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断奶期影响因素及饲养管理要点
2023-07-20班冬玲
班冬玲
摘要:犊牛在断奶阶段,很容易受到诸多应激因素的影响,降低身体适应能力和胃肠道消化能力严重下降,威胁到犊牛健康生长发育。作为饲养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断奶阶段是犊牛应激反应高发期,要严格落实科学养殖管理工作制度,确保养殖管理措施得到真正落实以满足犊牛的生长发育所需各类营养,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犊牛断奶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犊牛断奶的饲养管理要点,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犊牛断奶;影响因素;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犊牛作为养殖场的重要生产资源,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早期断奶技术能够充分发挥犊牛阶段生长速度较快、饲料利用率较高的特征,确保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出场要求,为提高优质牛肉的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基础。尽管现阶段规模化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现阶段仍然以中小规模养殖为主,肉牛的生长发育速度较为缓慢,犊牛的养殖周期较长,断奶时间选择不当,断奶处理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诸多应激因素影响,导致犊牛出现严重的疾病,降低犊牛的成活率,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认真做好断奶犊牛的针对性管理工作,确保早发现早处理,充分发挥犊牛的生产潜力,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1 犊牛的生理特点
犊牛的生理学特征与成年牛有很大区别,新生犊牛的各种器官发育尚不完全,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弱,对外部恶劣的环境温度非常敏感,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全,瘤胃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小。随着犊牛的生长,瘤胃也会不断地长大,到了三月龄的时候,瘤胃就会快速地发育起来,到了六月龄的时候,它的前三个胃的体积就已经达到了全胃的70%。除此之外,犊牛的瘤胃的消化功能也很弱,胃液分泌也很少,还没有形成微生物菌群,胃尚不具备良好的消化功能,所以它不能消化植物性饲料。此外,新生犊牛和断奶犊牛没有先天的免疫力,在胚胎时期免疫分子不能通过脐带进入体内,而且新生犊牛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其对疾病的抵抗力很低,容易被各種病菌感染致病而死亡。另外,由于犊牛的生长速度很快,所以在培育过程中应针对犊牛的一系列发育特性进行科学规范管理。
2 犊牛断奶期的影响因素
2.1 营养因素
犊牛在进行断奶处理过程中,会逐渐由以乳汁供给为主的营养来源向以植物性饲料供给为主的营养来源转变,在这个阶段如果营养过渡不到位,就不能够满足犊牛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将会严重影响到犊牛的正常消化功能,引发胃肠道出现异常蠕动,不能够很好地消化利用各种植物性饲料,降低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能力,导致犊牛生长发育不良,断奶失败,同时还很容易诱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流行,严重威胁到犊牛的正常生长和正常增重,甚至在短时间内会导致大量的犊牛发病死亡[1]。
2.2 体重因素
近年来,随着肉牛养殖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密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态势。繁殖母牛作为养殖场的重要生产资料,提高母牛的生产利用年限、情期受胎率对扩大养殖规模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前随着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母牛的受胎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很多养殖户为了切实缩短母牛的发情周期,都在积极推广应用早期断奶技术。很多养殖户在进行早期断奶处理过程中,并不能够考量犊牛的体重达标情况,只是机械性地模仿其他养殖场的断奶标准。当犊牛生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在没有充分考量犊牛增重情况的前提下,对所有的犊牛统一进行断奶处理,由于很多犊牛的体重不达标,直接影响到机体脏器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不能够很好地消化利用饲料当中的营养物质,最终造成断奶失败,犊牛生长发育不良。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犊牛断奶成功率的最主要的因素。从当前养殖场的繁殖计划来讲,主要以冬春季节生产犊牛为主,犊牛生长一段时间再进行断奶处理,犊牛断奶时期正好赶上春季向夏季过渡时间这个时期,外界温度忽高忽低,应激因素相对较多,如果不做好环境的有效调控,势必会因为环境突变对犊牛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3]。尤其是在犊牛断奶初期阶段,由于乳汁供给被切断,主要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这个时期会对犊牛的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应激刺激,如果不注重做好圈舍的温度、湿度、环境卫生调控,粪便长时间堆积,分群不合理,大量牛群在同一个圈舍当中混合养殖,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因为环境突变对犊牛产生严重的环境应激。
