2020—2022年,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累计推送约508.6万人的教师资格办件数据到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共享使用,推动了教师资格政务服务效能提升。(3)利企便民,助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需要,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是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努力的目标。通过与全国信用信息公共平台对接,提供教师资格认定数据作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基础数据,为建立健全跨地区跨行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在广西、贵州办理民办学校设立和变更审批中,为核驗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书信息提供服务支撑;通过山东省大数据局对接国家平台教师资格认定信息查询服务接口,为泰山景区票务系统落实景区对教师群体购票优惠提供数据和服务支持。在教师资格管理数字化中,“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分析、依数据行动”使得政府服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走向深入,助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三是明确了教师资格管理数字化发展的下一步方向。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师资格管理的所有领域,在原有基础上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数字化建设,并同时开拓业务功能,整体提升管理系统的联通性、研究性、循证性,向多元的客户端传递价值,是教师资格管理数字化转型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首先,加快数字化转换,扩大系统的联通性。数字化转换是信息系统在数据采集、提取、分析、存储等过程中的数字管理模式,是系统后台工作的基础。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数字转换的后台模块设计和技术提升。其次,从数据获取的对象主体角度出发,提高人机交互的亲和性,把“以人为本”作为系统发展的基本理念,拓展人机交互的反馈渠道,建立反馈的路径系统,建设“实时回应+定时回访”的改良系统。最后,通过增强系统的研究性功能促进教师资格管理数字化变革。如开展教师资格数据信息的本体研究,加强数字化分析研究,纠正在教师资格管理工作中“只有数字不见特点、只看分类不做预测”的不良管理观;开展教师资格管理业务模块的绩效表现研究,通过对各个业务模块的实施评价、效率分析、中介影响分析等研究性的工作,调整平台的技术支持并优化各个业务模块的运行,建设教师资格案例库并进行循证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的供给改革、服务供给改革与队伍治理改革需要向循证决策发展,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是向决策提供循证的重要来源,也是彰显系统数字领导力的重要实践。

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十四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教师资格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也必将服务于这一重大课题。在未来的发展中,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数据搜集、存储、处理能力,使数据的获得变得更加丰富、便利和便宜。另一方面,通过系统互联互通,充实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基础信息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信息库、教师资格限制库三个横向分类数据库。进而,通过数据的追踪研究建立具有纵向动态发展意义的“教师队伍发展信息库”,最终形成横纵互照的“教师资格管理驱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循证案例库。

同时,我国正在部署建设基础教育教师数字化学习平台,优化升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加速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数字化与互联互通,教师资格管理数字化必将为这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宏大设计奠定新的研究范式和决策范式。具体来说,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系统,强化信息采集、分析和监管能力,形成覆盖全体教师、职业全程的与就职信息和专业发展等有效衔接的个人电子专业发展档案,为精准服务“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助力;二是为国家持续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做出贡献,推进教师管理精准化、效率化,同时主动面向社会公开政务和必要信息资源,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与治理[1]。

师德师风治理数字化转型思考(喻涛)

数字化为教师队伍建设从传统管理迈向现代治理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这标志着推进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全党全国普遍共识和重要战略性目标任务,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和教师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数字化技术为抓手,以服务为理念,探索国家师德师风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为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赋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更多优秀的海外留学人才进入高校担任教职,更多的企业技术专家成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更多的“90后”和“00后”“数字原住民”加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流动性持续增加,师资培养需求多样性愈发显著,“互为师生”的数字时代为我国师德师风治理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挑战。

一是全面多维的数字治理思维亟待塑造。师德师风治理数字化是对教师在職业道德、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言行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数字化的工作,包括宣传动员、专题学习、自查自纠、民主评议、监督举报、专项整治、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一整套流程的数字化,其目的是要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数字化技术推动教师整体职业道德、师风建设适应和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师德师风治理体系是一种全面、多维、动态、规范的服务保障体系,涉及激励与提升机制、考核与导向机制、监督与管理机制、举报与受理机制、调查与认定机制、评价与审议机制、处理与披露机制、舆情与反应机制等。其中,每一项独立工作的开展都会对其他机制产生重要影响,呈现各种机制与流程的密切相关性。这些互相影响的作用和机制,需要运用数字思维进行流程重构,从建设思维转向数字治理。

二是动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建立。师德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有人认为,道德是“软”的“虚”的,不好量化;也有人认为,师德是内涵,师风是外延;还有一些人认为,道德是形而上学的,不能拿个量器来称量。以上观点都很有道理,如崇高、美好、善良、纯洁等是永远缺乏度量衡的。如果量化师德,可能会出现应付检查和浮于表面的现象。然而,对师德进行评价持赞同态度者则认为,师德评价用量化的方法值得肯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作用,有利于客观评价教师。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师德评价,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每位教师的师德状况一目了然,比较客观、公允,克服了以往评价的主管随意性,体现出一定的进步性。

