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德镇青花绘瓷中的文人情趣探究

2023-07-18李姝霆

艺术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青花瓷文人画

摘要:青花绘瓷艺术如同社会文化的缩影,展现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更迭與发展,景德镇青花绘瓷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促进并影响社会艺术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创作形式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文人画的发展历史悠久且传承有序,是最具中国传统书画意趣的形式之一,但其主要局限在以宫廷、士大夫等为核心的皇家贵族、社会中上阶层中流行。元明清文人画与陶瓷结合,至此从宫廷走向民间,传播了文人画的审美观念和语言形式,从而扩展了陶瓷艺术的发展空间,同时为文人画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别样的媒介。青花瓷之所以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价值,主要是由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决定的。随着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逐渐升温,有眼光的收藏家和投资家将目光投向了当代陶瓷名家的艺术作品,尤其是景德镇手绘青花瓷再次成为业界新宠,使这一传承了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传统绘瓷工艺重新焕发光彩。分析景德镇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绘瓷艺术在我国陶瓷艺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抹色彩。因此,文章探究景德镇青花绘瓷艺术中的文人情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花瓷;文人情趣;景德镇;文人画;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4-00-03

0 引言

如今诸多陶瓷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赋予人文情感和广阔胸怀形成的艺术结晶。虽然文人画与陶瓷在表现载体、发展轨迹上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相互影响,异中存同。

1 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及发展阶段

1.1 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

关于青花瓷的起源,考古界一直争议不断,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据田野考古发现,唐代就已经出现疑似青花彩绘的瓷片,如扬州唐代遗址发掘出了蓝彩碎片,德国黑石号沉船里也出现了几只蓝彩瓷盘。这是不是证明唐代就出现青花瓷了呢?

青花颜料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钴,在前述发掘的碎瓷片、沉船捞出的盘子上,考古学家都发现了氧化钴的存在。因此青花瓷起源于唐代这一说法合情合理,也可以说唐代是青花瓷的萌芽时期。唐代青花制瓷工艺尚不完备,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青花瓷批量生产,只有极个别小型的唐代墓穴中出土了零散的青花碎片,因此在唐代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青花瓷工艺,唐代青花只是昙花一现。

宋代青花不被重视,没有大量生产使用,但一座以制瓷为业的小镇在宋代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即景德镇。宋真宗赵恒命人镇烧御瓷,并在御制瓷器底部书写“景德年制”款。此种瓷器“光致茂美,四方则效”,景德镇因此而出名。宋代景德镇主要烧制“青白瓷”,其特点是颜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显白,是景德镇独有的特色。晚清时期也称青白瓷为“影青”,其淡雅素洁、晶莹滋润,因此被各地窑厂竞相模仿。宋代王公贵族偏爱汝窑的天青釉。天青釉的形成据说和宋徽宗的梦境有关,梦中雨过天晴,浮云散去,露出清润典雅的天青色,让宋徽宗神往,他大笔一挥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成就了汝窑的天青色。

1.2 景德镇青花绘瓷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1.2.1 元早期民窑青花瓷

青花从唐代开始兴起,宋代发展较为缓慢,直至元代,其生产工艺才日趋成熟。但元代的青花瓷生产规模比较小,产量也比较低。元代青花釉面青灰,胎质灰而粗松,青花灰暗不够饱和。元代青花的纹饰丰富多彩,自然中的万事万物皆可成为纹样。其经典的纹样有如意纹、花卉纹、花鸟纹、龙凤纹等,最受工匠偏爱的就是变形莲瓣纹。

变形莲瓣纹大量存在于元代瓷器之上,这一纹饰是将每一瓣变形莲瓣构成独立的单元,彼此之间存在空隙,内部以单线或者双钩为主,外部是宽青料边,整体呈自然和谐之感。元延祐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是景德镇民窑创造出来的较为成熟的青花瓷器,其制作工艺有了新的突破,使用的是江西省乐平县的坡塘青,也叫平等青(氧化钴的一种),其呈色特点与后来景德镇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苏麻离青所绘制出来的“至正型”青花瓷完全不一样。如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馆藏的元延祐六年的青花牡丹纹塔式瓶,被学术界命名为“延祐型青花”,其造型稳重,灵动秀美,以莲瓣纹、云肩纹为主,是专门的陪葬之物。

