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研色二十年——城市色彩研究在中国

2023-07-21郭红雨

流行色 2023年3期
关键词:类型趋势角度

摘 要: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二十年间的城市色彩研究进展,在界定城市色彩研究内容与范畴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角度与类型,通过分析各类城市色彩研究工作类型,总结了城市色彩研究的发端与进程,探讨论述了城市色彩研究的路径与趋势,为中国城市色彩的发展探寻路径。

关键词:城市色彩;角度;类型;路径;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combs the progress of urban color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On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tent and scope of urban color research, it studies and summarizes the perspectives andtypes of urban color research in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various types of urban color research, it summarizes theorigin and process of urban color research, discusses the path and trend of urban color research, and explores the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lor in China.

Keywords: Urban color;angle;type;path;trend

1 城市色彩的研究內容与范畴

当我们梳理中国现代城市色彩研究进展的时候,首先需要用科学的思维和逻辑将城市色彩研究作为一项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工作来看待。如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城市色彩研究也是通过科研实验和分析,对城市色彩问题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进行调查分析、假设论证、实验和实证,从而为城市色彩优化设计创新提供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学术研究工作。

城市色彩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解析城市色彩的现象,发现城市色彩特征,剖析城市色彩原因,寻求探索其规律,增进城市色彩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城市色彩科学研究的内涵包含整理和继承城市色彩研究的已有知识,并创新发展城市色彩理论与方法。这是城市色彩研究的本质,也是区别于城市色彩实践的标准。因为,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是应用实践而不是科学研究,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把现象和经验条理化、找出规律性的内容并上升到城市色彩理论的活动才能称为城市色彩科学研究。

通常意义上的城市色彩研究,主要关注的对象是由各类城市实体要素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来的相对综合的、整体的色彩环境,不仅包括建筑色彩、广场与道路铺装色彩、城市标识系统色彩、植被色彩,也包括街道家具等装饰物色彩、城市公共艺术品色彩等,其研究范畴可以是城市或城市某地段内所有可见物体的综合色彩特征,也可以是城市局部或片区内所有可见物体的综合色彩特征。通常将色彩具有稳定性的建筑物作为城市色彩研究的主体,而那些对建筑色彩可能形成影响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空间结构等就是城市色彩研究的背景环境。因此,城市色彩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城市中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色彩、城市人工自然色彩等实体色彩环境,也包括城市的色彩传统、人们的色彩偏好与禁忌等虚体色彩环境。

2 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角度与类型

城市色彩是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下形成的色彩表现,是城市居民共同经营的城市文化生活的物质形态化,是历史悠久、遗存丰富的城市文明的投影。城市色彩研究是对城市色彩问题的发现,对城市色彩特征的发掘,以及城市色彩形象设计和营造方法的提炼与提升。由于色彩形象是通过视觉感官反应起作用,在城市色彩范畴内,还需要确定城市色彩研究的主体与客体[1]。所以,对于城市色彩的现象和问题,需要用人文的视角、历史的关怀、科技的方法以及艺术的手段来探究解析。可以说,城市色彩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人文的,也是科技的。城市色彩研究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比,有着较为特殊的综合性与广泛的跨界特性[2],需要有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艺术学、环境工程、地理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和学术背景的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并从各自专业角度推进发展。

城市色彩研究的分类指针是多种角度、多种类型的。如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首先,城市色彩研究也是起源于城市色彩问题的,问题研究可分为:(1)研究城市色彩现象认识的经验问题;(2)研究城市色彩的概念问题;其次,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城市色彩研究又可分为:(1)对城市色彩理论、原理进行探讨的基础研究;(2)把城市色彩理论应用于特定目标的应用研究,它是城市色彩基础研究的继续,为城市色彩基础研究开辟了具体的应用途径;(3)开发研究也称发展研究,是把城市色彩基础研究的理论、城市色彩应用研究的经验总结转化为城市色彩方法体系的研究;第四,按照研究目的划分,科学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描述性研究,分析阐述城市色彩特征或全貌的研究,描述主要规律和特征;(2)解释性研究,探索城市色彩与背景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探寻城市色彩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城市色彩表现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3)应用性研究,研究城市色彩形象塑造和改变的路径、城市色彩应用方法,总结提炼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策略体系。

在本文中,我结合中国二十年来城市色彩研究的课题与论文成果的实际状况,将城市色彩研究分为:城市色彩历史传统的回溯研究、城市色彩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城市色彩应用方法研究、城市色彩应用实践与实证研究四种研究角度与类型。

