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镜能及早发现胃肠道病变

2023-07-19张婷,刘芳

人人健康 2023年14期
关键词:肠镜镜检查消化道

大部分人认为若是出现胃胀不适,吃些消食片就可以;若是出现咳嗽不止,吃点止咳感冒药病症就可以好转了。很多时候,大家觉得这种问题是小问题,没啥大不了的。殊不知,因为嫌麻烦总是不去医院接受检查,很有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隐患。

胃肠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分为胃癌和肠癌。胃肠癌的发生是遗传、饮食、癌前疾病、不良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早期的胃肠癌治愈率一般较高,但临床表现并不明显,确诊后大部分属于中晚期。因此,早期观察和诊断极为重要,胃肠癌的早期症状分析如下:

胃癌:胃癌是胃黏膜受损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患者可能出现厌食、消化不良、上腹疼痛、腹部饱胀不适、身体消瘦等轻微症状。长期性的胃炎、胃溃疡,可能会导致胃穿孔。

肠癌:肠癌根据其发病部位又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早期症状可能有便血、排泄不畅、大便性状改变及排便习惯改变等。如果发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重视,可以去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杀手之一,而发生于消化道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因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防治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课题。根据经验,对于高风险人群进行有计划筛查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早期发现的消化道癌治疗效果较佳,5 年生存率可超过90%。国际上公认,采用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并对发现的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活检)仍是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如果能发现一些非常早期的病变,如仅涉及胃肠壁浅表粘膜层,通常不需要做外科手术来切除胃肠道器官,只需通过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微创方法,将黏膜病变予以切除,便可阻断未来发生癌变的风险,同时黏膜也会自行修复,不破坏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得到保障。

现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 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从这一年龄开始无论有无报警症状都应该接受筛查。我国也建议将50~75 岁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年龄段。如检查无异常则每5~10 年复查一次结肠镜。

65 岁的宋老先生前一阵于家中感到腹痛,并伴随咳嗽不止。起初以为只是吃多了,消化不良,但多日后并未好转,于是来我院消化内科求治。行胃镜检查中发现胃窦小弯侧存在一处浸润溃疡型肿物,表面溃疡形成,覆污苔,NBI 观察(NBI 下食管部观察)可见黏膜表面腺管粗大扭曲,病变边界不清,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即腺癌已处于中期阶段)。五日后,宋老先生在医院做了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伤口吻合良好,顺利出院。

40 岁的张先生,因进食有轻度噎滞感至医院就诊,查胃镜提示贲门息肉,内镜医生通过放大内镜观察,发现息肉表面微结构及微血管欠规整,通过活检病理检查,发现该病灶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消化道早癌。医生通过ESD 为患者完整切除了病灶,成功避免了该病灶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胃肠镜检查指的是胃镜检查和肠镜检查。胃镜检查需要将胃镜通过口腔食道放入胃内,可在胃镜显示屏下直接观察到胃内病变部位,病变范围、病变大小等,可了解患者是否有食管炎、食管溃疡、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各种上消化道疾病,还可在胃镜下取材做病理活检检查,明确是否有食管癌、胃癌等恶性病变。

肠镜检查指的是在肠道内放入肠镜对肠道内的病变进行检测,可了解患者是否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肠息肉、肠癌等各种肠道疾病,也可在肠镜下进行病理活检检查,明确是否有恶性病变。

消化道肿瘤早期往往没有特别的症状,有些可有感觉进食不畅、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吃东西没胃口、饭量减少、腹胀、腹部不适,经常有腹泻或者便秘、便血等症状。胃肠镜检查是胃肠道检查最普遍、最直接、最准确的检查方法。目前胃肠镜检查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检查胃肠道黏膜是否发生病变,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可以在发现病变以后进行活检,进一步证实病变的性质,也可以在胃镜或者肠镜底下做进一步的治疗。除了能看黏膜病变,胃肠镜还可以看黏膜下是否有肿物生长。如果有肿物生长,就可以看到黏膜会隆起,会被肿物顶起来,可以通过胃肠镜带着超声去看黏膜下肿物的性质、侵犯的范围、预判是良性还是恶性。除了这上面的这些可以看出黏膜的病变、黏膜下的病变,还可以用来评估胃肠的功能,通过胃肠镜可以看到有没有胆汁反流、有没有排空的障碍、有没有看到结肠的冗长、有没有看到潴留等,可以用来评估胃肠的一些功能。肠镜还可以看到一些解剖学异常,比如在贲门区域,可以看到有没有食管裂孔疝,食管、胃、肠道有没有憩室等。

胃肠镜筛查的主要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胃肠道的早期病变,尤其是胃肠道肿瘤性疾病。相对于B 超、钡餐造影、腹部CT 等相关检查来说,胃肠镜检查可以通过医生肉眼直接观察胃肠道内的黏膜、血管走行以及病变情况,对于各种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意义较大。我国胃肠道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这些肿瘤性疾病发病较为隐匿,发病早期患者并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旦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多数已经到了病情中晚期,治愈率较低。通过胃肠镜筛查有助于发现肿瘤早期病变,尤其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对于高风险人群进行有计划的筛查是行之有效的策略。现在临床上使用电子胃镜和肠镜都是柔软的长管状结构,分别从口腔和肛门插入人体,可以全程观察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和结直肠,清晰显示消化道内壁(黏膜)的细微结构。最新的内镜系统还可以放大数百倍,并能使用特殊光谱对病灶进行“电子染色”,因而能够发现非常早期的“原位癌”,甚至“癌前期”病变。对于可疑的病灶需要用活检钳抓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因而绝大多数的肿瘤病灶都能得到明确诊断。

总之,有计划地定期接受胃肠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胃肠道病变,并予以及时处理,有效降低消化道进展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提高这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

猜你喜欢

肠镜镜检查消化道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猪的消化道营养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肠镜下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