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环境建设

2023-07-18

新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文明

杨 磊

(山东省海阳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山东 海阳 265100)

海洋环境是一种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体现,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环境建设已被规划进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当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沿海渔民靠海吃海,多年来的入海捕捞以及沿海工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都给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为此,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环境建设势在必行,是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海阳市始终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工作首位,加强海洋资源有效管理机制、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积极推进生态海洋、美丽海洋,全力打造“海上绿水蓝天”。

1 海洋生态文明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长、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海洋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也在逐年恢复原貌。但是,长期以来,沿海居民习惯的捕捞、污物排放等诸多因素还仍然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1.1 污染严重

首先,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主要以沿海居民生活垃圾、污水、工业废水等为主,还有一些是沿海居民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经过雨水的冲刷渗透到地下水,最终流入大海,造成海水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次,近海海域富营养化不断加剧,赤潮现象不断发生,不断出现新的赤潮生物种,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再次,海洋工程建设、石油、天然气的海上开采,海洋生物制药等开发研制等所产生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以上种种因素造成海洋沿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各种沿海生物都在逐年减少,珍稀生物濒危,海岸、沙质遭受侵蚀。各种海洋开发污染物入海排放,生态危害频频发生,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我国海洋生态安全,制约了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

1.2 管理机制不健全

海洋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较晚,并且存在很多漏洞,海域环境管理部门职能效率低下,执法力度不严,人员素质低,都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和保护。

1.3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沿海地区部分排污口排放质量不达标,使得海洋环境受到影响,近海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原始生态结构遭到破坏。人工海岸不断开发,致使原生态海岸线、湿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功能失衡,这些粗放的沿海开发活动亟待得到解决。

1.4 海洋生物资源减少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包括很多珍稀品种,但是渔民过度的捕捞,严重破坏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繁殖能力,导致海洋生物急速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另外,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生态异常,一些常见的鱼、虾、蟹、贝类等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快速死亡。虽然渔政部门投入很大力度,投放了大量鱼苗、虾苗,但是,渔民对未长大的鱼虾进行捕捞,以至于鱼虾等数量很难维持到一定数值。还有一些海岸工程建设以及围海造田等行为,对海岸线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海洋开发缺乏综合、科学、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差。

2 海洋生态文明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

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要求各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解决当前海洋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重要手段,只有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海洋原生态面貌,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 实现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需要

人类的发展进步应与海洋生态环境和谐统一,两者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平衡体,人类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利用会造成海洋资源遭到破坏,海洋环境的破坏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社会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保护海洋资源、尊重海洋、恢复海洋的自然面貌,加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在海洋开发上要创新转型,努力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力争把海洋建设成碧水蓝天。

2.3 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

当前,海洋环境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海洋资源,为了沿海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必须要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环境建设,加强对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在保持海洋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发展海洋经济,这是关系我国未来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

3 海洋生态文明环境建设的主要策略

3.1 健全海洋环境管理机制

健全海洋环境有效管理机制,落实国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针,积极推进海洋环境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升沿海地域生态绿色增长。规划用海,建立海岸线、沿海开发等科学利用制度,合理配置海洋资源格局,保障海洋生态资源的科学利用;生态用海,实施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和保护,对海岸线、湿地、周边海域进行生态修复,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科学用海,政策导向,扶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产业,建设风力、水力发电项目,促进现代海洋产业向低碳经济模式方向发展,加大海洋牧场建设;依法用海,根据国家的相应法律完善地方立法体系,加大海洋执法力度。以此促进海洋经济生态健康、良好发展。

3.2 海洋资源的转型开发利用

构建海洋绿色发展格局,推进海洋资源的转型开发利用,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质量升级。建设一批产业配套齐全、市场影响力大、创业环境好的新兴海洋产业基地;打造一批海洋文化先行旅游胜地,探索生态文化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发挥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空间布局的新优势。这些都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环境建设的必由之路。

3.3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管控

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环境建设任重道远。特别是在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管控方面,必须要加大沿海污物排放治理;强化海洋开发污物的防治与海洋废物倾倒的管理;建立海洋监测预评估体系;针对岸线、湿地等重要生态地带,要严格采取保护和治理措施,努力实现重要生态地带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4 创新海洋生态发展模式

加大海洋科技创新的资金与力量投入,因地制宜、以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由传统海洋产业增长方式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重增长方式转变,构建集节约化、生态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打造当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主要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方面进行统筹,以海洋高端制造业等产业为重点,构建创新型、集约型、科技含量高的发展模式示范区。

培育一批新兴产业:要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格局为出发点,培育发展具有知识密集型、资源节约型、具有大潜力、综合效益高、社会效益良好的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资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为海洋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科技兴海:加快海洋经济方向、模式的转变,要以海洋科技为先导,进一步重视科技兴海工作,调动多方面的力量,提高海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综上,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环境建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努力打造海洋水清、滩净、岸绿、湾美的时代格局,这就要求海洋系统的工作者树立全新的海洋生态意识,积极响应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勇于担当,敢于作为,锐意进取,总结创新,力争为建设祖国美丽的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的绿水蓝天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海洋文明
请文明演绎
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漫说文明
爱的海洋
对不文明说“不”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文明歌
辽宁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