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2023-07-18于敏章王凤秋普韵蓉

甘肃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

于敏章 王凤秋 普韵蓉

【摘要】生命教育即生命安全教育,是个体一生受教的重要人生课题,它不仅教会人们热爱生命,更教人们在人生中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应结合现状和问题,通过家校合力做好常态化生命教育,对当今高校大学生生命安全的现状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予以深入分析和阐释,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共同促进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安全;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0—0038—05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生命是人赖以生存的最重要前提,生命权是个体首当重视的个体权利[1]。当下,部分大学生不仅漠视自己的生命权,甚至对于生命价值的重要性辨析不明,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大学阶段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学生能够掌握发展与调适自己的方法,能够在不断的人际冲突和生活困难中处理自己的状态,寻得身心协调。因此,应在我国高校的德育中开辟生命教育这一课程,生命教育理应成为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分析和明确我国大学生目前所面临的生命安全问题和我国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2],同时寻求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现状

1.价值轻视,自残自伤。长期以来,显性可评价的课程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而隐性较长远的课程却少被关注。人们会称赞一个学生成绩优良,聪明伶俐,却不会称赞其热爱生命和生活、能够处理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此种隐性的教育往往被认为是不学而能,个体在长期的生活经验当中自然能够掌握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有学者对近年来的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了一项分析,结果表明,位于首位的自杀原因是学业压力,其次是情感问题。有学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某高校5372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自杀意念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是一个“先升后降”的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早期的预防和干预十分重要。同样,有学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某高校8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行动报告率分别为9.9%、3.5%、2.5%和1.8%,自伤行为报告率为11.8%。可见,对于生命的轻视会导致大学生在面临困境与挫折时会采取一系列消极的应对措施伤害自己,而阻碍了个体正常发展的进程。

2.淡漠生命,危及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学校的义务,在高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组织的其他活動中,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是高校必须履行的职责[3]。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生命至上”,可见生命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生命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个体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轻视,导致个体没有正确认识生命的重要价值,无法合理调控自己的行为,乃至于会通过伤害他人的途径来获得自己内心的解脱。每个人都生存在这样的生命关系网络中,若其中某个个体的生命价值观念产生了偏差,就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影响他人的生命生存安全。很多的事件都在提醒着高校与家庭重视生命安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社会断层,脱离连接。由于中学阶段过于强调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埋头学习,因此部分学生在性格方面可能会稍显孤僻与孤独。进入大学后,脱离了之前按部就班的生活状态,大学里更多依靠个人安排以及态度意愿来生活,因此,很多个体在经历这样的转变时,无法合理调适自己的身心,从而将自己故步自封。在面临大学毕业走进社会的阶段时,个体往往无法合理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与麻烦,会产生一种个体与社会的脱离感。他们面临问题时往往不会寻求外界的帮助,而只是将所有负面情绪积压在心中,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疏解。生命与安全教育在此时便凸显了其重要性。首先,教会他们提高对生命价值重要性的看法,其次,要切切实实地让他们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这不仅是对自己更是对他人。只有这样,当个体陷入绝望境地之时,才能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二、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是个体认识自我价值的物质依托。生命是生命权的延伸,也是生命权的本体。生命权是个体对于生命价值看法的具体体现[4]。若个体无法认识到自我的生命与安全的重要性,在生活上,他可能会轻视自我,对平淡生活中的喜悦丧失兴趣,也不再关注社会发展;在与人交往中,他可能较为孤僻,常常以自己的观点揣度他人意愿,从而引发误解产生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矛盾;在学业上,他可能常抱有自暴自弃的想法,难以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约束。因此,欲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好青年,首先得让他们认识自我,也就是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才能够实现大学生群体更长远的持续性发展。

2.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安全是底线,但不是错误之后的警告。我们不能在出现不幸的时候才反过头来进行反思改进,而是要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备内容,浸染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良好的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中学的三观涵养其价值内涵会延续影响到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新教育理念背景下有序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能有效促进思政工作的开展。

3.是促进高校内涵价值提升的必要途径。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高校不断向内涵型办学前进。内涵不仅指个体的素质涵养,更多是指人才的质量与能力的长远发展[5]。大学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的分析机器,单纯只能接受知识的灌输,情感淡漠无法与他人共情。时代的车轮早已滚滚向前,新时代要求大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内涵价值也不只是体现在人才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真正的价值体现往往不易被发现,它常常藏匿于个体的处世态度与语言行为的细节当中。而个体深层的涵养需要长期的素质培养才能形成,在面临学业或情感生活上的挫折时,其生命安全与教育的涵养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三、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现存问题与分析

1.个人:自我认识不足,求助意识薄弱。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群体要面对来自诸如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在多方压力下,他们极易出现自我认知偏差,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打击,从而加重自身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6]。然而,较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在面临这一系列压力和自身心理问题的時候,不能确定自身是否产生了心理问题,是否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大多数人选择独自默默承受,不善于向外界求助,时常选择压抑自身,压力、焦虑、痛苦等无法得到及时宣泄。长此以往,他们的内心积压了太多负面、消极、阴暗的东西,如果任由其发展,最终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给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2.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首先,家庭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塑造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父母没有一个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极易使其子女的生命价值观也不正确,可能会让子女变得漠视生命,对生命缺乏敬畏,做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甚至残害他人生命的事情。其次,在分数决定一切、成绩至上等观念的影响下,父母普遍只重视学生成绩,较少关注学生内心的声音,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有甚者,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想要向父母寻求帮助的时候,父母却认为那只是孩子不想学习的借口、是无病呻吟。最后,压抑、拘束的家庭氛围将孩子拒之家门之外,当他们心理产生问题时,得不到家庭的帮助,会更加心灰意冷。

