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彦夫子女:“下辈子,我们还做他的孩子”

2023-07-2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蓝布孩子

“父亲虽然在家很少提及当年参加战斗的经历,

但他对子女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他身上一直都有军人的血性和担当。”

朱彦夫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与保尔一生孑然一身不同,朱彦夫儿孙满堂。他与陈希永育有五女一子,个个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儿子朱向峰秉承父志,担任家乡张家泉村的党支部书记,继续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四女儿朱向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说“父亲就是我的榜样”;孙子朱帅宗自幼关心弱小,他的手机里始终保存着爷爷写有“与其腐烂、不如燃烧”几个字的照片,他说:“爷爷的精神是我们奋斗的动力。”

总是教育子女要有勤劳、奉献的精神

1996年,《极限人生》出版。当晚,朱彦夫把6个子女叫到跟前,送给他们一人一本。灯光下,他在书的扉页上认真签下自己的名字,还特地对几个女儿说:“当年对你们关心不够,连你们结婚都没给像样的东西,这本书算是给你们补上的嫁妆。”

朱向华是朱彦夫的大女儿,她至今记得,自己结婚时,父亲忙着用抚恤金打井,不肯给她准备嫁妆。结婚的时候,母亲心疼女儿,就和朱彦夫商量,能不能给女儿一百元钱,朱彦夫考虑再三,还是摇了摇头。“村支书的女儿带头艰苦出嫁”,一时间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有人开玩笑说:“论大方,朱彦夫数第一;论抠门,他也数得着。”

朱向欣回忆说,朱彦夫张罗为村里通电时,差旅费常常捉襟见肘,家里卖鸡蛋的钱都用上了,可还是不够,他就打起了孩子的主意。朱彦夫把几个女儿叫到身边,对她们说:“你们好好打猪草,等猪喂肥了,换了钱,我给你们做新衣服、买新本子。”

当时朱彦夫家里正是最艰难的时候,孩子们上学用不起本子就用石板,穿的衣服是补丁摞补丁,大的换下来小的穿。孩子们听父亲这样说,兴奋得不得了,每天放学后,就去打猪草,蚂蚱菜、蓬蓬菜拔了一筐又一筐,手划破了,肩膀压肿了,她们却干得很兴奋。一头小猪在她们的精心喂养下,终于长成了大肥猪,姐妹几个经常趴在猪栏门口,盘算着大肥猪能卖多少钱,计算着能买多少新本子。

猪卖了,钱攥在朱彦夫手里,姐妹几个天天都盼着父亲哪天给她们买新本子、做新衣裳。可是,直到过年,新衣服依然没见到影儿。朱向欣忍不住问母亲,才得知父亲用卖猪的钱买了架电的材料。

朱向欣说,知道被骗后,她和姐妹们都很难过,父亲也觉得对不住她们,只能安慰道:“你们为村里架电出了力,你们都是村里的小功臣呢。”孩子们最终理解了父亲,他们继续打猪草,一打就是七年,一直打到全村通电。

朱向欣回忆说,除了打猪草,家里总为集体晒地瓜干,有多少地瓜干,就有多少汗水和泪水合成的故事。朱彦夫家每年要为集体收一万多斤地瓜。这些地瓜,只有切成片晒干才能交给集体贮存,切割、搬运、晾晒……一天下来,就是壮实汉子也会累得脱一层皮。

朱彦夫经常教育孩子们说,咱们是劳动人民出身,劳动是咱的本分。休息时,朱彦夫招呼孩子们坐到身边,给他们讲笑话。他说,过去猿和猴子是好朋友,但猿热爱劳动,猴子又馋又懒。猴子经常讥笑吃苦耐劳的猿脑子笨,夸自己多么聪明。时间长了,猿终于因为劳动变成了人,发明了很多科学技术,而猴子却成了被人耍弄的小动物。孩子们听后开心地大笑,也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父亲总是说自己小的时候没机会上学,要我们一定珍惜……我和妹妹一放学,父亲就让我们去大队帮忙干活,教育我们不能做懒人,不能游手好闲。他经常说自己小的时候没有条件学习,连鞋都没得穿,整天到处去要饭。”朱向华回忆说,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父亲总是教育他们要有勤劳、奉献的精神。

一次,朱向华和弟妹们到地里刨地瓜,但父亲说什么也不让他们去收花生,就是害怕孩子们会忍不住偷吃。“妹妹年纪小,实在饿得不行了,就把两个地瓜偷着烤着吃了,后来让父亲知道了,狠狠教训了我们一顿,还让妹妹亲自把钱送到生产队会计手里作赔偿。”朱向华回忆说。

父亲一心为民的情怀,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朱向华说:“父亲每月的伤残金,留下五六元家用,其他都接济了乡亲。父亲久病成医,母亲也练就了包扎功夫,村民遇到小病小灾,我家就成了村里的‘免费卫生室。”

“爸爸妈妈有两件宝,小方镜和蓝布帽”

朱彦失的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开玩笑时,經常说:“爸爸妈妈有两件宝,小方镜和蓝布帽。”

朱彦夫和陈希永结婚后,一直没有镜子用,但陈希永照着水面照样把头梳得亮油油的。一天,朱彦夫看到陈希永又在对着盆里的水梳头,便歉疚地说:“你跟着我受穷,也真亏了你这么多年。咱也别这样节约了,你去大街上买个镜子用吧!”陈希永舍不得花钱,她权衡再三,才提了一篮子鸡蛋上街,到大街上转悠了半天,最后在一个小摊上用两个鸡蛋换了一个最便宜的小方镜。

