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写作素材,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2023-07-18刘永琴
刘永琴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中最难进行高效实施教学的课程类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科本身的内容,还要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写作来说,最关键的基础应该是丰富的素材积累。能否善于观察生活找寻素材、积累有效的教学素材并合理运用,是提高写作教学的关键。因此,教育学生充分积累写作素材,以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写作素材;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效率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写作的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写作具有较高的地位,不仅影响着学生当前的学科水平,对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基于此,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要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积累中丰富自身的写作素材,有效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整体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作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一、灵活利用语文教材,加强素材多元化
语文作为一门拥有丰富语言文字、语言文化的综合性学科,有着许多深刻的寓意和文化。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白文字表层的含义,更要引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深层寓意和内涵。在语文教材中也存在丰富且多元化的内容:有的是传授简单的学科知识,有的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悟,有的是启迪学生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素材,在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有效巩固写作思路和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以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为例,课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激发联想力和想象力,进而不断学会通过想象编创故事。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可以以“七十二变”为主题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会有哪些趣事,如果有“七十二变”学生最想变成什么?通过学生激烈地讨论,会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而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进入课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关于变成一棵树后的想象力描述时,可以帮助学生将其中的句子分解出来,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描述时运用的手法,所表达的情感等。比如课文中的“他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了“我”高兴又失望的情绪。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会又高兴,又有点失望呢?作者在处理人物情感时具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来表达这种感受你会怎样表达?学生通过体悟可能会得出高兴是因为“我”变成了一棵树,而妈妈没有认出“我”,所以情绪是高兴的状态。失望是因为那么爱“我”的妈妈连自己的孩子都认不出,“我”才会有些难过。此刻“我”的情绪状态由全部的高兴变成了既高兴又失望。在这一个片段的描述中,作者将“我”的情绪变化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段中对人物情绪描写的方法,不断积累书写人物情感和情绪表达的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写作的整体水平。
二、基于生活实践,拉近写作素材贴近性
生活是最好的实践。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实践来源更多的是日常生活。教师要灵活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基于生活实践,在生活中找寻写作素材。通过生活实践的不断探索,获取个人独特的宝贵实践经历,进而丰富表象积累。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并思考相关的生活现象,在头脑中进行构思,并且学会巧妙地把个人经历转化为写作素材,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真实,拉近作文贴近性的同时提高写作效率,进而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性,让情感表达更为真实和动人。
教师在教学人物或景物类型的写作时,由于小学生的浅薄经验和体验,导致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挖掘其内涵,无法深入进行体会和感受,小学生缺乏观察事物、描写事物顺序的思维性。然而在写作中,想要学生根据一定的顺序来描述人物或景物,就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学会抓住所描述人物或景物的特点。
比如,在学习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就可以这篇文章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在文章中,关于描述景物的顺序有: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向内的多种形式。而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领悟观察后表达能力展现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和景物在描述时的变化过程和特点,教师可以把眼光抛向课堂之外,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的环境,走进校园中观察,布置让他们写一篇有关校园景色和学生活动的作文。让学生在每天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开始观察,从校园门口正门走进后紧接着观察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再往里面走,朝着什么方向,观察的顺序是什么?从左到右,你又看到了什么?而在进入校园后学生的表现是怎样的,都有怎样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将这些景物、人物通过作文描写出来。在学生写作完毕后,教师可以抽取一些学生的作文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和评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观察不同程度的结构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不断树立良好的观察意识,进而在生活中能发散潜意识去记忆和收集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以此不断积累形成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更多生动的笔墨。最重要的是,将学生立足于生活实践中,让他们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发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和事件,有效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丰富写作素材库,提高写作效率。
三、加强课外书籍阅读,拓展写作素材丰富性
