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3-07-17徐茹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素养

徐茹

摘 要:现如今,传统文化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文旨在提出教师可以通过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和模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以及拓展相应的传统文化阅读等方式来完成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力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35

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对培养新时代的学生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课程教育相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英语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将二者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存在问题。不少教师的教学思维还停留在新课改之前的状态,认为只要多布置习题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及综合素养,阅读教学的模式过于套路化。部分教师对于文章的翻译较为重视,但并没有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就会注重生词或难句,忽略了语篇的深层含义。学生在不断重复的机械学习中会逐渐丧失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大部分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都具备较高的水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会有较多的疑惑。

其次是没有发掘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现如今的教材当中包含了较多的传统文化因素,但教师并没有发掘其深意与内涵,只是将它当作普通的文章进行讲解。这样做不仅失去了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而且没有理解教材编写者的真正用意。新课改中提出,在当今多种文化并存的社会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文化自豪感。学生在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时,难免会觉得眼花缭乱,但教师需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最后是教学的形式丰富但流于形式。在教学改革中,国家要求对课堂的形式进行创新,部分教师采取了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让课堂教学多元化是正确的,但其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考虑这样做的本质目的。教学改革实际上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产生的,目的是想让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思维和模式,重视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需求。教师需要将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的补充环节,而不是本末倒置,让其成为博人眼球的方式。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思维和方式。

二、传统文化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洗礼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其中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理应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当今中国社会中融入了较多的国外思想和理念,不少青少年失去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除此之外,现如今国家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英语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而且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英语课程和传统文化相融合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紧张的课程中得到放松,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我国的人文精神。语言实际上有其实际的作用,而英语学科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后,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在英语阅读课堂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大致有以下三个好处:

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机会较少,加之不同国家语言的思维会存在差异,其句子构成以及交流使用都会有明显的不同,学生在学习理解时会感到吃力。但如果让学生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将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样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萌生出学习的念头。

其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应当只关注文章的生词和翻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有了背景铺垫后的课堂教学会更加顺利,同时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会降低,因此,教师需要多注意这方面的教学实践。

最后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增强爱国意识。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复杂的世界环境中始终拥有一颗自由和自信的心,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民族在世界上立足和发声的基础。学生应当主动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重担,让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一直传承下去。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时,要在尊重他人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文化自信。总而言之,在传统文化视域下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1.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师的课堂理念与思路都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全新的课堂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课改目标,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的首要目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旦被教育者清楚知识的意义时,就往往会将关注点聚焦在知识的内涵上,进而对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因为每个教学个体都具有这些基本心理倾向,所以教师们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认知和主体定位,适应其多样且个体化的发展需要,以提高其职业素质。在过去的阅读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将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需要不断突破原有的时空局限,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师也需要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同时,加强和学生的沟通。由此,阅读教学的进展会更加顺利,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最大程度激发出来。

竞争的环境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提升自身实力的目的;而合作则是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对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模式进行反思,这两种方式对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都会有较大帮助。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比赛。例如在九年级Unit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Section B的语篇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该语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其中孔明灯、剪纸和陶艺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值得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此外,教师可以此作为契机,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深入了解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教师们还可以通过互相切磋,同课异构,擦出更多思维的火花。其次,除了比赛的形式,教师们还可以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畅所欲言,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思路,集思广益,以教材为本,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恰如其分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

2.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初中时期的学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学,自然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受到熏陶。团体氛围的好坏对学生能力的塑造是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下才会主动接纳新事物。教师在授课时要关注学生对于哪一类的元素比较感兴趣,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加入进去。在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教师也应当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明白自己的教学过程不应当被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生活当中。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让课堂更加轻松和高效,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快速地吸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将其记入脑海中。

例如,教师可以将八年级Unit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B作为构建良好班级氛围的内容。这一语篇是以日记形式讲述作者去马来西亚旅游的过程,教师可以借此对话题展开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先起到示范作用,以同样的日记形式完成一个小语篇,其中必须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新创作的语篇可以与Section B的文章一起进行讲解,由此才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或旅行过程当中的趣事进行写作,文章中需要体现出中国的一些特色文化。写作完成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水平,同时也引导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除了课堂的教学时间,在闲暇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对传统的民间工艺或服饰等物品进行了解,这样既构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在不经意间让学生感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当然,进行这些交流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其用英语表达出来,以此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挖掘传统文化素材

以往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生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此时,教师就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遵循启发性的原则,将学科知识融入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对于外语学科的学习,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相应的亲切感,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如今的初中英语课本中,其中包含的大部分国外内容是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改变自己狭隘的思维方式,而另一部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产生相应的文化自信。教师在进行课程准备时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精心筛选合适的内容来完成课堂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拓展相应的教学素材,提取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并且借助多媒体的手段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时,就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素材。这一单元提到了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中国经典神话故事,而Section A的部分则是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民间故事展开了详细叙述。教师在完成这篇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仅需要让学生理解大闹天宫的过程,而且更要引导学生体会其所传达出来的不屈不挠、勇于反抗的中国文化精神。在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阅读中文记载的相关神话故事,让学生体会中英文表达的不同。学生在前后的阅读对比中会发现中国经典神话故事的魅力,其中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也可以开展英文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用英文讲中国神话故事,最后评选出最会说故事的学生。整个过程就是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过程。

4.拓展传统文化阅读

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新课改下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应当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开阔自身的眼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相较于其他学科,英语学科有更复杂的背景和丰富的阅读内容,学生需要通过长期不断的积累,才能逐渐提高分数。如果只依靠课堂的阅读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此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扩展阅读的作用就是使学生在面临中西两个不同的文明之时,能够有选择性地吸纳与总结,把其他国家的文化精髓转变为自身需要的内容,以此达到提升中国文化底蕴、充实人生的目的。不同的文化有其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环境,通过对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外在环境。这样的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素质,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例如,教师在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8“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Section A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一篇课文是英文世界名著《鲁宾逊漂流记》的片段,已有中文翻译出版,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中英文的比较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其中,让学生观看相应的电影片段,观察相应的中英文字幕。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已有相应中文翻译的英文著作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强化学生的感知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选择中国名著及其英语译本让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翻译部分内容。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的文章时应当注意,一定要選择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达到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之,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让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养会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不断提高;而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而且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范晓麟、张岑《传承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第13期。

[2] 龙慧《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渗透》,《对接京津——区域辐射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年。

[3] 赵小兰《让英语教学绽放核心素养之花——浅析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求知导刊》2022年第16期。

[4] 韩芳《课堂导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年第5期。

[5] 孙静《关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