2.1 城市色彩历史传统的回溯研究

城市色彩中有历史,寻找其脉络源流是城市色彩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确定中国城市色彩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的研究起点。在近二十年的研究时间里,城市色彩研究者们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历史脉络做了积极地探寻。

中国知网中以“传统城市色彩”为主题的论文、专著约56 条(不含硕博学位论文,以下皆同),例如:“中国传统用色研究”(谭淳,2016),“五行五色说与中国传统色彩观探究”(王玉,2012);“寻找历史碎片, 拼接我国传统色彩文化残留的背景——试论中国传统色彩观念成因(宋建明,2008)”;“中国传统色彩观辩析”(黄保源,2005);“传统礼教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影响”(王强;张威;王涛,2002)等。

虽然城市色彩的历史深远,脉络悠长,但是研究城市色彩不能仅仅沉醉在故纸堆中做文章,更需要着眼现实与未来,关注传统色彩在城市空间的表现,较有影响力的科研课题例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8JC760025)“城市色彩空间构成与历史演变分析方法研究”(郭红雨,2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YJA760002)基于古都五色系统的北京老城历史建筑色彩谱系赓续与保护研究( 陈静勇,2020);广州哲学社会科学课题(07B34)“广州城市色彩特征与演变研究”(郭红雨,2007);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3G15)“广府传统城市色彩在现代城市色彩环境中的传承与运用研究”(郭红雨,2013)等。论文成果例如“传统城市色彩在现代建筑与环境中的运用”(郭红雨;蔡云楠,2011);“泛江南地区传统城市色彩特征与应用实践研究”(郭红雨,2020);“城市色彩的记忆与理想”(郭红雨,2010);“中国传统色彩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沈敬山;张智鹏;方浩,2019);“中国传统色彩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以绍钦印染公司为例”(王开彩,2018),“现代性视阈下中国传统色彩的范式更迭”(杨舒蕙;洪枫,2019)等。

2.2 城市色彩的社会文化背景探寻

城市色彩科学不是单纯的色彩学研究,不能简单地就色彩论色彩;城市色彩里有文化,但是研究城市色彩文化也不能满足于务虚地空谈文化。城市色彩也是社会文化的表征,城市色彩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文化表达是城市色彩研究的核心内容[3],研究城市色彩的文化意义需要扩展到城市色彩产生的环境土壤、社会因素和时代背景中。

在城市色彩文化背景研究方面较有影响力的科研课题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0608)“河岸带植物色彩景观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张昶,2018);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5YJAZH017)“基于原型理论的传统岭南水乡城镇色彩特征解读及传承应用”(郭红雨,201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B030303012)“传统岭南建筑色彩体系与文化研究”(郭红雨,2008);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GD20LN11)“基于文化符号价值的岭南传统园林色彩与江南传统园林色彩比较研究”(郭红雨,2020);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KP000069)“阅城读色——城市色彩地域特征解读”(郭红雨,2014)等。

中国知网中以“城市色彩文化”为主题的论文、专著约203 条,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例如:“色彩文化地理透视”(吴元芳,2005);“城市文化底蕴酝酿出城市色彩”(孙愉,2006);“中国城市文化色彩与色彩文化的透析”(贾京生,2008);“城市色彩设计与城市色彩文化”(杨学太,2008);“论景观设计中色彩与文化的关系”(王川,2010);“城市:作为“色彩”文化体系”(张大为,2015)等。

随着中国城市色彩规划实践的大量开展,城市色彩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有更多针对具体地区的色彩文化剖析与表达。可以说,城市色彩规划实践在较大程度上拓展了城市色彩文化的研究范畴,为城市色彩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位居前50 名的代表性著作与论文如下:论著例如“阅城读色”(郭红雨,2019);“上海的色彩”(傅炯;张帆,2015)等;论文例如:“城市色彩地域属性的研究与应用实践”(郭红雨;蔡云楠,2014);“基于文化符号理念的城市色彩形象塑造研究”(郭红雨,2015);“民族文化的色彩映射——以中日古典园林色彩运用偏好为例”(郭红雨,2016);“作为文化原型符号的岭南水乡与江南水乡园林色彩比较研究”(郭红雨;梁林怡,2018);“基于文化原型理论的传统岭南水乡城镇色彩解读”(郭红雨;张大元,2018);“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金华市城市色彩景观调研”(陆野,2020);“中原地区地域性建筑色彩观的建立——郑州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王雅静,2009);“保护与更新视角下城市色彩规划的探讨——以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张梦宇;李钢;陈静勇,2018);“城市特殊地域性色彩规划研究——以武汉为例”(王晓;舒亚;陈铭,2017);“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色彩发展趋向思考”(郭红雨,2020)等。

