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滨海体育旅游的多元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

2023-07-18张聪姚云浩

关键词: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张聪 姚云浩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滨海体育旅游作为新型综合旅游项目在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应运而生。我国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浓厚、交通便捷快速,具备发展滨海体育旅游的条件和优势,但目前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市场缺乏统一统筹规划、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等困境。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滨海体育旅游的发展,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等,对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进行多元评估,阐释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滨海体育旅游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科学制定产业的整体规划、优化组织机构设置、建立有效的政府投融资机制、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等开发策略,以期为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体育旅游;滨海旅游;开发策略

一、引言

自2016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签署并联合出台了多项文件《“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等,明确指出要多方合作,多措并举,积极促进体育旅游互动融合,大力培育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滨海体育旅游是在体育业和旅游业深度合作的政策背景下派生出来的新型综合旅游形式,是以滨海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参与海上体育休闲运动的方式,使游客在身体与心理上获得多种体验的一种休闲活动,产品内容主要包括漂流、冲浪、游艇、帆船(帆板)、摩托艇、潜水、动力滑翔伞等。我国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浓厚、交通便捷快速,具备发展濱海体育旅游业的条件和优势,但是目前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部分旅游资源仍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滨海体育旅游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滨海体育旅游多元价值的评估,探讨我国滨海体育旅游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以期为产业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二、滨海体育旅游的多元价值

(一)滨海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

我国滨海资源十分丰富,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海洋局《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核算数据中,我国滨海旅游产业全年创造增加值13924亿元,占中国海洋经济主要产业增加值的47%,远超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成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滨海体育旅游作为滨海旅游业的主要构成元素,现在已经成为滨海旅游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项目,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根据欧美等部分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海洋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成功转移是国家海洋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滨海体育旅游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国家传统海洋产业的改革创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是国家传统海洋产业向产业高端化、消费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1]。

除了宏观层面对于产业经济结构的优化,滨海体育旅游业作为滨海旅游业与体育业交叉产生的一个全新经济领域,其发展还将为社会带来诸多直接的经济收益。首先,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参与滨海体育项目游客数量的日益增多,为了满足到访游客对于体育设备和基础服务的需求,帆板、帆船、游艇、邮轮、滑行伞、摩托艇等运动器材制造业以及器材维修、安全保险、医疗服务、中介咨询等相关配套支持性产业都会扩大雇佣人数,这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其次,游客参与滨海体育旅游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通过体育休闲娱乐的吸引作用,游客会适当延长在当地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消费[2]。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所有体育项目体验及服务消费,都可以成为东道主城市的收支资金。不仅如此,游客消费的货币在经过跨企业、行业的流通后,最终产生的经济效益将成倍数增长。根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滨海旅游市场除2020年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和复杂国际环境的影响略显低迷,2005年至2019年滨海旅游业的增加值翻了十几倍,在海洋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升(见图1),为海洋经济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经济价值。

(二)滨海体育旅游的社会价值

滨海体育旅游作为以休闲、健康为目的的公共活动,是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知识情趣,还将促进社会文化传播和基础设施完善,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第一,滨海体育旅游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的旅游人群中以健身康体、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游客占据最高的比重,25%的游客会在旅行期间选择参与体育运动。全球体育旅游产业保持着每年14%的增速高速发展,远远超过国际传统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现已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型旅游业态。我国的体育旅游业也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呈梯度发展,每年增长30%-40%左右[3]。滨海体育旅游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大众对“自然、健康、运动、冒险”等多重需求,滨海体育与滨海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娱乐形式,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在忙碌之余欣赏自然风景,还能够享受海上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体验。滨海体育旅游的开发进一步加深了普通大众对于海上休闲运动的认识,促进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吸引更多人加入全民健身的队伍中来。

