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3-07-17李龙维
李龙维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规律性较强,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是数学学科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不可估量。同时,数学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众多数学家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受到教育界的广泛推崇。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传统数学文化的渗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本文深入分析了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让初中数学在优秀数学文化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24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数学文化需要发扬光大,才能够在时代的潮流中熠熠闪光、生生不息。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数学学科的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深挖数学文化的内涵。同时,教师合理运用传统数学文化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从内心深处爱上数学学科。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生的素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尤其重要。因此,融合教学逐渐受到各界教师的追捧,能够帮助教师构建人文性的教学环境,实现科学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学习数学家的精神品质,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进步。
一、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传统文化包罗万千,数学文化更是贯穿了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如圆周率、《孙子算经》《九章算术》等,均对现代数学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1.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数学文化与现代数学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数学文化与现代数学的基本思想有效融合,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初中的数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复杂性与关联性,教师机械讲解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此时若教师能够引入传统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些数学小故事,或者是讲一讲数学名家的事迹,能够有效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学科特有的价值,并在古今联动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现代初中数学教材与以往不同,知识面更加立体,系统性比以前更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对于重难点的知识无从下手,很难做到游刃有余。因此,将传统数学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也是民族优秀文化逐渐融入教学的过程,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灵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脉络,有效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从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日后的学习中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此外,传统数学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架构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传统数学文化不仅仅是文化发展的象征,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从古到今优秀的数学家数不胜数。现代数学教育与传统数学文化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学习,并学会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学生就能够获得自我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此外,学生通过强化训练,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形成数学思想。众所周知,数学学习既需要天赋,也需要后天的努力,才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到达理想的彼岸。因此,学生借助优秀的数学文化能够探索数学的奥秘,激发内心的探究欲望,延伸数学学习的宽度和广度,形成独特的数学学习思维,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
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巨大,但是也要实现科学融合,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大纲,有针对性地引入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多种途径挖掘传统文化教学资源,让其与初中数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引入传统文化内涵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思辨能力,能够运用个性化思维进行逻辑推理。尽管初中生的数学抽象思维相比小学时期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尚不成熟,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认识,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影响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的教学情境,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想创建高效课堂,就要构建情境教学环境,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相关的数学文化,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巧设教学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深化教学成果。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孙子算经》中多人共车的问题,借助故事情节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通过数学故事的讲解,能够帮助學生更好地探究知识点,并做到学以致用,巧妙借助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此时,教师再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式的相关内容,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接受知识的传输,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进行探究,进一步了解方程式的组成与含义,以便于学生掌握此知识点。
2.借助传统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数学文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数学文化不仅仅是数学进步、发展的象征,也体现了数学家们成长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内容与数学精神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将数学典故引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讲述相关的数学家事迹,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家的启发下,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数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皆是由于他们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华罗庚在残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做到身残志坚,在数学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可见,将数学精神与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很好地传承数学精神,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引入数学家刘徽的原理,并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告诉学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在算术、代数以及几何等多方面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告诉学生刘徽建立了数与式的理论基礎,用出入相补原理与极限方法解决了很多面积和体积问题,并创建了独具风格的面积与体积理论。此外,刘徽对《九章算数》中的很多结论做了严格的证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教师还可以强调刘徽是魏晋时期伟大的数学家,是我国古代数理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九章算术注》以及《海岛算经》,都是我国重要的数学文化遗产,通过引入刘徽的壮举,能够让学生在对他产生敬佩之情,并深入学习此处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再引入面积计算公式,将数学知识与数学精神相融合,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说出相关的内容,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3.运用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个巨大的知识系统,将传统数学文化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感悟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发现数学问题,体会古人探索的不易,从而对如今的数学知识倍感珍惜,改变以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让学生能够受到一定的启发,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初中数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比较难理解,教师单纯教学理论知识,学生很难掌握数学概念、定义以及公式的发展过程,容易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因此,教师通过数学史能够揭示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创造性地运用生动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学习中巩固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圆周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优势,运用多媒体播放与之相关的微视频,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小视频中,了解圆周率的由来。同时,教师要追本溯源,向学生讲述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并告知学生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π值的来历,让学生了解祖冲之的辉煌成就,明白其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深远影响,通过数学发展史的引入,让学生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能够对圆周率产生全新的认识。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也可以对传统数学文化有所了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4.引入传统文化背景创新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融合,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育的进步,在优秀数学文化的渗透中,初中数学教学能够焕发光彩。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提高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既能够有效传承数学文化,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并告知学生勾股定理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国数学文化精髓,早在古代经典数学作品《九章算术》中就有所体现,是数学文化的精华。此外,方程术以及天元术,均与勾股定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勾股定理的不断发展、演变,数学家们对三角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日复一日的探究中,将勾股定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勾股定理是以算为主,在不断计算的过程中,将务实精神展现出来。勾股定理在使用的过程,会逐渐形成完善的推理步骤,能够运用灵活的数学思维进行验算。正是因为勾股定理的科学性、严谨性,才会一直沿用至今。由此可见,勾股定理的数学价值无法估量,所传承的数学文化同样影响深远。通过教师讲述的数学文化背景,学生能够了解并认真分析勾股定理的起源、发展以及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5.融合传统文化精髓,保证科学教学
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的融合,不是突然出现的现象,而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同时,由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在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通过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手段,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一旦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实际不符合,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融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性强,保证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的科学性,避免断章取义的现象发生。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的定义与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人是如何给圆定义的,告知学生古人通过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以及随着日期的变化,太阳所呈现出的不同形状,最终定义了圆的概念。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同时,教师可以讲述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给圆做出了相关的论述:圆的周边各点距离圆中心的长度均是相等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圆规进一步说明圆的性质与含义,并通过圆规进行作画,让学生能够发现圆的特性,保证数学教学的精确性。
综上所述,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就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因此,将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相融合,现实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庞大的数学资源中,获取新的知识,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理论基础,还能够推动数学教育的全面进步,传统的数学文化是古人智慧的象征,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现代数学教育中融入优秀的数学文化,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能够引领初中数学教育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李文娟《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年第8期。
[2] 高小云《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年第13期。
[3] 黄生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年第3期。
[4] 章毓波《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实践探索》,《好日子》2022年第33期。
[5] 赵玉荣《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成才之路》2022年第31期。
[6] 俞永毅《基于德育视野下初中数学史在课堂中运用探究》,《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年第25期。
[7] 张东年、贾随军《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运用研究——以北师大版为例》,《数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