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07-18杨仲贤
杨仲贤
摘 要: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彭菲尔德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提出十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换言之,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学习英语,尤其是学习英语口语的黄金期和积累期,对其后续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览当今小学低段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两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提升。鉴于此,文章致力于调查并分析影响低年段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因素,并通过教学实验和行动研究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的培养策略,包括:游戏激趣、环境赋能、评价添爱,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口语;小学低年段;培养策略
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世界性语言,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对外语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优秀的人才。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英语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地区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词汇的讲解和传授,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从而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然而,小学英语的教育总体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暂未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英语课堂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这种传统课堂上得不到长远的发展。根据调查,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绿欣小学是一所新办学的学校,其中二三年级的学生都是来自其他地区学校的插班生,在入学的学科测试中,这些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是远低于教师预测的成绩。据了解,插班生在原来的学校上一年级时虽学过英语课,但是并没有把英语学科放在和语文、数学学科同样重要的位置。英语课通常是被安排在下午的短课,仅作为辅修的课程。并且一二年级的英语教师大多不是英语专业出身,由于当地学校教师不足而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投入度和关注度,对学生的英语交际发展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
对小学生而言,在学习外语时候,教师要着重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研究发现,小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他们的大脑正处于不同的功能单元塑造和强化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对语言的吸收能力是成人的几倍,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教师更应该去培养他们的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为其今后的语言综合能力发展打好基础。
一、游戏激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兴趣。一旦学生对英语产生了说的兴趣,就会自发地积极参加英语学习活动。《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培养小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游戏教学无疑是最优选择。游戏教学符合一年级新生的学情,幼小过渡阶段的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行为和习惯尚未形成,利用游戏导入和贯穿课堂无疑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寓教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游戏式的趣味课堂,设置有梯度、多維度的游戏课堂模式,涵盖听说读写多种游戏(如表1)。
课堂行动研究表明,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易于打造气氛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唤醒他们学习英语的内驱力,而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能更好地从“乐之”到“好之”的过渡和转变。
二、环境赋能
(一)情境教学,增强理解
《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而创造这个环境最高效的方法无疑是利用情境教学。根据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可知第二语言的习得是基于可理解语言输入下形成的,而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又是借助“语境”的帮助而实现的,所以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和语言知识点之间利用情境教学法搭建“语境”这个桥梁,从而让其更好地习得语言。为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深入研究关于情境教学法的著作和理论,并且在学期开始前对教材所有语言知识点进行重组,挑选出情景性强的语言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并进行教案的编写。另外教师需要提前进行集体备课,课中利用童真童趣的教学道具以及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三位一体的语言环境,在情境中加大语言的输入,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并在情境中让学生输出语言,从而掌握与运用。
课内除了注重情境教学之外,教师还需打破传统,在学生语言学习的初期就安排分组学习。每个学习小组由4~8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的名称根据所学习的单元话题而变化,如学习到水果这个单元,小组名称则变成“Apple team”“Banana team”“Cherry team”等水果名称。每节课前预留5分钟的小组展示时间,学习小组轮流登台展示。课中,教师应抛出各种问题,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各种语言训练和语言练习都需要小组之间合作完成。而行动研究也证明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学习个体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会大大减少,尤其是在表演时,每个学习个体在小组合作下都敢于开口并大声地展示英语。同时,小组活动更容易让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更好地发展其语言交际能力,达到共同提高口语能力的目的。
(二)特色活动,拓展运用
学习语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用语言。传统的外语学习注重死记硬背语言知识点,导致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依然无法和外国人进行流畅地交流,这也是所谓的“哑巴英语”。为了突破这一窘况,教师应致力于创设特色活动来让学生习得英语和运用英语。
比如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和英语趣配音社团活动。英语角中采取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由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根据每期的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游戏,朋辈关系式的学习活动能使学生“说”的欲望愈发浓烈。趣配音系列的社团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看电影的同时,欣赏和模仿高兴、惊悚、悲愤的语音语调,培养其兴趣并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除了特色社团活动之外,还应打造各种展示平台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个性,如每次大型文体活动中的英语情景剧、学期期中班级和校级的口语展示活动、每周开放学校小舞台让家长进校园、班级轮流到小舞台进行英语才艺秀等特色展示活动。
除了展示之外,教师还需融合一系列拓展活动加大学生的输入,如每天的英语十分钟广播时间、每个学期举行介绍西方国家的人文和历史的英语周、在西方重要节日时的特色活动等,都能让学生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评价添爱
每个学生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而评价则是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较好的助力因素。改变常规、突破传统,教师应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首先,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是有多元的评价者,把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融合在评价体系中,并且可以创造性地把学生课堂上和家庭中的学习表现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网上供网友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让研究得到很多宝贵的反馈,也利于教学的调整。
其次,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辅相成的体系。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需要突出两点:一是课中运用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如四个维度:Watch carefully、Listen carefully、Do the action、group work;二是评价用语突出育人功能和情感功能。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可知,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情感因素因人而异,学习的情感因素会影响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正向积极性评价为主,学习者便会充满信心和舒畅地学习语言。
另外评价语言强调具体语言和真实情感,如教师在课堂评价学生时会常说“I like your beautiful voice,I like your funny action.”“You really make me happy,I like your smile,its sweet.”等。这些具体的评价语言有利于改变以往传统评价单一和空洞的缺点,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终结性评价中,需要解决低年段英语测评缺乏标准的问题。首先研究制订测评的形式以口试为主,笔试为辅;其中笔试占分比重30%,口试占分比重70%。依据表达的流畅度制订可行的口试标准(如表2)来评定学生的等级。
四、结语
为了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去制订符合本校特色的英语口语培养策略,通过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借助先进的现代化信息设备,开展多样的口语训练,让学生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练就纯正娴熟的英语口语。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菩,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何少庆. 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钟晓晖. 关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178.
[4]郑健.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3):96-97.
[5]周燕.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课程学习(小学),2009(04):117-118.
[6]林丽华. 体验学习对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D]. 广州:广州大学,2012.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