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病暴发期间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倦怠感现状

2023-07-19张海萍,郭学坊,刘昭

人人健康 2023年14期
关键词:倦怠感职业倦怠传染病

在传染病暴发期间,护理工作的强度、压力明显增大,护理风险、传染风险等导致护士对职业获益和认同产生不确定感,从而增加了倦怠感。结合今年国际护士节主题——“加大护理投入,尊重护士权益,以守护全球健康”,护理人员相关权益及职业态度等受到重视。

研究意义

探讨传染病暴发期间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和职业倦怠感,关注新形势下护理人员的心理和职业规划,提出针对性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做好护士职业获益和职业认同的教育和再认识,重塑护理价值观,以积极状态做好护理工作,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研究的主要问题

1.结合学校及单位要求,以线上问卷方式,调查传染病暴发期间东营市部分护理人员的职业获益感与职业倦怠感现状。与前期相对比,发现病发期间对护士职业的影响;2.分析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倦怠感变化相关因素,自行编制问卷,进行二次调查;3.结合某传染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影响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国内外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倦怠感研究

1.国外护士职业获益感研究。

国外从不同研究类型探讨了护士获益感水平。质性研究多用于描述职业获益感的来源;量性研究多用于护士获益的水平、影响因素以及提升获益感的意义。研究表明,肿瘤科护士自身的情绪提供了一种用于应对临床实践遇到的累积损失和悲伤方法,进而支持其主观幸福感,影响其感受职业益处。FILLION[1]等将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益处,发现提高护士的职业满足感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2.国外护士倦怠感研究。

1982 年日本稻冈利用Pines 的倦怠测量法,调查了某医院433 名护士,结果显示高达25.9%的护士处于倦怠状态。1986 年稻冈等人对一般医务工作者、精神科医生、护士等进行调查,仍以护士的倦怠比例为最高。Edwards 等调查301 位英国社区精神健康护士,其中51%长期体验高度的情绪耗竭,具有高度去人格化倾向,严重个人低成就感占14%。2001年,在美、加、德、英等国开展的调查发现,医护群体职业枯竭现象非常严重,大约超40%护士对目前工作不满意。在美国护士中,有1/5 者声称将在1 年内停止工作,年轻护士有1/3 则表示将在近期提出辞职。近年来,美国加大了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力度,特别是进一步强化了方法与干预措施方面,以达到缓解个体的职业倦怠感。

3.国内护士职业获益感及倦怠感研究进展。

关于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研究,国内多从现状水平、影响因素与其作用展开。发达地区护士职业获益感的水平处于中上等水平,京、沪、津、川等地护士工作环境较好,护士整体素质较高,具有较多的学习机会及更大发展空间,其在职业中会发现更多的益处。多项研究发现,得分最低的是正向职业感知维度[2],可能与肿瘤护士社会地位低、工作复杂、工作难度大等职业特性有关。

尽管国内对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李小妹、刘彦君等人曾在西安做过此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中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分别为:情感衰竭59.1%、去人格化倾向34.5%、个人低成就感53.2%。而陈素坤、王秋霞对北京67 名护士和52 名医师的倦怠状况调查,却发现无论情绪耗竭感还是去人格化倾向的分值均低于Maslach 样本。研究表明,国内护士处于中、高度的工作倦怠中,情感耗竭严重,个人成就感偏低。不同科室、职称、岗位的护士,其职业倦怠程度也有差异,研究表明,急诊、手术室、儿科护士的工作倦怠程度较高;临床岗位的护士较管理岗位的护士要高。这就为以后的干预研究和实施重点指明了方向。

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倦怠感问卷的研制

1.研究目的。

传染病暴发背景下护士的职业获益感与倦怠感现状调查,运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作为测量工具,探究在传染病暴发期间护理人员职业感的变化情况。

探究护理人员职业获益与倦怠感的影响因素。

提出提高护士职业获益感,降低倦怠感的建议。根据收集的现状资料,结合各类各科护理人员不同方面的需求,提出针对性建议,增进其工作积极性。

2.研究方法。

访谈法:对当地部分医院进行实地走访,发放问卷,同时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的访谈方法,评估研究对象职业获益与倦怠感及影响因素。

3.问卷研制。

问卷的编制。据质性访谈结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综合分析,作为问卷条目主要来源。问卷采取自评方式,被调查者对每个条目的内容是否与自身情况相符进行评价。

