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健康产业为导向的食品生物类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初探

2023-07-17潘利华张玉英罗建平罗水忠钱鑫萍杨雪飞王军辉

农产品加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合肥工业大学菌种校企

潘利华,张玉英,罗建平,罗水忠,郑 志,钱鑫萍,杨雪飞,王军辉

(1.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 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6)

0 引言

实践教育基地是高校开展实践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依托[1]。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保障。2018 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不同专业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出了相适应的要求[1]。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指出,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大力推动与企业、行业部门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以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2]。可见,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不但可以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丰富实践教学资源,而且能够从软硬件条件上满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切实满足行业需求[3]。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生、新兴、新型学科不断涌现,产业发展也需要转型升级,社会的发展亟需一大批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国际化视野与战略眼光、具备高效团队协作水平的综合型高端工程人才[4]。为此,2017 年教育部发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5]。合肥工业大学认真落实教育部部署要求,把“新工科”建设作为引领学校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进德育为先、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大批“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新型工科人才[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之后,“大健康”和“大健康产业”成为各行各界的热议话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治未病方法的普及,以及国人健康意识的提升,运用营养保健食品促进健康、改善疾病状况、减少药物副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要求营养和健康科学化、标准化、个性化、精确化和智慧化,这更需要培育为人民的营养与健康服务的人群[7-8]。在此背景下,作为开设有食品、生物及医药类专业的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及时挖掘现有专业潜力,整合现有专业实力,依托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源优势,以培养大健康产业为导向的“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实习实训食品生物类专业学生参与“富硒康”“雪源康”等发酵、提取类【健】字号食品的生产、质量控制与研发过程,建立以大健康产业为导向的食品生物类“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基地。

实践教育基地的构成与建设内容见图1。

图1 实践教育基地的构成与建设内容

1 基地实践内容建设

以“功能性食品”“食品微生物学”“发酵食品工艺学”“生化分离技术”“食品加工工艺基础”“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法规与品质控制”等课程为基础,以专题化的形式确定基地课程实践内容。

实践基地的构成及其实训内容见表1。

表1 实践基地的构成及其实训内容

菌种室实训发酵类保健食品工业生产菌种保存与管理,学生在公司参观实习,获取行业企业在菌种标记、保存、复壮、管理、设备等运行流程,从试管原始菌种、三角瓶活化菌种,种子罐菌种,生产罐菌种、发酵后菌种,以及各管道控制、设备布局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发酵车间实习实训发酵类保健食品工业发酵过程与控制,主要包括发酵温度、酸碱度,通气等参数分析及其控制器的设计等工业发酵过程控制,保健食品生产厂房与GMP 车间设计,及发酵产品的物料、水电气等成本分析、产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产品成本的影响因素、产品成本预测等工业发酵成本分析。提取车间实训提取类保健食品工业发酵产物的生化分离,实训以硒蛋白为例的发酵类保健食品及以“雪源康”产品为例的药食同源类保健食品的生化分离过程。质量部实训各车间原料及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改进管理等。技术部实习抗疲劳等不同功能活性的新产品研发流程、注册流程、营销策略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具有实实在在的职业情境,能够使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在企业车间完成实践课程的教学,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9]。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适合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制药工程、药学专业提供实践教学。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学生能够进行课程设计、工程认知、创新竞赛和毕业设计等(图1)。通过在理论教学中合理穿插实践教学,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9]。

2 基地运行的机制建设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运转高效、切实可行的基地运行机制(图1),确保实践教育基地实践内容的顺利开展。基地管理委员会是管理基地的主要组织,负责基地的各项事宜,如管理制度的制定、实训内容的设置,实训计划的执行,校企联络,基地日常管理人员、校企管理人员的分配、分工与考核等。基于基地顺利运行的需要,基地管理委员会制定制度了一系列制度,如基地安全制度、保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守则、指导教师职责、基地管理人员职责、各类人员的考评制度、基地开放制度、基地社会服务制度等。基地还建立了协调沟通制度。实习实训前,校团队负责人与企业总工程师协商学生分组、场地安排、经费支付、岗位员工安排等事宜。实习阶段,在开放的企业场地,指导教师根据校企实践基地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校外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实训,对学生的实习过程给予客观、公正的测评;学生学习企业生产工艺,掌握生产流程与研发技术手段等,也可以向基地教师咨询市场行情、行业需求和就业方向等。

3 基地的师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德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国家教育之重任。“双师制”为实践教育基地的指导教师团队注入了新动力,激发了高等院校办学新活力[10]。实践教育基地的师资来源于高校教师和企业员工,采取1+2+n 模式组建,建立指导教师信息资源库。“1”指一个基地,即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基于基地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统一配置基地的实践教育资源,统一管理学生的实习实训及各项实践活动并对其活动成果进行评价。“2”指合肥工业大学的团队负责教师和企业总工程师各1 名,校团队负责教师要求高级职称,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负责与企业总工程师对接;企业总工程师要求具有8 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是校企沟通与联系的桥梁。“n”指参与实践教育基地各实训专题的骨干教师和企业员工,根据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的特点,从企业领导、企业高管和生产管理等部门相关中层业务骨干,以及校内一线食品、生物工程专业教师、高级实验师中选聘,并组成实践指导教师组,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指定培养导师。

校团队负责教师、企业总工程师及各专题指定负责人共7 人组成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建设指导教师资源库,制定相应的教师管理规范及职能考核办法,对基地年轻教师、骨干教师、企业员工的培养,严格各项工作流程以及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控体系,实现学校教育与基地实践之间的有效融合。

4 基地的文化建设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非常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创新、学生专业技能能力的培养等,而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乐业和专注等工匠品格,将工匠精神与基地活动结合起来,建立鼓励创新、准许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文化制度,形成激励、支持、服务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风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的专注精神、精益精神、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行业文化自信,使他们步入岗位后,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并在本职工作中不断创新创造,发挥个人更大的价值,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5 结语

建设以大健康产业为导向的食品生物类“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将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工匠精神,为大健康产业输送高层次人才;亦将提升教师行业实践能力,促进教学、科研与社会的密切结合。

猜你喜欢

合肥工业大学菌种校企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要启事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