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组织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的策略分析

2023-07-18张洁浩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双减应用策略

张洁浩

摘  要:在“双减”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探索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学模式。数学学习活动往往伴随着问题展开,所以教师应科学设计数学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参与数学探究,使其主动解题、建构数学概念。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在“双减”政策引领下构建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文章从核心问题的设计依据、问题解决活动的形式创新、问题引领教学活动的总结反思三个大方向探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根据“双减”政策构建并应用引领式教学模式,以便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问题引领;应用策略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改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现实问题,改变用分数评价学生素质的不良做法,使得学生能在轻负状态下参与学科学习、发展个人素质,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优化学生的成长状态。从长远角度来看,“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将切实改善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消解不当的教育竞争,不管是对家长、学校还是学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应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改革要求,回归学科本质,开展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由此引导学生分享自身的认知经历。

一、设计核心问题,优化数学问题质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前提便是要设计出“好问题”,而“好问题”是指能够引领学生主动学数学,且能促使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问题资源,这也直接决定着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设计核心问题,具体的设计策略如下所示:

(一)分析问题的本质,尽量回归生活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抽象度并不高,这是因为教育部考虑到儿童的认知水平不高且以直接体验为主等认知特点,所以在编写教材时整理了与生活关联紧密的数学知识,以便让小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使得小学生能主动学数学,且能在生活中迁移数学概念。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应关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围绕重难点知识设计核心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思考解题方法。如此,小学生则可在问题引领下产生活跃的思维,这也便于提升小学生的解题能力,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发展。

例如,“千克和克”一课教学的重点知识是要引导小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培养学生的量感,使其能自主使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描述物體的质量,以便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状态。为了促使小学生主动学数学,教师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一:请问数学书有多重?数学书与语文书哪个更重一点?

问题二:千克与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问题三:请掂量一下你的书包,估测书包的质量,从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之间进行选择。

上述三组问题分别从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测量,比较数学书与语文书的质量,能引领小学生初步认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便于学生主动学数学,这也将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接下来,学生便要自主分析并解释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并从动手实践活动中探索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转换公式,进而在估测活动中培养量感,自主使用千克与克去描述物体的质量大小,便于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能进一步熟记本课重要概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巩固知识意义。

从课堂观察结果来看,本班学生在学习“千克和克”知识时产生了良好的求知欲望,能顺利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这就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学数学,也证明合适的数学问题能引领小学生主动学数学。

(二)划分问题的难易,体现递进规律

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可判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不可使用“一刀切”的方式开展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否则将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需求,并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自主划分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一方面是要以分层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问题驱动、问题引领;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分层问题使得学生经历数学认知不断提升的过程,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便于学生实现自主发展。

比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学中,可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一:学校准备为部分学生订购一批校服,有321名同学报名;一件校服的价格是85元,请问学校需要向工厂支付多少元?

问题二:请你总结并示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巧与注意事项。

在上述两个问题中,问题一是以生活类应用题引导学生复习、应用乘法概念,便于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乘法算式,尝试利用已有认知经验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导入了本课新知;问题二则要求学生自主推导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与运算法则,使得学生能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便于学生经历数学抽象过程,而这也有利于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可改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状态。

待学生完成问题二之后,教师继续围绕“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关键知识整理少量习题,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使其能在课堂检测环节有效掌握本课知识。当小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主要知识之后,便不需在课后专门接受数学辅导,只需在少量的课后作业活动中巩固知识记忆即可,这就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落实“双减”政策。

二、创新解题形式,提高问题引领效率

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以提问活动为前提,支持学生以主体姿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便于学生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展现自身的数学智慧,使得学生能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形成学科能力、锻炼思维品质,从而真正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做准备。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组织多种形式的解题活动,使得小学生能全面参与其中,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以直接体验为主的成长特点,教师可通过“玩中学”“做中学”活动去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

(一)采用“玩中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玩中学”形式主要是指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活动的教学形式,强调了游戏资源的价值,便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小学生能在趣味游戏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使其能有效完成解题任务。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应采用“玩中学”活动去落实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以便让学生顺利实现自主发展,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状态。

