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与应对

2023-07-21李平

中国教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错别字思考分析

李平

【摘 要】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汉字本身特点、社会性因素、教学因素和学生生理等客观原因,也有学生书写主体的主观原因。本文重点依据信息理论探究汉字在主体编码、信息输入、存储、提取和输出五个环节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纠正不同环节引发错误的方法。

【关键词】错别字 信息理论 分析 思考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关注汉字本身特点、教师社会生活等多种客观原因,也要关注书写主体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 汉字本身特点

(1)汉字的结构复杂。在字体的区分过程中往往细小的差别就会有巨大的不同,例如,“未”与“末”上横的长短决定了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

(2)汉字多音和多义的复杂。一个汉字会出现多个字音,例如,“和”有五个音,每一种读音都有不同的意义。

(3)汉字组合形式复杂。例如,“口”和“十”两个部件在字的不同位置会组成不同的字,如“古”“田”“叶”。

对于这类错别字现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字理的学习,联系汉字的音形义帮助记忆,对有细小差异的汉字可通过增强外部刺激来提醒学生注意。

2. 社会因素

(1)网络推动。在强大的信息化工具的推动下,网络语言开始风靡,这其中有许多自创字和别字,使得很多人搞不清正确的字形。例如,“有木有?”“肿么办?”“偲惗”。

(2)商家利益因素。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用在广告语中使用谐音的方式来达到一字双关的目的,例如,“默默无蚊”“咳不容缓”。有时还利用字形相似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衣衣不舍”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将错误的字形留存于心。

对于社会性因素,国家应该通过法律保障的手段来净化网络,拆除不符合规范的商铺招牌,清理电视字幕和书籍中的错别字。

3. 教学因素

(1)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记住字形,而没有通过字理的方式来进行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字的音形义的统一记忆。

(2)教师的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错别字,对于学生的影响就会相当大。也有的教师对于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现象熟视无睹,不能及时有效进行纠正。

4. 学生生理特点

由于生理机能的不成熟,低龄学生不能很好地通过控制手部的肌肉来控制笔画长短或是弯曲度,致使产生错别字。

二、主观原因

1. 主体进行编码时出错

汉字以形状编码为主,视觉选择和识别能力可为汉字塑型并通过神经元进行编码。在编码的过程中会发生视觉准确(正确编码)和视觉错误(错误编码)两种形式。视觉错误产生原因主要有三类。①主体的视觉选择和识别力低下,没有注意到对象细小的差别,或字体过于复杂,只感受到字的轮廓,如“己”和“已”;②主体的视觉图式(在视觉上已有的知识经验)未做出反应,如“降”中的第七笔“竖折”学生看成“竖横”;③因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主体未在视觉认知中过滤、筛选、整理外界的刺激,如“具”少写一横。

在视觉编码的过程中,空间知觉也参与其中,方位知觉差的学生就会对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产生位置调换问题,例如,“鹅”写成“鸟我”、“鸟”的第一笔“撇”写成“点”或“捺”。

汉字是由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部分构成,在视觉编码过程之后会进行听觉的字音编码,然后是字义或是词义的编码。听觉的准确性成为听字的关键物理属性,字义或词义的编码成为字形的社会属性,会出现义同字不同的混淆现象。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偏旁部首进行准确高频记忆,形成视觉自动化识别;强化学生的视、听觉注意,通过形近的关键笔画描红、音同区分字义或字形、义同区分字形或字音、形同区分字音或字义等方式来增强外部刺激,引起学生注意;通过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学新字时观察的精细性和感知的敏锐性,形成准确的初次记忆。

2. 主体信息输入时出错

汉字通过视觉神经元在头脑中留下即时记忆,而视觉神经仍在不断地传输信息修正或巩固头脑中的即时记忆信息,达到确定字形的目的。一种情况是,在信息传送过程中有可能会受到错误的内在文字图式(已有的文字经验)的影响,将本是正确的信息订正为错误的信息。例如,“延”在书写的过程中会变成“廷”,“武”变成多一笔“撇”。另一种情况是,文字图式曾记住过某一错误字形,在遇到和它相近的字形时,就会将其想成最先记住的,例如,“真”在记忆中就少一横,那么“颠”“滇”中的“真”都会少一横。