写作素材的积累方式是丰富多样的,但阅读书籍是积累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学生的阅读量可以直接决定他们对文字的描述和表达的能力,这不仅会在写作中体现,也会反映在学生的日常言语交流和对事件的概括表达能力中。为此,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除了进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阅读外,还要去探索更多丰富的课外书籍,以此不断丰富写作风格和写作思路。
课外书籍的阅读不仅是选择性阅读,还要注意阅读的类型,要以拓展学生的多面认知为主。阅读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不同文化差异下、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不断积累自身的写作素材,在丰富且优秀的作品熏陶下感受文字表达的魅力,进而不断地积累作者对文字描述和情感表达的特点,最终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一文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该作者其他时期写作的文章作为课外推荐书籍。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作者的《全家福》《茶馆》等,从中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变化,进而更好地理解体会作者在《北京的春节》中对地方和节日的描写,从而在自己写作时可以注意到细节描写,使得自己的文章更有价值。在一个单元学习后的习作中,让学生自行模仿写一篇以“家乡的风俗”为题的作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类似的国外文学作品,以此不断丰富学生在不同背景和不同作者笔下对事物、景物和人物的描写特点,不断积累自身的写作方法体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形式,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自主写作的能力,加強作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四、调动情感体验,开发写作素材创新性
人都是情感动物,对情感有特殊反应能力。人们通常对给自身情绪带来波动较大的事件印象比较深刻,对其感受性会提高。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撰写“情绪日记”,观测自己的情绪波动,让学生对生活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做好记录与分析,储备写作素材的多样性,以便于更好地调动素材服务于写作。由于学生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他们善于挖掘事件背后蕴藏的许多细节,形成自己的感悟。只要勇于发现这些经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作文死板的模式才会被打破,创新性文章才会更容易写成。因此,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创新性的写作素材。
在小学时最基础的便是写人物文章,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述,旨在鍛炼学生的写人记事能力。比如,以“我最敬佩的人”为题写作,有的学生会写身边的亲人,自己一个当过兵的爷爷,曾经参加过许多的战役,保卫祖国,值得自己的敬佩;有的学生会写身边的老师同学,大多只描绘他们的外貌和形象特征,记录一个事件揭露人物品质,因此很值得自己的敬佩;还有的学生会写虚无缥缈的历史人物,通过阅读文章相关事件的情感体验展开自己的论述,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过人担当、高尚气节等都是自己敬佩的原因。由此可见,当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后,能更好地调动积累的素材帮助成文,这样学生的文笔就会自然流畅,写作角度也会更多样。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确定描写对象,然后从自己的回忆录中调取情感体验最特殊的事件作为写作对象,之后审题立意构思再下笔。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找到与写作主题对应的形象最突出的人物进行描写,只要学生的素材足够多,写出来的作文内容自然才会更充实。
五、开阔思维,增强写作素材发散性
小学生思维发展不够敏捷开阔,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和自己的不断学习来提高相应的能力。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再受限于某个写作话题,而是通过个体的思维发散到各个不同的方面展开。只有勉励学生进行积极地发散思维、突破常规,找寻与众不同的个性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使他们的文章更加富有魅力与新意。
比如,在教学以“我的母亲”为题的写作时,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谈到母亲时,学生不约而同会说到“吃苦耐劳,美丽动人,含辛茹苦”等共性的思维逻辑素材,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别样思考:“大家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吗?竟然都是相同的个性特点,你的母亲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仔细想一下,再展开讨论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有的会说自己的妈妈特别爱臭美,有的甚至会说妈妈是“败家的妈妈”,还有的会说自己的妈妈特别爱看电视……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都被学生挖掘出来,很容易激发学生间的深入交流,聊到妈妈的“事迹”时甚至会喜笑颜开。此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事件交代完整。教师可以示范讲述:“我的妈妈特别爱刷短视频,她不仅看别人的视频动态,看得很投入,自己也特别爱拍,一天产出可以多达十几条。只要手机还有一点电,她就能玩个不停。”讲到这里,学生的话匣子自然也就被打开了,甚至能够说出很多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是思维发散后的结果。如此,一个常见的写作对象就能从最朴实的共性特征变成每个学生笔下与众不同的鲜活人物,文章的描写自然更加个性化,更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的来说,只有不断丰富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大问题才会突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发散思维训练,启发学生多多关注生活实际,并从实际出发,开阔视野拓展写作思维,从而写成更多富有个性的文章。
六、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首先要学会灵活利用教材的资源,教会学生在现有的资源中提取写作素材;其次是要学会立足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不断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积累;再次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对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摄取更多的写作素材,还能让他们的目光更长远,不断提高个人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发写作素材的创新性;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寻找并积累更多与众不同的个性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使习作更加富有魅力与新意。
参考文献:
[1]辛延贵. 利用乡村资源 引导农村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J]. 辽宁教育,2018(05):48-50.
[2]陈小丽. 引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之我见[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2):163.
[3]韩圣波. 积累写作素材,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J]. 作文成功之路,2021(43):77-78.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