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韶山烙印:终生保持农民的生活习惯

2023-07-2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韶山毛主席辣椒

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生活习性!”

“一次,我与润之一起步行去韶山,走到长沙与湘潭之间,离长沙三四十里处,甚为乏累,就在路边休息。见一位老农在茅屋边打草鞋,润之就与他攀谈家常,边谈边帮他锤草、搓绳、编织,织好后又帮他把草鞋锤平。我见润之对打草鞋的工序很熟练,便问,你会打草鞋?他说,我会,走路很费鞋子,大家都应该学会打草鞋。”这是毛泽东同学罗章龙对他的回忆。

韶山农民淳朴、勤恳的优良品质,融入了毛泽东身心。

韶山教会毛泽东很多“技能”

据斯诺回忆: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

有一次,毛泽东曾经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换饭吃,有时候甚至靠行乞。有一次他几天不吃饭,只吃些硬豆和水——这又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他早年在这次农村漫游中所结交的友谊,日后对他是有很大价值的,因为十年以后,他开始把湖南的成千上万的农民组成了有名的农民协会,这到一九二七年国共分裂后,成了苏维埃最初的基础。

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在那次暴动中,他的省里有几个饥饿的农民因到衙门要粮而被砍了头。有一个战士告诉我,他曾经亲眼看到毛泽东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他们又说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的。

在六千英里的长征途中,除了几个星期生病以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的。

韶山教会毛泽东很多“技能”:他能开荒种地,挑水劈柴,会打草鞋,能垒水坝……1939年,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党政军学各界人士都被动员起来,数万人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据毛泽东警卫员贺清华回忆:

主席看到我们每天轮流上山开荒,就对我们说:“我不能走远,你们在近处给我分一块地,我也好开荒种菜。”

我们劝说:“主席工作很忙,身体又弱,不一定要参加生产啦!”

“不行。”主席坚决地说,“生产是党的号召,我应该和同志们一样,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劳动生产。”在主席的坚持下,我们商议了一会儿,就在主席住的窑洞下面,靠近河渠的地方,给主席划分了一亩地。下午,主席休息的时候,拿起锄头挖地去了。我们几个警卫员、勤务员一见主席下地,急忙回到窑洞里,拿起锄头赶上去,和主席一起挖地。主席立刻阻止我们说:“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点地,你们都挖了,我没有挖的了。”

我们一边笑,一边在主席身旁挖地。主席身上的衬衣都被汗水浸湿了,还不停地挖着地,愉快地和我们说话。和领袖在一起劳动,这对于我们是多么大的幸福和鼓舞啊。大家劲头十足,很快就把一亩地挖完了。然后,主席又和我们一起,在地里垒了个小水坝,准备引水浇地。

几天后,主席和我们在地里种上了西红柿等蔬菜。蔬菜长出来了,主席和十几岁的勤务员小王一起抬大粪,给菜地施肥。主席参加劳动生产的事迹,使老乡们也受到了感动。杨家岭村有个二流子,成天闲逛,不务生产,当他看到主席冒着炎日,在地里锄草、浇水,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跑回家里,提起锄头上山生产去了。中央党校的地在杨家岭后沟的山上,下午,同学们返回学校时,经过沟口,看到主席正在地里辛勤劳动,感动地站在路旁给主席鼓掌。主席站起身子,微笑着和他们招手。同学们更兴奋了,站在地头高唱起《生产大合唱》……

“不吃辣椒不革命”

毛泽东一生嗜辣,曾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井冈山斗争早期,有一次毛泽东带领部队开展游击活动,据罗荣桓回忆:

当时4连有两个排,随着毛泽东跑到黄坳,便停下来收集失散人员,并担负掩护1营集结的任务……4连一共剩下30多个人,稀稀落落地散坐在地上。肚子饿了,要煮饭吃,炊事担子也跑丢了,只好到老百姓家里寻一点儿剩饭和泡菜、辣椒。没有碗筷,毛泽东和大家一起,伸手就从饭箩里抓着吃。

等大家吃饱了,毛泽东站起来,朝中间空地迈了几步,双足并拢,身体笔挺,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他的坚强、镇定的精神,立刻强有力地感染了战士们。他们一个个都抬起头来,鼓起战斗的勇气,充满信心,提着枪就站起队来,向着他那高大的身躯看齐。接着1营就赶上了,队伍向井冈山进发。

当年在江西,有一次,为了辣椒,毛泽东还向贺子珍发了一次大火。那时正值盛夏,贺子珍好不容易找来辣椒,為毛泽东炒了一大碗,毛泽东一连吃了好几顿都舍不得全吃完。后来贺子珍端起一闻,发现辣椒已经有些变味了,于是把剩下的都倒掉了。中午吃饭时,毛泽东到处找辣椒都找不到。贺子珍告诉他已经倒掉了。毛泽东一听,火冒三丈,气得把饭盆都扔掉了。贺子珍气得跑了出去。毛泽东知道是错怪了贺子珍后,便对她说:“你知道我喜欢吃辣椒,扔掉了怪可惜的。变味了,煮一下还可以吃呀!”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辣椒的热爱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

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

附帶说一句,“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最有趣的歌曲叫《红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对自己活着供人吃食没有意义感到不满,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的浑浑噩噩、没有骨气的生活,终于领导了一场蔬菜的起义。这首《红辣椒》是毛主席最爱唱的歌。

西柏坡时期,苏联共产党的全权代表、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来访,他欺负毛泽东不喝酒,当着许多人的面要和毛泽东比喝酒。米高扬自以为这样会使毛泽东服输,谁知毛泽东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尖尖的红辣椒说:“我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我不能喝酒,但能吃辣椒,你能吗?”