这个小方镜他们用了三十年,由于用得太久,镜面和镜架脱落了。朱彦夫便让陈希永找了些细线,一道道缠起来,然后继续用。有一次,镜子滑落到地上,摔去了一个角。两个人好一阵子心疼,朱彦夫将其粘好,又继续用。

蓝布帽的故事是这样的。朱彦夫从部队上回来后,一直戴着一顶黄军帽,黄军帽破了后,陈希永一直想给他买顶帽子,可他就是不让。有一天,陈希永瞒着他,用自己上山采草药卖的钱,给他买了一顶蓝布帽。朱彦夫得知后,非让陈希永退掉。陈希永说人家不让退货,他才戴上了新帽子。

这顶蓝布帽朱彦夫戴了三十多年,蓝颜色已发白得几乎看不出来,帽顶上也磨出了几个洞。孩子们都劝他别戴了,可他坚持不换。他让陈希永将那几个小洞补好,又继续戴上。

孩子们实在看不下去,便给他买了顶新的。朱彦夫为了不辜负孩子们的心意,痛快地收下帽子,却将它当成了“礼帽”。偶尔出远门或有重要场合时,才戴一下新帽子,平日里还是戴那顶洗白的蓝布帽。

朱彦夫长时间坐着,他裤子破得特别快。补了一次之后,孩子们就想给他换条新的。他总不换当补到第三次时,孩子们就把旧裤子藏起来,拿给他一条新的。朱彦夫发脾气道:“你们就不是庄稼人?浪费东西就不心疼?咱又不是大总统,要的什么派头?耍的什么威风?嫌我不好看,你们就别认我这个爸爸!”这条裤子一直补了十几次,实在不能穿了,才当了抹布。

朱彦夫经常对孩子说:“毛主席的一件睡衣补了十八个补丁呢!”

“不要啥事都麻烦组织”

朱向峰说:“只要是父亲自己能干的,从不让人帮忙,再困难也要硬着头皮自己来……‘不要啥事都麻烦组织更是父亲的口头禅。”

朱彦夫的旧伤经常发炎,长期的操心劳累使他患上了心脏病、肝病、胃病、脑血管病。新病旧伤交加,需经常住院治疗。张家泉村离县城四十多公里,离村最近的医院也有十多公里。县里早就有安排:朱彦夫看病、住院时,县里优先调派车辆。可朱彦夫从来不用,他总说:“我是老毛病了,又不是什么急症,要车干啥?”就这样,他每次看病或住院,都是子女们用自行车接送。坐自行车对朱彦夫来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他坐不稳也抓不住,稍有不慎就会摔倒。

一次,朱向峰骑自行车带朱彦夫去医院。下坡时,对面驶来一辆大货车,朱向峰避让时,路边的石头别住了朱彦夫的双拐,他一下子滚到了布满乱石的路沟里。

朱向峰紧张地前行,他全然不知父亲跌到沟里,还边走边与父亲聊天:“爸,这次你可要住院好好治一下病了。再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你这本钱可要拼光了。”下到坡底了,听不到父亲回应,朱向峰回头一看,哪里还有父亲的影子。他扔下自行车,拼命往坡顶跑去。朱彦夫躺在路沟里,鼻青脸肿,旧伤口又渗出了血水……朱向峰越看越心疼,对父亲发起火来:“你身体都这样子了,为啥不要车?国家又不是没有规定。你这样的身体,还能经得住折腾吗?你想要命,我们就要车;要是不要车,我看你这命也保不住了!”说完抱住父亲大哭起来。

朱彦夫挣扎着从地上站起来,一边用拐杖敲得石头“”响,一边数落儿子:“啥事都问县里要车,县里还干不干正事?县里的车是专门为咱准备的?我不就是打了几天仗吗?不就是立了几次功吗?有啥了不起?我是为国致残,可比死去的战友,我算个啥?如果啥事都麻烦组织,我还算个党员吗?”

朱向峰说:“父亲虽然在家很少提及当年参加战斗的经历,但他对子女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身上一直都有军人的血性和担当,他特别坚强,且乐善好施,非常同情困难村民并且尽力帮助他们。”

朱帅宗在沂源县实验小学上三年级时,有一阵每天向朱向峰要五元钱,谎称买书本。朱向峰再三盘问,他才说了实话:校门口有个老人,也是没有腿,钱是给这位老人的。

“孩子随他爷爷奶奶。”朱向峰欣慰地说。朱向峰七八岁时,有一次来了四个乞丐,父母安排他们住在家里。家里住不下,就让其中一个乞丐同他一起睡,“母亲还煮面条给他们吃,不让我们动一筷子”。

在外人眼里,朱彦夫是一个“怪人”,是一个奇迹。而在儿女眼中,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一个从精神上和思想上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人。他们常说:“下辈子,我们还做他的孩子!”

(责编/张超 责校/陈小婷 来源/《男儿无悔》,朱彦夫著,新华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极限人生》,朱彦夫著,2021年9月第1版;《赤诚:永远的战士朱彦夫》,曹慶文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等)

猜你喜欢

蓝布孩子
我有一方巾
蓝布衫老人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广东狮子会为蓝布小学捐赠图书室
熊孩子爆笑来袭
蓝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