2.3 城市色彩的科学研究方法探索

由于城市色彩既是社会文化的,也是科学技术的,既有城市建设的工程属性,还需要艺术的手段来达成,因此需要借助跨界的科研工具和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分析技术手段来揭示城市色彩内在规律[4],发现城市色彩新现象,或提出城市色彩的新理论和新观点。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8412)“面向色觉障碍人群的地铁空间标识色彩混同色模型优化研究”(吴端,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375)“基于色彩地理学的我國东北严寒地区城市色彩特色与保护方法研究”(路旭,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708230)“光气候影响下历史文化名城建筑色彩的量化与评价研究- 以闽南地区为例”(陈淑斌,2017);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开放课题(UDC2017010612)“气候适应性的城市空间色彩设计方法研究”(郭红雨,2017)(图1-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10014467)“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城市色彩谱系提取与设计方法研究”(郭红雨,2013)等。

在中国知网中以“城市色彩方法”为主题的期刊论文、专著约80 余条,主要分布在城市色彩调研方法、色彩信息量化分析以及色彩形象评价指标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例如:“城市色彩规划的技术方法与非技术方法”(郭红雨;蔡云楠,2008);“析城市色彩关系调研方法中的城市体验”(曹蓬,2008);“城市色彩的观测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杨春宇;树英;张青文,2011);“参数化设计方法应用于城市色彩主色调设计的可行性探讨”(顾红男;江洪浪,2013);“有关城市色彩的研究及颜色提取方法的探讨——以南京为例”(付鹏;闫丹丹;徐雷,2014);“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色彩梳理方法研究”(孙巍,2014);“城市色彩现象的视觉直观方法”(黄斌斌,2016);“避免视觉刺激的城市道路侧景观色彩特征自动提取方法”(张宁,2019);“基于数据分析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白雪莹;陈飞,2019);“基于街景技术的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色彩评价方法”(江浩波;卢珊;肖扬,2022);“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上海新城色彩规划方法研究”(庄怡,2022)等。

除期刊论文之外,一些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研究课题和专利研究也积极探索了城市色彩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例如“一种城市色彩推荐色谱配色视窗”(郭红雨;蔡云楠;朱泳婷,2013)。

这些关于城市色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索,大多来源于建筑学、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等工科学术背景研究者的贡献。他们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批判的科学素养,帮助我国的城市色彩研究脱离了务虚的空谈,摆脱了主观感受的肤浅,为城市色彩研究的方法体系建构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与技术的支撑,极大促动了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2.4 城市色彩应用与实证方法探研

中国的城市色彩科学研究起源于实践问题,也主要服务于实践工作。近二十年来,城市色彩应用与实证的科学研究是城市色彩科学最大量性的研究类型,而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方法与应用指引方面。城市色彩应用实践研究主要是针对创新设计塑造城市色彩形象的活动,实证研究则是为检验城市色彩应用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包括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针对城市色彩应用的实证研究多为案例实证类型。

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8382)“养老设施无障碍环境的色彩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赵伟,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404)“建筑无障碍标识色彩与尺度量化设计策略研究”(贾巍杨,2014);建筑无障碍标识色彩与尺度量化设计策略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21EWY004)“上海市新城片区色彩规划体系研究”(庄怡,2021);中南置地资助课题“中南住宅外墙色彩系统”(傅炯,2018)。

