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力竞争模型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问题研究
2023-07-21张哲
摘 要: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性下滑,企业生存压力大的形势下,作为服务于经济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文章运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结合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探索影响企业用人决策的因素,以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为例,发现当前高校在设置培养教学方案中存在培养人才的素质同市场不衔接、培养方式同质化、求职市场饱和、新会计技术普及专业人才需求量减少、全球经济下滑急需高质量财务管理人员问题,进而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途径,以期为相关高校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力模型 高等院校 财务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7-063-03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优先,保障最基本的是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保障人群,而当前大学毕业生则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主力军。因此,本文以波特五力竞争为理论基点,通过系统分析地方本科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压力与因素,以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与实践为例,探索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一、基于五力理论模型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来源分析
迈克尔·波特所创立的五力竞争模型,在公司竞争力管理中打破了同业竞争的狭隘,一直是公司战略决策中最关键的分析方法。大学生一直是高校的重要人力资源,这一资源的经济能力决定高校的教师培养水平。近年来,由于高校扩大招生使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特别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加,但由于院校自身的教师能力并不能适应多样化的学生培养需求,导致教师培养标准逐渐降低,学生就业能力减弱。特别是高校学生数量众多,但教师能力相对薄弱,宽进宽出,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财务管理大学生涌现市场,就业压力非常大。而这种人才问题并不仅仅来源于同学科专业的竞争,还有其他领域的竞争问题。模仿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求职中同样存在着五种力竞争问题。
(一)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
近年来,财务管理专业招生形势十分火爆,在学科专业抉择时,往往以财务管理专业为财经管理类各学科专业的最终选择。在不少学生和家庭心目中,都觉得财务管理专业相比于工商管理类的其他学科来说,专业化更强,还意味着拥有了一项技术,尤其是“市场经济越蓬勃发展,会计学越关键”的思想灌输甚广。在“蝴蝶效应”的放大影响下,财务管理专业生源数量猛增,学生就业负担加大。
(二)其他专业和非专业人才的潜在威胁
在公司中,財务管理等相关岗位所需要的人员相对比较多,但这不仅仅是财务管理专业应届本科生工作的主要首选,同时也是其他学科和非专业人员工作的主要首选。另外,还有不少理工科专业出身的学生或文史出身的本科毕业生也考虑进入企业财务或法律岗位,而现在的高等院校中设立了很多辅修专业,来填补学校知识架构的单一,不少大学理科和工科的、外国语言文学的同学可以兼修企业财务作为第二学科,取得双学位,以期给就业添加砝码。所以,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受到了其他学科和非专业人员的潜在威胁。
(三)信息技术兴起,科技工具的替代压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善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公司信息化管理技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企业中广泛应用,由最初的BPR(服务再造)到BPRII再到ERP(企业资源计划)以及全方位的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这些变迁使原先手工的会计行业逐步被信息技术代替,企业办公自动化无处不在。而财务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则成为了会计管理人才的突出优势。
(四)需求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讨价还价能力
中小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一是掌握一定专业技术,并掌握坚实的企业财务岗位基本功,二是要有一定就职经历,不需太长时间训练就上手工作。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彼此的博弈过程中,在形成长期聘用关系时会显化讨价还价能力。
(五)供给方——高校和家庭的期望压力
大学教育资金的主要供给者,是高校的学生们所在的家庭。在就业问题上,学生自身、就读院校及其父母都可能形成影响因素。就高校的角度而言,就业率历来是关心所在,无不期望学生们可以尽早达成就业合同,投身社会建设。某种意义上,就业困难的现象是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或者家庭(或院校)相互之间博弈论的结果。
二、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就业现状
(一)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A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和目标保持一致,秉承教学质量决定人才培养方式。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沿用传统学科教材,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各方未真正开展资源共享,理论性课程设置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偏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多在实训室进行演练。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近年增设了一些新专业,聘请大量青年教师,为教育教学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但“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普遍吃紧,青年教师比例较高。
(二)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情况
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倾力打造管理特色专业,截至目前已完成培养了10000余名毕业生。其中600余名同学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系统工作,其余大多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财会及管理类工作。2022届毕业生共计9343人,财会类毕业生1594人。本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岗位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18.5%)。财务管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6%,就业率达到97%。学生更倾向于从事本专业或者相近专业工作。学院致力于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高度重视学生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三、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上述分析了毕业生就职时会遇到的五大竞争压力,A高校也不能避免。但高校作为国家人力资源输出的重要基地,学校能够从人才培养上提高学员的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而培养过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高等学校中能否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下面剖析在人力资源供需双方矛盾的状况下,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加大的主要因素。
(一)以资本为导向扩大招生规模,传统培养模式下培养人才的素质与市场缺乏衔接
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这些年扩大招生的条件下,多实行效益最大化策略,即学校扩大招生,特别是二本毕业生的比例增加。而高校则为了效益,实行“宽进宽出”的錄取培养方法,特别是在工商管理的学科上,师资配备、仪器设备等投入小。尤其是合作办学的粗放型办学方式,使培养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二)人才培养方式同质化,学生专业素质培养落后时代要求
