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的收集和保护工作

2023-07-21马毓燕

群文天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土族档案资料档案馆

少数民族档案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类型繁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青海各民族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档案资料,但由于人们对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意识的淡薄,致使许多珍本、古籍、善本等档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完全被损毁。新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信息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效的信息传播优势和信息利用效率进一步推动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充分借助新技术和新手段来探索和实现少数民族档案的有效收集和保护利用,是现阶段我们做好少数民族档案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青海省为例,主要针对收集和保护少数民族档案对青海省的意义以及收集对象和保护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档案

(一)少数民族档案的界定

档案是社会团体和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少数民族档案”一词最早是在1960年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的,目前对少数民族档案概念的理解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角度分析,少数民族档案指的是所有记录少数民族内容的信息资料,其中包含图文、音视频、手工艺品、雕画等各类媒介载体所记录的内容。从狭义角度分析,少数民族档案指的是通过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书写、记录的档案,由民间机构、官方组织及个人形成独立档案资源,相当于是对已经存在的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很多学者认为,狭义的少数民族档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通过现有少数民族档案资料来界定少数民族档案,会使得少数民族档案存在片面性。少数民族档案既要结合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又要融合少数民族档案的属性特征、内容等元素,不应该仅是对少数民族档案的分类,而是对少数民族档案的集成,形成系统化的少数民族档案体系。这样一来就有了很多不同的说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本人认为少数民族档案就是指少数民族过去和现在的各类社会组织、宗教团体、个人在政治参与及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科学价值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少数民族档案资源

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包括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并由不同的载体记录所构成,是记录少数民族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从少数民族档案的形成和保存方式来看,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主要分为官方档案资源和民间组织档案资源。在官方机构方面,会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少数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历程、文化资源、经济发展等重要内容进行有效记录,并借助不同的载体进行记录保存,大部分以纸质文档记录为主,其中包括经卷、手书、图谱、画卷等。伴随着社会发展,也逐渐出现了照片、音频、影像等记录载体,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官方机构对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储存内容并不完整,也造成了部分档案信息资源的散落和破损;在民间组织方面,大部分是以民间艺术形式为载体进行档案资源的记录和传承,民间组织的档案资源对官方机构档案资源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完整性。

(三)青海少数民族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据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资料显示,全省共有54个少数民族,在2011年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全省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64.32万人,占总人口562.67万人的46.98%。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万人的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5个民族。省内现有海南、海北、果洛、玉树、海西、黄南6个民族自治州,有互助、循化、化隆、门源、民和、大通、河南7个民族自治县,有28个民族乡。从理论上讲,青海省各级档案馆(室)应该保存有大量较为丰富的关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档案资料,但是经过调查发现,青海省各级档案馆(室)保存的少数民族档案并不丰富,一些珍贵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料流散在民间,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收藏爱好者保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设施进行系统保护。在官方机构保护层面,虽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实现了对档案资源的有效收集和保护,但在州、县级的档案馆(室),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配套设施,在收集和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只注重一些政府部门形成的文书档案资料,而忽略了对本地区少数民族档案的收集和保护。民间组织方面,由于各组织之间的独立性,民间组织在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收集和保护中,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导致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少数民族档案资料的保护和利用。

2.人们的档案保护和利用的意识相对较差。档案一经归入档案馆(室),便很少有人主动整理和使用它,再加上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档案还是以纸质文档形式记录,制约了档案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在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服务方面,档案查找繁琐,程序复杂,甚至需要经过多次查找才能找到所需档案,无形中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限制了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要想提高少数民族档案的保护利用,工作模式需要加以改进。

3.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很多珍贵的档案资料大多散落在民间,想要收集回来,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走街串巷,深入多地进行征集,因单位缺少车辆、资金保障等,往往只能是望而却步,导致大量档案流失。