3 犊牛断奶饲养管理要点
3.1 初生犊牛的看护
1)清理鼻腔,以保证通气。犊牛生下来后,要先清理犊牛的口鼻,以保证犊牛能正常呼吸。假如不能呼吸,可以将犊牛倒立起来,控制数秒让鼻腔内的黏液排出,然后将犊牛放在地上,轮流按压、松开犊牛的胸腔,做人工呼吸。还可以用一根麦秆或者一根手指去抓它的鼻子,以刺激它的呼吸。
2)对脐静脉进行灭菌。通常情况下,犊牛脐带不能超过10 cm(6~10 cm),如果脐带太长,可以用经过消毒的剪刀将其剪到10 cm以下[4]。将脐带中的血全部挤出后,再将其浸入10%碘酊进行灭菌。做完这一流程后,将犊牛的体液擦拭干净,称量并编号,然后将它们放到牛栏中,分开喂养。
3)喂食初乳。由于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犊牛不能从胎盘中摄取,需要从初乳中获取抗体,形成被动免疫。所以出生犊牛应该在舒适的环境温度下,在出生2 h之内分多次给它喂食3~4 kg的38 ℃高质量初乳。当犊牛进食不足时,可以用一个清洁、卫生的喂奶器给犊牛喂奶。出生3 d内以母乳喂养为主,3 d后逐渐过渡至正常母乳喂养。对初乳的品质的要求干奶日在60 d以上,并且是正常生产的,不会变得稀薄,不会变成水样,没有乳腺炎,也没有血奶。可以用初乳测定仪进行检查,这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查方式。对于不符合初乳质量的母牛所产的犊牛,可以用冷冻初乳来代替,把平时的剩余的优质初乳放入冰箱中;使用的时候在50 ℃的水浴中加热到温度为38±1 ℃后,再进行灌服。
3.2 开食饲料喂养
40日龄犊牛可以逐步开始采食和饲料训练。为了使犊牛能尽早地适应采食植物饲料,可以将饲料掺在牛乳中,诱导犊牛吃料。早吃料对犊牛瘤胃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应以精饲料为主,以粗饲料为辅以逐步过渡的方式来实现。在90日龄前犊牛以开食饲料为主;在90~120日龄时,除用犊牛开食饲料外,辅以犊牛拌和粗饲料,每日可喂饲高质量紫花苜蓿0.5 kg。120日龄后,犊牛开食料及混合料为1.5 kg,日饲高质量紫花苜蓿1 kg,泌乳期TMR饲料5 kg[5]。哺乳期间,禁止用发酵的青贮饲料喂养。
3.3 断奶
自36日龄起,继续减乳,加大喂料,以减轻应激刺激,为断奶做好充分的准备。对35日龄的犊牛进行了开饲试验。在3个月内,食料日采食量超过1 kg,才能为40日龄的断奶做好准备。如果37日龄时哺乳期食料日采食量仍达不到1 kg,则需降低哺乳次数,以促进采食量的增加。犊牛每天开食料日采食超过1 kg后,可逐渐降低液体乳粉用量,逐渐实现断奶。大约40 d后,完全切断乳汁,但要避免在恶劣气候或温度突变时断奶,还确保在断奶期间可以及时补充干净的饮用水。在断奶后,独自喂养大约一个星期然后移到一个小圈舍里,逐步适应群体的生活。
3.4 日常管理
1)卫生。犊牛岛每日清扫,以确保干净、干爽,一周两次用0.1%过氧乙酸溶液给犊牛消毒。将犊牛迁往其他牛场后,先将犊牛岛完全清扫一遍,再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灭菌消毒,并使犊牛岛空栏7~10 d后自然风干。喂食用具彻底清洁之后,使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者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润消毒。
2)检查身体状况。健康的犊牛一般精神状态良好、活泼好动、采食欲望旺盛,而精神萎靡不振、驱赶不走、没有胃口等特征都是一种不健康的信号。3次/d,分别对犊牛进行投喂量、采食量、排泄量的测定,并做好个体健康/诊疗档案记录。一般的犊牛,体温一般在38.5~39.2 ℃之间,当犊牛出现萎靡不振、鼻镜干燥、喜饮水而采食量减少时,应当给它量体温,如果超过40.5 ℃则需进一步诊疗。
3)饮水。刚出生的犊牛就能饮水了,一般情况下,在哺乳结束后的1 h内,用已消毒的水桶装上适量的30~35 ℃热水给犊牛喝。刚饮水的时候,要对犊牛的饮水量进行严格的限制,待犊牛逐步适应后才能自由地饮水。每一次喂食之前,要对奶盆清洁、消毒、干燥。每年的2月底到12月初可饮用洁净的自来水,为了避免引起犊牛的冷应激,冬天的时候要把自来水加热到35 ℃。
4)去角。通常健康犊牛的去角期是在2周龄左右。去角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是用电烙法。电烙后要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必要时可以涂抹碘附以避免伤口感染。
4 结语
综上所述,犊牛在断奶处理过程中,如果断奶时机选择不当,把握不科学,将会严重影响到牛群的后续生长发育。通过科学有效的养殖管理和合理的饲料搭配,能够促进牛群的健康生长,维持良好的胃肠道环境,有效提高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增强身体抵抗能力,降低犊牛阶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断奶成功,提升增重效益,保障犊牛能够平稳地度过断奶应急高峰期,为养殖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吴静静,张志军,王文奇.犊牛早期断奶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J].养殖与饲料,2021,20(9):79-82.
[2] 赵会利,曹玉凤,高艳霞,等.缓解犊牛断奶应激的营养调控技术措施[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24):38-44.
[3] 吕玉玲,周玉香.早期断奶应激对犊牛小肠主动吸收的影响[J].畜禽业,2009(2):12-13.
[4] 高艳霞,仁瑞清,李建国,等.断奶应激对犊牛血液生化、免疫和内分泌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4,34(8):1294-1299.
[5] 张千,罗静,李飞,等.断奶應激影响犊牛免疫功能的Meta分析[J].动物营养学报,2019(1):17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