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2023-07-19黄荣

种子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小麦

黄荣

摘    要: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优质的种植技术及科学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是保障小麦高产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影响及各种病虫害暴发,许多国家不断出现粮食危机,粮食出口受到很大的限制。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应加强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提高小麦种植产量及质量。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了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1-002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S435.12       文献标志码:B

2020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发布,我国粮食产量已达到6.7亿t,其中1.3亿t为小麦,与历史最高产量基本一致;与2019年相比,粮食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是单产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小麦种植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病虫害防治对策的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小麦的抗灾害能力,提高了粮食质量与产量。

1 自然条件概况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走向西南低、东北高,具有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日平均气温低于5 ℃的天数为115 d,最大冻土平均深度在38 cm,平均相对湿度为68%,降水集中在7月,年平均降水量为672.1 mm。境内属于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大小河流14条,年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3 087万m3,水质优良,富含锌元素,为低矿化度碳酸钙镁型矿泉水。该区域土壤多为水稻土、褐土、潮土、棕壤土等,其中水稻土与潮土的耕作性最好。该区域的粮食作物主要有高粱、小麦、玉米等。近年来,曲阜重点推广小麦种植、配方施肥与秸秆还田等技术,加之田间指导管理,农户积极主动配合管理,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國家还鼓励土地流转以及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水平,为实现粮食高产提供了可靠保障[1]。

2 小麦种植技术

2.1 选取优质品种

在选取小麦品种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小麦特性、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与地貌特征等。例如,山东曲阜应选用抗旱、耐水的小麦品种。这是因为当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其他时节光照充足,选用抗旱、耐水的小麦品种可以规避气候与降水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择经过省级与国家相关单位审定的品种,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纯度。应筛选籽粒饱满、灌浆充足的种子开展区域试点种植,掌握此类品种的种植优点及病虫害防治对策,保证种子与当地环境相适应方可种植。目前,在选种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民收入和农民支出呈负相关。由于农民的选种意识不强,过于重视价格,往往选择购买价格较低的种子与肥料,并未认真考虑种子及肥料的质量与后续收益。这需要农业相关部门根据近年来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做出科学决策,适当给予政策性补助,协助农民选择优质小麦种子,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农业部门相关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考察,同时开展农民小麦选种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种植意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2]。

2.2 种子处理与整地

在播种前科学处理小麦种子,能够保证小麦生长后期的质量与产量。利用风选的方法,精选出籽粒饱满的种子,然后进行晒种。晒种工作要在播种前2~3 d完成,这样可以促使种子后熟。应选择温度适宜的天气进行晒种,每次晾晒不少于4 h,定时翻种,保证每粒种子均能够被充分晾晒。添加适量的药物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以强化小麦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种子播种前要精细整地,可以为小麦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使其长出发达的根系。具体步骤如下:一是深耕土壤,加厚活土层,提升土壤肥力,耕地时把土块耙透、耙碎,保证耕地均匀及耕层深浅一致。二是粉碎前茬作物秸秆,根据地块条件深翻土壤,深度控制在28~30 cm,确保地块趋于平整。三是将肥料撒入耕地,将氮肥、粗肥、有机肥作为底肥,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土壤结构。四是控制好底墒,保证足墒播种,满足麦种发芽与苗期水量等需求。此外,还应做好蓄水与引水等工作,避免遭遇旱灾[3]。

2.3 改良小麦种植技术

1)播种。南北方种植小麦的季节与时间有很大差异,通常分别在每年3—4月与9—10月播种。小麦按照播种时间的差异划分为春小麦与冬小麦。在实际播种时,种植户不仅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还应考虑小麦生长时间,避开当地病虫害高发期,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麦出苗率。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应用农用机械播种。需要注意的是,农机设备行进的速度必须小于6 km/h,并且还要科学规划播种密度,应按照实际种植面积与预期产量进行精确计算,在保证小麦质量的基础上最大化提高小麦产量[4],通常小麦行距20 cm,有助于提高小麦生长质量。曲阜土壤与水质兼优,可适当加大小麦种植行距,以免其相互争夺养分。此外,还可以通过轮作倒茬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

