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背景下玉米种子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探究
2023-07-19李廷华董有诚毛国平
李廷华 董有诚 毛国平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以种为先,提升对种子产业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有利于种业蓬勃发展。了解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其发展机遇,促进产业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有利于我国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文章提出了切实发展种子工程,促进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创新种业管理体系,消除不同区域的市场壁垒;持续加强品牌构建,走规范化经营道路3个方面的建议,以此优化种子产业,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蓄力。
关键词:玉米种子产业;农村经济;乡村振兴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1-013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4.6 文獻标志码:A
玉米种子在种植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国早在西汉时期便已积极加强育种,期望借助优良品种保障粮食安全。随着我国逐渐发展农村经济,助推农业发展,各方开始进一步提升对玉米种子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期望在降低粮食安全风险的同时,增强我国种子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在调整发展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玉米种子产业长足发展。为此,需正视玉米种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勇于迎接挑战,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加快玉米种业发展步伐。
1 核心概述
1.1 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种子是生命之源,积极加强玉米种子研发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数量。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要想持续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需研发优良种子。为此,相关主体需进一步认知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基于种子计划促进种子产业可持续发展,抓住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争取在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阶段,我国助推玉米种子产业发展是希望调整产业结构,这与当前种子产业的发展格局相关。虽然我国一直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期望以此实现乡村振兴,但玉米种子产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2000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这是我国种子事业产业化发展的证明。我国玉米种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优化和创新行业格局,促进多元主体加强合作,避免因多元模式束缚而影响种植业发展。为此,我国必须正视玉米种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我国种植业阶段性发展[1]。
1.2 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机遇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玉米消费大国,玉米种子的市场覆盖面相对较广,玉米需求量持续提升。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使发展乡村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为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带来新机会。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一方面,玉米是稳定的生物质能来源,玉米能源开发价值持续提升。目前已有较多发达国家借助生物加强能源开发,我国也在积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期望在能源开发方面取得优势。另一方面,玉米消费逐渐呈现多样性特征。玉米具备食用、工业以及饲用等用途,特别是经过持续改进的优质玉米,不仅产量较高,而且营养丰富,具备较高的经济附加价值。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全民共同关注的重点,玉米种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玉米种子企业需明确时代发展诉求,基于市场需要优化研发目标,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我国农业力量,从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蓄力。
2 农村经济发展背景下玉米种子产业发展方向
2.1 促进产业特色化发展
在农村经济发展背景下,为助推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我国需要积极培育特色化新品种,争取在玉米种子产业发展征程中增强我国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品种培育与种子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为此,玉米种子产业发展需挣脱传统育种模式的束缚,鼓励更多科研机构与种子企业合作,借助先进育种技术加强玉米种子改良,从而提升玉米产量。此外,我国在培育新品种的同时还需提升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注度,争取在育种过程中增强种业核心竞争力。
2.2 促进产业标准化发展
当前,玉米种子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为此,我国需促进玉米种子产业标准化发展,争取在品种创新过程中加强质量保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需关注种子生产、包装、检验等不同环节,将先进技术融入种子培育和销售全过程,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流程,明确种子投放标准,借助先进技术促进种子生产程序化发展。同时,还需提升对种子检测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提高玉米种业的科技含量,实现玉米种子产业健康发展[2]。
2.3 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玉米种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构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管理体系,将传统的管理型政府转化为服务型政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公开化及宽松的外部环境,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种业体系优化和创新。传统种业发展过程中,经营模式相对分散,可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以及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助推多主体加强合作,从而实现玉米种子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增强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蓄力。
3 农村经济发展背景下玉米种子产业发展对策
3.1 切实发展种子工程,促进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
