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X”构式研究: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

2023-07-18高原,韩立秋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高原,韩立秋

摘 要:近年来盛行的“舌尖上的X”结构是一定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重加塑造的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结构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结构的空间存在关系的语义限制,从语法构式变为修辞构式,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连续统为空间义-品尝义-言谈义。转喻在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生成和认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修辞构式的演变动因为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

关键词:“舌尖上的X”;修辞构式;认知机制;演变动因

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23)02-0074-06

DOI:10.19986/j.cnki.1007-6883.2023.02.011

一、引 言

随着美食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舌尖上的X”为表达的基本框架,以克隆式的使用为特点的语言结构,以迅猛的速度进入网络,频频出现在各种主流网络媒体上。如:

(1)舌尖上的茂名,也是如此质朴本色。[1]

(2)营养满分!明日带您领略“舌尖上的高考”[2]

(3)合力共治,破除“舌尖上的谣言”[3]

(4)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守护百姓“舌尖安全”的初心,成为了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的贴心卫士。[4]

(5)你完全可以在每天三餐中,在与家人朋友共进美食时感受到舌尖上的幸福。[5]

上述各例与传统的偏正结构“舌尖上的感觉”在语义搭配上不同,语义类型和语义关系都发生了变化。“X”都不存在于“舌尖上”,在语义理解上,都与原语法结构表示的空间存在义有着明显的差异。如(1)“舌尖”和“茂名”之间并没有空间存在关系:“茂名”并不存在于“舌尖上”,“舌尖”也不是“茂名”存在的位置。我们认为,这种新兴的、大量涌现的“舌尖上的X”是一种修辞构式,是一定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重加塑造的结果,值得关注。

Goldberg认为,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配对,具有不可预测性。[6]刘大为又将构式分为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两种类型:语法构式指的是任何一种可从构成成分推导其构式义的构式,以及虽有不可推导的构式义,但已经完全语法化了的构式;修辞构式指的是所有带有不可推导性的构式,只要这种不可推导性还没有完全在构式中语法化。[7]13

通过分析“舌尖上”与“X”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发现“舌尖上的X”构式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传统的,即“舌尖上的X”语法构式,从其构成成分“X”与“舌尖上”之间的语义能推导出“X”与“舌尖”是空间存在关系。如“舌尖上的水泡”,“水泡”存在于“舌尖上”,“舌尖”是“水泡”存在的位置。

另一种是新涌现的“舌尖上的X”修辞构式,如上例(1)-(5),“舌尖”与“X”之间的语义关系都不是空间存在关系,并且从其表层形式或构成成分上无法直接推断出其含义。这类构式的语义远比表空间存在义的语法构式“舌尖上的X”复杂和丰富得多,满足了语言表达中较为具体、较为特殊或者只有在一定表达情景中才为人们所关注的功能的要求。[7]14

我们在百度中搜集了含有“舌尖上的……”字串的125例句(日期截止到2022年8月26日),从语义认知的角度对“舌尖上的X”结构进行考察,从而进一步探索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演化的发展途径与轨迹。

二、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演变

通过对125条例句的考察,我们发现,在语言演变过程中,“舌尖上的X”结构突破了传统结构表达的空间存在关系的语义限制,从语法构式变为修辞构式。

(一)作为语法构式的“舌尖上的X”

传统结构的“舌尖上的X”是偏正结构,其中“X”为具体名词,如“红点”“水泡”等,“X”与“舌尖”两者是物体与位置的空间存在关系。它们的配置具有真值条件,语义表达处于恒常状态,不必借助语境,可以直接推导,认知主体可以对该构式进行直接解构,不存在多大的理解难度。

(二)作为修辞构式的“舌尖上的X”

与语法构式不同,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语义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量“X”的词性也有所拓展,变得复杂多样,从具体名词拓展为抽象名词(幸福)、动词(绽放)、形容词(危险)、词组(红色文化)。在语义上,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承载了丰富且复杂的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类型是与舌头的品尝功能有关的构式义。根据变量“X”的意义,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X”为与食物相关的一系列事物,如以特色美食而闻名的地点处所、特定时间等。