根据中国知网中主题为城市规划设计的期刊论文、专著检索得到约350 余条,其中有代表性的高被引著作例如:“应用色彩学”(傅炯;张惠山,2020);“城市色彩的规划策略与途径”(郭红雨;蔡云楠,2010);“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尹思谨,2003)等。论文例如:“城市色彩设计与色彩应用”(张海兰;尚磊,2004);“总体城市设计中的色彩规划引导——以重庆城市色彩规划为例”(邱强,2006);“以色彩渲染城市——关于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思考”(郭红雨; 蔡云楠,2007);“廣州市城市色彩控制方法研究”(郭红雨;蔡云楠,2006);“景观学视野下的城市色彩研究——以广州为例”(郭红雨;蔡云楠,2007);“杭州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探索”(张楠楠,2009);“为城绘色——广州、苏州、厦门城市色彩规划实践思考”(郭红雨;蔡云楠,2009);“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以天津城市色彩规划为例”(赵春水;吴静子;吴琛;马剑,2009);“杭州的色彩表情——杭州城市色彩规划实践心得”(宋建明,2010);“浙江省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宋建明;翟音;黄斌斌,2009);“城市规划的色彩时代”(郭红雨,2009);“城市色彩规划的广州样本研究”(郭红雨;蔡云楠,2010);“色彩城市的理想与实践”(郭红雨,2012);“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方法初探——以天津市中心城区建筑色彩规划为例”(董雅;张靖;孙银,2013);“为色彩城市而行——城市色彩规划在中国的发展思考”(郭红雨,2013);“城市色彩规划中色彩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张萃,2016);“中国和日本历史城区背景下的户外广告可接受度研究”(庄怡;山本早里,2017);“浅析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方法与控制管理——以沈阳市为例”(孟宪玲;赵文瑾,2019);“基于数据分析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白雪莹;陈飞,2019);“花城论色——关于城市色彩规划工作的几点思考与讨论“(郭红雨,2020);“论色彩调和思想在日本城市色彩规划中的地位与实现”(王冠一;路旭,2020)等。

3 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路径与趋势

在2000 年左右,当城市建设中色彩问题的频发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城市空间品质化提升的要求也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中国开始了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推进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运动[5]。城市色彩规划实践唤醒了人们对城市色彩问题的关注,也对城市色彩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城市色彩研究终于成为现代城市科学中的新课题。所以,中国的城市色彩研究是始于城市色彩规划实践的思考探研,是从城市色彩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研究课题,它的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和理论都有着较强的应用实践特征和丰富的经验优势,但也存在着问题导向类研究的局限,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路径与趋势特点:

3.1 从必要到必然——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需求转向

回顾二十年来的中国城市色彩研究之路,城市色彩研究从解决城市色彩环境建设实际问题,为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支撑的服务需要,发展为城市空间品质化建设的内在需要,随着城市建筑环境色彩建设开始逐渐融入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常规内容,城市色彩形象建设从城市整饰的阶段性工作,发展为城市建设的长期内容,城市色彩研究开始从手段转变为目标,并逐步走向城市审美的必然需求。

3.2 从舶来到本土——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目标转变

在经历了借鉴和学习的阶段之后,中国城市色彩研究开始强调本土化、地方性、民族性的色彩个性和特征。追求每个城市专属的霓裳,为城市营造独有的色彩风景线,是城市色彩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城市色彩理论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必要支持。而且,在趋同的全球化浪潮中,通过深刻认识自身的特色与脉络,剖析城市色彩地域属性和本土基因为基础的城市色彩研究,可以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清晰地表达地域特色,在世界文化的洪流中坚守地方性的色彩语言、并在发展变化的时代中积极延续地方文化的生命力[6]。城市色彩研究的目标从向异域学习,发展为本土创新,并将再次走向世界,为参与世界城市文化建构提供本土化的色彩支持力量,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本土化的城市色彩研究目标的深层次价值所在,也是中国城市色彩研究之路的终极目标。

3.3 从理念到现实——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策略转换

随着中国城市色彩应用实践的深入开展,城市色彩规划策略方法的系统性也在逐渐完善。由于中国现阶段的城市色彩研究是始于实践的思考,是问题导向型的研究,因此,城市色彩研究的角度与侧重点,也随着城市色彩实践的变革而产生变化。城市色彩研究的重点正在从浮于表面的概念目标向实践运用的方法转变,从学术理念的认识论到服务于实践的方法论转型,以支撑能够落地实施的城市色彩设计、规划导则和管理条例的制定与应用[7]。

3.4 从总体到纵深——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内容变化

二十年来,中国城市色彩研究伴随着城市色彩环境建设的迅猛发展,在研究内容和研究层次方面不断地拓展延伸,从宏观的总体城市色彩理念、城市色彩规划思想,走向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城市色彩研究内容,包括城市中的建筑色彩研究、植物景观色彩研究、城市标志色研究、标识系统色彩研究、城市旅游环境色彩研究以及历史街区色彩研究等等。城市色彩研究的内容与层次正在逐步深入城市物质空间的各个层面,并且与各种城市建设问题和城市空间类型相结合,产生新的研究角度、新的研究类型,促生新的学术增长点,丰富拓展城市色彩研究的新视域,例如:结合城市高度的城市色彩研究、结合城市风貌的城市色彩研究、基于类型学的城市色彩研究、基于符号学的城市色彩研究、基于语义学的城市色彩研究等。

