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治理“试验场”

2023-07-18周琳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试验场天气预报协同

周琳

工作人员进入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的大厦(徐昱/ 摄)

7月6日开幕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上海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在技术创新、产业集聚、行业赋能、先导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上海,人们发现,有了人工智能的助力,天气预报更精准了、就医出行更简便了、公共服务更迅速了,城市也更智慧、更宜居了。

城市,成为了人工智能的“试验场”。

天气预报更精准

预报天气,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更精确的指导,人和人工智能,究竟谁更擅长?

答案是:“大模型”恐怕能很好胜任。

2023年4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全球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风乌”。

基于多模态和多任务深度学习方法构建,“风乌”首次实现在高分辨率上对核心大气变量进行超过10天的有效预报;而且“风乌”仅需30秒即可生成未来10天全球高精度预报结果,在效率上大幅优于传统模型。

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欧阳万里表示:“‘风乌取名自秦汉时期的‘相风铜乌,是世界上最早的测风设备。天气预报大模型‘风乌不仅承载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也寓意实验室致力于在以气象为代表的‘AI for Science领域勇于突破、不懈探索。”

超过10天这一“突破性数字”,并非易事。

据介绍,中期天气预报以预测未来14天内的大气系统状态为目标,囿于气象观测的准确度、大气系统中物理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求解大气模型所需资源规模巨大,全球中期天气预报的有效性每10年才提高1天。而“风乌”提供的这一AI框架,在精度、时效和效率上都有所领先,仅需单GPU便可运行。

地下管线密如蛛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立体交通车水马龙……超大型城市是个巨系统、生命体, 对于城市治理而言,仅靠人海战术必然难以覆盖,必须借助人工智能,用协同方式,解决跨层级、跨领域、跨行业的难题。

“未来,‘风乌可与传统的物理模型形成互补,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精度,为农林牧渔、航空航海等各行业及公共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持。”欧阳万里说。

当前,以“风乌”为代表的各类大模型,正在应用到更广泛的气象、环境、天文、地质等地球科学问题研究中,为人類的生产生活带去更多变化,也为城市公共服务提供更多智慧解决之道。

城市运行更有序

今日上海,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无处不在。

在医院,患者可以使用AI智能问诊、辅助影像诊断等智能医疗系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大大提高。在银行,AI技术打造的差异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正在打破传统网点的边界,重塑金融服务模式。在街边,AI技术正飞速处理海量数据,为城市装上智慧大脑,营造美好生活图景。”

借助AI,“数字助手”正助力城市治理者高质、高效地解决难题,让城市运行中的各类潜在问题“无所遁形”。

例如,基于SenseFoundry商汤方舟城市开放平台,上海市金山区和商汤科技共同打造了AI鑫眼平台。自2022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开发用于积水检测、渣土车发现、乱停车、占道经营等16类算法,实现了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为城市建设装上数字引擎,以高质量算力服务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交通管理千城千面,从通勤交通、假日交通、占道施工、限行政策、公交专用道等长尾场景处理,到交通应急管理、专项治理和综合运营,过去80%的工作都需依靠大量人工。随着AI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不少企业也开始探索AI交管大模型。

在浙江绍兴,基于AI大模型,商汤科技打通了城市感知单元与红绿灯之间的智能控制链路。此举不仅可更精准地定位拥堵点,进行交通状态预测与跟踪,还可对诊断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帮助管理部门分析拥堵原因、提供治理建议等辅助。

据悉,商汤接下来还将借助AI大模型能力解决更多科技交管场景问题,驱动交通管理高效运营范式革新。

协同管理更有效

“为什么要将数字治理引入到公共管理当中?”

在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字治理”专业论坛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熊易寒提出这一问题。

回答时,熊易寒谈到了公共管理中“协同管理”这一概念。“我们通常把‘协同当作解决难题的‘药方。但拿着这个‘药方跑到药房拿药时,却发现没有这个药。其实,通过人工智能为城市治理赋能,就可以解决‘协同的难题。”

地下管线密如蛛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立体交通车水马龙……超大型城市是个巨系统、生命体,对于城市治理而言,仅靠人海战术必然难以覆盖,必须借助人工智能,用协同方式,解决跨层级、跨领域、跨行业的难题。

熊易寒以常见的大客流问题应对为例。大客流系统每天24小时监测滨江客流量;气象部门提供精准天气预报;交通部门对地铁交通和公交进行统一调度;属地治安派出所负责一线指挥,公安民警在现场维持秩序——各区、多部门在线上数据共享,在线下高效协同处置,使城市管理既有灵敏度和精细度,又有品质和温度。

“一网管全城、一屏观天下”。在上海,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座,以理念之变指引“智”理之变。

2021年,国内首个“实时、动态、鲜活”的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1.0版”正式上线。上海有了“24小时×365天”全天候续航的超大城市智慧“体检”系统。

未来,上海还将迭代升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出具更加精准的“城市体检报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工智能+城市治理,本质上是城市治理的范式创新,是对超大型城市治理这道世界难题的回应。”熊易寒说。

猜你喜欢

试验场天气预报协同
汽车试验场噪音试验路吸声系数研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近海海洋仪器试验场微波通信系统构建与测试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无人系统试验场开放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中期天气预报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孝感汽车试验场获交通部认可汉阳所业务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