一是利用种子工程促进我国玉米种子产业国际化与市场化发展,促进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加强合作,将传统的单一化发展模式转化为集生产、科研、售后等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种子企业,争取在玉米种子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创新产业布局,增强产业活力,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提出的种子工程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举措,将以市场目标为导向,持续助推农业增产增效,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种子企业以增产增效为目标,加强科研与生产,争取在企业管理中建立一体化产业机制,完善玉米种子相关产业链。多元主体加强对玉米种子产业的规划和管理,在开展综合性经济活动时,提升玉米种子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二是从农村经济发展角度促进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从多维角度来看,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需要多元主体共同配合。我国推动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是希望其在市场化以及集约化发展的征程中,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经营性种业。为确保农民在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的同时获取相应的利润,我国可构建农户、玉米种子企业、科研基地等主体合作的经营模式,搭建市场沟通桥梁,丰富服务载体,助力农民借助多元手段抵御市场风险,增强我国玉米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不同主体提供不同服务,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了解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促进种子产业化发展,在建设农村经济的同时实现农业数字化与现代化发展,借助良种增强我国农业核心竞争力。以种子选育为例,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可提升对种子选育工作的重视度和关注度,将先进技术融入育种技术中,持续提升种子选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完善多元管理模块,为农业发展蓄力。
3.2 创新种业管理体系,消除不同区域的市场壁垒
一是深入了解我国玉米种子产业发展历程和国家颁发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原农业部在1995年提出助推种子产业化发展,同年,不同区域在积极实施种子工程的基础上,开始细化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希望在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快速增强我国农业实力。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不断推动玉米种子产业发展,在种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加强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我国在借鉴监管机制时,需基于市场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争取在经验总结中挣脱传统市场模式束缚,构建服务型政府,促进多主体展开科学化竞争,构建良好的种子市场体系,为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助力。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可在制定与种子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加强对恶性竞争行为的针对性治理,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种子产业的持续发展蓄力。例如,通过分析传统种业管理体系可以发现,传统管理制度及区域规章不适合玉米种业市场化、集约化发展。虽然我国玉米种子企业数量较多,但受多方面影响,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创新种业管理体系将为玉米种子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可在提升种子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深化体制改革,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化解种子产业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其一,健全管理机构,明确不同岗位职责,在解决种子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问题的基础上,完善管理架构,提升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形成有序的市场。其二,强化严格执法。种子管理部门属于行政部门,为加强政府形象塑造,必须在保证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提升执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使其得到更多主体的认可与关注,构建服务型政府。其三,以宏观制度为依托,切实加强对种子企业的服务,争取在市场规则制订阶段收集多元主体的意见,在管理改革中促进企业了解市场发展态势,把握全新发展方向,使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核心競争力。
二是促进多元主体加强合作,打破不同区域的市场壁垒。种子产业发展过程中消除区域壁垒,将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提升我国种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此,玉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打破垄断格局,严格落实整治工程,促进多元主体加强合作,争取在优势互补中形成种植、生产、深加工等一条龙体系,借助产业链扩大玉米种子种植优势。区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可在宣传和推广中提升良种覆盖率,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4]。
3.3 持续加强品牌构建,走规范化经营道路
一是借助品牌构建提升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种子产业中的融入使不同种子产品出现趋同化现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此,种子企业需在品牌构建过程中突出自身优势,借助品牌营销,增强我国玉米种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提升客户满意度,争取在得到社会主体认可的同时实现长远发展。例如,种子企业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品牌意识,构建长期与短期发展战略,完善营销体系,借助品牌建设工程优化营销团队及售后服务,以此赢得良好的口碑,提升客户满意度。其一,品牌构建过程中需确保种子质量,争取在获得农民认可的基础上塑造良好的产业形象。要摒弃侥幸心理,构建消费者满意的玉米种子品牌。其二,将售卖种子转化为售卖品质,在农民种植玉米时为其提供一系列技术支持,充分提高玉米种子覆盖率。其三,借助诚信化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诚信是无形的力量,将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机会。例如,种子企业可借助优质服务树立良好口碑,并从多角度入手了解不同意见,借助信息收集以及反馈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此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争取在差异化服务中提升市场主体对玉米种子的忠诚度[5]。
二是积极扶持优质玉米种业,促进玉米企业集团化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内种子企业面对诸多国外种业集团,竞争压力相对较大,可借助产业升级实现玉米种子的持续优化和升级,完善产业结构,争取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为增强我国种业集团核心竞争力蓄力。我国种业企业应抓住时代发展机遇,认清发展形势,不断在市场变革的基础上加强优势互补。例如,可从宏观角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不同区域优势种业进行跨行业联营,鼓励更多主体参与种子产业,以此加快研发步伐,争取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形成种业集团。虽然目前我国重视农业发展,但由于种子产业化经营时间较短,因此仍以中小企业居多。政府需在政策以及资金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跨区域联营,以此形成种业集团,确保其有能力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种业经营格局。例如,可在多元主体合作中坚持走直营道路,借助互联网延伸产业链条,在构建特色品牌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我国种业的快速发展。
4 结束语
了解种业集团发展优势,促进种业体系持续优化和创新,加强品牌塑造,将在助推我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促进种植业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为此,我国必须实现多元主体合作,通过集中化经营实现种业蓬勃发展,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使玉米种业做大做强,提升本土品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党星,郅斌伟,曹克浩,等.转基因玉米生物育种技术的专利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J].生物技术进展,2022,12(4):614-622.
[2]潘光堂,杨克诚,高世斌.发展西南玉米现代生态育种之我见[J].作物学报,2022,48(10):2427-2434.
[3]郭丽华,尉京红,马蕴菲,等.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形势及高质量发展建议[J].中国蔬菜,2022(3):9-13.
[4]曹艺腾,王艳华.基于DEMATEL-ISM模型的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玉米科学,2022,30(1):182-190.
[5]李淑君,付忠军,杨华,等.重庆市青贮玉米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Suppl 2):41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