(6)舌尖上的香港:香港美食大盤点[8]

(7)舌尖上的夏天,藏着一个苦中有甜的乡村,蓄着一份珍惜真味的情怀,系着一腔穿透岁月的惦念,泊着一叶永不凋谢的憧憬……[9]

例(6)指香港的美食丰富。“X”通常用国家(如中国、法国)、城市(如茂名、香港)、学校(如清华、川大)等地点处所充任。例(7)指夏天这一特定时间段的美食丰富。“X”通常用季节(如夏天、冬天)、朝代(如唐朝、北宋)等特定时间段充任。

2.“X”为食物所导致和产生的事物或结果。

(8)打卡进博,大型“真香”现场,体验舌尖上的绽放[10]

(9)@全体党员干部,警惕舌尖上的腐败![11]

例(8)“绽放”指人们品尝进博会食物的一种美好感受。例(9)“腐败”是党员干部公款吃喝、受邀吃喝所导致的一种结果。

第二种类型是与舌头的言谈功能有关的构式义。根据变量“X”的意义,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X”是热议、评论的话题或事物。

(10)舌尖上的《少年派》[12]

(11)舌尖上的楼市:细看购房者的五味心情[13]

在例(10)和例(11)中,《少年派》是人们热议的一部电影,“楼市”是人们评论的话题事物。

2.“X”是具有能言善说特点的某个人或某个群体。

(12)随着《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的播出,宋丹丹饰演的丈母娘始终金句不断,让观众爆笑连连,被网友趣评为“舌尖上的丈母娘”。[14]

(13)舌尖上的网络水军 体验难嚼的滋味[15]

例(12)“丈母娘”指在热播剧《金太郎的幸福生活》里宋丹丹饰演的丈母娘王淑华一角,该角色具有刀子嘴豆腐心的特点和能言善说的个性。例(13)“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在网络论坛大量灌水的人员,该群体以网络为媒介传播自己的言论,具备能言善说的特点。

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承载了丰富且复杂的含义,其语义远远大于原语法结构的语义。从我们考察的125条例句看,98%的该结构都被作为文本标题或与文本标题捆绑使用,这是因为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不可推导性、不可预测性符合文章标题需要通过标新立异来吸引读者眼球的特殊要求。

(14)舌尖上的母爱[16]

(15)四千矿工品味舌尖上的幸福[17]

例(14),文章描述的是母亲一辈子为儿女烹制各种家常菜,每一道菜中都包含着浓浓的母爱。“舌尖上的母爱”是母亲通过烹制菜肴表达对子女爱的抽象概括。例(15),新闻报道的是山东某矿业集团不仅为职工准备便宜、丰盛而且安全的饭菜,还定期举办最满意饭菜的评选,打造良好的餐饮服务体验。记者将“舌尖上的幸福”构式与新闻标题捆绑使用,是对新闻内容的最好概括。

(三)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

温锁林、胡敏认为,一个新构式的诞生总是出于特殊的语用需要和修辞目的而临时创造的。语用需要带来了特殊的表达诉求,而修辞则给这种特殊的诉求穿上奇异的外装(独特的语法形式),新构式正是在语用和修辞的双重因素联合作用下被“临时”创造出来的。[18]

表品尝义和言谈义的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是出于特殊的语用需要和修辞目的而临时创造的。这种语义上和结构上的变化,特别是构式整体语用功能(用作文本标题或与文本标题捆绑使用)的改变,具有不可推导与预测的性质,新构式的这些不可推导性都是修辞介入的结果。

一旦这种结构新奇并带有特定语用意义的修辞构式进入了人们视野并被克隆与使用,其崭新的构式连同其独有构式义实际上已被大众认识和接受,构式的地位就被建立了起来。[18]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出现初期,变量“X”仅有“中国”,随着构式逐渐被认可,构式“舌尖上的X”在后来克隆式的使用中,“X”的位置允准“幸福”“腐败”等形容词、“绽放”“浪费”等动词进入。从构式成形初期开始,该构式在短短几年里发展汇聚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以“舌尖上的X”为基式的构式家族。“舌尖上的X”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演变可见表1:

刘大为认为,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是构式连续统的两端,如果以典型语法构式和典型的修辞构式为端点,一端是典型的语法构式,是可推导的;另一端是最典型的修辞构式,是临时产生的且不可推导性的。[7]12结合本文前面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舌尖上的X”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连续统:空间义-品尝义-言谈义。在这一连续统中,以语法构式为左端,以修辞构式为右端,则越靠近连续统的左端,越具有客观性,可推导性;越是靠近连续统右端,越具有主观性,不可推导性。

三、“舌尖上的X”的认知机制

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语义内涵要远远大于传统语法构式,但这种语义的拓展并不是任意的。我们认为,转喻在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生成和认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轉喻是运用同一认知框架概念的邻近关系来进行认知的一种手段,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沈家煊指出,部分与整体具有邻近性,两者处在同一认知框架内。舌尖和舌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两者具有邻近性,处于同一认知框架内,舌尖可以转指整个舌头。[19]为什么可以用舌尖来转指舌头呢?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转喻的显著度所造成的,就整个舌头而言,舌尖在舌头的前部,相对于舌页、舌根是比较显著的。

(二)人体构件和功能元素的邻近关系

(16)为保证孩子“舌尖上的安全”,奶爸奶妈选择代购、直邮购买洋奶粉。可洋奶粉造假等问题也逐渐增多。[20]

(17)“舌尖上的丈母娘”这样诞生。[21]

人体构件与它的功能元素之间具有邻近关系,两者处在同一认知框架内,具有转喻关系。这里说的功能元素是指人体构件的功能内容。舌头的主要功能是品尝食物,舌头和品尝食物处在同一认知框架内。根据这一邻近性特征,舌头可以由本义“一种人体构件”转指品尝食物的功能。例(16)“舌尖”转指“舌头”,“舌头”转指品尝食物,最后“舌尖”与“安全”同构。“舌尖上的安全”指的是奶粉的安全。

舌头除了具有品尝食物的功能之外,还有言谈的功能。舌头和言谈的功能处于同一认知框架内,根据这一邻近性特征,舌头可以由人体构件转指言谈和说话的功能。例(17)“舌尖”转指“舌头”,“舌头”转指言谈和说话的功能,最后“舌尖”与“母亲”同构。“舌尖上的母亲”是指在热播剧《咱们结婚吧》中,张凯丽饰演的杨桃母亲一角具有能言善说的个性和特点。

(三)因果关系

(18)舌尖上的癌症,不想被盯上,千万管住嘴![22]

(19)舌尖上的红色文化!武汉一高校用一道道美食讲起党史故事。[23]

人们在认知世界时总会受到事物间因果关系的影响。原因和结果之间常常存在着转喻关系。例(18),品尝食物导致患上了癌症,两者之间属于因果关系。上文我们谈到,舌头与品尝食物的功能之间具有转喻关系。以品尝食物的功能为桥梁,“舌尖”与“癌症”建立了间接的因果联系。“舌尖上的癌症”可以理解为食物与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例(19)通过品尝食物感受红色文化,通过舌头的品尝功能,“舌尖”与“红色文化”之间建立了间接的因果联系。

四、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演变动因

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得以建构并流行的原因是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

(一)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促使了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构式的生成和繁衍。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总是有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厌倦既有的传统表达方式。因此,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追求新奇、陌生的表达方式,这是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潜在心理。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出现符合受众当下追求新鲜时尚用语的心理,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二)语言经济性原则

“舌尖上的X”构式是语言经济性原则作用下的产物。语言的经济机制强调语言交际的效率,即用最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大的信息。

