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与具象表现绘画色彩关联性研究

2023-07-21张耀文

流行色 2023年3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色彩

张耀文

摘 要:具象表现绘画是一种以艺术现象学作为理论依托,强调视觉直接性的一种绘画方法论,其通过对视觉性和创作主体心性的不断求真,来表现画家对事物的原初感受和画家内在主体性。具象表现绘画与我国传统绘画中存在诸多共同的表征特点,尤其是在色彩方面,因此在具象表现绘画传入中国后,在众多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形成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在色彩方面,它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诸多相通之处,本文首先对具象表现绘画的内涵和色彩表现方式进行交代,进而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对具象表现绘画的色彩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具象表现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在色彩方面的关联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具象表现绘画;色彩;艺术风格

Abstract:Figurative expressionism is a painting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phenomenology of art, whichemphasizes the visual directness. By constantly seeking truth from the visual nature and the mind of the creativesubject, he shows the painter's original feelings about things and the painter's inner subjectivity. Figurativeexpression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 have many common characteristics,especially in terms of color, ithas great relevance,so after figurative expressionism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with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manyartists, many excellent paintings were formed. In terms of color, it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painting. 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and color expression of figurative painting, then analyzesthe color of figurative painting through artists' works,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igurativeexpressionis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terms of color.

Keywords: China's traditional painting spirit; figurative expressionism; color; artistic style

1 具象表现绘画的内涵

具象表現绘画指的是不离开客观事物,通过对视觉观看不断求真进行创作的绘画方法论。其利用“本质直观”“寓言综合”“未完成性”等方法,将绘画家眼中视觉认知事物进行反映,表达出画家对事物本身的感知。这种创作形式具有明显的艺术现象学的思想,它不同于写实绘画只对绘画对象的物象进行反映,同时也区别于抽象表现的绘画模式[1]。其涉及的艺术家不限于时间阶段,而是将对视觉探索作为标准对画家进行归类,探索艺术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代表画家有塞尚、贾科梅蒂、莫兰迪等人。1991 年司徒立先生将其介绍到中国,由于具象表现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具有很多相似性,所以其沿着“图像时代绘画的出路为何”的方向进行探索,并不断向重建“绘画诗性”和“绘画东方学”的目标推进,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

2 具象表现绘画的色彩表现

色彩一直是绘画中的重要元素,对于具象表现绘画色彩的讨论不得不提到塞尚。色彩构成是塞尚的重要成就之一,他说“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根线条围绕着一种颜色,我想把它们释放出来”。在西方的传统绘画中,素描的地位一直是不可撼动的,色彩的位置一直被认为是辅助性的。塞尚要做的是使色彩摆脱从属地位,将色彩纯粹地进行运用。印象派努力解放色彩,但其使用的方法是用科学的光学方式来表现自然界外显的光色逼真,结构消解在了光色之中。这还不是塞尚对色彩的追求,他要在保持色彩的直观性的同时捕捉如普桑画面般永恒的结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作品《圣维克多山》(图1)中深刻感受到。“随着我们画色彩,也在同时画素描,色彩越协调,素描也就越准确,色彩一丰富,形体就饱满,素描的凹凸感的奥秘,就在于色调之间的对比和它们相互关系”,塞尚如是说。从这个角度说,色彩不依附于形式,而是一种独立的色彩构成。

具象表现绘画的色彩研究便是顺着塞尚的思路推进,在视觉的形式结构和色彩结构的共同显现之中展现作品的视觉性魅力。这种魅力与现代艺术流派的主观色彩表现不同,也不同于写实绘画对事物表象的摹写,而是强调在画家的体察过程中与事物之间发生关联、产生意义,从而表征出内发性的色彩。从这一点来说,它与中国传统美术绘画的色彩主张有相通之处,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来源于画家总体的内发感悟,不抄袭事物颜色,也不一味主观创造,而是融合了画家文化素养、审美素养的综合性感受。这样的色彩具有更深远的思想意境,使不同主题和内容的绘画作品,可以传达出更多元化的哲学思想与万物奥秘,体现出人文关怀特点[2]。

3 具象表现绘画色彩的特点

3.1 直观色彩捕捉

具象表现绘画创作中以“现象即本质”为哲学理念,打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认为现象本身的显现即为本质。