第二,滨海体育旅游有助于海洋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播。为了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高国民海洋意识,进一步促进海洋文化的本土化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大众参与到海上娱乐活动之中,滨海体育旅游正是人们向大海这一自然环境延伸的具体展现。在参与滨海体育旅游的过程中,人们认识海洋、亲近海洋、保护海洋,从而深入感受海洋文化的无限魅力。与此同时,中国沿海区域海洋文化承载的特色民俗文化亦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进行滨海体育旅游的过程中,当地居民和到访游客就知识、信息、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思想文化交流,不仅为游客了解当地历史古迹、特色美食等社会文化提供了机会,还将有效促进不同地域文化元素的多元融合,对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第三,滨海体育旅游将有效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满足大众迅速增长的滨海体育旅游消费需求,政府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扩大对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4]。这不仅会使滨海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与之相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景建设也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城市文化遗产维护、城市景观美化建设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5]。以大连市为例,大连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12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域旅游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的政策文件,指出为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大连市会加快推进大连国际邮轮中心、海底隧道、新机场等重大城市基础设计建设,并在3年内建设完善旅游咨询中心20个,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滨海体育旅游的环境价值

滨海体育旅游顺应了国家对于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政策要求,倡导绿色、健康、文明、和谐的发展理念,引领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主张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群众乐于体验的海上运动项目。例如,帆板帆船是借助风能驱动的绿色运动,是无需机械动力的环保运动;滨海游泳、冲浪、潜水等都是人类与海洋的直接互动,不需要运动场馆的兴建以及运动设备的安装,有效避免了圈用土地和破坏植被。以威海市为例,为了恢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政府鼓励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传统渔业逐渐向海洋垂钓、游艇旅游等滨海休闲体育业态转变,培育人们尊重海洋、保护海洋、顺应海洋的生态理念。

除了产业自身的环保性外,滨海体育旅游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引领、倒逼城市工业的绿色生态化发展。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滨海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和内部动力,滨海体育旅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推动和滋养,为了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政府及相关利益主体将采取污染治理等措施保护和美化海洋环境,着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积极的生态环保价值。以土耳其为例,由于其主要竞争对手法国、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对于码头和沿海地区过度的开发利用,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沙滩垃圾堆积、海水富营养化等情况。为了不重复某些发达国家所犯的错误,最大程度维护本土海洋生态环境,土耳其政府积极探索滨海体育旅游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通过采用新型码头建造技术、鼓励开发海上清洁能源设备、塑造海洋低碳环保理念等方式,保护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滨海体育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6]。

三、滨海体育旅游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统筹规划

目前,我国滨海体育旅游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滨海体育旅游区域性布局和规划还有待加强,部分优质的旅游资源无法进行整体的配置和把控,难以发挥产业区域优势[7]。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指导,地方政府间的产业管理不相衔接,各地区滨海体育休闲项目重复建设、无序开发、种类单一等现象不在少数。大连、青岛、秦皇岛、厦门、海南等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在滨海休闲项目的产品类型和设计形式上趋同化,缺乏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滨海体育活动精品。这样不仅会导致滨海体育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同时还将进一步降低滨海体育旅游的吸引力,产业发展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例如帆船旅游业在我国兴起之初,从沿海到内陆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仅2018年全国共举办了近二百场帆船赛事,但是中国杯帆船赛作为中国首个国际性盛大的帆船赛事,举办至今却仍处于亏损状态[8]。可见,目前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忽视全局利益、各地区自成体系的开发模式不符合产业长效发展规律。

(二)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

对于滨海体育旅游的管理工作,目前虽然由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承担,但是旅游业和体育业的行业管理之间仍存在行政管理壁垒。旅游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计划和产业政策,指导区域内的旅游发展工作。体育部门则负责对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进行规划,制定区域体育业发展的短期与中长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内体育业的繁荣发展。这种条块分割与行业壁垒并存的行政体制,虽然在我国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旅游需求不旺盛的时期较为适用。但是随着整体国民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滨海体育旅游在旅游业和体育业融合发展下应运而生,融合产业对部门协同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迄今为止,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还没有形成多部门协调管理的机制,原有各自为政的单线式管理模式导致了责任分散、职责不清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发展[9]。

