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23-07-17洪晓峰
洪晓峰
摘 要:在初中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逐渐体现出来,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初中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对美术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将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相互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随着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逐步推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的爱国精神将得到加强,并且能够主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效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够明确美与丑、善与恶,进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通过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使学生自觉承担起文化的传承义务。
关键词:初中美术 中华传统文化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51
在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符合时代的转型要求,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并打造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能够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还应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发挥初中美术教学的价值。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充分体现,随着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应有效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初中阶段学生的美术学科素质逐步提升,使其能够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后续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进而发挥出人才的重要作用。
1.加深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理解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展存在较强的认知偏差,认为美术学习过程通常是以画画为主。学生在形成该种认识时,通常认为美术学习并不具备实际效用。
在初中美术教学阶段,需要发挥美术教师的引导作用,使教师能够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使其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深层次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中华传统文化,适当加入当地民俗特色,融入民间美术元素,使学生能够对美术学科形成更加全面而立体的理解。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环节,往往都能够挖掘出学科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初中美术课堂中,随着色彩教学活动的落实,教师可以采用色彩对比的形式,把当代西方色彩与传统中国画色彩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中国的水墨画特点,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站在实际的发展角度,教师在展现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进行大胆想象,并结合学生个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抒发对传统绘画的不同看法,深耕其文化元素,通过加深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的理解,发挥美术学科的实用价值, 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美术教育中。
2.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
在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与美术文化相符合的中华传统文化种类繁多,相关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随着初中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通过有效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保障美术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还可以保证作品的展示形式各不相同。通过各种表达形式,如水彩、国画等,或者采用立体的展示形式如雕塑等,能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阶段,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展示相关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引导,了解该类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与人文底蕴。通过借助背景的讲解,使学生在探索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性。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对策
1.营造浓厚情感氛围,欣赏了解文化价值
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情感氛围,基于良好的氛围创设,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当中,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
例如,在学习《梅竹言志》时,可以利用图片展示,或者微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梅花和竹子的生长姿态,从而引发学生的联想,并在浓郁的民族文化教学气氛当中,使学生感受梅和竹的特点,进而展开有效学习。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典故或者名人名言,创设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情境,为新课的引入提供便利。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关于梅花的相关作品时,可以在前期的课程导入阶段播放与梅花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梅花的寓意,并掌握作品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在学习梅花的绘画方式时,深入体会画法程式,进而感受笔墨之间的变化美感。
鉴于此,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情感氛围,可以在学生探究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使其具备较强的热情,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重点知识,优化教学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素质培养作为关键。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确保教学方法具备合理性与科学性。
在学生的实践与练习阶段,教師应高度重视相关环节,从而达到思想升华这一目的。随着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有步骤地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逐步渗透,辅助初中美术实践活动得到顺利展开。
以《灯饰设计与制作》一课为例,教师需要明确该类课程中的重点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有效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制作灯饰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确保设计和制作的灯饰能够具备独特性。
教师可以准备与传统文化活动相关的材料,剖析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与观察,使学生逐渐具备创新思维,这有利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并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便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体会民族文化发展历程时,逐渐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我国在传统雕塑、建筑艺术以及工艺美术等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例如,陶器、瓷器等,既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劳动与智慧,还能够丰富我国的文化体系建设。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关于中国工艺美术的内容,并将建筑艺术包含其中,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充满自豪感。
学生可以借助《灯饰设计与制作》这一美术课,将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学生的作品具有独特性,能够自觉形成文化传承模式。通过加强学生的使命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
3.鼓励创新,感受文化神韵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延伸出了国画这一艺术瑰宝,其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在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讲解传统形式的绘画技法时,同步引导学生欣赏名家的画作。
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审美思想,在开展水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体验国画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为国画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例如,在学习《笔墨千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当地画家的绘画融入课堂中,引导学生鉴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在美术课堂当中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确保美术课程的进度,进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便利。
教师可以利用当地不同的活动形式,如福建闽南地区的敬神祭祖活动,将其与美术的表现形式相互融合,在课堂当中充分展现,使学生在感受该类绘画技艺的过程中,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借助此类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学生对于传统绘画知识的学习。
4.寻找生活文化元素,坚定民族审美信心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面对多元化文化发展时,要以包容的姿态,对各国的文化资源进行容纳。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宽广胸怀,使我国能够积极迎接世界宾客的到来,既能够维护我国优良的形象,还有利于我国文化元素的广泛传播。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其美感在多个方面都有着体现,如唐装汉服、建盏陶瓷、园林建筑,等等。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文化逐渐传播并走向世界,需要从教育入手,通过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能够主动承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美育工作者来说,需要始终走在教育的第一线,并明确相应的职责。为了全面优化初中美术教学成效,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从中寻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并对其进行全面整合,将其融入教材中,可以保障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创新教学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打造生动、立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逐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坚定学生的民族审美信心。
例如,在学习《标志设计》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巧妙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体现在标志设计等层面。例如,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等。
以标志的图形类别为例,运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图形类别的标志图例,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标志分类进行总结。首先,具象:写实、写意和直观、指代象征两大类别。具体如白猫洗衣粉、稻米宣传。其次,抽象: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组合,刻意构造的抽象图形的组合。前者如奥林匹克运动,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后者如文字符号。中文变形组合、英文变形组合,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其他的图形组合。比如“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利用相关美术元素,将其巧妙地与标志设计紧密结合,形成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使学生通过实践,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标志设计当中,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还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美术知识,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阶段,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在其中有机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确保其分组具备合理性,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
例如,在学校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办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美术社团,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确保活动形式与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深化。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校本教材,在打造特色活动的过程中,以剪纸和版画为载体,促进社团活动的顺利展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还可以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剪纸等艺术,并掌握版画等的内容,使学生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愉悦感。该类趣味性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使学生可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随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入,学生能够站在深层的角度,充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能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审美规律具有多样性,并且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使其能够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借助融合的形式,在美术课堂中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在加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激发。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传统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学中的应用》,《黑河教育》2022年第3期。
[2] 刘自珍《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中学课程辅导》2022年第2期。
[3] 朱奋文《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合探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3期。
[4] 李单《基于民族情感培养的初中美术课教学实践——以“戏曲与美术”一课教学为例》,《现代教学》2018年第20期。
[5] 吴萍《浅谈初中美术课中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2018年第6期。
[6] 舒长翼《黎族饮食文化资源初中美术课程开发》,海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7] 陈方圆《理解传统艺术观的初中中国画教学》,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