艺术创作需要以客观物象为基础,通过对客观物象的直观观察,悬置主观理解和绘画技法,如其所是地进行描述。具象表现绘画的色彩同样展现了直观性,阿利卡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茶壶和杯子》(图2)分析画面的色彩特点。首先从作画方式上,他选择以直观写生的方式来绘画,并且所画之景物都是常见之物,这样的选择使得画家所描绘的事物的形象和色彩都是和画家本人密切关联的,为直观的色彩捕捉提供了重要的来源。阿利卡的作画方式也能发现这种色彩直观性,他的写生作品采用薄油直接画法完成,并且作品一定要在当天完成,一气呵成,保持直观感受的连贯性。

第二点可以从作品中茶杯的颜色表现感受到他色彩的直观性。对茶杯的表现,阿利卡没有使用光影来表现形体空间,他采用了浓郁的蓝色,通过颜色的秩序安排表现出了茶杯在画面中的关系,从这一点我们能感受到颜色的独立性,它不再依附于明度关系进行表现。

从色彩结构方面,阿利卡的色彩没有像印象派一样纯粹的体现光色,而是极力地从色彩角度寻找形式与颜色的构成关系。为了色彩的形式分割,他放弃了桌面转折的光影变化,强调了黑色块的结构位置;为了纯灰结构,放弃了杯子的形体表現;为了色彩的团块结构,放弃了物体摆放位置的空间合理性。在画面中原本属于素描的构成关系被转换到了色彩领域,纯灰、构成共同构建了色彩的直观性捕捉。

3.2 抹去重来的时间性色彩

文艺复兴后期绘画的个人姿态成为绘画创作力的表达核心,在绘画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体现出绘画的核心作用,具体表现在画布的痕迹上[3]。此处所说的痕迹可以理解为笔触、颜色等留在画布上的东西。而具象表现绘画强调的痕迹则表现为通过不断地抹去重来留下的修正痕迹的叠加。对于油画创作来说,这种痕迹体现为色彩痕迹,通过色彩痕迹体现出了一种未完成性。未完成性并非指艺术作品没有完成,而是因为事物始终处于不断流变、不断生成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事物显现的一种现象。从这个角度说,艺术家永远无法把握住某个固定不变的事物状态和特定色彩,不断抹去重来留下的形象痕迹和色彩痕迹则成为了把握现象本身的痕迹。例如在洛佩兹的作品《桌子》即存在典型的未完成态特点,画面中右侧的人物留下了艺术家修改的痕迹,这种痕迹并非艺术家没有完成作品,而是故意为之,展现的是艺术家捕捉事物的过程,展现出了绘画的时间性。

时间性色彩在贾克梅蒂作品中表现更为清晰,如在他的作品《椅子上的苹果》(图3)中,在观察放在椅子上的苹果时,苹果是不断变化的,它在人眼前的存在是在人头脑中的投影,而每次记忆都不完整。因此在观看果子的过程中它存在的形色状态是出现、消失、再出现、再消失的过程,是一种虚无与实存的交叠,也是事物及其色彩显现的形式。色彩成为了事物显现的痕迹,色彩的出发点不再是写实绘画般对光源、质感的表达,也不再是如野兽派主观情感的表达,而是更注重色彩显现的流变状态,是对“物”与“我”之间关系的表现。

4 中国传统绘画与具象表现绘画的色彩关联性

4.1 具象表现绘画与传统绘画内在性色彩表现的一致

具象表现绘画的哲学性特征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有相似之处,二者对色彩的表现都强调内在心境对色彩的体察。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禅定、顿悟,强调的是对事物的体察方式。在色彩表现上,传统绘画的设色不拘泥于事物表象颜色,也不受限于设色技法,而是融入了画家对物象的总体感知,是一种与艺术家内在贯通合一的色彩表现。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一种无形的思维,不受时空限制,不可观、不可闻、不可触,只能通过直觉思维感知和把握。我国传统哲学中认为所有的直觉对象都是宇宙的本体,强调对外部世界经验认知的剔除。具象表现绘画强调“悬置”,对已有的理论、技巧进行悬置,回归纯粹视觉进行观看。

通过本质直观,色彩不再流于表面,也不再凭借主观性构建表现型色彩,而是展现为一种内在性。唐代章文通对物象、心象等方面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进行揭示和解读。这些立象以尽意的思维方式与具象表现绘画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4.2 具象表现绘画与传统绘画的色彩自由观