(三)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在出台投资政策,提供财政税收优惠,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还是要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吸引民间资本、外资等资本力量参与到产业培育的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目前,我国大部分沿海城市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有限的财政拨款,这不仅会影响产业市场化进程,还将进一步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同时,在缺乏有效投融资机制的状况下,社会资本为了谋求利润,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进行抢夺性开发,通过盲目跟风建设一些同质化、低水平的滨海休闲项目来获取即时利益。因此,滨海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鼓励外资、民资进入,形成稳定长效的产业投融资机制,还要引导、规范社会资本的投资行为,给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稳定持久的动力。

(四)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滨海体育项目凭借其刺激性和惊险性吸引大众广泛参与,但是由于缺乏安全培训,游客往往会忽略其中的安全隐患,导致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增加。近几年来,随着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涉海涉水旅游安全事故频频发生,2016年10月帆船竞技选手郭川失联,2017年7月海陵岛十里银滩8名游客溺水事件,同年广西北海银滩4名游客滑板冲浪被“西南浪”卷走等事件不胜枚举[10]。根据我国旅行社责任险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至2018年我國共发生了1752起涉水旅游安全事故,事故发生总量在所有的旅游安全事故类型里面居首位。海上运动蕴含着如海洋生物袭击、设施装备故障、海洋自然灾害、溺水失联等诸多安全隐患,是危险系数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目前滨海体育旅游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其参与海上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热情受到很大打击,自然也很难养成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意识和习惯。

四、滨海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

(一)科学制定产业的整体规划

为尽可能减少行业内恶性竞争、无序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国家政府部门应当牵头制定统一的滨海体育旅游发展规划,错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围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从国家总体、跨省联合、省级区域、市级试点四个层面逐级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落实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区政府在制定政策规划时要以当地资源的现实情况为依据,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发达的社会人文资源,充分挖掘地方优势,避免毫无特色的重复建设,让消费者到每一个滨海城市都有不同的旅游体验。例如海南地区的海上项目要着力突出国际化都市的特点,大力开发高科技体育旅游产品,引进国际先进的摩托艇、赛艇、豪华游艇等;青岛可以以举办国际帆船拉力赛等一系列世界顶尖帆船赛事为契机,建设以帆船运动为特色的“世界帆船之都”;厦门要着力突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侧重于健康时尚的有氧海上运动项目的研发;大连的国际沙滩文化节颇负盛名,可以开发飞盘、沙滩排球、家庭游泳等滨海体育运动项目,打造以沙滩文化为特色的“浪漫之都”;秦皇岛则可以大力开发潜水、海岛探险、海洋垂钓等休闲娱乐滨海体育旅游项目等。积极利用大连、青岛、秦皇岛、厦门、海南等沿海城市在国内、国际上的固有影响力,树立具有地方人文特色的品牌形象,打造具有浓厚本土性和文化性的滨海体育旅游产品[11]。这样不仅能够展现不同城市的独特魅力,避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同时还能产生互补的优势,是实现滨海体育旅游发展共赢的重要途径。

(二)优化组织机构设置

在滨海体育和滨海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消除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避免因职权相互独立造成多头领导、各自为政的体制限制,相关管理部门可通过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建立产业管理的长效协商机制,有效发挥各个部门的特长,或者共同建立一个专属机构来负责滨海体育旅游产业的相关事务,为滨海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例如澳大利亚政府鼓励旅游管理部门和体育管理部门共同开发滨海体育旅游,并且成立了一个国家级的体育旅游专属管理机构,意在搭建一个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的交流平台,更好地促进体育和旅游部门之间在产业和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监督评估等方面的合作,有效沟通滨海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和发展方向,并在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资金、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方面制定发展策略和落实措施[12]。

政府还应当积极鼓励建立滨海体育旅游行业协会,实现该行业的自主管理。行业协会是企业与政府之间交流的媒介,政府可以根据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制定并落实产业政策,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表达共同的发展诉求。行业协会不仅能够作为政府之外的补充力量对行业内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营商环境等及时进行严格监督,还能够及时捕捉行业信息掌握行业动向,有效促进行业的蓬勃发展。例如,在2020年11月20日举行的中国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与世界帆船联合会共同围绕“后亚运时代宁波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探索”等主题进行探讨,力图为中国滨海体育旅游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三)建立有效的政府投融资机制