市场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急需学科基础知识牢固、实践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综合素养好的复合型人才。而部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往往忽视学科的特殊性,在培养方式上高度同质化,没有独特性,四年本科生培养涉及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而针对性不足,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纵深认识与技巧运用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财务管理相关专业准入门槛低,其他专业人才对本专业潜在竞争力加剧
随着财务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加大,财务管理相关专业资格证的考取不再受专业限制,大量非专业人士向该专业倾斜发展。非财务管理专业的人员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相比,其跨学科的实际工作相关背景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相关工作经历,以及人脉网络等都比较有竞争力。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也不能避免这种现象。
(四)新会计电算化技术的财会处理能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总量需求减少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更需要他们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并且可以持续地适应最新技术的挑战,不然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甚至替代。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加大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求职难度。就A高校来说,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财务软件的功效了解不够。
(五)全球整体经济下滑,传统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受到冲击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增长放缓,加之2020年到2022年期间新冠疫情反复发生,对整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为0.71,降至疫情以来最低点,明显低于全国1.56水平。与2021年一季度(1.34)和四季度(0.88)相比,本季度景气指数同环比均下降。大学生就业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市场也不能避免。
就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来说,虽然就业量较大的职业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18.5%)。但财务管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56%),自主创业比例(1.6%)较上届(2.4%)有所下降,这样的数据和现实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压毕业生创业的信心。整体来看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质量并不理想。
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策略
(一)打造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要定位正确,凸显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金融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创建为目标,以提升企业人才品质为宗旨,牢固树立“实践育人”思想,积极满足毕业生的全方位成长需求。在人才培养计划的每一个调整中,都坚持了创新能力培养和企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基本思想,进一步完善企业实践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健全企业实践性教育制度,创新企业实践性教育方法,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成长和企业技能创新的养成,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努力,减轻与其他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之间竞争的压力。
(二)迎合时代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学科建设进程中,学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提倡技术创新,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高等人才的教育思想,并注重对课堂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在教学建设上,将继续推动案例教育、探究型课程、实践教育和网络课程等,并紧随社会的发展,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面。以“培育高层次新型财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并定时给学生和家长定期培训正确的择业观。
(三)定向培养学生,校企协同育人
高校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培训,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依托就业实习基地探索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路径。在学生实践环节上,采取了设置实践基地,让学员到工作第一线实际学习,以实现企业输出“学生技术员”的学习模式。
(四)鼓励校企创新平台建设,应对新科技工具
鼓励高校与企业搭建育人项目,开展创新创业育苗计划。培养选拔一批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创业园项目的申报,做好“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大赛的准备和选拔。高校应该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陆续开展数智化财务会计人才教育改革探索。
(五)以培养高质量财务管理人员为追求目标,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
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岗位需求收紧、政策性岗位有限,就业形势严峻。面对此种形势,各高校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方向,做到心里有数。高校人才要定向精准,有正确择业观念,有助于推动学生培养教学模式变革。
五、结语
在五力竞争模型的视角下,研究结果表明A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通过以上路径,依旧可以很好地进行发展。五力竞争模型往往应用于企业竞争力分析上,很少用于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培养方面的研究。以A高校为例,在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模式培养上,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学校层面,课程设置上适应市场需求,与大专院校、国有大型企业、设计院、规划院所等优质的就业单位保持良好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平台;学生自身层面,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社会层面,整合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实现三方面的契合,进一步完善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后续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罗瑜,尹丰,龚娜.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分析——基于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的调查[J].学园,2015(31)
[2] 曲国丽,刘丽慧,杨恒吉.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吉林省某高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06)
[3] 蒋建华.探索新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新路径[N].中国会计报,2021.
[4] 周远清.大学素质教育:源头·基础·根本[J].中国大学教育,2014,(05):13-14.
(作者单位:郑州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河南巩义 451200)
[作者简介:张哲,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大学生创业管理。]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