2)施肥。要实现小麦高产,施肥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足够的营养供给既可以提高小麦产量,还可以强化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农户在施肥期间,应以腐熟后的农家肥作为基底肥,合理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尽可能为小麦创建优质的生长环境。农户还可以检测小麦种植区域土壤,根据检测结果,有效弥补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如测土配方技术等。小麦苗期对土壤的养分要求较高,此阶段农户要增加农家肥的用量,保证土壤中拥有足够的养分;在小麦返青时,农户可适当增加磷元素与氮元素复合肥的用量[5]。

3)除草。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草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小麦生长期间,田间杂草会与小麦植株争夺养分,减缓小麦生长速度,对小麦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农户应定期观察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若杂草过多,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可以用化学药物或者除草工具清除杂草。在选用化学药剂时,要尽可能选用毒性含量较低的除草剂,科学喷洒,禁止将除草剂喷洒至小麦叶子上,降低对小麦植株的破坏程度。若杂草相对较少,农户可通过人工方式清除杂草,如使用锄头或小铲等工具。

4)灌溉。小麦较耐旱,对水分要求较低,不需要多次灌溉。在灌溉时,农户可根据小麦种植区内土壤的湿润度与当地气候条件制订灌溉方案,既不能让土壤干旱也不能积水。土壤湿度过低会阻碍小麦养分吸收,减缓小麦的生长速度,延长小麦的生长周期;土壤湿度过高会滋生病菌,使小麦受病虫害侵袭的概率升高,不利于小麦生长。要确保小麦种植区具有合理的土壤湿度,农户应加大田间巡视力度,定期检查土壤湿润状况。在巡视的过程中,倘若发现小麦种植区存在弱苗,应立即开展补苗工作,之后需要单独对其施肥与灌溉,保证成活率[6]。

3 小麦病虫害防治对策

3.1 常见的病虫害

小麦最常见的病害包括纹枯病与白粉病,常见的虫害包括麦种蝇与小麦蚜虫等。在小麦灌浆期易发生蚜虫灾害,蚜虫常躲藏在小麦的麦穗和叶片等位置,小麦受害叶片会出现黄色斑点,导致麦粒饱满度降低。虫害严重时会使小麦叶片变成黑色,不利于光合作用,最后可能会使小麦枯萎,直至死亡。上述病虫害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发生,农户应加大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方可实现小麦高产。春季是小麦病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季节,在此季节小麦极易发生根部腐蚀感染的情况,农户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小麦种植期间常见的白粉病,应综合运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降低其对小麦的影响程度,确保小麦质量。

3.2 农业统防统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必须坚持“统防统治、绿色为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害调查、预测、评估等情况,分析病虫害流行规律及原因,全面考虑当地耕种条件与土壤条件。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防治方法时,应深入了解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例如,农户可以从小麦种子的筛查与处理方面入手,注重土壤的翻耕与田间管理工作,通过先进技术与科学方法,为小麦生长提供最佳环境,提高小麦品质,助力农户稳产增收。

3.3 物理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很多,较为经济实用。例如,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农户可结合此种特性,在麦田间放置一些频闪灯来吸引该类害虫,之后将其集中消灭,达到捕杀目的。采用物理防治技术时,应在消灭害虫之后及时处理好害虫尸体,一些害虫本身带有许多病菌,若处理不当会增加小麦病害发生概率,影响小麦生产。农户还可结合小麦的特性,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保证小麦的通透性,有效阻止病虫害蔓延。一是农户可在田间轮番种植土豆和油菜等作物,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二是多观察田间情况,一旦发现杂草过多应立即清除。还要清理深沟大渠,保持围沟、厢沟连通,保证田间的水源灌溉畅通无阻,同时能够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三是农户可以结合气候条件与小麦品种优势,深翻土壤,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防止有过多越冬菌源,减少小麦黑穗、全蚀病与纹枯病等病菌侵扰。