“自由”在艺术中一直是一个重要领域。西方的哲学系统中,无论是黑格尔还是笛卡尔都体现了对自由问题的重视,他们强调的是主体性自由。现象学的哲学家们打开了对自由探讨的新思路。海德格尔说“作为陈述的正确性来理解,真理的本性乃是自由”,真理是存在自身的显现,真理就是自由。艺术因其揭示存在者的真理而通向自由,而美是真理在场的标志。这种思想让自由回到了事物本身,回到了自然。在绘画领域,野兽派、未来派等流派在主题自由的领域对色彩自由进行探索。如今中国部分油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也习惯于借鉴西方的油画语言形成自身建设,利用具象的形象对抽象概念进行表达,通过具象的表现手法抒发抽象语言情感,使绘画作品中体现出的意向直指人心[4],这同样是一种主观表现的自由观。而具象表现绘画则顺着塞尚面对自然重画普桑的方式,在自然中寻找色彩自由。

莫兰迪是一个代表性的画家。莫兰迪的色彩体现为一种高级灰,这种低对比度的颜色给人一种节制的感觉。但其实恰恰相反,这些相似题材的作品是自由的,体现着色彩的深度和广度。莫兰迪始终以写生的方式描绘静物,不断地感受着色彩跟随时间和空间的流变而产生的变化,色彩纯度、明度、氛围、冷暖不断地在境域中显现、变化,无穷无尽。画家在看似有限的事物中体会自然无穷的变化,这种变化没有终结,无穷无尽。而反观主体性自由,主体意识一旦脱离了自然、事物本身,自由则有终结和限度的,终会终结。

司徒立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开设了具象表现画班,对西方具象表现绘画大师的绘画思想和方法进行讲解,对中国绘画发展形成巨大影响[5]。具象表现绘画传入中国之后,在色彩方面顺着回归自然、参与自然的发生的色彩自由观进行推进,逐渐地更加显现出了与中国传统的自由观的相通之处。中国思想家论自由,将天道和人道、天性和人性、天伦和人伦结合起来。因此,在谈论自由时,在人与自然、个人与整体、灵魂与肉体之间很少作绝对的划分,并且从来都是强调人复归于天地万物的关系,不一味强调主体创造。如忘适之适、物我相忘体现的都是回归自然、参与自然的发生的自由观。

4.3 具象表现绘画色彩与中国绘画艺术精神契合性

色彩造型是油画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写实绘画采用模拟自然颜色的形式,使颜色附着于素描形体;印象派使色彩的价值被提升,具有科学性的光色表现成为了其代名词;野兽派将色彩完全独立,色彩表现成为了一种形式主题。对色彩的研究一直都是绘画的一个重要部分。具象表现绘画对色彩的研究不离开事物本身,顺着塞尚的思路进行推进,即“面对自然的可视形象的形式结构进行推进”,选择面对自然进行直觉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将色彩从外部逐渐向内部探索的转变,这种推进和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方向相同。中国画对色彩的要求区别于西方的色彩的特点。在中国传统的作品中不主张色彩斑斓,这与中国传统美术精神中强调心清则气清具有直接关系,中国美术精神中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内心的感知和意向的表达,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感受。具象表现绘画色彩由外部向内心的探索,也是一种逐渐与中国美术内敛精神契合的绘画模式。

5 結语

综上所述,具象表现绘画具有从视觉直观出发的特点,通过抹去重来、寓言综合、未完成性等方法,打破西方传统写实油画的方法,也不同于现代主义绘画的主体表现性油画。在色彩方面具象表现绘画有其深刻的色彩观点,不赞同故意而为之的主观表现性色彩,强调在个体体验与事物之间发生关联,从而生发出色彩观念。基于这一点,具象表现绘画和中国传统艺术在色彩方面产生了共鸣。具象表现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在内在性的色彩表现、色彩的自由观、和艺术精神方面的相通性,使得二者之间的融通转换成为可能,为图像时代绘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对重构“绘画诗性”,建立“绘画东方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下的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应从自身出发,与传统艺术精神结合,在色彩、构成、形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促进中西融合,为创作出优秀的中国绘画作品奠定基础。

6 参考文献

[1] 陈梦兰.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J]. 美与时代(中旬刊)· 美术学刊,2019(5):31-32.

[2] 杨丹妮, 杨雨霏.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西方现代绘画中的阐释——以“气韵”“意境”为例[J]. 美与时代(下旬刊),2019(6):51-53.

[3] 林想, 王廷信. 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精神及其传播路径[J]. 山东社会科学,2021(7):94-99,170.

[4] 宋明宇. 古典艺术精神的当代呈现——试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当代价值[J]. 美与时代(中旬刊)· 美术学刊,2020(4):8-9.

[5] 吴俊化. 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对人格修炼的启示[J]. 名家名作,2022(14):117-119.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色彩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中国当代八大文人书画名家艺术风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