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最后的手笔

2023-07-2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苏俄马林改组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回顾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大革命,一般都以中共三大为焦点,孙中山无疑是一个关键人物。他那革命的一生,很少胜利,直到他遇上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中共三大召开后,孙中山结束了他自“二次革命”以来的仓皇岁月,遗憾的是,革命尚未成功,他就溘然长逝。

十月革命的胜利迅速引起了孙中山的注意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迅速引起了孙中山的注意,他预计自己领导的革命事业能受益于俄国革命的胜利,因此在一次谈话中曾表示“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权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

孙中山希望列宁领导的苏俄能成为中国革命的真诚同盟者,他在1918年致电列宁及苏维埃政府时就曾表示过这样的良好愿望,他指出:“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他坚定地认为“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在俄国存在八个月之久,这个事实给了东方人民希望,一个类似的新的制度一定会在东方建立起来”。

1920年初,外国干涉十月革命的军队,在俄国军民的抗击下,被迫从西伯利亚撤退,远东共和国在赤塔成立,改变了苏俄与中国原先那种阻隔的状态,使孙中山对苏俄的真实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同年11月28日,中国收到了苏俄的第二次对华宣言,宣言郑重宣布放弃沙俄政府在中国攫取的一切侵略权益。这对一直憎恨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的孙中山,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对苏俄有了更多的亲近感。

1920年11月,孙中山第一次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并表达了愿意与苏俄建立联系的意愿。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国共产党人张太雷的陪同下,在桂林与孙中山进行了三次长谈。马林向孙中山宣传了俄国革命的实质,陈述了中国工人、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并建议孙中山将国民党改组成一个能够联合各个阶级——特别是工农群众的革命政党。这次会见,进一步加深了孙中山对苏俄的了解,并因而“心焉向往,联俄之议以起。”

在孙中山蒙难之际,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了真诚的援助之手

孙中山是一位开明的民主革命家,他历次建立的革命政权对工人运动都抱有宽容和同情的态度。马林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就曾指出:“孙中山长期和工人有接触,特别是在广东省和华侨之中。他的党的领导者们在广州支持工会,在罢工中常站在工人一边。”

1920年,香港海员工人组织筹备委员会,在护法军政府内部登记,孙中山为表支持亲自为其定名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并在该会举行成立庆典时派员参加。

1922年发生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由于孙中山对工人运动的支持,更由于中共在广东的党组织也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之一,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因此当时广州成为全国工人运动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工人运动“蓬蓬勃勃,如日方升,不可谓非工人觉悟,及解放前途之一线曙光”。

同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支持革命,共产党人可以公开、安全地在广州活动。马林也因此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书中指出:“在远东,广州是唯一勿需打扰当局就可以建立常设代表处的城市。”

有鉴于此,苏俄在华工作全权代表利金早在1922年就向共产国际明确提出了应将中共中央局迁往广州的建议,并在书面报告中提出了中共以广州为中心开展革命运动的三点好处:一、现在在南方有广泛的合法条件;二、在广州有先进的工人运动;三、广州是国民党的活动中心。利金的报告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因此共产国际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于1922年7月作出指示,要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接短笺后,应据共产国际主席团7月18日决定,立即将驻地迁往广州……”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打乱了中共中央迁粤的计划。孙中山最终因孤立无援,被迫离开广州避居上海。陈炯明的叛变让孙中山痛心疾首,深感自己“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同时,孙中山感悟到革命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改变旧的思路,寻找新的力量,开辟新的道路,这加速了他晚年思想的伟大进步。

在孙中山蒙难之际,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了真诚的援助之手。

1922年8月,孙中山在上海会晤陈独秀、李大钊、林祖涵等中共领导人,商洽国共合作事宜。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帮助,确定了国共合作和改组国民党的决策。为清除国共合作的障碍,他删改了国民党《规约》中关于“党员不得兼入他党”的规定,并亲自为李大钊加入国民党主盟。

同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李大钊的陪同下在上海会晤孙中山,商谈加强国共合作和中俄关系等问题,孙中山也逐渐认识到“与苏俄建立一个更紧密的联系是绝对必要的”。

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革命必须要靠民众,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此外,宣言还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思想。

1月26日,孫中山与苏联政府特使越飞联合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该宣言的发表表明孙中山联俄联共思想愈趋坚定。同时,孙中山组织力量将陈炯明赶出广州。

2月21日,他从上海回到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了革命政权,成立了大元帅府,孙中山被推举为陆海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广州再次成为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大本营,成为国民党活动的中心地。

孙中山在逐步确立联俄联共政策的同时,国民党的改组工作也在推进之中,孙中山放手让共产党员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1922年9月,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和各省负责人会议,着手研究国民党的改组计划,指定陈独秀等9人为国民党改进方略起草委员会委员。至12月底,孙中山先后两次在上海召集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市负责人会议,研究改组国民党的规划。这些会议,孙中山始终委派共产党的负责人参与,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是对在陈炯明叛变后处于苦闷彷徨中的孙中山的有力帮助,又有利于孙中山仿照苏俄共产党的组织方式改造国民党,从而增进国民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陈炯明叛变后,中共的雪中送炭和真诚帮助使孙中山增进了对共产党的了解和好感,因此在回到广东重建革命政权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给予了支持。于是,马林再次提出了中共中央迁往广州及在广州召开三大的建议,马林指出:“我们在广州有充分的行动自由,而且只能在这里公开举行党的代表大会……”中共中央经讨论,接受了中共中央迁粤的建议,从1923年4月起,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开始相继来到广州。不久,共产国际也给中共中央发出“五月指示”,根据这份指示,马林“要求中共立即扩大与国民党的合作;并提议从速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接到“五月指示”后,采纳了马林的建议,并立即开始落实共产国际的决定,着手在广州召开党的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不久,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排除各种阻力,在广州隆重召开。孙中山明确指出,这次大会的任务“是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重新来改组国民党的全体”。

在出席会议的代表中,中国共产党人占了五分之一,其中有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林伯渠等人。大会期间,孙中山作了多次重要讲话,阐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经过激烈辩论,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改组工作的重要決议,其中包括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决定,成立了有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1月23日,在孙中山主持下,通过了大会宣言,并于31日正式发表,昭告中外。它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贯穿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及其大会宣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实践新的里程碑,他的革命生涯和救国事业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遗憾的是,革命尚未成功,他就溘然长逝。作为孙中山未竟的革命事业的最忠实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承其遗志,多年以后,真正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猜你喜欢

苏俄马林改组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From cashier to world
马林《道德·礼乐》隶书
Two-phase SPH simulation of vertical water entry of a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
列宁晚年著作《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的党内监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改组中央考析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团治理的范例——一九五○年中国红十字会的协商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