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培育高中学生核心素养
2023-07-21王艳林桂平
王艳 林桂平
【摘 要】地方红色课程资源是存在于每个师生身边的“活教材”。巧妙运用好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对于引领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笔者通过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环节,使其与思政课深度融合,从而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效果,培育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最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关键词】地方红色课程资源 高中思政课 教学环节 基本模式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近年来,笔者通过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优化高中思政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提升实践效果,培育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最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与培育高中学生核心素养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做好初中与高中阶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要坚持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凝练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笔者拟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实践,从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谈高中思政课新课导入、教材整合、课堂设问、情境创设、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的优化策略。
1. 新课导入引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起点,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可以利用发生在学生家乡的地方红色课程资源,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能否选择典型的地方红色课程资源作为精准的切入点,直接关系到一节课能否尽快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也会影响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笔者在讲授必修1第二课第一框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选取有关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龙岗社区的红色资源导入新课。
根据事先布置的预习任务,一位老家在天长市铜城镇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利用周末时间去了龙岗社区,采访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八分校(简称抗大八分校)纪念馆的负责人,听这位负责人讲述了抗大八分校的有关情况。(投影抗大八分校的有关图片,播放有关视频资料)
教师补充介绍:抗大八分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40年的新四军江北军政干校,1941年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学第八分校,校长由张云逸兼任,罗炳辉任副校长。学校从成立至1945年8月结束,共开办4期,为部队培养了2500余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接着,教师设计如下两个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分析抗大八分校成立的历史大背景是什么、抗大八分校发挥过哪些作用。
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入抗大八分校这一身边的红色课程资源,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的距离。抗大八分校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战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好切合了本课的教学主题,迅速引领学生进入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学习状态,创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情景。
2. 教材整合融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教材
新一轮高中思政课教材的新理念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新挑战。笔者在学校随堂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依旧被教材“牵着走”,按照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机械教学。这样既割裂了学科知识体系,又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零散、破碎,没有形成整体感知,更无法达到思维能力培养和学科素养培育的基本要求。
要解决上述问题,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大胆取舍,要敢于打破模块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建立宏观的知识体系,体现知识的整体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设计必修1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时,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整合。此课有两个框题,每个框题有两个目题,目题依次是:“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笔者通过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这一红色资源的切入,将内容有机整合为:小岗村的辐射—改革的点与面;小岗村的繁荣—以改革促发展;小岗村的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小岗村的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教师把有关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的红色课程资源有机切入“改革开放”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逻辑,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小岗村的探索其实就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改革创新精神,对这一精神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3. 课堂设问精选地方红色课程资源:激活学生学科思维过程
苏联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2]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适当改变“一问一答”的简单化设问方式。在处理教学重难点和挖掘隐形教学内容时,通过引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设计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并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思考,激活学生的学科逻辑思维。
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内容时,笔者选择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的地方红色课程资源来设计探究活动。
课前,学校组织了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学生瞻仰了藕塘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革命纪念馆,并让学生代表担当解说员,分别讲解纪念馆展出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定远地区革命运动情况、抗战时期刘少奇在藕塘地区的活动及根据地军民的对敌斗争情况等。教师根据上述材料引出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安徽省发生了哪些典型的历史事件?安徽人民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哪些贡献?