1.2.2 元中后期至明代青花瓷外销带来的影响

从盛唐时期开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海陆贸易通道被打开,文化交流空前繁荣。元代的海外贸易与宋朝相比有所扩大,因此海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比宋代青花瓷器的数量多。伊朗国家博物馆、土耳其托普卡铂博物馆均藏有大型元代青花瓷器,由此可见元代青花瓷是元朝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外销产品。

元代青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影响中逐步走向成熟,景德镇的青花制瓷工艺也走向了新的高度。元代青花瓷器的纹样及造型深受元代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影响,出现了多层次、密集型、不留底的装饰风格,这种图式受到了波斯古代清真寺的装饰花纹、金银器装饰风格的影响。另外,波斯地毯上的各种缠枝莲纹、莲花瓣纹、卷草纹、S形纹和回纹等,不仅与元代青花瓷上的装饰在题材与结构上相同,而且在艺术风格上如出一辙,因此有的学者也称其为“波斯风格”[1]。

总体来说,元代的青花瓷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用青花料在瓷器上直接作图案花纹的“白地彩绘装饰”,二是以白色部分为主要图案、以青花部分为辅助装饰的“青花拔白装饰”,三是少数青花运用镂刻和堆贴图案进行装饰的“附加装饰”。元代后期绘制青花纹饰的原料是一种进口的氧化钴料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较高,在1200℃左右的高温下烧制出的颜色如蓝宝石般鲜艳,而且会出现“铁锈斑”,也称“锡光”,是一种银黑色的结晶,与国产含锰料高的青花料有明显的区别。

1.2.3 明清时期官窑的兴办与民窑青花的共存

明代瓷器被后世誉为“异样之精彩”,一是由于明代宫廷内外交往需要,官府对烧制瓷器的质量极为重视。二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持续30年之久,所到之处进行外交与贸易中青花瓷器大量外流。这一背景致使青花瓷不仅在风格上带有一丝异域情调,景德镇青花制瓷技艺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胎质细腻、釉面晶莹、青色艳浓、造型多样,品质精益求精,纹饰优美生动,宣德炉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从北京出土的瓷器来看,嘉靖年间就出现了“官搭民烧”的形式,成化以后民窑大力发展,满足日常生活的民用瓷逐渐多了起来,收藏艺术瓷器成为社会风尚。大量基于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人物、山水、花鸟题材涌现,并出现了一些带有明显的文人画风格的手绘瓷器。这部分瓷器与之前工匠流水线式的创作不同,应该是文人画家进行手绘瓷创作的苗头。到了清代,青花瓷色泽更加鲜艳滋润、清新晶莹,蓝色像蓝宝石一般。题材多为折枝、团花、竹石、花鸟。除白底青花以外,还流行豆青地青花等。

2 景德镇青花绘瓷中的文人情趣

2.1 工匠手绘青花的写意风尚

青花绘瓷技艺是工匠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种青花绘瓷技艺是一种低水平的手工劳动。宋代以前,景德镇陶瓷只有一些素瓷,没有任何装饰或者装饰非常简单。北宋末年,景德镇瓷器才出现了一些刻花的装饰,元代又因为外销,整体风格丰富多彩,画面层次丰富,具有异域美感。明代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瓷器绘制风格一丝不苟、严谨庄重,民窑的绘制风格单纯简率、画风写意,在青花瓷器画面中出现了人物、山水、花鸟等形象。与此同时,民窑工匠们善于捕捉社会风尚,当时的统治者非常喜欢文人的写意绘画,因此他们在绘瓷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文人画蓝本,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的写意风格,在器皿中出现了意笔画风,形成了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瓷绘艺术风格,使文人写意风尚在手绘瓷艺术中大行其道。

2.2 文人画中的文人情趣对手绘青花的影响

什么是文人情趣?文人情趣,可以理解为文人画家的一种创作心态与艺术追求。文人士大夫的画作,重灵性,重主观情感,重笔墨情趣。文人画强调意境和神韵,这更像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书卷气”,是文人画家的文学修养和写意精神的结合体。

文人画的发展与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发展有极为相似的脉络。文人画重意趣,亦重笔墨,是诗书画印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文人画是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是借助绘画对客观景物和处事原则的主观表达,是中国传统绘画文雅化的新格調。它不是简单的文人与绘画,而是以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和一种新颖的创作精神将画外之意融入画中。