米高扬不知其中厉害,特别是他见毛泽东把一个小尖椒放在嘴里嚼得津津有味,所以没有多想,也拿一个小尖椒就在嘴里嚼了起来。刚嚼了两下,辣得他直叫。

毛泽东哈哈大笑,说道:“米高扬同志,吃辣椒你不如我吧!这样吧,为了公平,你喝酒,我吃辣椒。你喝一杯酒,我吃一个辣椒。”结果,米高扬醉得不省人事,直到第二天才缓过神来。

晚年时,由于患有多种疾病,特别是脑神经病,毛泽东吞咽困难,因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大吃辣椒了,但是他仍然在吃东西时要把辣椒粉放在小盘上,吃时用别的菜蘸一点点,然后高兴地说:“好香啊,一直辣到脚尖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生活习性”

在韶山毛泽东故居,陈列着保存完好的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这是毛泽东母亲制作酸泡菜、霉豆腐、马齿苋等菜肴时使用过的器皿。这些菜肴,又被称为“坛子菜”,毛泽东就是吃着这些“坛子菜”长大的。

毛泽东小时候读私塾,有一次,教书的邹先生外出,毛泽东趁机带领同学下塘游泳。邹先生得知后,拿起竹篾片就要打毛泽东。可转而一想,对毛泽东这样倔强聪颖的孩子,不能来硬的,便说:“我出两个对子,你对得上,免除惩罚,对不上,则要打手心。”邹先生随即说出上联:“濯足。”毛泽东一听便知道邹先生的寓意——仍在气恼他带头在上课时间游泳这件事,便应对道:“修身。”邹先生又出了一个:“牛皮菜。”毛泽东略加思索,脱口而出:“马齿苋。”两个对子都对得天衣无缝,邹先生结束了“以考代罚”,毛泽东免受一顿皮肉之苦。

在延安时期,由于敌伪封锁,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饮食生活中的几大偏好,如辣椒、霉豆腐、酸泡菜等,时常得不到满足,只有生命力极强的马齿苋,即使是在陕北贫瘠的黄土高坡上,也能采集到。这种生长在沟畔路旁的野菜,在艰难岁月里给毛泽东的饮食带来了很大快慰。

1949年进京后,毛泽东仍念念不忘马齿苋。1956年在武汉期间,毛泽东向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推荐马齿苋,他夹了一大筷子,说:“不要小看这道菜,它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可以清热解湿呢。”

毛泽东还特别喜欢吃湖南霉豆腐,即腐乳。毛泽东晚年保健医生王鹤滨说,“主席几乎每一顿都有廖师傅做的湖南腐乳”。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的工作十分紧张,每天只吃两餐麦片粥或素面。麦片粥是用搪瓷茶缸在电炉上煮的。毛泽东就着腐乳,喝一茶缸麦片粥就算是吃一顿饭了。

在菊香书屋,毛泽东常常一边夹菜吃饭,一边用双脚在地板上拍打。毛泽东称之为擂鼓。而这张可以“擂鼓”的小餐桌,成了毛泽东生活的必需品。每当他“擂鼓”之时,一双毛竹筷子上下翻飞,总离不开辣椒、霉豆腐和马齿苋这源自韶山的“老三样”。

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回忆道:“一双毛竹筷,一张被双脚踩得砰砰响的简陋餐桌,几盘辣椒霉豆腐,主席一生似乎都借此维持着自己独特的‘营养平衡。他显然不具备当美食家的潜质,也没有成为美食家的打算。”毛泽东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有这个区别。”

红烧肉是韶山的一道名菜,也是毛泽东终生不忘的佳肴。据李银桥回忆:

记得有一次,毛主席又是连续工作几十小时。睡觉起来后,我提醒:“主席,你已经两三天没吃一顿正经饭了。”

“是吗?”他喝着茶,眨一眨眼,“嗯,有些饿的感觉了。好吧,我吃一顿饭吧。”

“徐医生早定好了食谱,就是没机会做……”

“我不要他的食谱。你给我搞一碗红烧肉来吧。”

“可是……”

“你去吧。”毛主席大手一拂,便低头抓笔,“弄好了叫我。”

我悄悄退下,准备去伙食房作交代,恰好江青从她房间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本书,在院子里踱步。她向我打手势,我忙迎过去。

“主席要吃饭了吗?”江青小声问。

我点头:“想吃了。他要红烧肉。”

“不要弄,吃什么东西不比红烧肉好?”江青望着我,眼里多少有些不满的神色,“几天了,主席没有正顿吃饭,昨天吃的什么?”