问卷的发放。(1)研究对象:东营市护士;(2)研究工具:通过《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和《Maslach 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与分析。(3)数据收集与分析:对东营市护理人员发放线上问卷,采用SPSS25.0 统计软件分析。

问卷的制作。(1)调查现状:①护士职业获益感:运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较全面反映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内容及水平。②护士职业倦怠感:运用《Maslach 职业倦怠量表》作为测量工具,量表采用Likert 6 级评分法。综合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倦怠感现状,与无传染病期间国内进行比较,发现护理人员期间职业获益感和职业倦怠感的变化。(2)在参考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影响因素量表”,内容涉及一般资料、工作因素等影响职业获益感与倦怠感的因素。(3)结合护士在传染病暴发期间职业获益感与倦怠感的变化,与影响因素,总结针对性对策,并向管理部门提出建议。

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倦怠感单因素分析

1.传染病暴发下护士职业倦怠感单因素分析。

(1)年龄。本研究中得分最高的是25 岁以下,得分最低的是26~35 岁。首先25 岁以下专科护士人群参加工作时间短,处在事业规划憧憬期,渴望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因此职业获益感较高。其次25 岁以下人群刚进入职业生涯,职业规划不清晰,进行临床工作之后,逐渐了解了职业的本质。而26~35 岁,已熟悉当前的工作环境和性质,了解自己的生活追求,因而对职业倦怠感相对较低。综上所述,管理者应对26岁以下人群更多关注,帮助其了解自己的职业和未来规划,促进职业倦怠感的体验,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2.传染病暴发下护士职业获益感单因素分析。

①年龄。本研究中年龄得分较高的是25 岁以下,其次是26 岁以上、35~45,得分最低的是26~35 岁。这个年龄段人群处在生育的适龄期,尤其是生育政策放开后,家庭负担很重,经常加班等,容易滋生心理上的困扰,因而职业获益感分值较低。综上所述,提示管理者应多加注意26~35 岁年龄段人群,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如遇困难及时提供帮助与情感支持。

(2)学历。研究中得分较高的是研究生,得分最低的是专科。研究生工作压力相对较低,工资较高,福利好,工作环境较轻松,因此有较高的职业获益感。专科生学历较低,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环境较艰苦,薪资相对较低,因此职业获益感较低,综上所述,管理者应注重专科生的工作环境和薪资状况。

(3)工作医院等级。本研究中得分最高的是一级,得分最低的是三级。一级医院工作环境好,薪资高。所在科室,研究中ICU 得分最高,精神科得分最低。分析认为,在ICU 工作的护士收入较高,绩效奖励多,因此职业获益感相对高,而精神科护士不仅要和家属沟通好,还要被患者误伤,因此职业获益感较低。综上,管理者应该注重精神科护士的安全。

(4)是否轮转传染病高风险科室。本研究中,轮转过得分最高,没有轮转过得分最低,有统计学意义。轮转过的护士自身技术过硬,工作积极性高,因此轮转过高风险科室的护士得分较高。综上,管理者应调动其他护士工作积极性。

通过对东营市医院护士的职业获益感与倦怠感现状、影响因素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如下:

1.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年龄、学历、医院等级、所在科室、是否轮转过传染病高风险科室是主要影响因素,且工作年限越长,职称、收入越高的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越高。

2.护士职业倦怠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是否在一线工作,是否参加传染病应急训练是主要影响因素,并且是否在一线工作对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影响最大。

3.本研究中,得分呈明显的负相关,即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水平越高,其职业倦怠感水平越低。

传染病暴发期间护士普遍存在较重的工作压力源,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且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易引起职业怠倦,管理者对此应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其工作压力,保证心理健康,避免职业怠倦程度加剧;同时也应积极关注其内在品质因素;采用人文关怀、组织帮扶、健康关注等措施消除他们的负性情绪,缩短其与组织的心理距离;挖掘并强化护士的职业发展内动力,扩展其职业发展路径,对稳定护理队伍以及提升护理质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1]稻冈,文昭,护士“心身耗竭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10(2):53-55

[2]方红.三级医院肿瘤科临床护士职业获益感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3] 张婷婷,任海丽,肖文洁,等.肝肿瘤亚专科心理护理模式对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性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4):47-48.

猜你喜欢

倦怠感职业倦怠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