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设计“配对”游戏,准备数字、符号卡片。每一轮游戏都有6名同学参与,学生需随机抽取三个数字卡、两个符号卡,在黑板上列出综合算式,自主计算算式结果,最先得出正确结果的学生则可获得游戏积分,参与第二轮游戏,其余5名学生则需由其他学生替换,最终选出参与游戏次数最多的学生,授予“擂台主”的称呼,同时送出游戏奖励。在这个游戏中,本班学生会在游戏中自主设计数学问题,且能应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在竞争类的游戏活动中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将有利于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便于学生取得学习进步。

在此过程中,本班学生表现出了活跃、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有利于促使小学生主动学数学,而且学生在趣味游戏中的反应力变得更快、更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兴趣,这也可促使小学生顺利建构数学概念,内化“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重点知识。

(二)组织“做中学”活动,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做中学”活动是指通过一些实验操作、动手实践活动去引导小学生在数学课上主动学数学的教学形式。杜威认为,“做中学”活动有利于不断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不仅可促使学生主动学知识,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迁移能力,将切实改善学生的认知行为。在“做中学”活动中,小学生往往能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提高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在实施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组织“做中学”活动。

比如在“折线统计图”一课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在课外农耕实践中栽种的豆角这一实践活动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测量了豆角从种子发芽到长出叶子的植物长度,据此引导学生制作了统计表。在“折线统计图”一课知识点导入前,提出了核心问题:请用合适的统计图展现豆角的生长过程;请问“折线统计图”这一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适合用于描述物质的哪种性质?如此,本班学生则可利用真实数据思考“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根据豆角生长问题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统计特点、制作方法与适用情境,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本轮“做中学”活动中,小学生能自主迁移劳动实践经验,从豆角成长这一实际问题中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其应用方式,将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亲身经历“折线统计图”的制作与统计分析过程,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其应用方法,便于学生顺利取得素质进步。如此,本班学生便可在“折线统计图”一课学习中占据学习主动权,且能因为“折线统计图”的现实应用价值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三、总结解题经验,反思问题引领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问题引领活动不仅要在新知探究中设计问题,还应引导学生總结问题解决经验,使其能从一道问题中探索中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树立数学建模意识,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改善学生的认知状态。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在总结反思中审视数学问题的引领作用,在反思中总结出设计数学问题的有效方式,不断优化问题引领活动的实施效果,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做准备。

比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教学中,在课堂上设计了分物品这一主问题情境,使得学生能在分蛋糕、分苹果、分橘子等实际问题中感知“单位1”的实际意义,使其在平均分活动中初步理解分母、分数线、分子的实际意义,明白分数代表的是某种物品占“单位1”的比重。在此基础上,本班学生还可自主使用分数去描述生活中的比值,自主迁移分数概念及其性质知识。教师在课堂总结中引导学生总结了解题经验,使得小学生自主阐释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反思解题过程。学生可进行自评互评,并对本节课上的数学问题的启思价值、探究价值与解题价值进行评价。这就能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问题引领活动中的认知状态,也能根据本班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去解决问题引领活动的操作程序与实现条件,调整数学问题的设计方式。

在本课的课堂总结中,有少量学生表示分物品问题缺少挑战性,学生认为可以设计更多类型的数学问题,以便在更丰富的问题情境下自主应用分数知识。观察这几个学生的特点,他们是本班的尖子生,具有灵活、敏捷的思维品质,而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不满也反映出本课问题难度并未满足尖子生的学习需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问题时,可根据学生的意见反馈整理了更多类型的问题,便于学生在作业问题中进一步总结、探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总而言之,为了促使小学生主动学数学,使其能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教师应重视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既要科学把控问题的难度、质量,也应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得学生能在问题引领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由此推动“双减”政策的实施进度,从而真正为学生的素质提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便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江艺芳. 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2021(23):50-51.

[2]赵丽丽. “问题引领”和“问题驱动”助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 启迪与智慧(中),2021(11):49-50.

[3]魏燕惠. 核心问题引领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J]. 名师在线,2021(31):22-23.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双减应用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例谈问题创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