二、收集整理少数民族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档案是反映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各民族原始的历史文献,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少数民族档案能够客观地反映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记录着各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知识信息资源及民风民俗。在历史研究中,民族檔案可以为考证历史事件提供佐证材料。以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为例,历史上此地一直是连通内地与西域、中原与吐蕃之间的主要通道,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南亚廊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境内有著名的喇家遗址、卡地卡哇寺、丹阳古城、鲍家古城、临津古渡等古迹遗存。改革开放以来,官亭镇建设初具规模,成为民和县南部商品主要集散地,也是青海和甘肃商贸的主要通道。21世纪以来,喇家遗址经过大面积发掘,现已经建设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黄河流出青海的最后一个峡谷处,建设了民和县三川黄河水利风景区(禹王峡景区);也相继维修开放了卡地卡哇寺、朱家寺、铧尖寺等宗教寺院。

(二)民族档案为各级政府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少数民族档案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记录,可以为政府部门在方针、政策的制定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由于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政府在决策时要参考各民族留下的档案资料及现有民俗,科学合理地决策,扎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如青海的藏族有藏历新年、土族有纳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大会、回族和撒拉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日和民族传统活动。各级政府在决策时以各民族档案为依据,充分尊重他們的民族风俗。让各民族群众能够感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结晶,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是提升国家民族凝聚力和激发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档案的高效利用也有利于扩大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民族档案是宣传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民族档案是记载民族文化的鲜活素材,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中,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青海省的土族和撒拉族为例,土族虽然只有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但是土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传统,土族群众用“花儿”、宴席曲、安召、叙事诗、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谜语、谚语等民间文学形式,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土族群众同旧制度所作的斗争,表达了土族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再现了土族人民生产劳动的场景和生活习俗。土族民间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长篇叙事诗、习俗歌、民歌等。习俗歌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土族婚礼歌,贯穿于婚礼始末。其内容涉及到土族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了土族婚姻嫁娶的风俗仪式、伦理观念。在婚礼过程中演唱的民歌有些还包含了神话、传说方面的内容,带有浓郁的幻想色彩。迎亲时妇女们演唱的《思不吾拉》,以惊人的想象力把神山比作巍然屹立于宇宙的巨人。说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嘴里衔着12样谷物,手里拿着弓箭和笔墨,形象地表达了土族人民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唐德格玛》描写土族祖先开始捉青龙和野牛来耕种遭遇失败,最后捉住黄牛才耕种成功,反映出土族从畜牧业生产过渡到农业生产的艰难过程。婚礼歌中还保存了土族关于天文、地理、宗教、历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珍禽异兽、花草树木等内容。叙事长诗在土族民间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拉仁布与吉门索》《祁家延西》等。《祁家延西》表达了土族人民团结一心、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强烈愿望。撒拉族也只有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民间仍然保留着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民歌、叙事诗、格言、谚语等,撒拉族民歌曲调独特,内容多是表达劳动、爱情和歌颂家乡美景的。“玉尔”是撒拉族群众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一种传统情歌。这种情歌,因受封建礼教束缚,只许在田间、野外、磨房等无人处演唱,严禁在村宅内演唱。它集中反映了撒拉族青年男女对婚姻自由的强烈追求,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巴西古溜溜》《撒拉赛西巴尕》《皇上阿吾尼》 《艳姑居固毛》等,其中《巴西古溜溜》较为著名。它的内容是描写青年小伙子们在农闲之余,悄悄来到田间,与姑娘们尽情吐露相爱之情的情景。他们以对唱形式相互倾诉诚挚的爱慕和赞美,抒发在封建制度压迫下内心的苦闷之情,互相激励不惜牺牲一切为纯洁忠贞的爱情而斗争的决心。其中很多段落,譬喻生动,情真意切,很有感染力。在喜庆婚日里演唱的宴席曲,有固定的曲调,配合舞蹈,边舞边唱,生动活泼。撒拉族的说唱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主要作品有《撒赫稀》《乌热亥苏》《科尔特》等。撒拉族的民谣有赞扬民族英雄的,有赞美生活、劳动的,丰富多彩,寓意颇深,诙谐幽默,情趣盎然。我们可以利用真实记录的档案资料,大力弘扬和宣传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传承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各少数民族可以以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发展点,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

