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前进

2023-07-18陈融雪杨绍功何磊静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车路智能网新城

陈融雪 杨绍功 何磊静

搭载Momenta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行驶在苏州街头

苏州高铁新城:距离北京,高铁4小时;距离上海,高铁23分钟。

这里是全国智能网联汽车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38辆智能网联汽车——L4级无人小巴在高铁站、商业体和居民区间有序穿行;无人环卫车定点打卡、组队“上岗”,驶过的路面焕然一新;无人配送车耳聪目明、使命必达;无人出租车如同“老司机”、稳健前行……科幻电影般的场景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并持续升级、不断更新。实践证明,人工智能不仅让汽车产业“智造”加速,更起动了智慧交通建设的新引擎。

智能车,满城走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自动驾驶梦想之花。”2023年6月1日,苏州幼专高铁新城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唱着歌谣踏上无人驾驶小巴龙舟ONE,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儿童节。

“小巴为什么可以自己动?”“车头里面有什么?”小朋友们怀着好奇,提出了许多问题。

作为活动车辆提供方,北京轻舟智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舟智航)产业生态副总裁霍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199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在网络浸泡中长大,被称为网络原住民,我们希望今天的孩子能成为智能驾驶原住民。”

乘客通过手机App 叫车后, 可根据个人需求预设车内温度、灯光、音乐播放等功能。乘坐过程中,可以通过车后座的高清大屏实时查看行程及路况,还可呼唤虚拟语音助手进行速度、开关车窗、灯光等个性化调节。

“在苏州高铁新城,这样的希望可谓切实。”苏州高铁新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盛义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每天清晨,高铁新城的马路上会有多种型号的无人清扫车轮番开工,高精度垃圾识别、覆盖式全面清扫……当行人或车辆靠太近时,还会自动避让。

一批无人配送车穿梭在高耸的写字楼间,市民只需通过手机App填写相关信息,就可约这些特殊的“快递小哥”帮助跑腿。

还有Robobus、Robotaxi等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都已在苏州高铁新城有序穿行,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2023年的第一天,在高铁新城南天成路上,131辆智能驾驶汽车还以新年第一跑形式迎接了新年。

“这里是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密度最大的区域。”丁盛义列出一组数据:苏州高铁新城28平方公里,行驶着各类智能车500多辆。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38辆智能网联汽车。

AI“老司机”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汽车制造?

以无人小巴为例,轻舟智航技术合伙人李栋给出了他们的技术方案:“一颗前向120度激光雷达,加上一颗地平线征程5人工智能芯片,结合BEV算法,就能实现城市和高速的NOA驾驶 (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或智驾领航辅助)。”

城市 NOA被业界视为辅助驾驶的天花板,也是无人驾驶的最低门槛。

“对于智能驾驶公司而言,切入NOA赛道是走向L4最经济、最直接的一条路。通过城市 NOA 在各类场景中不断累积数据、迭代算法,我们能将技术持续提升。”李栋称。

相比无人小巴,人工智能赋予无人出租车的体验更为直接。

在苏州高铁新城,本刊记者通过手机App下单,随机搭乘了一辆示范運营的无人出租车。叫车后,乘客可根据个人需求预设车内温度、灯光、音乐播放等功能。

乘坐过程中,乘客可以通过车后座的高清大屏实时查看行程及路况,还可呼唤虚拟语音助手进行速度、开关车窗、灯光等个性化调节。虽然根据政策法规要求,驾驶位配备有安全员,但汽车起步、刹车、变道等动作都由车辆系统自主完成,安全员全程无需干预。

据了解,此次随机乘坐的享道Robotaxi于2021年12月在苏州高铁新城启动运营,该车由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omenta)及享道出行等团队联合打造,致力于探索L4级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出行场景的应用和创新。

“安全是自动驾驶的生命线,我们不开‘故事会,而开‘事故会,以海量数据训练自动驾驶的算法,用人工智能把各种潜在的风险找出来。从代码测试、仿真测试、台驾测试,到实车路测、交付用户,层层严格把关。”momenta市场部副总裁黄驰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人的介入会形成效率瓶颈,人工智能则可让系统自主学习,快速迭代。

据介绍,该公司研发了一套基于数据驱动,深度学习的规控算法,让汽车能够处理各种复杂场景,例如行人来往交织的闹市路口,突然横穿的电动车、摩托车等。

“无人驾驶正越来越接近‘老司机,甚至超越‘老司机。”黄驰说。

“要实现规模化无人驾驶,至少要做到人类司机的安全水平,最好可以比人类司机水平高一个数量级。因此,需要至少千亿公里的路测数据。”Momenta总裁曹旭东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规模化无人驾驶面临“行驶千亿公里,解决百万问题”的挑战——千亿公里意味着100万辆车,每天10个小时不间断运行,连续跑1年,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系尽头行星海王星距离的22倍。

