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本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管窥
2023-07-21
【摘 要】音乐本位特征使音乐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无语义等特质凸显出来,具有伸展个性化思维空间,发挥个体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功能。幼儿园音乐活动应给予幼儿音乐感知体验的话语权、音乐本位理解表达的自主权、音乐本位联想创意的选择权,引导幼儿体验、理解,并尝试运用音乐元素进行有效的表现与联想,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和创意能力。
【关键词】音乐本位 幼儿 音乐教学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艺术的育人价值日益凸显。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强调“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一、音乐本位的含义与教育价值
1. 音乐本位的含义
本位,一是指本来的位置,比喻原始的地位;二是指事物的根本或者源头。音乐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最重要、最独到的特征,就是以聆听为主要感知方式,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形式、内容与情感。因此,本文的音乐本位指以音乐为媒介,以聆听为主要感知方式,以音乐构成要素的理解、把握为主要体验方式,以培养音乐感知、理解、表现与创想能力为目的的音乐审美教育理念。
2. 音乐本位的教育价值
音乐本位特征使音乐的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无语义的艺术特质凸显出来,具有伸展个性化思维空间,提供充分发挥个体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功能。音乐教育有别于其他艺术类型的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美好的声音资源,丰富和提高幼儿对于声音的感受与体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声音情境,引导和发展幼儿的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展示空间,培养和推动幼儿的艺术表达表现能力;提供抽象音乐与现实生活的链接,培养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鉴于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幼儿园如何依据音乐的艺术特点发挥其独到的育人功能,开展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最好的引导与发展,充分释放个性与创造力,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
二、音乐本位视角分析《小侦探寻羊记》音乐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能否真正遵循音乐本位,培养幼儿听觉感知能力,引导幼儿与生活经验相关联,并映射情感,有感而发,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
日前,笔者观摩一节中班音乐活动《小侦探寻羊记》,更加触发了对音乐本位的思考。
1. 教学设计与实施
2. 教学活动设计的优点
(1)情境创设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中班幼儿日常阅读会关注探案题材,并颇有兴趣。创设探长邀请小侦探帮助农场主找羊的情境,易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
(2)多样聆听促进幼儿音乐感知
活动通过不同形式、动态变化的聆听,如完整听、片段听、随乐坐姿律动、随乐行进律动、随乐编创律动等,不断深化、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听觉感知。
(3)图谱提示辅助幼儿随乐动作
中班幼儿对音乐节奏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但乐曲有一定篇幅,且速度较快,幼儿在律动中需快速反应,否则会影响动作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因此,教师提供音乐结构和动作的图谱进行提示,可以有效帮助幼儿把握音乐,并做出动作反应。
(4)身份变化助推幼儿主体地位
教师身份随活动推进不断变化。起初,教师作为引领者,引导幼儿感知节拍,随乐律动;随着幼儿对乐曲认知提升,教师转为活动参与者和幼儿共同进行活动;当幼儿对乐曲有一定程度的熟悉,能够自主随乐律动,教师则退位为观众,为幼儿鼓劲儿。
3. 音乐活动的反思
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体现了对幼儿学习兴趣和主体地位的尊重,值得称赞。但音乐教学活动特色有待凸显,音乐本位主旨有待深化,音乐活动的表现手法有待革新。
音乐本位特征以聆听为主要感知方式,并体现对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解、对情感表达的支持。在《小侦探寻羊记》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故事情境、聆听、图谱、律动、模仿、创编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节拍特征,随乐进行合理的律动,主要步骤是:①教师动作示范,幼儿观看;②教师分解动作,出示图谱;③教师做动作,幼儿模仿;④幼儿模仿、重复教师动作;⑤幼儿变换交通工具,随乐动作。可以发现,幼儿随乐动作除了最后的交通工具变化以外,其他都是根据教师的设定进行且有严格的规范,这样就产生了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音乐教学活动应体现以聆听为主的感知方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是由构成音响的物质材料所决定的。不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审美,都离不开人们的听觉,音乐所表达出来的各种各样、微妙复杂的情感,都要通过听觉而被感知[1]。聆听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聆听,才能够对乐曲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活动的深入与乐曲产生共鸣,继而引发情感的表达。
在活动中,教师运用多种聆听方式,体现出对于聆听的重视,但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幼儿自主聆听。自主聆听即在自由、自主环境中,跟随自己的听赏意愿,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认知、理解与表达的听赏模式。幼儿的自主聆听不强调整齐划一的表现,而是鼓励幼儿通过个体人文背景的不同,对音乐发挥充分想象,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认知。
(2)音乐教学活动应体现对于音乐要素的理解和把握
音乐表达表现的要素就是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的材料。就像造房子需要木材、砖石、水泥一样,乐曲在创作中也需要音调、音强、音长、音色、和声、结构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一方面是作曲家进行创作必不可少的材料,另一方面也是听众感知、理解、融入作品的抓手。
