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老家”,会馆活了

2023-07-18张佰明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会馆老家文化

5月24 日,位于北京前门东草厂二条2 号的韶州会馆开馆

历经150多年,位于北京东城区草厂二条胡同的韶州会馆迎来新生。近期,经过修缮后的韶州会馆举行开馆揭牌仪式,正式对外开放。一度沦为大杂院的百年会馆,如今成为兼具传统四合院及会馆建筑特色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动会馆活化利用,传承会馆文脉。2022年7月,东城区编制出台全市首个聚焦会馆片区建设的创新政策《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2023年又推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与广东省韶关市等地区携手推动会馆开发与利用,联袂打造会馆活化利用新模式,促成了韶州会馆的新生。

会馆肇始于北京,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而随着传统功能的丧失,新中国成立后会馆建筑产权悉数归属地政府所有。然而,如今逐渐富裕起来的地方城市开始注意到由先人在京城精心打造的“飞地”,希望重建与在京会馆的联系,再现荣光。

会馆“活起来”需不断注入源头活水,这离不开会馆原发地的参与。据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将以首批6家签约会馆为试点,坚持“一馆一策”原则,在空间打造、市场运营等环节协同发力,打造市民身边的文化圈、国潮圈、艺术圈。

挖掘历史才能讲好会馆故事。历史脉络梳理得越清晰,会馆承载的历史价值越丰富,对现代人的吸引力就越大。而最有动力做好这项工作的,就是会馆的家乡人。

文化情怀

由异地参与运营的会馆活化利用模式,发端于正乙祠戏楼。

1994年,浙商王宇鸣在北京看到荒废了半个多世纪的正乙祠,发现这是当年绍兴商人建立的银号会馆。为再续老戏楼与浙商的缘分,王宇鸣出资修缮,并募集资金,在老戏楼举办了近700场演出,涵盖京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多个剧种,甚至还有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当时,梅葆玖、梅葆玥、谭元寿等梨园名人都曾登场助兴,正乙祠一度成为京城戏曲界关注的焦点。

但由于经营不善,正乙祠戏楼支撑3年后被迫停业。

无独有偶,2012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在对位于北京西城区米市胡同的南海会馆进行考察后,发现这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康有为故居院落已破败不堪,想投资整修会馆,让世人看到一座体面的文物建筑。

时任区委书记带队赴京实地考察,走遍会馆每个角落,仔细考究石鼓、门槛、石路、老树等元素,拍摄了大量图片,做好了会馆被拆后将原物带回当地的最坏打算,甚至想将见证历史的大树整棵移植或取其部分回到南海进行育植。

不过,对几千公里外的北京南海会馆进行保护利用,他们终究感到有心无力。后来,在康有为祖籍地佛山“康园”,他们在会馆老住户所复原的图纸基础上,按1︰1的比例复制了一座康有为在京居住的“七树堂”,并复制了南海会馆的其他建筑。

祖先在遥远的京城栽下了一棵古树,后人在故乡种下同样的树木聊表慰藉,足见他们对家乡历史和书写历史的先人的自豪和尊重。

近年来,各地一直没有放弃恢复会馆尊严、重现地方荣耀的努力,先后有30多个会馆原发地政府,以各种形式与北京联系,商讨参与运营事宜。

据知名京味作家刘一达在《道北京》中记述,时任宣武区政府在完成对湖广会馆的修缮后,希望能对鲁迅曾居住七年半时间的绍兴会馆进行修缮。

当时,出于减轻资金压力考虑,主持修缮工作的时任宣武区政协副主席黄宗汉找到当时的绍兴市长进行磋商。绍兴市对此极为重视,特地召开政府办公会商讨出资修建北京绍兴会馆事宜,希望能够重现绍兴会馆昔日的辉煌。

双方的沟通一度非常顺畅,但在产权问题上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花2000万元却没有产权,不好给绍兴人民交代。”绍兴市长遗憾地放弃了这一尝试,会馆异地保护利用无疾而终。

刘一达就此提出:还老北京会馆以本来面目,由会馆原发地人士或政府部门筹资修复和使用,让会馆真正发挥历史人文价值。

5 月22 日,在颜料会馆举行的“东城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发布会现场 ,黄冈市选送的黄梅戏选段《东坡·明月几时有》上演(张佰明/ 摄)

据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前主任孙劲松、北京宣房大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卢国旺介绍,这些年来,有几十个地方政府主动与他们接触,希望能以合作方式让家乡会馆重新发挥作用,如安徽会馆、浏阳会馆、东莞会馆、湖南会馆、宁羌会馆等。如何让浸润先人心血的植被再現枝繁叶茂的景象,已成为各地有文化情怀之士念兹在兹的执念。

看到地方的强烈意愿,长期关注老城保护的北京市政协常委宋慰祖,在2009年就此撰写了一份政协提案。宋慰祖主张按照北京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将各地在京会馆交由各地投资修复经营,“谁家的孩子谁抱走”。

落地开花

历史上,会馆是各地读书人和商人来到京城向上跃升的重要驿站,几乎每个会馆都能找到有故事的历史人物。

佛山市南海区曾考证过康有为6次进京住在南海会馆的时间并统计出:从这个会馆走出去的进士共111人,其中两名是当年的榜眼。

位于大席胡同20号、始建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的石埭会馆,同样受到原发地安徽省池州市的高度重视。当地力邀文博专家单霁翔等担任顾问,指导当地文旅集团和文史专家深入挖掘北京石埭会馆史料。他们找到了80多年前印制的《石埭会馆旅居京津同乡录》,从而为确定建筑规制、制定展陈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挖掘历史才能讲好会馆故事。历史脉络梳理得越清晰,会馆承载的历史价值越丰富,对现代人的吸引力就越大。而最有动力做好这项工作的,就是会馆的家乡人。