显然,千亿公里不是个小目标,如果自建车队至少得投入数千亿元成本。

“通过与主机厂量产合作,产生海量数据,就像给无人驾驶装上了数据驱动的‘飞轮。”曹旭东称,Momenta通过与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丰田、比亚迪等车企联合量产,已跑出数亿公里,并把单公里成本大幅降低。

“探索无人驾驶,首先需要政府在开放路线方面的支持,否则遇到交警,司机都会跑掉(怕扣分)。”霍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团队认为苏州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比硅谷更有吸引力,继2020年在此落地国内首个常态化运营的5G自动驾驶公交车后,轻舟智航已于2023年6月18日将全球总部落地高铁新城。

接下来,该地区将开通2条运营路线,1条侧重展示单车智能,1条侧重展示车路协同,并参照公交体系进行公交化商业运营。

“要实现规模化无人驾驶,至少要做到人类司机的安全水平,最好可以比人类司机水平高一个数量级。因此,需要至少千亿公里的路测数据。”

车路云一体化

就在轻舟智航全球总部宣布落地的同一天,苏州市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封闭测试道路数字化改造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据悉,这里将打造国内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汽车和交通结合,催生了汽车产业变革,智能网联汽车就是其中的变革形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称,有别于国外主导的单車智能方案,我国正在探索车路云一体化,即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

“这正是我们选择的路径。”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翼交通)首席技术官李家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该公司由中国电信、中智行和苏州市相关国资平台于2021年共同组建,旨在以智能交通领域“国家队”的优势在苏州探索技术创新应用与车路云协同实践。

目前,天翼交通在高铁新城核心区域布设了双向道路里程约51公里的全息道路,包含开放路口、路段和封闭园区等多种道路类型。自动驾驶小巴已在上述路段开辟执行了3条公交线路的运营,以满足商务、便民出行需求。

在高铁新城的“智驾大道”和青龙港路的两侧,可以看到安装有摄像头、激光雷达、RSU等设备的智慧路杆,构建了一张可视、可控的智慧路网。

“智慧路网是车路云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家文称,相比车端感知,路侧感知具有“站得高、看得远”的优势,结合城市道路及城市规划的规律布设,可形成对交通态势的无盲区、无间断实时感知,再结合路侧边缘计算能力、5G网络通信能力以及大数据计算等,可赋能L2级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提升驾驶能力。

不仅如此,智慧路网还能让城市交通管理从“治理”迈向“智理”。通过云控平台,所有入网车辆“可视、可管、可控”,在线的违规违章识别、道路拥堵数据分析和车辆行驶轨迹追溯等功能,有力地支撑智能决策分析。

“我们希望能早日形成‘苏州经验并向全国辐射,完成天翼交通‘中国方案的路径实践。” 李家文说。

打造标杆城市

作为人工智能与制造、能源等深度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潜力巨大,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地都在积极布局。

“我们刚就如何促进产业更好发展和北京亦庄、上海临港进行了交流。”苏州高铁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沈一明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苏州正加速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而高铁新城是其重点打造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区。高铁新城已集聚智能驾驶相关企业超120家,覆盖30余个细分领域。相关企业除了天翼交通、momenta和轻舟智航,还有由吉利汽车集团和亿咖通科技联合创立的吉咖智能,其于2021年4月成立,致力于为乘用车和商用车提供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研发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图达通、承泰科技等。

“我们从多方面给予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相关补贴,推动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场景落地。”沈一明表示,比如建立专项产业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视觉摄像头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实现批量生产,最高给予1亿元投资支持。

2022年,高铁新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链产值已达142亿元,初步建立了覆盖车、路、网、云的全产业链。

今年,高铁新城计划打造测试里程超过200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示范区,建设超过40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支持40个车路协同应用示范验证。目前,除Robobus、Robotaxi、无人物流、无人环卫等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已先行先试,观光车、巡检车、路面检验车等车型也在谋划布局。

“我们将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实现从智能网联汽车城市场景到场景城市标杆的跃迁,把这里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智驾之城。”沈一明说。

猜你喜欢

车路智能网新城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恒大和FF造车路渐行渐远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车路协同创未来——智慧公路技术在车路协同中的应用探讨
长江新城
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智能网桥设计
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