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糖怎么也会长蛀牙
2023-07-20李万山
李万山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岁组儿童患龋率达50.8%,5岁组儿童患龋率达71.9%,5岁组儿童患龋率比10年前上升了5.8%。
很多家长不解:为什么我家孩子不吃糖也会长蛀牙?那么,究竟哪些原因会引起蛀牙?又该如何预防蛀牙呢?
四大因素导致蛀牙
蛀牙又称龋齿,与微生物、食物、宿主、时间等因素有关。
1.微生物 致龋菌是口腔内附着在牙面上的微生物,它们能酵解含糖食物产生有机酸。
2.食物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就是细菌酵解的过程,其终末产物是各种酸,增加了龋病的发病机会。
3.宿主 指宿主对龋病的易感程度,如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牙齿的结构与形态,全身状况等。
4.时间 龋病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致龋菌附着,到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再到牙釉质脱矿等过程均需要时间这一因素参与。
不吃糖也会长蛀牙
“都限制孩子吃糖了,为什么还是长了蛀牙?”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糖,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单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双糖(如乳糖、蔗糖和麦芽糖等)、寡糖(低聚糖)、多糖(主要是淀粉和非淀粉多糖)的总称;糖则包括所有的单糖和双糖。由此可见,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糖属于碳水化合物,两者不能完全等同。如谷类食物一般含有淀粉,属于碳水化合物,经人体消化吸收后会变成葡萄糖,而不是食物本身含有糖。因此,即使孩子不吃糖,也会诱发蛀牙,建议儿童减少含糖食品的摄入,不喝碳酸饮料,1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喝果汁。
乳牙龋病危害大
龋齿对儿童的危害超过成人,那种认为“乳牙迟早要换,不需要治疗”的观点是错误的。
乳牙龋坏后会导致牙体缺损,尤其是乳磨牙发生龋坏时,咀嚼功能会明显下降,继而影响儿童的消化吸收,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偏侧咀嚼的习惯,使儿童面部发育不对称,影响美观。如果不及时治疗,发展成根尖周炎,炎症还会影响恒牙胚及周围牙槽骨,导致恒牙发育受影响、局部牙槽骨破坏,严重者还会引发错颌畸形。此外,幼儿期乳牙的早失还会影响幼儿发音。
五个方面预防蛀牙
1.注意口腔卫生 清洁口腔的方式有漱口、刷牙、牙间清洁、刮除牙结石等,其中刷牙最为重要。儿童一般建议采用圆弧刷牙法,宜选用小头、刷毛较软的牙刷,每2个月更换1次牙刷。
2.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一些不良习惯,如喝夜奶、口呼吸、吮唇、单侧咬合、伸舌等,都会影响口腔的自然防御能力,导致龋齿、错颌畸形等,应及时干预纠正。
3.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 常用方法是定期涂氟和进行牙面的窝沟封闭术。氟化物有助于龋坏牙面的再矿化,是预防龋齿的主要成分,建议儿童每3~6个月涂氟1次。窝沟封闭术是一种无痛、无创伤的龋齿预防方法,能够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物对牙体的侵蚀,建议半年做1次。
4.提高口腔健康认知
学龄前是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存在独立性及自控力差的问题,父母应提高自身口腔保健认知水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嬰幼儿在第1颗牙齿萌出后的6个月内应进行第1次口腔检查,判断牙齿及口颌面部发育情况,并评估患龋风险。患龋风险低的婴幼儿每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患龋风险高者每3个月进行1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