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
2023-07-17张小林
摘 要: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发展方向。传统文化的融入,对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44
对初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课堂教学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通常情况下,传统文化的渗透大多在一些文史类的学科中有所体现,比如语文和历史,而一些自然类的学科较少体现传统文化,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理念。应该不断去创新文化传播路径,丰富文化教育模式,将我们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向学生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其文化自信,在充分发挥出育人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了各个时期的发明创造,而这些发明创造与初中物理学科有很大的关联。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效挖掘其中的物理内涵,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物理学科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课程资源的影响,这就是新《课标》背景下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因。科学开发初中物理课程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提升科学素养,还能促进初中生的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初中物理课程中适当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发现物理学习的独特魅力,还能够借助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初中学生的文化水平,塑造初中生的人格,促进初中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2.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不断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涉及各个方面,也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传统文化来创新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收获物理知识。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促进教师创新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
3.提升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涉及物理学科的知识,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借助物理学科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度解析,在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更加认可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作用。
二、物理教师需具备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素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物理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将传统文化合理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也能够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最大化,这就对初中物理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物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还需要详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实现课堂教学目的同时,完成传统文化的教育。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具备比较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专业的物理知识是为了应对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科,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也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很难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这些都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比较扎实的物理学专业知识。教师还要能够将物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尤其是将传统文化与物理学科知识有效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物理学科教学中也需要重视教学语言的幽默性,采取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通俗易懂的课堂教学语言,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最后,初中物理教师还需要做到运筹帷幄,收放自如。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学科知识,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够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初中物理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进去,不能够为了融合而融合,需要抓住教学时机,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教师应该明白,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是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不是为了课堂教学的一味出彩。也就是传统文化资源的渗透应该是服务于物理知识的教学,不能够本末倒置,影响物理学科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2.诱导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最困难的工作不是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自愿参与到学习中去。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就需要采取引导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独立分析和学习。诱导性原则也是传统文化在初中物理学科中进行渗透的重要原则,教师不能够强迫学生进行学习,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适宜性原则
每位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接受的教育方式都有差别,因此,教师不能够采取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需要结合各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因材施教,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适宜性的原则。一种教学方式在几个学生身上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代表着这种教学方式就适合班级所有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仔细分析和思考,选择適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延伸性原则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简单将传统文化全盘引入教学中,而是需要抓住合适的教学机会引入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服务于物理课堂教学,这样才不会导致整个课堂陷入被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找一个传统文化与物理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切入点,通过这一切入点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传统文化的引入也需要延伸性,不能够进行片段的摘取,因为学生很难将这些片段有效整合起来。
四、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这导致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包含了一些具体的事物,如发明创造、景色建筑和琴棋书画等,也包括一些抽象的事物,如诗词歌赋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技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初中物理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物理教学中的形式多样化。
1.将文学经典融入物理教学中
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文学经典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详细介绍经典文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的原理,借助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在毛主席的《送瘟神》一诗中就涉及了物理知识,讲的是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人类站在地球上不动,但是以地心为参照物,人类一天之中已经行走了8万里路,借助这首诗让学生了解这一物理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了解伟人的情怀。又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梦溪笔谈》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梦溪笔谈》中讲述了古代军队在露营的过程中会选择特殊的材料作为枕头,这样才能够在发生敌袭的第一时间听到声音,这就是古人对声音的传播介质这一物理学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趁机与学生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又如,在学习“声现象”时,引入《红楼梦》中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教师根据这一情节,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声音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生活产生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音色是分辨声音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把小说故事情节融入这节课的内容之中,让课堂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在学习“电荷摩擦起电”时,《博物志》云:随梳之发,其声如咤声。在此记录两种现象,一为梳子与头发摩擦起电,一为外衣与不同材质的内衣摩擦起电。古代的梳子用漆木制成,其材质为骨质、角质等。从这些记载可知,古人对摩擦起电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在气候干燥、摩擦剧烈的情况下,火星和声响的确可以出现。依据文学经典中的人文性,学生既了解了摩擦起电的知识,又增强了综合实践能力。
2.将传统艺术融入物理教学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初中学生接触到的外来艺术不断增多,再加上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传统艺术正在慢慢消失。初中物理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和传播我国的传统艺术。当代很多中学生都没有见过二胡,也就不了解什么是单弦。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在讲解物理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这些传统艺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传承意识。
3.将古代发明创造融入物理教学中
古代的四大发明一直都是国人的骄傲,其实古人不仅仅在这几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古代先贤们在光学、声学、运动学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只是因为近代中国的落后,中国才逐渐失去了科技大国的地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古人的发明创造进行挖掘,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热气球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高空项目,而且热气球在国外的流行程度要远远高于我们国家。严格意义上来说,热气球应该是我国最先发明使用的,孔明灯就是最直接的证据。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孔明灯的应用是为了方便人们传递各类信息,后来随着信息传递技术的高速发展,孔明灯逐渐转变成人们许愿祈福的工具,通过对孔明灯这一例子的思考,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
4.将古代建筑融入物理教学中
古代建筑艺术在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体现。古代建筑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还包含了当时的人文情怀。一栋建筑从开始设计到动工,到最后完成,其中不仅包含了建筑学方面的知识,还结合了很多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善于挖掘古代建筑之中的物理知识,通过讲解古代建筑的细节来普及物理知识,让学生明白古人的智慧。例如,在讲解古代建筑的时候,就离不开“卯”,古人能够不用一个钉子就建成非常牢固的建筑。还有古代建筑中的天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禅宗佛寺、曹溪寺,这一寺庙中的天井能够加大月光的投射率,使得晚上的月光特别明亮。还有故宫房屋的屋顶设计,不仅光滑,还能够适当地驱赶小鸟,这是因为小鸟站在屋顶上,光滑的屋顶反光会对其形成刺激,再加上小鸟比较排斥黄色,免去了人工清洁屋顶的烦恼。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古人在相关建筑过程中虽然没有系统地对物理知识进行介绍,但是整个过程中涉及了比较多的物理学知识点。
5.组织课外活动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部分学校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中学阶段物理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寻求物理知识与传统优秀文化的关联性,一方面能够保证实践活动的高效进行,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教师可组织一场皮影戏,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设置皮影戏的题材,准备皮影戏的内容,按题材、按内容塑造皮影中的角色,最后用皮影来表现课堂中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关物理课上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学与生活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
综上所述,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合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師对此加以重视,充分挖掘学科中的文化内涵,以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了解到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刻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意义,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依据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加以融入与渗透,并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效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起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严仲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30期。
[2] 逄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3] 夏欢《基于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的初中物理教学资源挖掘与利用》,云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4] 朱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思考——以山东省属地文化为例》,《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年第33期。
[5] 钟露敏《中国传统文化素材融入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分析》,南宁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张小林,1974年生,男,汉族,甘肃定西通渭县人,大学本科,中小学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