尽管幼儿在乐曲中要把控如此多的要素相当困难,但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教师对于音乐表现要素的提炼主要体现在“乐曲《米老鼠进行曲》节奏欢快,富有情境性和游戏性,重复回旋的音乐结构有利于中班幼儿听辨把握”的设计意图中 ,而在整个活动中,并未有意识地对幼儿在聆听过程中进行听什么、怎么听的引导。音乐所呈现出来的特色音响作用于幼儿的听觉系统,仅停留于表面,成为动作的刺激源,只起到口令的作用,而诸多要素所构成的乐曲形式、色彩、情感未引发幼儿的关注和触动。
(3)音乐教学活动应体现对幼儿音乐情感表达的支持和激发
乐曲音响的刺激能够使幼儿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在大脑皮层相应位置产生一定的兴奋,并传递出去,情感也产生变化。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是对幼儿审美感知、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指向审美情感的表达和抒发。情感的激发是审美的动力,情感的参与是审美的特点,情感的满足是审美的目的,没有情感也就没有审美[2]。因此,教师应充分提供对幼儿音乐情感表达的支持。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幼儿随乐欢快律动的空间,看到大部分幼儿在对乐曲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表现出高涨的情绪。但是情感表达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律动,还有语言、表情、绘画等,教师应善于抓住幼儿情感的喷发点,更全面地提供丰富的材料,强化幼儿积极情感的发生、蔓延、扩散和传递。
三、基于音乐本位立场对《小侦探寻羊记》教学活动的建议
1. 给予幼儿音乐感知体验的话语权
第一,体现幼儿主体地位。幼儿主体地位的肯定与实现,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义。幼儿作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养成者,只有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承认与发挥,教学过程才有可能成为幼儿主动参与、真实经历、积极吸收养成的过程。认知主义代表人物布鲁纳把儿童看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正体现了这一点。
第二,体现音乐本位特征。音乐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其教育的特殊功能与范式。首先,需要听觉系统的感知与体验,乐曲只能凭听觉才能感受得到,如果离开了听觉,便失去了意义[3]。其次,音乐理解需要以音乐元素的认知为基础。尽管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有时直接作用于人的情绪情感,产生一定的反应,但没有音乐元素认知支撑的反应只能是短暂的,无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如遇结构或情感隐晦的作品,就会有“听不懂”的情况。音乐的复杂形态会限制幼儿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使幼儿对音乐元素有所了解,从而推开音乐理解的大门。
第三,给予幼儿感知体验话语权。幼儿一出生就具备了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即便是复杂的乐曲,也能随乐律动,并感受基本情绪特征与变化。而教师往往希望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剥夺了幼儿独立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如“播放音乐,幼儿初步欣赏乐曲,教师示范随乐合拍做动作”等多处,音乐听赏后更多的是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随乐动作,未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剥夺了幼儿感知与体验经验建立过程中的思考空间。
2. 给予幼儿音乐本位理解表达的自主权
音乐教育活动中,在感知与体验之后是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表达,是幼儿内心的外显性展示,可以体现出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是独立与個性化呈现的最好时机。这个过程顺利、愉悦进行,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主体意识,建立活动的自信心,对个性发展起到有效推动作用。然而教师往往重视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探索,容易忽视幼儿个性化的理解,限制幼儿的表现欲望与自主表现。教师带领幼儿一遍遍地重复自己设计的随乐动作,仅对交通工具做了细微的改变,限制了幼儿基于音乐本位理解的表达,显得过于死板。解决的办法是,当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认知、理解后,教师可以由活动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继而退出活动,将主导权交给幼儿,使他们建立自主意识,实现主客体二元认知,发挥自己的理解力、表现力,进行充分自主自由的表达表现。
3. 给予幼儿音乐本位联想创意的选择权
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具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上。音乐本位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听,使幼儿沉浸在音乐声中,感知音乐的速度、强弱、长短、音色等,触发认知与想象。在故事情境中生发对场景、人物、活动的联想,获得想象经验,培养联想想象能力,使创造力得以发展。五头丢失的小羊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寻找小羊,一方面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挖掘故事情境背后更多的音乐本位特征所表现出的想象空间,与幼儿的知识、经验相关联。比如,不同的节奏意味着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音色意味着小羊所在的不同环境,不同的音强意味着不同性别的小侦探,甚至可以请幼儿来表达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哼唱不同情境下的乐曲等。
四、小结
音乐本位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认为,音乐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音乐本位所具有的速度、力度、音色、音值、和声、结构等元素特征,引导幼儿充分体验、理解,并尝试运用音乐元素进行有效的表现与联想,从而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和创意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长春.音乐美学基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4.
[2] 楼昔勇.美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65.
[3] 吴文漪,杨俐嘉.形象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5.
本文系杭州师范大学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研究成果。
(作者系:1.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宿迁学院文理学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