上述设问将定远县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贡献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历史大背景下,同时彰显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同,有利于达成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设问引用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必须坚持如下原则:一是选取的有关地方红色课程资源的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要真实,能适当拓宽课堂的外延;二是选择的素材要具有典型性,与教材有关知识、观点相契合,能举一反三说明问题;三是要堅持适当补充的原则,紧扣教学主题,不宜过度花哨。
4. 情境创设引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帮助学生体验真情实感
在新课改步入常态化的背景下,教师通过实施情境教学以还原现场,给学生一定的真情实感体验,从而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创设新情境,把知识融入情境,融入生活当中来进行[3],既可以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还可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达成目标。
在设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框题时,笔者引用了以下地方红色资源,由学生讲述地方红色文化。
学生口述并展示相关图片: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石沛镇的周家岗是抗日战争时期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之一,周家岗烈士纪念碑、无名烈士墓、全椒革命烈士纪念馆是革命历史的见证;位于滁州市来安县城东北30千米半塔镇的皖东烈士陵园,如今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在参观位于合肥市云谷路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时,采访渡江支前船工陈正华,我们了解到,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牺牲了6万余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一幕幕革命烈士英勇奋斗的历史呈现在眼前,把我们带入近代以来的难忘岁月。近代中国人民为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持续奋斗。追求梦想的道路虽然艰难曲折,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无数的人民群众一步步助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4]
教师请学生思考“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内涵”,由此展开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的教学。
上述设问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师当谨记,学生的精彩方是课堂的精彩!”[5]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有所获,才是课堂教学的真谛。
5. 课堂小结嵌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锦上添花升华教学价值
很多教师只重视教学过程中诸环节的设计,而忽视最后的课堂小结,使一节课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设计课堂小结,将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提纲挈领呈现出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内容,又可以升华教学主题。高中思政课如果在课堂小结时适当嵌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使之契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心智水平,就能够起到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思政学科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在即将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关教学任务时,笔者投影本课的宏观知识结构,增加了这样一段阐释:
同学们,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家必须深深铭记“有担当”,必须时刻践行“尽责任”,用担当定义自我,用责任成就未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新时代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我们的家乡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镇,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被称为“共和两斗士”“护国双忠烈”。
教师投影展示方氏父子的图片和情况介绍。
上述课堂小结不仅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公共参与的意识,实现情感共鸣,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嵌入课堂小结环节时要注意内容上的去繁就简和语言表述上的简明扼要,从而达到“课虽终,趣亦生,味犹浓”的效果。
二、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与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几个问题
笔者通过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来优化高中思政课的新课导入、教材整合、课堂设问、情境创设、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构建这一模式,需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 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根本依据是课标,教学评价的衡量标准也是课标
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来优化高中思政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可以呈现精彩的课堂。那么,如何评价和衡量上述教学方式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必须依据课标的教学要求。课标规定了高中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目标体系、设计依据等,是高中一线思政课教师实施教学的根本遵循。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最终目的是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构建也必须依据课标。高中思政课教学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践探索在具体到课堂教学层面时教法学法多元化研究的对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核心素养,升华学科价值。只要能够实现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的有机融通,将任何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时,教师都可以去尝试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2. 高中思政课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不能盲目“求新”“求异”
笔者近年来在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发现,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不能一味“求新”“求异”。教师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本着有利于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目的。有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常规的教学如果能更加直观地解决问题,就应该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高中思政课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是一个教学、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的过程,是高中思政课教师从学科知识的整合、学科资源的运用,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规律的把握的过程,教师要逐渐提升、完善自我。
3. 高中思政课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须把握好适度和效度的原则,不能喧宾夺主
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最终是为了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实现高中思政课國家课程在教学实施层面上的校本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思政课教师引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出现了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引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必须谨慎,要反复推敲,把握好适度和效度的原则。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方面的“锦上添花”,是某些“特色”,而非全部。
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基本模式(见图1),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依托地方红色课程资源的有效备课(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层次性、是否简明扼要;教学内容是否适量适度;教法学法是否灵活恰当)。二是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切入高中思政课堂的有效组织(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课堂节奏是否恰到好处;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环节是否做到“规范+特色”)。三是针对地方红色课程资源切入高中思政课堂的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否关注师生多个维度;课后练习是否做到精选;讲评是否到位;课后反思是否到位)。这是需要系统思考的一系列问题。教师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整体。“善于运用这一策略的人,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6]
在这一模式中,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培育和价值观重塑的全过程。实践证明,高中思政课在新课导入、教材整合、课堂设问、情境创设、课堂小结等环节切入地方红色课程资源,能够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教材,激活学生学科思维过程,增强学生体验真情实感,锦上添花升华教学价值,从而真正提升课堂实效,最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基本模式,让学生逐渐达到“学会”“会学”和“乐学”的三个境界。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
(2019-03-18)[2023-04-06].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8/
content_5374831.htm?allC.
[2]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15.
[3]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5.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2.
[5] 张文质,孙明霞.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高效教学的生成智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37.
[6] 罗树庚.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专业发展必备的六大素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71.
(作者单位:1.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