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中国”视角下的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3-07-21张莹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了“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具体实施方案,已经将全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特别是新冠疫情来袭,人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战略它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为使健康融入到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以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更专业的社会服务型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我国高校体育人才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使得体育人才供给能够与社会体育产业需求相一致,因此,基于“健康中国”视角下探索体育人才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此,文章对“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健康中国” 高校 体育人才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2.5;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7-146-02
一、“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体育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工作实际开展中要始终将人民健康放置在发展的首要位置。通过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使全面健身与全民健康有机地融合起来,共同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路攀升。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各高等院校体育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质量与社会需求出现了一些错位。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当前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质量以及效率很难满足当前“健康中国”视域下全面健身要求,在《“健康中国”2023纲要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这一战备主题,并且对我国未来几年迈进“健康中国”的行动钢领以及宏伟蓝图进行了指导。预计到2030年,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奋斗,我国人民健康素养将会进一步提高,让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口突破到5.3亿。要想使“健康中国”这一宏伟蓝图得以有效实现,不但要通过各种渠道向民众宣传体育锻炼对其健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全面强化我国人民群体的锻炼意识,还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途径使得我国大众的锻炼习惯得到有效培育。而要想实现“健康中国”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那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就成为了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各大高校的体育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当全面遵循“健康中国”这一宏伟目标。以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在发展中提出的一系列需求为其工作开展的具体导向,不断更新培养观念,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使得我国体育人才的体育综合素养得到实质性提升,让体育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具体表现,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实际,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课程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遵循体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注重学生自主、创新、合作等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其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课堂渗透,社会实践,板块教学,现代教学技术等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包括的丰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更加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才。
(二)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是通过在校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通过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以及体育运动技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运用在思维运动中,通过运动认知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丰富的情感、情怀、情趣。
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是通过在学校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与运动方法培养出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当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一般可以具备较为丰富的健康知识架构。他们对科学与健康运动之间的联系产生一定的认识,进而通过掌握的科学知识指导自己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以更加健康的行为增强自身体质。健康行为指的是学生健康的身心以及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体育学生根据自身体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并且对其进行执行。要想实现健康行为,背后需要丰富的健康知识作为支撑。
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是通过在学校学习,不断地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当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些品格的建立主要是围绕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所展开的一系列教育行为,通过这些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更加地热爱。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日常训练对其专业能力以及身体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能够以更加正确的态度对待每天的日常训练。
(三)培养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
首先,在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其各项活动进行积极引导。不但要让其体能得到大幅度增加,而且还要让其精通一些体育竞技技能。无论是何种体育运动,体能始终是体育人才在发展及运动能力的过程当中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只有以体能为基础,才能让专业技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此外,竞技技能的发展也可以有效促进体能的进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大量的体能训练以及对竞技技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运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体能这一要素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即人体的各类运动机能。通过体能的有效提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对其技能的保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高素质人才进行各种专业运动的基础所在。体能与技能这两项内容对于学生的运动训练以及体育竞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掌握深厚的体能功底以及丰富的技能,才能有效保障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其次,要想使学生的健康行为取得更好的发展,全面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那么学生就要在体育训练的过程当中拥有更加良好的兴趣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爱上运动才能够在各项体育训练以及专业知识学习中全面提高其专业技能。很多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之所以选择成为其中的一员,最大的原因是出于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但是值得重视的一点是,也有部分学生是迫于升学的压力才选择成为体育特长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很容易由于大量的训练而使其丧失兴趣。而如果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对运动的结果产生兴趣,那么学生会在日常训练中以更加正确的态度对待日常训练。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运动,在其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都具备一定的竞技特征。通过自己的持续努力以及大量的训练,最终在赛场上获得比赛的胜利对于学生的爱好培养来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学生在参加比赛时也很有可能由于错过胜利而产生不好的情绪,需要用基本的素养尽快调整,迎接下一场比赛。这些运动情绪每个运动员都会经历,如果没有良好的品格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那么很难想象运动人员能够在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
最后,要想使得高校体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那么单纯地依靠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公平的规则约束以及进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在规则下的良好品格,并在合作中承担相应的任务,长期以往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担当精神
三、“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要想在2030年实现“健康中国”这一终极目标,那么各大高校就应当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方式方法全面提高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在高校打造公共体育服务产—学—研协同育人,在此过程中加大人才引入力度,增强体育专业人才的储备。将全民体育锻炼这一概念纳入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中,让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与全民体育锻炼紧密地连接起来。通过一系列体育项目对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进行有效指导,进而使其在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正确合理,让高校人才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个人体育能力的发展,更应当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放宽视野,使其拥有全民健康素质的全局意识。在对体育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其理念进行引导,让其充分认识到核心素质的内涵,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品质,持续巩固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培育意识。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时,为了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将体育案例与体育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更加真实的运动场景,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改变过往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以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对核心内容进行有效内化,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运动认知。而要想全面提高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专业的教职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提高教职人员专业水平,高校应当加大对教职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体育专业的相关教学人员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平台不断成长,为高校体育教师的发展指明前进的道路,让其通过教育平台全面了解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对于我国体育人才健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使其能够通过高质量的教学,为我国“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输送大量的高质量体育专门人才。
总之,“健康中国”这一目标强调的是健身的普及性,为此高校在对我国体育人才核心素养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应当紧密结合当前全民健身这一社会需求,加大对基础课程的重视力度。例如通过系统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各类健身器械的使用方法。同时在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制定培养计划时,应当根据全民健身的实际需求开展一些群众入門易、入门快的体育项目,使每一位学生在掌握基础性的能力之后,在至少掌握一两门高水平的专业运动项目,以此来满足社会的需求。特别是我国人均收入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为此各大高校应当行动起来,为“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培育更多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备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8-21.
[2] 郑克强.健康中国背景下构筑高校体育联动模型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03):29-31.
[3] 黄文武,王星.“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三维立体式”下院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1):131-133.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22.01.038.
[4] 乔金珠.“健康中国”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文化发展[J].百科知识,2021(33):81-82.
[5] 林夕宝,余景波,刘美云.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效能研究[J].职教发展研究,2023(02):017-026.
[6] 于嘉,王美鑫,蒋吉.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理论教学的时代意蕴、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06):43-48+64.
[7] 李昌瑞.“健康中国”背景下广西高校体育设施课外运行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运动精品,2021,40(11):52-53.
[8] 滕金生,金正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高校体育教育质量体系构建的启示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11):33-35.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作者简介:张莹(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俄罗斯问题研究。]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