“昨天就让我搞过两茶缸麦片粥。”

“前天呢?”

“小张说他给主席煮过一茶缸挂面……”

江青生气了,她指着我说:“你去厨房,要他们照医生定的食谱做。徐医生说了,他定一个礼拜的食谱,你们连三次都不能保证。红烧肉不要弄。什么好东西?土包子,改不了的农民习气。”

我不好再言语。转战陕北时,江青就说过毛主席“土”,为此惹得毛主席发脾气。我们卫士组归江青管,我只好照她说的办。

开饭了,我叫毛主席,毛主席边看报纸边坐下。他吃饭历来手不释卷,也没看桌面,就伸手从老位置准确地摸到筷子,在桌面上轻轻蹾一下,然后朝碗里伸。

“嗯?”毛主席忽然将报纸拿开些,伸头扫视桌面:“红烧肉呢?”

我只管站着,目不斜视,也不作声。

“红烧肉呢?”他目光转向我。

……

我讲了事情的全部经过。毛主席沉下脸,愠怒地道:“不错,说对了,我是土包子!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生活习性!她是洋包子,吃不到一起就分开。今后她吃她的,我吃我的,我的事不要她管,就这样定了。”

那以后,毛主席和江青分開吃了。即使在一个饭桌上,也各吃各的饭,各吃各的菜。

母亲亲手缝制的长筒纱袜

毛泽东对故乡和母亲的留恋,还表现在他最喜欢穿家乡那种长筒袜子。

毛泽东的母亲擅长做针线活。毛泽东小时候一直穿母亲亲手缝制的长筒纱袜,后来,穿长筒纱袜这一习惯整整伴随了他一生。这种老式的长筒袜,都是用棉织的,袜筒长及膝盖。有厚、薄两种,秋冬穿厚的,春夏穿薄的。这种袜子一是暖和,二是耐穿。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流行短筒尼龙袜。当时,谁要是能穿上一双尼龙袜,那是引人注目的,而且很值得别人羡慕。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顺应这种潮流,在征得毛泽东同意后,给他买了几双尼龙袜。但毛泽东穿后,感觉到脚有些发烧,便再也不肯穿尼龙袜,很坚决地拒绝了这种新生事物,继续穿着长筒袜。

棉纱袜虽然暖和,脚不出汗,但最大的缺点是袜口的弹性不大,袜子经常松松垮垮地从膝盖滑到脚踝骨上。1962年,斯诺在描述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的情景时,就有过这样一段话:“他身穿一件领子扣紧的深灰呢料上衣,相同质料的裤子,毛的皮鞋已经需要擦油了,一双纱袜松松地掉到了脚踝上。”

我们在一些照片上也可以看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1959年6月他回故乡时在他家前坪照的一张相,照片上也显出毛泽东的纱袜子松松垮垮地缩着。

这样,毛泽东身边的卫士就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当毛泽东要参加重大活动时,他们用别针把他的袜子别在衬裤上,以防下滑,“影响主席的形象”;另一件事就是随时提醒毛泽东,要他在与外宾谈话时,不要随便把脚伸得很长,以防止露出长筒袜的补丁。李银桥每次总要对毛泽东说:“主席,坐沙发上要收回脚,一伸脚,您的袜子就‘露馅了。”毛泽东总是对他一笑。

毛泽东一生只睡木板床。1957年11月2日,应苏联再三邀请,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毛泽东到达莫斯科后,被安排住进克里姆林宫中最豪华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寝宫。第一次访苏时,毛泽东睡不惯弹簧床,所以这一次,苏方按照毛泽东的习惯提前对寝宫中的床垫进行了改装。

尽管离开家乡韶山多年,毛泽东的故乡情结却丝毫未减,而且愈到晚年,这种情结愈浓烈:他一口的湘潭话,终生未改;他爱吃辣椒,爱吃家乡的红烧肉、马齿苋、火焙鱼,口味不变;他爱穿家乡长筒纱袜,爱睡木板床,穿布衣、布鞋,衣服打补丁……

1990年10月12日,韶山纪念馆的两名工作人员打通了中南海的电话,提出想看看毛泽东的家居物品。

第二天中午,中央警卫局办公室主任贾振海接待了从韶山来的同志。韶山来人表示:“毛主席用过的物品回到家乡韶山是最好的归宿。毛主席年轻时以诗赠父:‘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伟人去世后躯体未回家乡,带有伟人印迹的家居物品理应回家。”

11月23日,两个集装箱被吊运到开往湖南的火车上。几天后,毛泽东晚年的家居物品安全运到韶山。这些家居物品突出地体现了毛泽东的个性、人格、品质。这些物品大多颇具代表性,如有73个补丁的睡衣、单腿眼镜、一边高一边低的木板床。

(责编/陈小婷 责校/张超 来源/《实录毛泽东》,李捷、于俊道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月第1版;《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中南海里的衣食住行》,于俊道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等)

猜你喜欢

韶山毛主席辣椒
满江红·七月半到韶山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原来,你还是这样的辣椒
你的辣椒结出果实了吗?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辣椒也疯狂
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是哪五人
拣辣椒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