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2023-07-17仲惟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结题课题学校

仲惟超

[摘    要]微型课题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是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微型课题研究的方向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来,教师把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就可开展丰富多彩的微型课题研究活动。要加强课题研究起点的引导、分层和把控;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管、服务和推动;课题研究成果的建构、推广和深化。

[关键词]科研;微型课题

如果要问:什么最能体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为?什么最能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什么最能引领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答案无疑是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课题研究是基层学校教育科研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借助北辰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原教科室)提供的区级微型课题研究平台,以“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为导向,引导教师及时将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真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归纳—提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微型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要将课题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始终坚持教育科研来源于教学,并最终服务于教学的基本原则,促使教师养成“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想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学校课题研究管理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一、课题研究起点的引导、分层和把控

(一)课题选题与教学实际相贴近原则下的引导

微型课题研究活动从教育教学中来,又到教育教学中去,不能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因此,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作为微型课题管理者,首先,要引导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生成,以自己能研究、有价值的小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课题研究为自己最想研究、最能研究的问题找到答案。其次,注重引导教师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大方向,顺势而为,将课题研究内容与学校发展需求相统一。再次,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人员要与教务处、德育处加强联系,以教研组、班主任组为单位,开展有主题、成体系的教育科研活动,引导教师以课题研究的视角,带题备课、带题上研究课、带题研讨,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把学校教师的一个个“个人课题”,凝聚成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结晶。在课题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进行微型课题选题,学校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纲,结合学校实际发展需求,各处室联动研讨,将“北辰区微型课题指南” 校本化,编制了《普育学校微型课题指南》, 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活动。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者相适配原则下的分层

教师在申报课题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原则便是“量力而行”,每一位课题负责人要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课题研究的重任,课题研究难度要贴近“教师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与学校教师分层培养机制相匹配,根据综合能力将教师分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施行课题分级申报制度。具体来说,学校要求区级微型课题负责人必须为骨干教师或参与过区级微型课题研究并已结题的青年教师;在申报市级课题时,学校要求课题负责人为学校首席教师或主持过区级微型课题研究并已结题的骨干教师。同时,在课题组成员构成方面也明确了具体要求,每一项课题都应有一位青年教师作为成员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协作带动效应,实现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传、帮、带。这样,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来,课题研究不再神秘,无须仰视,教师一步一个台阶,逐层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升了教师课题研究的热情。

(三)课题立项与研究价值最大化原则下的把控

通过多年的积淀,学校已形成较为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老师们申报课题的意愿十分强烈。在此新形势下,如何让教师真正塌下心来做研究,杜绝 “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现象发生,切实发挥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并为学校发展助力,成为微型课题管理过程中新的挑战。在近几年的实践摸索中,学校将“在入口处把关”“在出口处升华”作为学校微型课题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准则。每一次课题申报活动时,大量的课题立项申请书“纷至沓来”,学校切忌盲目支持,不加筛选。为了避免后续微型课题研究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恶性循环,学校成立了由区级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组长组成的普育学校学术委员会,对课题申报立项工作进行严格把关。课题申报者除了符合课题申报的基本条件外,还需经过学术委员会成员对课题内容进行纠误、筛选及立项问询,通过学术委员会成员的严格审核把关,让最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被学校推荐立项,守住了课题立项的大门。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管、服务和推动

普育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提到,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三真、三实一及时”,即三真,真思考、真合作、真会;三实,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评价要及时。这与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学校通过加强课题监管实现课题“真研究”和“评价实”;组建课题管理小组加强课题服务工作,保障教师的“真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研活动,推动课题研究项目组间的“真合作”。

(一)“放”与“不放”平衡下的监管

课题研究活动需要有較为充分的研究时间和空间,但又不能没有边界,过度自由。为了规范教师课题研究行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避免立项热闹结题难的现象发生,学校通过建立普育学校课题管理制度,在“放”与“不放”之间把握好一个度,既达到课题监管的目的,又充分体现课题组的主体地位。所谓“放”,是指对于研究方式、方法、途径等细节,宜放不抓。所谓“不放”,是指一些常规性工作流程,宜抓不放。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严格落实微型课题研究常规流程,课题立项后,学校要举行微型课题开题论证会,审视教师的课题计划,提出建议;定期组织学习和研讨活动,及时分享研究阶段性经验成果;举办微型课题结题会,引导提炼具有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结合微型课题结题校级标准,做好课题质量的考核,把好课题结题校级评审关。

