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探究
2023-07-17徐元
徐元
[摘 要]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这些单位主要依赖国家财税政策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内控机制,并且要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这样才能够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将从实践出发,探讨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主要内部控制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控制机制;内部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
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收入分配、资产配置等进行全面审核,以确保其符合相应的开支标准、实施计划及财务管理准则,并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同时加大对资金流动情况的监管力度,保证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查,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和安全性。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事业单位还需要不断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直接找到负责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也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1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1 建立控制系统,完善动作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规定每个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且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另外,为了保证各项业务能够顺利开展,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岗位负责此项工作,从而使得整个流程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业务类型、性质和特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以有效实施对财务的控制。此外,还要优化财务会计的操作流程,设计合理有效的业务流程,明确监督岗位的职责,以保证其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控制系统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变化,必须定期检查和更新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该项工作正常开展[1]。
1.2 完备控制机制,规范控制准则
为了提升单位的运营效率,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这些体系应该包含明确的岗位职责、严格的业务流程、严格的收入审核、严格的支出审批、严格的凭证检查、有效的现金管理、详细的票据记录、精准的财务核算、有力的考核激励、严格的内部审计等。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所有收入均纳入财政专户统一核算,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为了更好地实施控制,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控制准则。这些准则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来确定,如降低成本的程度。对于实力较强的事业单位,还可以根据其特殊情况来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控制指标,并从上到下逐步确定这些指标,以保证业务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1.3 合理控制方法,规避控制风险
要做好事前和事中控制。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預防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避免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要注重事后控制,一旦发现错误就立即纠正过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重视细节控制。很多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失误往往会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影响大局。因此,坚持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要注意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要想有效地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从组织规划到授权批准,再到会计复核,最后是完善的预算,并且定期进行内部报告和审计。此外,还需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和工作特点,精心挑选适当的控制手段,并将多种手段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2]。
2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1 规范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做好单位内部审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事业单位应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虽然有政府补贴的支持,但其实际运作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极度的盲目性和浪费现象,例如,由政府拨款购置的设备,由于缺乏必要的折旧,造成了巨额资金损失。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应对资金进行严格审计,以确保其合理、有效地分配,并避免滥用或盲目采购。此外,应合理处理闲置的资产,以防止个人长期占据单位的资源。经过精心的资产配置,可以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大大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确保国家的财政安全,还需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建立一套严谨的财务管理机制。
2.2 完备财务内部控制,改善财务信息质量
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负担往往很难及时发现,使得事业单位无法有效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而且能使其更加精确地掌握会计信息,从而更好地评估单位的预决算执行情况,并为单位的发展与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内部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必须通过多方协调,才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所有制度的有效执行。同时,建立严格规范的审批流程除了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等问题。财务信息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决策者能否作出正确判断,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
3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1 内部控制意识缺乏,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这就使得相关部门无法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运行。另外,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一些事业单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内控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导致该项工作难以得到顺利实施。同时,由于缺少专业人才,再加上现有员工综合素质不高,所以很难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落到实处。拥有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是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和监督日常账务,那么财务内部控制就只能作为一种表面现象而存在[4]。
3.2 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内部财务制度落后
尽管许多事业单位已经制定了详尽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力,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例如,在采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支笔”审批的情况;在资金使用方面,则经常发生超预算支出或挪用公款等不良行为。此外,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审核程序,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财务活动能否正常有序运转。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不仅不利于实现资源共享,还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较为落后,甚至与当前的法律法规格格不入,为违反者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内部财务制度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收支核算不够准确及时,二是资产配置不合理。
3.3 内外部监督机制薄弱,监督职能弱化
首先,外部监督力度不足。近年来,随着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事业单位违规违纪案件数量明显减少,但依然有个别事业单位人员存在违规行为。究其根源在于这类事业单位存在重视业务、轻视监督管理的思想,因而不愿意花费过多精力去履行这一义务。
其次,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一方面,多数事业单位尚未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即使部分事业单位成立了专职内部审计机构,也大都将其视为后勤保障部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其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到位,加之受编制限制,通常一人多岗,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独立性差,客观上削弱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财政和审计部门各自履行其职责,缺乏综合监督能力。财政部门重视预算资金的运用,但忽视了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督;审计机构重点关注的是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但忽视了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监督。当发现问题时,处罚往往不是以法律为准则。
3.4 风险认知不足,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并不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基层事业单位,往往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规划,以至于常常毫无征兆地爆发危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领导层对风险的态度决定着风险防控的效果。尽管大多数事业单位将其视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仅仅参与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但仍然需要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防止滥用上级单位拨款的资金。然而,有些人却忽视了这种情况,认为事业单位没有参与任何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没有可能出现经营风险,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单位难以有序开展风险预测、评估等工作,无法有效规避风险。
4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4.1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事业单位必须让全体员工充分地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好各项工作,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一定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个人的言行来影响其他员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整个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5]。
4.2 加强资产管理,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为了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审批流程。此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以确保账目与实际情况一致,规范实物领用流程,严格执行登记手续,使不同的职务得以分离。应做好报废处置等后续处理事宜,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完善并认真落实内部控制机制。首先,应该深入了解自身经济活动的薄弱环节,并依据这些信息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
4.3 健全监督审查机制,全面落实监督职能
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高效进行,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并且招募大量的专业人士负责日常的审核和处理。还应该邀请审计专家指导工作,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支持,从而提升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必须定期向上级和本级监督机构汇报内部审计的进展情况,并提出有效的纠正建议。领导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定期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估工作,以确保其有效运行。在评估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所有参与者的表现并依据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奖励或处罚,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 加强风险认知,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事业单位要想有效地防范和减少各种风险,就必须根据其特性和影响程度,将其划分为多种类别,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帮助单位提前预知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從而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6]。
5 结语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保证事业单位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加强内控建设。首先,应该明确认识到内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其中;其次,还应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员工行为,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最后,通过建立监督机制等方式来提高内控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大效用,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维护单位正常运营和保护国家财产。
参考文献
[1]毕艳芬.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 首席财务官,2022(19):95-97.
[2]刘丽媛.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 财讯,2021(2):184-185.
[3]吴明会.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 2020,34(15):13,15.
[4]冷平英.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 商讯,2020(16):167-168.
[5]潘建利.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 商业2. 0(经济管理),2021(2):1.
[6]史雪玲. 关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 财经界,2019(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