景德镇手绘青花瓷器同样表现出了这种绘画的主观性和写意性的艺术特征。这种相通的表现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烧制前的生坯气孔率较高,吸水性较强,这与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的吸水性很强的生宣纸有异曲同工之妙[2]。因此,传统绘画笔墨技巧的运用对景德镇工匠手绘青花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是由于日常生产生活对青花瓷器的需求量日渐增大,产量的压力使绘瓷工匠们不得不摸索一种能够尽快提高效率的绘画手段。中国传统文人绘画这种意在笔先、落笔成墨、简约灵动、酣畅自由的绘画风格对手绘青花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三是中国传统写意绘画艺术注重线条的浓淡变化给作品带来隽永的艺术魅力,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不断的交流中,民间工匠们的瓷绘风格逐渐向当朝文人的写意风格靠拢,为了使青花瓷器的青料线条产生柔媚含蓄之美,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工匠们也注重线条色彩的深浅,很多作品的线条生动灵活,形态各异,给人一种“以书入画”的视觉感受。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写意绘画艺术形式的影响下,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绘画艺术作品具有与中国传统写意绘画艺术作品殊途同归的审美情趣。

2.3 文人画与青花绘瓷的结合及形式表现

文人画的造型不仅仅是自然的再现,还是以自然为题材,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知提炼的一种高于客观物象的主观情感创造,从而达到“物”与“我”交融、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境界。郑板桥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指的是所画景物并不是对自然界客观实物的真实描摹,而是经过画家的主观提炼并附加寓意深刻的人文关怀,创造出来的可以表达画家主观精神和情感的画面。中国文人对青花绘瓷艺术的欣赏,往往也是用独特的人文审美观念来品评。“笔墨所到之处,重意不重形,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寥寥数笔,把文人墨客内心的万千世界挥于笔下,现于方寸之间。通过物我之间的情感交融、自然生命的表达以及内在精神的再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文人画的造型、技巧、情趣意境融入青花绘瓷的图式,使原本程式化的图案显示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展露出“泥土的芬芳”,使青花装饰自带有文人情趣之后变得更加令人瞩目。

3 文人画对青花绘瓷的影响及文人青花绘瓷的美学价值

文人画作为中国美术绘画史上庞大而严密的独特体系,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文人画的笔墨技法及思想境界无不在青花绘瓷的创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它的深远意境及高雅情趣影响且推动着青花绘瓷艺术的创作与发展[3]。

青花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因为融入了文人画的人文精神,才使创新力量不足、文化承载能力衰弱、繁缛匠气的青花绘瓷拥有了清新雅致的美学品格,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景德镇瓷绘的内容、形式以及文化内涵。它以陶瓷材料及工艺为基础,以文人画的技法和创作理念展示陶瓷的文化审美价值。一是在原有工匠手绘的基础上提升了青花绘瓷的技术含量,丰富了青花瓷绘画的题材内容,补充和完善了青花绘画的手段和技法。二是文人画家的参与不仅提高了青花绘瓷的艺术价值,还提高了青花绘瓷的经济价值,同时使青花瓷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有了质的飞跃。这是当今时代社会文化赋予瓷绘艺术对美的拓展和延伸的契机,使当代文人绘瓷艺术这一特殊的绘画种类从人文角度继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代艺术概念,使传承了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传统绘瓷工艺重新焕发光彩。

4 结语

青花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助其成长的重要因素就是精英文化的提振、人文精神的化育。文人将其文人精神的魂与肉融入青花,使青花绘瓷形成如今之品格。中国的艺术精神是从培养君子人格教养中生发而来的,文人青花绘瓷艺术正是继承了文人的这种情趣,耕耘内心这块精神方地,才从繁缛的匠气之中提升其美学品格,生发出令人骄傲的艺术之花。景德镇青花绘瓷艺术与文人情趣相互吸引、共同创造,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化交织的艺术,这对人们继续坚守传统艺术、展现传统艺术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萍.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242-243.

[2] 汤益明.我眼中的中国古代艺术品:青花瓷[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2(5):97.

[3] 姜强,汪勇.论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神韵的融合[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4):103-104.

作者简介:李姝霆(2000—),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青花瓷文人画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纯净的青花瓷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空中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