三是跨时空的监督盲区亟待破解。目前,师德师风管理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展,存在信息壁垒,往往是出现问题后才会被上级主管部门知道,缺少实时监管和评估机制。同时,不同学段的师德师风评价存在差异,幼儿园教师和高校教师的评价就要有差异化,不能“一刀切”。师德师风的内涵在育人道德、科研道德、社会服务道德、文化创新和传承道德等评价维度上也需要分层,不能所有的工作都是校长“一把手”工程,要实现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胜任教师的条件,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其次,才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需要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工作职责,要求教师具备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最后,是教师要将所负担的知识吸收并升华,承担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神圣使命。因此,国家教师管理部门对亟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监管盲区,建立起一套数字化地图和网格化的监测体系,对任何时间、任何区县、任何学校、任何教师实现师德师风指标的全面监测,对任何蛛丝马迹和指标异常进行分级预警,对任何监督举报进行快速排查和精准跟踪,通过大数据对全国每一所学校的师德师风实时数据了如指掌。

师德师风治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全面推进国家师德师风治理数字化转型更需要凝心聚力、全国一盘棋。宏观上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来促进教师队伍治理创新和转型;中观上需要建立一套覆盖中央到地方的师德师风数字化转型方案的实施路径;微观上需要建立面向每位教师的师德师风指标监测、督查、考核、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应用平台。我们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快速变革,师德师风治理是教育各级主管部门共同面临的新命题,下面就如何科学的建设与评价,如何用数字化手段破解师德师风建设挑战,提出几点思考:

第一, 用关系图谱建立科学的师德师风的知识模型。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只能处理简单的数据关系,而知识图谱能够更加高效的对具有复杂关系的知识进行存储和应用,知识图谱不仅能够表示语义关系,还能联系各类信息形成关系网络,从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知识图谱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属性的实体通过关系连接而成的网状的知识库,以结构化的形式描述客观世界中的相互关系。因此,利用知识图谱建立师德师风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图谱,把影响教师成长和师德师风的因素用知识模型体现出来,这种知识模型本身可构成一个专业的知识链,可展示出教师群体在师德师风评价周期的一系列互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用数字化手段破解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用正面引导,用数字说话,用数字化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避免出现非师德师风教育虚化、弱化和边缘化问题。用数字思维来建立科学的师德师风知识模型,为师德师风建设和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用数字思维建立定量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教师作为被参与师德师风评价的主体,其指标具有差异化、社会化、个体与集体、定性与定量、分层与多维度等特点,用数字化思维建立一套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促进“虚”“实”结合,建立师德师风的定量分析模型。要对学校每年师德师风评价建立层次结构清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确定每个学段不同岗位教师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数学方法实现基于模糊数学的定量分析模型,采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师德师风定量分析模型,从而建立科学的分层指标体系,形成多层次的定量指标分析和评价结构模型,解决师德师风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不清晰、评价过程不规范、评价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数字时代对人的培养的价值塑造作用,从而探索新时代教师胜任能力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三, 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国家教师治理数字化基座。大数据时代使得教师数据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全国教师信息系统已有2170余万名的教师大数据,有非常丰富的教师信息(教师结构、活跃度、教学评价、专业影响力、学生评价、个人发展等)。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契机,推进全国教师大数据深入应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现代化的数字基座,建立丰富的数字化的技术平台、工具、数据挖掘技术,打通教学、学习、办公、科研、成果、个人工作室等系统数据,获取教师不同维度的数据,将工作、学习、生活、身心理健康状态结合起来,面对影响师德师风的数据形式的多样化,利用大数据模型构建教师360度立体画像。既可以解剖麻雀(身心健康风险、情绪风险、行为风险),也可以建立区域水晶球(事发和举报案件进行分类统计排名及比对),通过实时数据进行态势感知,把传统管理转为前瞻调控和自动预警及响应,提供实时精准智能的管控服务,充分发挥数字时代的价值塑造作用,强化数字赋能,用精准化的数据感知为新时代教师队伍治理提供有力的抓手。