在输入信息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是已有的知识经验,它会影响文字的建构。可以通过“查找—评价—反馈”的方式来改变文字图式而重新构建新的文字图式。学生在纠正错字意识下进行多次形近字练习,可以培养精细化观察和写字的能力,达到多种感官的自动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订正错字,增强自我意识。

3. 主体存储汉字时出错

当神经元带着漢字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即时记忆后,汉字信息会随着外界的刺激和自我内在重复将汉字送进短时记忆。因为短时记忆会随时间的变化出现衰退、模糊,若没有进一步的外界刺激或是语义的关联,所记忆的内容将会快速衰退直至遗忘,所以记忆信息是否能够转化为长时记忆成为是否有可能写错别字的关键,而转化为长时记忆时,记忆的数量会受到记忆库容的限制。在整个记忆的过程中又掺杂着复杂的思维过程,又会出现字音、字义和字形混淆的存储错误和干扰、衰退、遗忘等现象。随时间的变化,字形还会出现泛化(如“低”与“纸”之间到底哪个字下有点)、负迁移(将“型”想成“形”加“土”)等现象。

教师除了可以用游戏或外部激励的方式增强学生记忆字形的短时注意力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多种措施。例如,组成字族来强化区分和记忆;采用组块方式(如规,左“夫”右“见”)记忆合体字形;通过字形记忆强化、高频使用以及意义记忆相关联等方法扩大记忆库的容量;可以通过音的重复(听读)、手动书写、意义联系、情景记忆等方式增加记忆刺激。

4. 主体进行汉字提取时出错

字形的提取过程中存在两种刺激:一种是声音的刺激(听音写字),另一种是潜在的思维刺激(自我创作)。

听觉神经元将感受到的信息刺激传输到大脑中(中央处理器),并搜寻记忆库存中的信息进行映照比对,找出相匹配的信息。这里会出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听错音或听正音但提取出的是同音字信息这两种错误情况。

在思维刺激(自我创作)状态下提取信息时,又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一种是提取信息失败,在记忆库中的反应是没有、想不起来、不会,或是笔尖现象(感觉就在笔尖,可就是写不出来)等。另一种是提取信息成功,但在提取的过程中首次正确的信息受到思维的干扰,推翻第一次在头脑中的映照,用后提取的信息来代替前次的正确信息形成错误信息。还有未想出正确字而随意找一个同音或形近的字代替的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就要考虑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在词语和句子中来练习,以减少使用的错误。

5. 主体输出信息时出错

汉字输出是外在肢体如手指、手腕、手臂的动作技能和视知觉、脑之间共同协作的结果,过程是复杂的。从字形外在呈现表象看,手起到关键作用;从字形输出内部运行的机制来看,脑的神经活动在发挥主导作用。书写的动作技能也存在心理过程:①神经元在记忆库中提取出信息并将提取到的信息传达到手和臂的运动中枢。②神经冲动从书写运动中枢传达到臂、肢、手的肌肉来指挥肢體写出字形。③视网膜接受所写字的笔画、形式和间架结构形成视觉图像。④视觉神经将视觉图像传输到大脑中,与记忆库中的笔画和形状进行比对。⑤最后达到确认或是更正控制,重新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视觉神经参与了估计字的部件比例、确定字的部件空间位置、分析字形的活动,并不断通过中央神经中枢调整运动神经来完成活动。除书写运动神经的指挥外,书写运动还与坐姿、握笔、运笔等姿势的辅助协调有关。

汉字输出过程中产生错字的原因有两种。①动作技能的自动化。动作技能一旦形成,不易遗忘,形成了动作技能自动化。例如,“放”形成自动化后,再写“游”,学生总会用“三点水”旁加上“放”。书写技能的自动化会造成思维定式,出现机械图式。一般可以通过对错别字的原字形进行重新认知和建构来去掉记忆中的机械图式,然后再通过重新强化动作技能的方式来训练书写技能。②外界环境的影响。书写主体在书写的过程中边写边与别人交谈,有意注意别人说的话语,大脑会快速地发出指令,不自觉地就会将谈话的内容写在本子上,本应该正确的字变成了错字。书写的主体要能够正确处理、分配注意,通过锻炼心理素质、创设舒适环境来应对。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会发现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无法判断错别字产生的具体过程,只看到了具体的结果留存于纸面。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错别字的类型来判断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并选取策略方法来应对,但这些方法的运用只是外在策略,教师的创造性在于帮助学生把这些方法转变成自我技能。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错别字思考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我与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