3.5 从定性到定量——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方法更新

经过二十余年的城市色彩研究与应用实践,城市色彩的科学性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城市色彩中的科学理念越来越得到加强,新技术新方法为城市色彩研究带来了新的生长点,丰富了城市色彩分析技术与手段,特别是帮助城市色彩研究摆脱了依靠主观感受的经验式判断分析,加入更多技术手段,例如影响色彩感知的光环境分析、建筑色彩对热环境的影响、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城市色彩感知研究、应用大数据分析的城市色彩生长变化等,这些城市色彩研究的新方法,促使城市色彩研究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分析,从主观评测发展到智能分析,这是城市色彩研究手段进步提升的必要路径[8],也代表了城市色彩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向。

3.6 从经验到实证——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方式转型

在中国城市色彩的历程中,经验曾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实践出身的研究者依据多年城市色彩营造的丰富经验,可以轻易判断解读城市色彩现象。但是经验的认知范围毕竟有限,经验的历时性、情境性和局限性在根本上限制了城市色彩研究的思路,仅依赖实践经验的城市色彩研究方式,受到科学理论支撑不足的制约,面对未知的城市色彩问题和未来的城市色彩发展方向,表现出力不从心的态势和研究能力上的欠缺。为了走向更广阔的城市色彩理想图景,城市色彩研究者需要尽可能地排除主观感受经验的影响,运用科学方法,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和逻辑,剖析研究城市色彩问题,而且需要重复检验论证城市色彩目标,因为可重复性也是科学研究的一個重要标准。因此,为验证城市色彩理论假设而展开的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实证研究将逐渐代替实践感知经验,为中国城市色彩研究带来科学方式的转型。

4 结语

中国城市色彩研究至今只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时间短暂,但是进展迅速,在城市研色之路上,许多研究者以科学的思维、理想与感性相结合的态度,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为解析城市色彩现象、解答城市色彩问题、建构城市色彩理想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突出成就。例如国家住房部2017 年度开放课题(UDC2017010612)“气候适应性的城市色彩设计方法研究”(郭红雨,2017-2019)获得美国缪斯设计奖“2020 年度最高奖项铂金奖”、由欧洲建筑艺术与城市研究中心和芝加哥雅典娜建筑与设计博物馆联合组织的世界2021 年度“绿色优秀设计大奖 GREEN GOODDESIGN AWARDS 2021”、泛亚地区2021 年度“重新思考未来奖”、美国举办的2021 年世界设计大奖WDA 奖、韩国举办的2022 年度亚洲设计大奖ASIA DESIGN PRIZE 2022Winner、巴黎设计大奖荣誉提名奖等6 个国际奖项;研究论文:Acceptable Size of Advertising Fascia based on Color andDesign in Historical Urban Areas in Kyoto(庄怡;山本早里,2017)获国际色彩学会International Colour Association 优秀论文奖等。这些获奖荣誉展示了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优秀水平,记录了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成就,用色彩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城市色彩研究的历程。

在中国的城市研色之路上,愿孜孜以求的城市色彩研究者们,始终保持着少年的憧憬、青年的志向、壮年的智慧、暮年的胸襟,为中国的色彩城市而行。

5 参考文献

[1] 约翰内斯· 伊顿. 色彩艺术( 色彩的主观体验与客观原理)[M].杨继梅, 译.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2][ 美] 金伯利· 德法齐奥. 感性的城市: 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M].吴彤,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1.

[3][ 德] 爱娃· 海勒. 色彩的性格[M]. 欧悟晨,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4][ 美] 鲁道夫· 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M]. 滕守尧, 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5] 郭红雨. 阅城读色[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2.

[6] 郭红雨, 蔡云楠. 城市色彩的规划策略与途径[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7] 郭红雨. 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色彩发展趋向思考[J]. 流行色,2020(08):106-110.

[8] [ 德] 亚历山德拉· 洛斯克. 色彩的历程:18 世纪以来的探索与应用[M]. 由康鹏, 译.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类型趋势角度
神奇的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初秋唇妆趋势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