(二)“问需于师”指引下的服务

学校在课题管理实践中逐步发现,一线教师的精力往往被教学任务所牵制,无法静下心来开展教育科研层面的思考,但她们又十分渴望学校的“鼎力相助”。学校的支持不能仅仅体现在资金层面,更需要让课题研究者感受到学校管理的温度,因此,学校将“问师所需,解师所难”作为课题服务工作的宗旨。1.科研资料支撑。学校注册课题研究专用知网账号,教师可结合自身需求下载国内外研究成果等文献资料,“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展课题研究,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2.问卷调研需求。面向微型课题研究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各课题小组的研究流程,研究中出现的瓶颈,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帮扶工作。3.聘请专家指导。充分挖掘市、区级层面的专家资源,通过举办讲座、网络授课、单独请教等形式积极征求课题研究建议,找准研究方向,拓宽研究思路,学校特邀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邢真所长、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赵丽霞会长和佟颖怡主任等课题研究专家来校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和“研”统一下的推动

微型课题研究的组织要把“课题是教学的课题,教学是研究的教学”作为课题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努力将学校微型课题研究工作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借助校本教研平台,推动微型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统一。

1.同题异构课。此项科研活动类似于教学研讨中的 “同课异构”。“同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课题研究内容相近或课题研究目标相仿的课题组教师,开展“照镜子”式的课堂教学观察实践活动,达到“抱团式”协作研究的目的。例如,学校将本年度有关学科作业设计类微型课题集中管理,借助教学大讲堂平台开展了有关前置性作业探索与应用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二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求,在不同课堂教学理念指引下,对同一教学内容开展课题研究课与常态课的类比教学实验。例如,在学习图形旋转相关内容时,2022年度区级微型课题“应用几何画板促进初中生空间观念提升的实践探究”课题组成员运用几何画板辅助课堂教学与常规式教学进行同题展示,通过课堂学生学习参与度以及当堂达标检测结果对比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针对某一特定教学内容开展的基于课题研究中某项实施策略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2022年度区级微型课题“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细目与实践策略研究”以七年级数学活动课“月历中的规律”为例,开展了德智融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并总结了数学活动课课堂教学基本策略。

2.团队研磨课。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确研究方向,总结提炼研究的主要问题,预设对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随后,课题组教师进行课堂实践验证,在经历课堂观察,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信息后,判断问题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结合课堂实践情况反馈及时调整研究策略,优化教学方案并开展第二次课堂验证活动,如此反复,最终确定研究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3.青蓝对接课。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验证,以老带新,借新推老。在课题申报时,我们就要求每一个课题需要有一位青年教师加入,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教科研在青年教师培养上的作用。课题组中的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从上“模仿课”开始逐步尝试,直到能够自主设计运用课题研究成果驾驭课堂。让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得到凸显,带动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有效开展“教”和“研”相統一的课题研究活动,针对课题研究课“如何上”的问题进行着力思考和探究,摸索出实践操作的一般路径,努力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真正实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促使教师借助微型课题研究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建构、推广和深化

(一)基于学校教学体系的建构

“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普育学校中学部共立项国家级课题2项,天津市教育教学规划课题6项,区级微型课题23项,校级微型课题百余项。面对如此庞大的课题研究数量,结合学校教学体系做好课题结题后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至关重要,此项工作会为课题管理提供以下助益:1.保存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达到及时归纳梳理的目的;2.让老师们知晓学校教师研究过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了,避免重复性研究;3.帮助学校找准教科研的短板和不足,例如,我们在成果建构整理中发现,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向的研究较多,有关校本课程的建设研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方向的课题研究较少,说明教师在此方面的知识储备匮乏导致研究信心不足,这为后续学校教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基于实现课题研究价值的推广

课题研究从教学中来,最终又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如何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及时的推广,学校在课题管理过程中也下足了心思。1.发放“小招法推荐卡”。将课题组教师对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普适化完善,制作成实用明了的推荐卡片发放给学校教师,达到课题研究成果有效推广的目的。例如,物理组刘丹老师为督促学生完成日清任务而设计的“口袋银行”,化学组赵春梅老师为促进班级小组合作的积极行而设计的“小组科举进阶制度”等。2. 开展“阆仙杯”大讲坛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我们将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穿插于校本培训活动之中,以“大讲坛”的形式进行校级展示推广,为真正实现课题研究的价值最大化助力。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眼光的深化

结题工作不应被简单地当成课题研究的终点,我们应该以发展的视角看问题,“结题”不正是另一种形式的“开题”吗?借助课题结题活动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横向看,是否有相关的课题角度值得去进一步探索研究;从纵向看,此项课题是否还有进一步挖掘并深入研究的价值。课题管理者如果能够引导教师形成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课题研究工作的思维意识,那必将营造浓郁的学校学术研究氛围,那些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好观点、好思想将源源不断地从老师们的脑中喷薄而出。

普育学校恢复重建12载,秉承“勤劳 真实”的校训,踏踏实实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坚持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以教科研为主要途径想招法、寻策略来解决问题,让学校发展的步伐走得坚实而有力。“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各级课题研究活动为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教师创建了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搭建合作共赢的教育科研平台,提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参考文献:

[1]徐世贵,刘恒贺.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高效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李彤彤.微型课题研究的新路径——微区域“抱团型”组织管理策略追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6(1):60-61.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结题课题学校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两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学校推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