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07-17李艳红

关键词:传统节日幼儿园素养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既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也能够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效落实文化自信,对于提升幼儿教学有效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渗透策略,旨在以此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教学 渗透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61

幼儿园时期作为学习文化知识的一个初级阶段,是幼儿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重要路径。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幼儿在了解和认识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既可以达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目的,也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化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文化认知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幼儿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1.有利于丰富幼儿认知,培养爱国精神

幼儿在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身对于世界的基础认识,同时也能够通过对知识的科学认识和了解来为小学学习做良好的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全面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从而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一方面,在优秀文化的渗透过程中,幼儿能够从传统节日、传统故事以及各种各样的民俗特色中深刻感悟传统文化,并充分了解背后的历史发展,这些有趣的知识既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也能够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幼儿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开阔幼儿的文化视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给幼儿,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幼儿的文化认知,既提升了幼儿的课堂学习兴趣,也能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实现爱国精神的有效提升,这对于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促进个性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也能够通过优秀文化的渗透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幼儿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能够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范围,幼儿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能力便逐渐开始形成,幼儿的智力也能够得到开发。由于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幼儿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会受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影响,而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这既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文化认知,开阔幼儿的视野,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让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全面的了解,对于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个性化发展,通过文化素养的有效培育来增强生活经验的有效积累,从而不断形成优秀的品格,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自身个性的发展。

3.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提升教育质量

幼儿教育工作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需要教师结合幼儿心灵成长的过程,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这方面的教育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的教育载体,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符合当前社会对文化传承的需求,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在社会范围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幼儿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幼儿文化素养的培育,既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文化认同,强化幼儿文化认知和知识理解能力,同时对于促进幼儿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注重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在幼儿教学中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实现与小学的有效对接,幼儿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对一些古诗词的学习,为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能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来提升自身的认知,这对于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在幼兒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1.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优秀文化,提升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能够从素质教育的层面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教育效果。然而,由于大多数幼儿对于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相对单一,在渗透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渗透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渗透,将传统节日这一常见的传统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这样既能够帮助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在传统节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节日活动与幼儿园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来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风俗习惯,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明确不同节日在生活中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屈原投江》以及划龙舟等视频,向幼儿讲解端午节的由来,通过学习屈原的一些诗歌,来加强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也能够实现与小学知识的有效衔接,对于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幼儿发展阶段的需求来设置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这样既能够在幼儿园中营造良好的节日文化氛围,也能够符合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来组织幼儿和家长参与花灯的制作,并将制作好的花灯悬挂在幼儿园中,让幼儿增强对传统节日活动的参与兴趣。综合来看,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既符合幼儿的思想价值观,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同时也能够通过综合素养的培养来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区域活动中渗透优秀文化,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这一过程中向幼儿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利于保障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也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文化水平,促进对幼儿爱国情感的有效培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参与兴趣,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教学中的渗透,对于提升幼儿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组织小组化教学,让不同的幼儿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区域,教师可以在不同区域中设置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让幼儿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来巩固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也能够通过区域文化实践活动的开设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幼儿的实践进行有效指导,是巩固幼儿文化素养的重要实践路径。

另一方面,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创设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室外参观活动,通过对不同文化古迹的参观来增强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感知,既能够提升幼儿的活动参与兴趣,也能够进一步优化区域活动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设置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包粽子和做月饼等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并向幼儿讲解端午节和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去文化古迹参观,教授幼儿剪纸技能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文化底蕴。在良好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幼儿便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3.在家校互动中渗透优秀文化,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受家长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作用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也能够通过家长的参与来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有效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随时随地与幼儿家长保持联系,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定期向幼儿家长传递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加强对幼儿的引导,通过带领幼儿体验传统文化等方式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这样家长能够充分了解教学的具体内容,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步调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开设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家长积极参与,通过各种亲子游戏的开展来提升家长的重视程度,这样在家长和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对于幼儿成长氛围的良好构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为了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设置一些成语接龙和古诗词表演等游戏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这样幼儿便能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和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对于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优秀文化,确立幼儿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不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既有利于幼儿课堂注意力的有效集中,也能够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案来优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同时,结合大中小班学生的实际年龄进行层次化的方案设计,这样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幼儿能够综合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提升课堂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另一方面,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聘请一些课外的专业教师来加强教学,例如可以设置围棋课、剪纸课以及武术课来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渗透教学内容,例如一些餐桌礼仪和餐桌文化等,这样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便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营造来丰富教学内容,借助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等文化知识来展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幼儿既能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幼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5.在故事讲述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传承意识

在幼儿教学中,大多数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对故事的喜爱程度较高,在教学工作中向幼儿讲故事能够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并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展渗透工作,很多故事中都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幼儿教学中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在幼儿教学中以故事会的方式来向幼儿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来培养幼儿的谦虚品格。这样在各种德育故事的引导下,幼儿既能够将这些寓言故事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良好的德育认知,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从这一层面来看,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来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促进幼儿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秉持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引导幼儿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方式来营造良好传统文化教学氛围,同时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来增强幼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性。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幼儿的文化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幼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彩虹《中國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施与研究》,《读与写》2022年第7期。

[2] 赵秀红《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新课程研究》2022年第14期。

[3] 杜晓红《幼儿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发和应用》,《文学少年》2021年第3期。

[4] 陈豪《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商情》2022年第12期。

[5] 卢尚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策略探究》,《真情》2022年第3期。

(李艳红,1977年生,女,汉族,甘肃庆阳合水县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与研究)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幼儿园素养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爱幼儿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