三、少数民族档案收集的对象和保护途径

(一)收集的对象

1.私人收藏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由于档案文献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往往会有很多热爱收藏的人士或在某方面有研究、有建树的人士去搜集保存。档案管理部门可以与这些拥有珍贵档案资料的人士积极沟通,争取能收集收购一些档案原件或者档案的复印件。

2.普通民众。目前,仍有部分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流散在民间,由普通民众所保存,这些民众大部分不了解档案资料的实际价值,他们只是把它们视为祖宗留下来的老物件,应予以妥善保存。档案部门应深入民间,努力寻找各类有价值的民族档案资料,对档案资料的拥有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支付他们一定的征集报酬,将有价值的民族档案资料归入档案馆(室)。

3.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至今,部分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仍有数量可观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料,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民族档案只是被简单地保存,只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内部少数人员加以使用,或无人利用。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支持,将保存在其处的少数民族档案转存到相应的专业档案馆(室)。一方面可以使少数民族档案得到专业保护;另一方面也便于更多人使用少数民族档案,进一步提高民族档案的利用价值。

4.民族宗教领域。青海省的藏族、蒙古族、土族等民族信仰藏传佛教,较为著名的寺院有湟中塔尔寺、大通广惠寺、互助佑宁寺等;回族和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他们的民族聚居地,或大或小存在着许多清真寺,较为著名的清真寺有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循化街子清真大寺、平安洪水泉清真寺、湟中多巴清真大寺等,这些藏传佛教寺庙和清真寺都藏有丰富的档案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应在不违反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习俗的原则下,争取将一些档案资料收集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档案馆(室),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

(二)保护的途径

1.建设特色档案馆(室)。针对少数民族档案的独特性,在保护的过程中应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档案馆(室),一方面可以使所收集的民族档案得到更好的保护,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可以突出本档案馆(室)的特色,提高档案馆(室)存在的价值。特色档案馆(室)的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的方向、角度、层次都应该符合不同群众的利用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提高馆(室)藏品的质量,做到“全、准、精、专、新”,不断地扩大影响,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如循化县已经建成第一个古兰经手抄本展示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平安洪水泉清真寺也建起了文物档案展示馆供游客参观游览。

2.增加专业人才、专项资金的投入。我国各高校陆续开设了档案管理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学,但是我省面临的现状是:在州、县一级的档案馆(室),都是由非专业人士或是即将面临退休的员工在管理档案。应积极采取各项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吸引档案管理专业的青年到祖国西部来、到青海来、到急切需要专业人才的地方来,从而缓解我省州、县一级档案馆(室)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过去由于缺少对档案部门的重视,所以缺乏经费保障,收集和保护档案的经费较为拮据。应树立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文化传播的共享理念,不断丰富和优化档案馆(室)的藏品,同时要强化宣传,全面提升广大群众在档案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意识。

四、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软实力,少数民族的珍贵档案遗产不仅仅是他们本民族的文化资产,更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做好少数民族档案资料的收集和保护工作,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也可以帮助我们弘扬和传承保护我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青海省各民族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青海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保障档案资料保护工作的实施。档案管理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借助新媒体优势努力做好青海省各少数民族档案的收集、保护、利用工作,为我省建设文化名省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赵昆红.做好少数民族档案的征收工作[J].云南档案, 1998年第5期.

[2]王兰,于静.论少数民族档案的类型与作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陈海玉.三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现状与趋势[J].档案学通讯,2012年第1期.

[4]梅先辉.论少数民族档案的定义,档案学研究[J].1992年第2期.

[5]梁莹莹.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参花(上),2022年第6期.

(作者简介:马毓燕(1979-)女,藏族,就职于青海省计划生育科技指导中心。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档案、人事档案、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

猜你喜欢

土族档案资料档案馆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创新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浅谈土族刺绣的艺术审美及发展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简述基建工程档案资料的科学化管理策略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有效管理措施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