“舌尖上的中国”所代表的一系列“舌尖上的X”修辞构式正是语言经济原则作用下的产物:首先,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以较简洁的语言形式承载了相对丰富且复杂的构式义。该构式由两个构式成分组合而成:“舌尖上”和“X”,中间由“的”系联。简单的构式形式却承载了丰富且复杂的构式义,语义表达具有抽象概括性。其次,人们可以根据认知和表达的需求,以“舌尖上的X”为框架,不断变换框架内的构式成分,创造出新的构式,节省了更多的语言资源。同时,“舌尖上的X”构式家族的形成也与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也符合人类记忆力有限这一认知特点。

(三)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何自然认为,模因(meme)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是从一个宿主的大脑传到另一个宿主的大脑来复制传播的。语言模因是携带模因宿主意图、借助语言结构以重复或类推的方式反复不断传播的信息表征。[24]语言模因得以复制传播,是由于人的心理意向和当时的语境条件导致的,当人们对信息引起共鸣时,就会参与复制、仿效、加工,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说法。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对中国美食文化的情感认同成为了模因的触发因素,“舌尖上的X”成为变动型的强势流行语模因,被复制和传播,并出现了各种各样内容的变体。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复制与传播也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

2012年5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一经播出,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随着节目的热播,纪录片标题《舌尖上的中国》也引起了受众的注意。很快,受众就根据“舌尖上的中国”仿制出“舌尖上的重庆”“舌尖上的北大”,来介绍自己家乡或学校的美食。“舌尖上的X”形式新颖简洁,容易为受众接受和理解。它以其特殊的语用义根植于广大受众的记忆中,从而纳入受众的认知体系。这样模因“舌尖上的X”得以轻松地完成了同化和记忆阶段,奠定了该模因成功的基础。在网络媒体力量的推动下,“舌尖上的X”构式不断被传播。很快,被“舌尖上的中国”结构感染的人们开始大量仿拟“舌尖上的中国”,继续对此构式进行重新组配和传播。一时间,“舌尖上的幸福”“舌尖上的爱”等等多种“舌尖上的X”的模因变体纷至沓来,“舌尖上的X”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构式家族。模因“舌尖上的X”完成了它生命周期的最后两个阶段——表达与传播。

至此,模因“舌尖上的X”构式走过了它的四个阶段。“舌尖上的X”构式继续感染新宿主,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引领我们走进“舌尖时代”。

五、余 论

另外,“舌尖上的X”构式也带动了“指尖上的X”(如,指尖上的一代)、“脚尖上的X”(如,脚尖上的中国)和“发尖上的X”(如,发尖上的艺术)等与人体构件相关的构式的流行。

从“舌尖上的中国”产生、流行、变化扩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语的固定构式和待嵌构式都是相对的。广告里把成语中的一个字借音换字的效应也不过是把固定构式当作待嵌构式来使用。“舌尖上的中国”的流行过程,先是把“舌尖上”看作固定成分,把“中国”当成待嵌部分,形成“舌尖上的X”;随后又把“舌”和“中国”都看作待嵌部分,产生“指尖上的一代”“发尖上的艺术”等。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变化还有“舌头上的X”“舌边上的X”,这是把“尖”当成待嵌部分,还可以把“上”当成待嵌部分,用“下、中、旁、边”等代替。汉语就是这样不断扩张、发展来使语言更丰富、更能准确表达人们的思想的。其表达扩张的轨迹如图1:

参考文献:

[1]澎湃公众号.中国水果第一市,甜过王心凌[EB/OL].(2022-06-16)[2022-08-0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588225.

[2]韶民聲网公众号.营养满分!明日带您领略“舌尖上的高考”[EB/OL].(2022-05-26)[2022-08-03].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I4ODQzMw==&mid=2673552899&idx=6&sn=ebdcc1e0d7fe23f7e39 e3e67beef654e&chksm=8ab2b59dbdc53c8bbd7af9c0bd 4361de318c5a285a26657cf8c3c5bbb333603741e767f48ca1&scene=27.

[3]东南网公众号.合力共治,破除“舌尖上的谣言” [EB/OL].(2022-06-23)[2022-08-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250253940239949&wfr=spider&for=pc.

[4]海淀公安公众号.他们是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卫士[EB/OL].(2021-09-18)[2022-08-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023416671409760&wfr=spider&for=pc.

