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政德教育的探索实践
——以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为例

2023-07-18种淑娴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7期
关键词:政德济宁理想信念

□ 种淑娴

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作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8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些指示、要求为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干部政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厚的政德教育资源

开展干部政德教育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发展与创新。应当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诚、爱民、廉洁、勤政等理念,使其与当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底线意识、担当精神和党性修养等结合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理念与干部的理想信念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说文解字》解释为:“忠,敬也。”段玉裁注曰:“尽心曰忠。”忠是重要的德行。汉代马融所作的《忠经》专门论述了“忠”的意义,认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忠经》还从身、家、国三个层面指出忠的重要性,“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国,忠之终也”。

“行之以忠”是为政之德,是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民”理念与干部的宗旨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重民”“爱民”,坚持以民为本。《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宋代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都强调了民众在国家治理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国之根本。屈原忧国忧民,“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唐太宗常常发出“民乐则官苦,官乐则民苦”的感慨,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心忧天下,心忧百姓,时刻把民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是爱民的典范。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百多年来,人民群众之所以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理念与干部的底线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廉洁”文化,如“莅官之要,曰廉与勤”“公生明,廉生威”等。关于“廉洁”二字的基本含义,宋玉《招魂》:“联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王逸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明中华廉洁文化在萌芽伊始就把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统一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守底线。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这一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底线思维”在党风廉政建设上的具体运用,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勤政”理念与干部的担当精神

“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为官箴言。“勤”是从政者必备的为政道德价值观,《初仕要览》中说:“初仕以勤政为首务,政不勤则百事殆。”清代曾国藩说:“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二曰眼勤。三曰手勤。四曰口勤。五曰心勤。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则更加强调了“勤”的利害关系。

做到“勤政”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负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推动着伟大事业不断向前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它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 特别是对真理的担当精神。共产党人吸收了民族优良传统的精华,继承延续了担当精神的因子,并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干部政德教育的探索实践

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干部政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一些成效。

1.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用传统文化讲透“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的重要内涵

自觉把政治性作为第一属性,自觉把讲深讲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主责主业,作为干部政德教育培训的根本遵循。

明大德就是要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以讲清讲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目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初心使命,强化学员的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教学中着重讲述“民本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理念,让学员感悟民本思想与今天我们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一脉相承。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学院深入挖掘儒家思想中“廉洁”和“家风家教”方面的思想智慧,让学员充分体会到“仁义礼智信”与今天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

2.在教学形式上,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四位一体”教学

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结合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打造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等“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创造性地转化为滋养干部为政之德的思想活水,开发了《“为政之道,以德为先”——习近平政德观的传统文化意蕴》等20 多堂精品专题课。在现场教学中,依托济宁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设施,打造了30 多处现场教学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合。在体验教学方面,开发建设了10多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验村居”教学点,让干部在现场体验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创新开展礼乐教学,拍摄了专题教学片《政德的力量》,创作了礼乐教学剧目《儒风雅韵》,秉持儒家礼乐教化思想,通过礼乐的潜移默化,加强学员的道德养成。

3.在科研上,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人才等资源的统筹整合

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立足精准适用,以系统深入的教学研究,广泛招引和集聚传统文化研究资源,为深化提升干部政德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人才资源,加强儒学人才高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对接儒学和精通传统文化的领导干部,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来济宁为干部政德教育专题课打造、学术咨询、研究交流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建“北京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实践济宁基地”“清华大学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济宁基地”,推动济宁文化资源和高校教育资源碰撞出“思想火花”。成立干部政德教育丛书编委会,统筹推进辅助教材与儒家经典译注编撰工作,已出版《干部政德教育现场教学讲解词》《论语译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等12 本教材。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济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承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国家级培训机构及31 个省区市的各类班次1300 余期,培训学员10 万余人,成为辐射全国的重要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对参训学员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政德济宁理想信念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山东济宁卷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路过济宁(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