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以投带引”的手法与手艺
2023-07-21许盼丽
许盼丽
“以投带引”,合肥再次引发关注。
2023年以来,已有深圳、成都、武汉、宁波、佛山、沈阳等城市纷纷学习合肥“以投带引”招商引资的经验与做法。中央电视台也在6月推出专题报道。
先人一步的合肥“以投带引”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引得这么多城市“扎堆”学习?
“以投带引”是什么
“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模式,是合肥市探索出的一条独特发展之路,最早要追溯到京东方的引入。
2008年,合肥“牵手”京东方,开启了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之路。京东方项目解决了合肥家电产业“缺屏”问题后,合肥又参照京东方模式,投资了维信诺项目,迅速补齐了合肥在柔性屏生产上的空白,实现了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全产业链横向升级。
同时,合肥国资又投资长鑫,开始书写“中国芯”的崛起故事。合肥还向蔚来汽车伸出“橄榄枝”,又引进了大众汽车、比亚迪等整车项目,带动一系列零部件企业落户,于是合肥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加上最新的量子信息产业、空天信息产业等,成功的“风投”案例,合肥还有很多。从这些产业项目上来看,合肥的投资模式与传统模式有很大区别。
首先是找准产业“风口”。与传统的提供用地、厂房、政策支持的招商引资模式不同,合肥的投资模式是先找方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具有产业成长潜力的行业,推动项目落地,吸引企业入驻。“先人一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合肥市政府产业投资的特点。”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飞说道。
其次是做大产业链。合肥在产业投资项目上不谋求控股、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而是沿着产业链的方向选择投资项目,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这是政府投资机构与风投最本质的区别。
通过投资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以及量子信息等重大项目,合肥培育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形成3个国家级、7个省级、10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让合肥产业发展向高端化转型。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牵引下,一条条产业链正纵向成链、横向成网。
第三是产业链带动效应明显。合肥凭借产业投资的扶持、引导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裂变,平均每天诞生5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6.2%,对合肥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8%。由此带动合肥整体经济迈入万亿城市行列,合肥的经济体量、体质、体格逐步增强壮大。
合肥瞄准产业新风口,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招商,打造“IC之都”。
这便有了一句广为流传的流行语:合肥不是“风投”是“产投”,不是“赌博”是“拼搏”。
“拼搏的手艺”有什么
放眼全国,合肥并不是最早开始“风投”的,但在实践中却炼成了“最牛风投城市”。
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合肥的政府其实是“中国最牛风险投资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合肥市资本到访量排名全国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
那么,合肥是如何做到的?深究合肥每一次“风投”,其实都是“有意为之”,其中有四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首先是解决往哪里投的问题,即选择项目。合肥专门聘请了百余位企业家作为招商顾问,成立目标产业领域顶级专家数据库,依托专业团队论证把脉,筛选出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市场空间大、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等条件的重大产业项目。
比如,在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合肥组织了多支专业队伍,以“四线并进”的方式开展尽职调查,整个过程专业又高效,有效解决了往哪里投的问题。
为了能与企业在一个频道对话,合肥市编制了近200頁的《重点产业招商指南》,从市领导到普通招商人员,都在深入学习研究产业投融资政策、行业发展报告、上市企业招股等各种与产业相关的信息,甚至一个基层招商员都具备全产业链知识,专业性不亚于职业投行机构。
产业投资方向确定后,关键在于怎么投?这是第二个关键点。
为解决怎么投的问题,合肥市依托产投、建投、兴泰三大国资平台作为资本招商的“牵引器”和“主力军”,探索出了“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模式。
在项目成熟运转后,合肥在产业投资上遵循“不谋求控股权,产业向好发展后及时退出,再投入到下一个项目”的基本路径,设计出完善的国资退出机制。
5月5日,合肥晶合集成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这是安徽史上最大IPO,此次投资让合肥国资拿下160亿元回报。
但仅靠政府投资,财力有限。合肥破解问题的第三个关键点是“谁来跟投”。
合肥的做法是建立起国有“基金丛林”,打造以天使基金、产业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科创基金等为矩阵的全周期差异化基金投资体系。2022年3月,合肥成立了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一年多时间,已成立了市场化运作的子基金37只,聚集社会资本达到1035亿元,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放大了6.5倍,撬动社会资本跟投超过了5000多亿元。
最后,“以投带引”带来产业链,是第四个关键词。
为让产业真正在合肥扎根生长,合肥开展了全产业链招商,产业链需要什么要素,政府就去找对应的企业,将缺少的产业要素或者需要强化的产业项目招引到合肥来,围绕上下游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这样一来,合肥就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生态圈。一家企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能很方便地找到本地企业的配套支持,这也会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
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21年之前,合肥招引的多是龙头整车厂,引入蔚来、大众、比亚迪等明星车企。2021年后,更多是专注于上下游产业链。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合肥已经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0多家,形成了从整车到关键部件生产、配套及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
2023年4月,大众汽车宣布加码投资安徽,计划总投资231亿元,展现出了合肥新能源产业生态体系的吸引力。
透过一系列成功招引的重大项目,可以看出合肥“最牛风投城市”的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科学决策链条,更是遵循市场逻辑、运用资本力量的生动写照。合肥成为各地政府学习的“座上宾”,也就不难理解了。
向合肥学什么
“以投带引”的频繁出圈,让合肥成为许多城市争相学习的对象。虽然各地区的发展情况不一,“以投带引”也难以完全复刻,但可以学习其成功背后的逻辑,借鉴合肥“拼搏的手艺”。
一是学理念。宁输数子,勿失一先。合肥敢于投入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成为创新风口上的VC之城,总结起來就是看清了大势、抓住了时机、争得了先手,先人一步抢得未来发展先机,这也是每一座城市未来发展必须做好的功课。
合肥先人一步,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需求,以国有资本运作,发现一个“潜质”企业就能成就一个,再成就一群,最终以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共同构建起一个强大的产业生态。
比如,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的“合肥模式”,就是合肥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然后在实践中持续完善,其做法在安徽全省推广,并推向全国。在这个过程中,还催生、壮大了城市公共安全产业。
二是学手法。专业人做专业事,只有依靠各类专业人才,才能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确定有价值的投资项目、选择懂行靠谱的合作企业。合肥能够成功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培养本土招投团队、借助外部人才力量构建了强大的人才体系。
合肥的招商队伍专业到什么程度?一个项目只要谈一次,招商人员就知道这个项目有没有希望,这个企业有没有可能落地。合肥常年派出二三百支专业招商小分队,紧盯产业、紧盯产业链、紧盯目标企业招商,培养了一大批懂产业、懂企业、懂技术、懂市场、懂政策,能与企业家和投资者对话、能与国内国际接轨的专业化招商队伍。
三是学作风。合肥的政府不仅能干事,而且只要认准目标,就会“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合肥确定产业投资方向后,即使主政官员换了好几任,但合肥一直确定投资方向不变,不另起炉灶。这种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为合肥产业发展、招引项目和优化营商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
从2008年引入京东方6代线,到现在迭代出8.5代线、10.5代线,这是合肥每一届领导班子保持“沉默中长跑”的战略定力,发展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有了最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的成果,“中国屏”实现了“合肥造”。
不仅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条,以及量子通信、空天信息等一批未来产业,同样都是合肥一届接着一届干出来的。
正是凭借这些“先手”布局和战略定力,合肥战新产业的“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这也正是合肥“以投带引”的魔力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