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日食趣:古人消暑怎么吃?

2023-07-19邱俊霖

少男少女·校园 2023年7期
关键词:时蔬苋菜袁枚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我们应该吃些什么来清火祛暑,缓解浮躁的心情呢?饮料、冰淇淋,或是冰镇水果?

不如,我们一边品尝美味,一边来看看古人在夏天吃些什么吧。

各式美食花样多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古人夏天爱吃啥,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历史记载,来看看古人夏天的美食都有哪些花样。

大部分古人都喜欢像梁山好汉那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肉类食品,通常一年四季都有供应。鸡蛋鸭蛋,也是四时出产。不过,对于食材,其烹饪方式却有时令之分。打个比方,夏天是吃海鲜的好时节。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便以海参为例,提道“(海参)无味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如果是夏天吃海参,应将海参切丝,用芥末、鸡汁冷拌,其味道口感甚佳。

不同地区,也有各具特色的食俗。但有些美食,却是普遍流行且颇具夏日风味的。比如,夏天的荷花如出水芙蓉。唐代书法家张旭就很会吃,他曾“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唐·李颀《赠张旭》),用新鲜荷叶包裹江鱼一起蒸熟,荷叶的清香与鱼肉的细腻完美融合,增添了一种“鱼戏莲叶间”的情趣。

在唐朝,夏天还流行吃一种名为“冷淘”的凉面。《唐六典》记载:“冬月,量造汤饼及黍臛,夏月冷淘、粉粥。”杜甫在成都时,便吃过用槐叶汁和面制作的槐叶冷淘。他自豪地表示“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槐叶冷淘》)。要知道,就连皇帝纳凉时,也吃这种面!

宋代,是一个没有“宵禁”的时代,人们的“宵夜”十分丰富。《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东京州桥夜市中,便有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生淹水木瓜等各类美食,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我想,倘若回到宋朝夏日夜市,即使是一流吃货,也难免会有“选择困难症”。

新鲜时蔬少不了

夏季的时蔬种类繁多,其中最出众的当属冬瓜。

夏日吃冬瓜不仅解腻,还能消暑。袁枚对冬瓜的评价很高,他在《随园食单》里说:“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然后便提道:“其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在他眼中,冬瓜是餐桌上的黄金配角。

茄子也是夏季食蔬,其食用方法多样,炒、烧、煎、蒸、拌、炝皆可。袁枚常常将茄子蒸烂后划开,以麻油、米醋拌之,这种吃法在夏天也“颇可食”。

苋菜也是夏天能够吃到的时蔬。袁枚吃苋菜,只选细小的,只摘下嫩尖,然后干炒。他认为,在苋菜中加些虾米或虾仁,能使苋菜的味道更好。

夏日的时蔬还有很多,篇幅有限,便不再一一列举。但还有一种不得不提的,便是黄瓜。黄瓜含水量非常高,吃黄瓜可以消暑除热,补充水分,吃法也很多样,如直接入嘴开嚼,不仅清脆,而且解腻。

要问古人最喜欢黄瓜的哪种吃法,我觉得众口难调,但腌黄瓜一定是热门吃法之一。记录过腌黄瓜的美食专著很多,袁枚也喜欢吃腌制的酱黄瓜。他在《随园食单》里提道:“王瓜初生时,择细者腌之入酱,脆而鲜。”这里的“王瓜”,就是黄瓜。

美味水果来解腻

夏天,是水果的季节。

提到夏天的水果,人们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西瓜。不过,经学者研究考证,西瓜是公元10世纪才由西域传入我国内地的,古人想实现西瓜自由并不容易,但古人在夏天能吃到的水果也不少。《东京梦华录》里记载过的便有义塘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鹅梨、金杏、小瑶李子等。

《西游记》中,孙大圣爱吃的桃子,原产地便在我国。此外,枇杷被誉为“初夏鲜果第一枝”。诗人柳宗元也曾在诗中说:“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樱桃,是备受古人欢迎的夏日水果。其味道虽好,但性温热,吃多了易上火。唐朝诗人王维有一次得到了玄宗赏赐的樱桃,大家吃得欢乐,又担心樱桃吃多了上火,王维便劝道:“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敕赐百官樱桃》)。说是把甘蔗汁浇在樱桃上吃,能有效化解樱桃的热气。

和樱桃一样成熟于夏初的水果还有梅子。“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桥段之一。除了下酒,以梅蘸蜂蜜也是古人非常流行的一種吃法。

夏天还有葡萄。但现代人所熟知的欧亚种葡萄却原产于西亚,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将西方葡萄种类带回中原。直到唐朝,西亚种的葡萄才广泛移植到内地。之后,便有了葡萄酒。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便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幅酒香四溢的盛大画面。

夏季,古人还能吃上一些珍贵水果,比如椰子、龙眼、荔枝等。不过,这些水果产于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古代,普通百姓很难吃上。宋朝诗人梅尧臣有一回从好友手里拿到了几个椰子。喝了椰汁后,他开心地说:“割鲜为饮器,津浆若美酒”(《李献甫於南海魏侍郎得椰子见遗》)。那椰汁,就如同美酒般甘甜!

祛暑佳品最应时

考古学家们曾在唐代壁画“野宴图”中,发现了一种叫“酥山”的食物。所谓“酥山”,其实是唐代人的冰淇淋。

虽然古代没有冰箱,可这并不妨碍古人制作消暑甜品。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就已经懂得在冬日凿冰,贮藏于冰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隋唐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甚至还出现了卖冰的商贩。不过一到夏日,冰块便价格高涨。

后唐《云仙杂记》中有“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的记载。可见,当时夏天用冰昂贵。但价格昂贵也得有个度。成书于五代的《唐摭言》中,便以“蒯国人”为主角,讲述过一则“蒯人卖冰”的故事。说的是曾经有个做买卖的蒯国人在街上卖冰,见路人热得发慌,便信口开河,漫天要价。路人恼怒,愤然离去。不久冰化,蒯国人钱物两空。

夏日冰块虽贵,但对于条件稍好的家庭来说,应该也能消费得起。有了冰块,自然能够制作各式各样的美食。就好比“酥山”,是先将奶酪加热到近乎融化的状态,然后将其往容器中滴淋,制作出山峦一般的造型,最后放入冰窖里冷冻。这种“冰淇淋”,在古时候特别流行。

此外,各式饮料也举不胜举,比如我国传统饮品酸梅汤,便是夏日清凉佳品。宋代的饮食业十分繁荣,在北宋都城东京,一到夏季,街道两旁就会摆满冷饮摊,售卖各种饮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了售卖“饮子”的饮料摊。《东京梦华录》里还记载过一道“细索凉粉”。学者认为,这与后世的凉粉相差无几。

作者简介

邱俊霖,畅销书作家,作品见于《中国校园文学》《光明日报》《品读》《青年文摘》《读者》《意林》等刊物。《课堂内外》《第二课堂》等数十家刊物专栏作者,多家报刊年度金牌作家或优秀作者,数家杂志特约撰稿人。

猜你喜欢

时蔬苋菜袁枚
“苋菜红”来自苋菜吗
“苋菜红”来自苋菜吗
回乡小记
摘莱
赞地摊经济
夏季,适当吃一些苋菜!
袁枚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才子袁枚
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