在各方推动下,会馆异地利用模式率先在福州落地开花。

2020年3月,位于福州市台江区的永德会馆产权重归创建方——泉州市永春县和德化县,由两县在榕商会运营管理,于当年底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两县在省会推介旅游资源、宣传非遗文化、历史文化、展示两县特色产品的重要窗口,其长期展示的特色产品包括陶瓷、醋等。

同年4月,经过签约,位于福州市上下杭街区的兴安会馆交由莆田在榕商会运营管理。这座由莆田、仙游商人建于清朝的会馆,修缮后作为福州市莆田商会新会址,于2021年3月正式启用,用于展示地方产品,打造莆田企业家在福州的“会客厅”,发挥商会作为联谊平台的作用,重启传统会馆的核心功能。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族演员表演瑶族舞蹈( 万勇/ 摄)

由于是省内合作,且会馆建设地与原发地之间只有上百公里之遥,这一事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会馆异地利用的方向却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发挥商业主体能动性,借助市场力量焕发活力,确保活化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示范效应很快从闽东辐射到闽西南。2022年下半年,北京市东城区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并向北京汀州会馆原发地福建省龙岩市发出邀约,由区政府与龙岩市政府进行沟通,共同商讨如何利用位于前门大街东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汀州会馆南馆。当地政府积极响应,指导地方企业提交了以“福茶会客厅”为核心业态的会馆运营方案。

由地方政府与国企联合运营面向社会开放,以地方文化展示厅、在京同乡聚会厅和商务合作会客厅为定位,这是目前纳入“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合作方的共同选择。

与汀州会馆南馆一同纳入首批拟活化利用名单的其他8个会馆,在运营主体东城区天街集团的积极配合下,由各地驻京办事机构协调、各地政府负责,联络当地企业或各地在京经营的企业,基于会馆的地理位置、建筑状况、历史沿革、文物等级等条件制定会馆运营方案,于2023年初在京参加专家评审会。

怀着重振会馆的心愿,各地对于此次“进京赶考”颇为重视,如石埭会馆原发地池州市政府委派副市长带队并亲自做方案阐述。

针对综合专家打分排名靠前的会馆运营方案,天街集团反复与地方政府和運营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帮助方案成熟的会馆进行修缮,逐一解决落地实施细节。经深入沟通和充分论证,首批具备条件的6个会馆——广东韶州会馆、湖北黄冈会馆、湖北麻城会馆、广东平镇会馆、安徽石埭会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成为首批京地合作项目。

作为首个由韶关市政府联合当地企业在北京运营的会馆,韶州会馆在经过近一年的精心修缮、设计后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标志着北京向地方让渡会馆使用权、地方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目标有序推进会馆开发利用的模式正式拉开帷幕。与地方隔断血脉联系几代人的会馆,再次获得家乡人的眷顾与宠爱,异地利用政策为老会馆涅槃新生创造了优渥条件。

再传薪火

5月22日上午,东城区草厂二条胡同2号,“广东韶州会馆活化利用工作座谈会”举行。会议邀请了韶关籍各领域在京企事业代表,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乡贤座谈会。

一个半世纪前,这座院落是韶关籍同乡为进京赶考举子修建的容身之所;一个半世纪后,老乡们重新在这里齐聚一堂,操着浓重的韶关方言叙说乡情。在京乡贤纷纷表示,要充分利用好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借优越地理位置和创建全国文化中心的有利条件,为宣传、推介韶关优秀文化共同努力,真正发挥会馆密切乡情、聚合人才、提升形象的文化橱窗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韶关市驻京办事机构将在京各高校的韶关籍学生代表邀请到会馆与家乡官员和企业交流,希望能调动年轻学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更好地运营会馆出力。

修缮一新的韶州会馆,东正房是韶州文化展厅,常设主题展览“古虞名郡 风度韶关”,分8个单元展示韶关市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和发展成果,南北厢房分别是兰花书房和品茗香房,这一展陈设计突出了韶关市的特色风物——韶关有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

“原来做过唐朝开元年间宰相的张九龄,祖籍地就是韶关。”“陈毅元帅家喻户晓的《梅岭三章》就是在韶关梅关古驿道旁写就的!”观看展览的游客纷纷赞叹。

在天街集团的统筹下,紧邻韶州会馆的院落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运营方表示,希望以更为多样的业态提高会馆项目的盈利能力,尽可能提高项目的造血机能,尽快实现正向循环,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由地方政府与国企联合运营面向社会开放,以地方文化展示厅、在京同乡聚会厅和商务合作会客厅为定位,这是目前纳入“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合作方的共同选择。借助重新开放的老会馆精炼展现原发地文化精华和文旅资源,不但让走进会馆的家乡人油然生出自豪感,也让其他地区的游客迅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物产,为商人提供合作洽谈的机会。营造宾至如归氛围的会馆建筑,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将会馆以优惠条件交付原发地政府和企业运营,体现了首都管理者对历史的尊重。异地利用的会馆是重塑京地关系进而双向赋能的载体,若北京现存的200余个会馆都能重焕生机,它们将成为汇聚各地文化精华的百花园,在大国首都生动、直观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萃聚、升华的时代风貌。

猜你喜欢

会馆老家文化
一岩九饮会馆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最美是老家
乡下老家
乡下老家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谁远谁近?
老家
镇远·两湖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