数字化助力全国乡村教师精细化管理(任丽)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022年,教育部启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通过教育数字化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乡村教师队伍也参与到这场变革中,通过变革将会提升乡村教师素质、调整乡村教师结构性配置,从而实现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优化教师工作治理体系,提升教师工作治理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2],提升教师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做出整体部署。完善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推动系统数据的转化和应用,更好服务乡村教师发展[3]。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也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时代迈进。以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业务协同、流程優化、结构重塑、精准管理,从而更好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和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赋能教育治理创新。数字化也将促进乡村教师精细化管理,对乡村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尤其是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回顾近十多年国家对于乡村教师的政策,2006年起,国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2012年起,实施了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三区支教”);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以下简称“乡村补助”);2016年,向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2018年起,实施了银龄讲学计划;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这些政策在人员、制度、经费等不同方面保障了乡村教师利益,提高了乡村教师的积极性,解决了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乡村教师能力提升方面。三区支教每年约2万名,大部分是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城镇教师去农村支教,这些地区的受援需求以及支教教师的选派都是通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三区支教项目极大地补充了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了当地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影响乡村教师,为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树立了榜样。

二是乡村教师人员结构方面。特岗计划每年招聘约6~10万名优秀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充实到乡村、乡镇等中小学学校,特岗教师的入职、在岗、期满留任入编等过程的管理也是通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特岗教师为乡村学校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乡村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为农村儿童打开了视野、开拓了思维。

三是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方面。乡村补助政策则是给予乡村教师最直接的鼓励,截至2017年8月22日,原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22个省份已全部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率达到100%,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报送也是通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以来,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乡村教师流失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使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四是乡村教师师德师风方面。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直是教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直接关系到乡村的教育,尤其是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较多,如果乡村教师的师德师风存在问题,就会对留守儿童造成更大的伤害,应切实做好对农村儿童的关心关爱,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强化了对教职员工准入的要求。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相应的功能支撑教职员工的准入查询,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通过系统查询待入职人员是否存在性侵违法犯罪信息,是否纳入教师资格限制库的丧失、撤销教师资格信息。同时,系统将师德核处、准入查询、资格限制库等不同来源的数据,形成统一的师德师风黑名单,以数字化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治理能力,为农村儿童构筑安全长城,为乡村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全国教职工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承载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2170余万名的教职工,是一个无形的网在支撑着三区支教、特岗计划、乡村补助、“组团式”帮扶、教职员工准入查询等专项业务的开展。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可实现教师入职、在岗情况、教育教学、交流轮岗、年度考核、离职等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的教师画像,可以精准定位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身份,将政策的落实具体到了乡村教师个人,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精准帮扶、精细管理的新模式,通过系统应用与数字化的手段,实现了全国乡村教师精细化发展与管理。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系统应用的推动下,宏观的政策转变成为了微观的信息,而这些微观信息在大数据的应用下,又会进一步影响宏观政策的决策,数字化与业务的相互促进,会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对已有数据的分析会对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与发展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数字化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治理精细化。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等部内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还与公安部实现了互联互通,通过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深度利用数字资源促进不同系统间业务协同,实现了数据的流动与及时更新,促进了教师的动态管理,提升了教师信息的多维度管理效能,方便了乡村教师的多途径、多维度、多方法的精细化管理。

新时代数字化能够为教师队伍管理提供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强大动能。无论是对学校和人员的管理还是资金的落实,如何将国家政策、措施落实好,给教育部的管理者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能通过深化教育数字化应用来实现,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以“服务即治理”的理念,深入探索教育治理数字化实施路径,提供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服务。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体现了数字化引领未来技术变革的时代要求。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方式,教育数字化必将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将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农村是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让乡村振兴,必须关注农村教育、关心乡村教师,新时代乡村教师的精细化管理必将依赖于数字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宝存,苟鸣瀚.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本质、挑战与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3(1):12-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EB/OL].(2017-03-31)[2023-05-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704/t20170419_302874.html.

[3] 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 (2020-07-31)[2023-05-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 2009/t20200903_484941.html.

Exploration of Digital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Teachers in China

SHI Ling1,  ZHU Shengying2,  YUAN Li3,  YU Tao1,  REN Li1

(1.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enter,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816;

2.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

3.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d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ployment for "promoting the digitization of education",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digit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putting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In order to deeply study and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ummarize and refine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digital management of teachers, under the guidance and support of the Teacher Work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search on Electronic Education" launches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Digital Management of Teachers in China", summarizing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real-life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management of teacher qualifications, digital governance of teacher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 and refined management of rural teachers, with a view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digital management of teachers in China.

[Keywords] Educational Digitizati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Educational Governance

猜你喜欢

教育治理教育管理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
质量时代教育治理转型的校本策略
教育治理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治理定义下的教育治理引论
自治与问责的平衡:高等教育治理的保证
信息化时代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