当滨海体育旅游产业顺利跨过初级发展阶段以后,政府要通过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投资渠道,重点发挥市场的作用[13]。为了解决滨海旅游资源开发融资困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滨海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中来,政府应当改变原本直接进行财政拨款的产业投资方式,通过PPP等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建立有效的政府投融资机制。为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迅速打开滨海体育旅游市场,政府还应积极出台有效的投融资政策,通过设立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方式,发挥政府资金的诱导和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竞相投融资,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滨海体育旅游业的主动性。例如,江苏省政府为了刺激社会资本投资,自2016年起设立省级体育产业专属投资基金,目标规模高达10亿,鼓励经营者重点投资旅游业等和体育业融合发展的领域;浙江省为进一步促进体育业及其衍生产业的发展,于2015年成立了每年1000万左右的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截至2020年该基金已经成功带动812个项目获得社会资金支持,累计投入的5.5亿产业专项引导资金也创造了高达227.1亿的社会投资。在未来发展中,各级政府要借鉴以往成功的政策支持案例,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通过培育多元化的滨海体育旅游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同时有效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四)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是滨海体育旅游服务与体验的重要环节,游客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应当被放在首要位置。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应急管理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滨海体育旅游活动的安全保障管理,部门合作联动,共同构建滨海体育旅游安全防范体系。

首先,加强产业专业化运作与管理。政府部门要积极探索产业的规范化运作和管理方式,对滨海体育旅游业务采取统一审核制度,从事企业在专业从业人数、从业运作时长、质量保证金等方面都要符合量化审核指标,严格禁止未达标准的企业开展滨海体育旅游业务。相关部门还要定期对滨海体育旅游经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严格要求企业排除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同时对于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经营者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其次,做好安全培训和安全预警工作。安全培训和安全预警是滨海体育旅游安全保障體系的基础,通过前期的安全教育宣传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从业人员需要进行岗前专业安全技能培训并定期开展安全技能考核,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救援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滨海体育旅游景区的防汛、防台风、海浪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工作,利用手机推送、微博微信、地图导航APP等发布旅游安全提示,保证滨海体育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系统的有效建立。

第三,设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尤其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及旅游旺季滨海体育旅游安全应急管理,完善游客流量动态监测系统,最大程度保障游客安全。国家、区域、地方三級要加快推进滨海体育旅游经济救援体系对接平台的建设,整合政府部门、经营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专业的救援资源,定期开展海洋生物袭击、游客落水搜救、游客溺水应急救援、海上旅游船舶遇险救援演练,全面提升滨海体育旅游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14]。

参考文献:

[1] 曹卫,郭炎林,韩海波,等.滨海体育休闲的理论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9):7-10.

[2] 曲进.我国滨海体育休闲市场化发展特征与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13-17.

[3] 罗曦光.滨海体育旅游的建设及其发展研究——以广东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1):36-40.

[4] 曹卫,施俊华,曲进,等.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兴起与发展[J].体育学刊,2012,19(1):35-38.

[5] 姜付高,曹莉.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影响及其优化研究——以日照打造“水上运动之都”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1):38-44+111.

[6] Sariisik M,Turkay O,Akova O.How to Manage Yacht Tourism in Turkey:A Swot Analysis and Related Strategies[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24(1):1014-1025.

[7] 江伟,曲进.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6):61-64.

[8] 郑轶.讲述海上的“诗和远方”[N].人民日报,2018-11-14.

[9] 杨耀华.体育旅游开发与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42-44.

[10] 刘传海.我国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10):92-98.

[11] 曹卫,高翔,郭炎林,等.滨海体育赛事联动的社会功能与波及效应案例分析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3):290-293.

[12] 张琳.广东省滨海体育与滨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7.

[13] 王子航,陈家鸣.辽宁省滨海城市体育旅游一体化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5):10-14+19.

[14] 纪晓曦,黄安民,金艳方,等.我国海洋体育旅游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89-95.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环巢湖旅游区体育旅游满意度理论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策略的研究
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