3.4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自然界生物鏈特性来预防小麦在生长期间遭遇害虫侵袭。例如,蚜虫是小麦的天敌,不利于小麦高产稳产,可利用蚜虫的自然天敌,如蜘蛛、草蛉虫与食蚜蝇等,降低蚜虫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将瓢虫和蚜虫的数量比设置为1∶150,可以有效防治虫害。此外,在麦蜘蛛虫害的高发期,可通过人工释放捕食螨的方式开展防治工作,以降低化学药物对小麦的危害。

3.5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指有针对性地采用化学药剂治理麦田中的病虫害,运用化学药品防治病虫害具有成本低和见效快等特点,但是会残留化学物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对农户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利用化学药物拌种、喷洒与根系埋药等技术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麦植株的抗病害能力,减少害虫繁衍次数。在播种前开展拌种工作,可以减少病原菌,还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例如,在蝼蛄与蛴螬高发区,可以用75%辛硫磷乳油1 kg兑水150 kg,加入1 500 kg麦种进行搅拌。黑穗病高发区,在拌种之前应使用石灰水浸泡种子,1 kg生石灰兑水100 kg浸种60 kg,3 d后进行晾晒,充分晒干后再进行拌种。在小麦生长期间发生病虫害,可以将化学药品兑水喷洒至叶面,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侵害。例如,当小麦发生锈病,存在5%的病叶率但尚未达10%时,可运用15%的粉锈宁粉剂750 g/hm2,兑水900~1 050 kg/hm2进行喷洒;若存在12%的病叶率,农户需要根据病情,将上述药量浓度增至3倍开展喷洒工作。

3.6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及注意事项

小麦病虫害防治包括3个最佳时期,即播种前、播种期和苗期、返青时期,各个时期病虫害的防治重点不同,抓住最佳时期与防治要点,对小麦的生长大有裨益。

1)播种前。一是选择种子与处理种子。在选种时要保证小麦纯度为100%,发芽率达到86%以上。在选择好小麦种子后进行晒种,保证种子的品质。二是田间管理。播种前,要做好松土、施肥与杂草清理等工作,减少病菌与虫卵,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

2)播种期和苗期。在小麦苗期,经常会出现病虫害现象,大部分原因是小麦种子正处于胚胎阶段,此阶段的种子易受病虫害侵害。种植人员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预防,如使用敌委丹溶液(苯醚甲环唑溶液)预防小麦黑穗病与纹枯病,预防效果显著。要想保证小麦的出苗率,还应合理控制种子的晾晒时间。此外,应严密监视病虫害的情况,根据此时期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合理选用化学药物,同时合理控制药物用量,防止药物喷洒过多而损害小麦种子。

3)返青时期。小麦返青期一般在每年2—3月,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的小麦易发生病虫害,而且还会出现枯萎现象。返青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虫害为草地贪夜蛾与蚜虫等,病害则主要为叶锈病和纹枯病等。对此,农户应定期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增加田间巡视频率,若发现有蚜虫和纹枯病等病虫害,应立即分析其具体的发展情况,及时运用化学药剂防治。

4 结束语

随着小麦种植技术的发展及病虫害防治对策的优化,推动了小麦种植业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农民稳产增收。各地农业部门应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小麦种植技术,分析气候条件、小麦特性、土壤条件之间的联系,提升小麦种植产量。此外,相关人员还应进一步提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坚持“统防统治,绿色为主,分区治理”的防控方针,切实提高小麦品质与产量。

参考文献:

[1]王洪生.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推广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9):204-205.

[2]李健.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1(18):65-66.

[3]曹春雷.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推广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167,170.

[4]宋相孟.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8):157-158.

[5]庞燕美.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0):208-209.

[6]李磊,赵志文,朱信.阜康市小麦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J].广东蚕业,2022,56(7):48-50.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茶园开发与茶树种植技术研究
探讨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浅析小麦种植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