3.学校:重视不足。一方面,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学生活更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的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等方面[7]。但当下各大高校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重视是不足的。据调查研究数据可知,我国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大多数是糅合在思政课等其他课程或者校园活动中,很少有高校设立专门的课程,甚至有学校没有开展这方面的教育。究其原因,是传统教育对生命安全教育一直处于一种漠视的状态,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只需要不断地接收老师教授的东西,而老师则是知识的输送器,整个教学过程皆围绕着知识展开,很少甚至不会涉及有关生命安全的教育。

另一方面,师生交流不足,沟通少,老师很难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大学老师不同于中小学老师,不会时时刻刻都在学生的眼前关注着学生,学生也很少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其次,虽然高校都配备有专门或者兼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建有心理咨询中心等,但是在大部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存在似乎处于一种少有人知的境地,大部分学生都不太清楚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位置、联系方式以及如何进行咨询、访谈等,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了解甚少。

4.社会:竞争压力大,社会关注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谋求更好的生活,大学生们不得不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与刺激。当代大学生群体不仅要面临繁重的学业任务,还要担忧未来发展,承受就业压力。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和高压状态,这时候心理问题自然极易产生。此外,多元化的价值观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冲击,他们极易感到困惑与迷茫,容易被“有心人”的邪恶言论影响,误入歧途,甚至走上不归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也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与落差感,对他们的心理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困扰[8]。

当下,相较于大学,社会大众以及社会媒体等更加关注的是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业压力是一个社会各界都常常谈起的话题,然而对于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负担等却甚少能引起如此之多的关注,因为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阶段,极易被忽略,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焦虑以及其他各种问题都很少被社会所关注。近年来,大学生群体自杀、他杀等肆意践踏生命的行为频繁发生,这一系列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薄弱和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四、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创新路径探寻

1.开拓渠道,融合课程。迄今为止,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大多只将生命安全教育的工作重担放在思政教师身上,企图只靠思政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强调生命安全有多重要,只凭课堂上单薄、空泛的言语来告诉学生要珍惜生命,生命很宝贵,这些终究是纸上谈兵,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从内心认识到生命的重要,理解到生命的意义何在,了解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将生命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事实证明,生命安全教育不能只是纯理论灌输。新时期新形势,生命安全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除了开设固定的、专门的、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之外,还可以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合到其他课程当中去,而不单单是与思政课结合。例如,可以将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法律基础课中,开展“青少年罪犯”主题活动课程,以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发生的大学生犯罪案件为案例进行讲解与分析,用大学生群体内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让其近距离感受生命的脆弱和易逝,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依法办事,不要冲动犯罪,要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再如,可以将生命安全教育和医学院或者生命科学院等交叉融合,请医学院或者生命科学院的专家或教授为其他院系的大学生讲解生命的起源史与发展史,疾病与遗传等,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生命,敬畏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融合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该学科课程特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选择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作为各学科课程教学素材,注重有机融入学科教育中,提升课程的趣味性、生成性、互动性等,从而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2.参与实践,感悟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去感受,去思考,去体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增长大学生的见识,接触社会,感悟人生,还是大学生知晓世事,洞悉社会的必由之路。例如,可以带领大学生去建筑工地,看看工人群体为了家庭,为了供养孩子上学是如何在炎炎烈日下一袋又一袋地扛着水泥;去到医院,探望正在与病魔苦苦斗争的癌症患者;去到养老院,看看走到人生最后阶段的人们是如何对待剩余的人生,听听他们对生命是如何理解的,从而让大学生感悟人生真谛:活着就是最美好的事情,我们应该笑对生活。

3.心理教育,强大内心。近年来,高校生命安全方面的事故频发,从这些事故中有学者发现,这类大学生的心理以及人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的性格较为极端,内心十分脆弱。在面临学业困境、就业压力、情感纠纷、经济压力、人际纠纷的时候,他们的心理防线就会崩溃,冲动之下极易酿成悲剧。

因此,将大学校园的生命安全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是必要的。在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系统设计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循序渐进、螺旋式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首先,以心理学理论作为方法论,指导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让他们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其次,结合心理暗示、正念训练法、情景模拟法、心理疏导法等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以及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学会与自我和解,学会合理宣泄内心,从而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最后,通过心理教育来指导大学生如何摆脱心理困境、如何战胜失败和挫折,如何应对压力等,让大学生在困境、失败中磨炼自我,锻炼坚韧不拔的心性,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永远向着朝阳进发,以强大的内心迎接每一次挑战。

综上所述,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以及学生自己的共同关注与努力。学生要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全面认识自我,学会向外界求助;家庭要积极营造和谐温馨、自由的环境,搭建起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帮扶体系,加强心理教育,促进生命安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避免发生生命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大学生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田芳,朱吉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33):137-138.

[2]王丽,兰小彬.生命教育视域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33-134.

[3]周喜华,吴琼.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J].职业与健康,2021(20):2826-2830.

[4]叶小舟.大学生生命教育必要性及实施途径探赜[J].成才之路,2021(29):09-11.

[5]朱琳.我国高校生命伦理与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评《大学生生命伦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21(07):101-102.

[6]陈国庆,王标.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課融合生命安全教育的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05):15-16.

[7]张培.大学生生命观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河南省7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的问卷调查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14-119.

[8]陈萌.新时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1.

(本文系2021年成都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S21SCY18;教育部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14389038;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一批立项项目“双创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0506007233209)

编辑:陈静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