[5]李锦记中国公众号.三餐四季一家人李锦记陪你感受幸福味道[EB/OL].(2022-03-20)[2022-08-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761209205802 0791&wfr=spider&for=pc.

[6]Goldberg A E.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吴海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7]刘大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上)[J].当代修辞学,2010(3).

[8]马蜂窝攻略公众号.舌尖上的香港:香港美食大盘点[EB/OL].(2022-07-30)[2022-08-03].https://m.mafengwo.cn/travel-news/217214.html?mfw_chid=3269.

[9]盐都日报.舌尖上的夏天[EB/OL].(2017-01-22)[2022-08-04].http://ydrb.yunpaper.cn/Article/index/aid/1544567.html.

[10]新华社公众号.第四届进博会丨打卡进博大型“真香”现场,体验舌尖上的绽放[EB/OL].(2021-11-08)[2022-08-0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834682419858041&wfr=spider&for=pc.

[11]潇湘晨报公众号.@全体党员干部,警惕舌尖上的腐败![EB/OL].(2021-09-17)[2022-08-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135108172569762V&wfr=spider&for=pc.

[12]腾讯网.《少年派》带火的5种零食,全是00后的最爱,网友:可惜吃不起[EB/OL].(2019-06-25) [2022-07-15].https://page.om.qq.com/page/OD7l_gm1FAiRLXzmJHH-nnSg0.

[13]济南日报.舌尖上的楼市:细看购房者的五味心情[EB/OL].(2012-06-04)[2022-08-03].https://jn.news.fang.com/2012-06-04/7807935.htm.

[14]文摘报.宋丹丹把“丈母娘”演绝了[EB/OL]. (2012-06-05)[2022-08-03].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2-06/05/nw.D110000wzb_20120605_2-05.htm.

[15]百度贴吧.网络上的水军们[EB/OL].(2015-08-14)[2022-08-10].https://tieba.baidu.com/p/3971072225?pid=73707156396&cid=0#73707156396.

[16]中国作家网.舌尖上的母爱[EB/OL].(2020-05-10)[2022-07-12].https://vip.chinawriter.com.cn/member/gsl718/viewarchives_171786.html.

[17]大眾日报.四千矿工品味“舌尖上的幸福”[EB/OL].(2013-01-21)[2022-07-12].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30121/Articel16002MT.htm.

[18]温锁林、胡敏.新兴构式“最+A+NP”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6(3):63.

[19]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1):4.

[20]陕西法制网公众号.未央法院:守护孩子舌尖上的安全[EB/OL].(2021-04-13)[2022-07-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921543058216022.

[21]庄小蕾.“舌尖上的丈母娘”这样诞生[N].今日早报,2012-06-03(15).

[22]搜狐网.舌尖上的癌症,不想被盯上,千万管住嘴![EB/OL].(2021-12-13)[2022-07-01].http://news.sohu.com/a/507949817_121124450

[23]中国青年网.舌尖上的红色文化!武汉一高校用一道道美食讲起党史故事[EB/OL].(2021-06-08)[2022-07-01].http://txs.youth.cn/yc/202106/t20210608_13004995.htm

[24]何自然.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4(2):205.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Shejian Shang De X”

——From th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to the Rhetorical Construction

GAO Yuan1, HAN Li-qiu2

(1.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Guangzhou,Guangdong,510300;

2.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Liaoning,116025)

Abstract:The popular construction of“Shejian Shang De X”in recent years is a rhetorical structure reshaped by certain rhetorical motives. The structure of“Shejian Shang De X”has broken through the semantic limitation of the spatial existence relationship of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evolution,and has changed from th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to the rhetorical construction. The continuum has developed from th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to the rhetor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form of spatial meaning - taste meaning - speech meaning. Metony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and cognition of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Shejian Shang De X”. The evolution of this rhetorical structure is driven by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for novelty and differences,the economic principle of language,and the constant rep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emes.

Key words:“Shejian Shang De X”;rhetorical construction;cognitive mechanism;evolutionary motives

责任编辑 姚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