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3-07-17徐玉秀

关键词:科学素养数学知识小学生

徐玉秀

摘 要:在当今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已经引起了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在教育教学领域,各个学科在传统文化传承中都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小学数学教学同样如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学是重要的内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其特殊性,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处于初步形成阶段,他们的科学素养只有在教师家长的深度挖掘下才可以开发出来,因此数学学科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动态,这样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才可以实现。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最后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科学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21

当前数学教学多元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同时小学生的行为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学是一门以精准性和客观性为特点的学科,数学知识中蕴含着坚持真理、热爱科学等传统文化元素,这都有待教师挖掘和渗透,使数学教学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究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并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有较大的价值,可以让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助力他们文化意识的形成,并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融合性产生一个准确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还要从多角度展开深度学习,并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指的是在小学生学习和体验科学知识、理论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同时养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之中,科学性和延续性是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特点。科学素养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素养。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这在数学学科知识中体现得尤其鲜明,同时与传统文化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生本身的心智尚不成熟,因此在学习中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厚的底蕴,在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方面也是很好的素材,在数学教学过程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其中蕴含的内容和价值,通过深入感知理解中華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算法、乘法口诀或是简单数学概念的学习中,小学生通过对质数口诀、多位数写法歌、运算顺序歌、鸡兔同笼等问题的学习,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能从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学科的科学内涵。通过两者的密切结合,可以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同时有利于小学生了解和认知古代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这样可以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让教学过程更加有趣生动,也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体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却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应采取恰当的、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来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中应不断摸索,借助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目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小学数学教师是教学的引领者与设计者,在学生学习中起到指导作用,其行为举止言行都会给小学生造成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会对其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离开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导,小学生就不能对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深刻体验,也不利于他们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分析的习惯,更谈不上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传统文化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很多数学教师对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有效融合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也没有掌握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导致数学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也不利于小学生从中感悟传统文化之美并享受数学之美,导致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2.不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小学阶段开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锻炼出来的,是通过后天学习逐步实现的。在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从数学教学中了解文化内涵和科学元素。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具备这种意识的教师只是极少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把课本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忽视了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展开教学,只是简单地介绍数学的解题技巧与方式,告诉学生题目的正确与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没有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类比思维、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采取应有的重视。学生即便掌握了题目的解法,但是对其中的解题逻辑也无法深刻了解,下次遇到相似的题目时仍会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

3.数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孔子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对其中的精华应该做出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运用于现代数学教学之中,以提高课堂效率。儒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着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理念,就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来看,数学教师的教学没有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导致数学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僵化。小学数学教师很少使用直观教学模具展开教学活动,对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能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层次性与趣味性。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数学教师对于分层教学、分组教学、探究式教学缺少灵活运用,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只能停留在数学知识的表层,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没有清晰的认知,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陷入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意见和建议

1.融入历史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当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严重违背了新课改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数学中的任何知识点都有自己的实际意义。作为一门最重要的自然学科,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在先人的智慧和勤奋的基础上。为了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传统文化,同时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数学历史的发展和数学家的辛勤探索中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数学文化,并对古往今来优秀数学家的探索历程进行体会,感受他们对数学研究的热爱,进而激发其情感共鸣,继承和发展先贤的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

例如,教师针对我国数学历史中的优秀人物进行教学时,使学生在熟知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数学家的探索历程。比如在《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中,圆周率的认知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根据他对圆周率艰辛探索的历程,鼓励学生学习先贤不屈不挠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古代数学家的精神品质和辉煌成就,在学习先人精神品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通过向学生讲解数学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帮助学生认知和学习他们的优秀道德品质和奋斗精神,使得数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被充分挖掘出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显著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历史元素,学生就会在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前提下,认识到数学的现实价值,从而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学习动力。这样既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的抽象思维,提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2.借助古詩词渗透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数学思想的诗句比比皆是。比如宋代诗人邵雍的《山村咏怀》就用数字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看到的景物。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古典诗词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从而通过接触古诗词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进而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例如,在《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互相交流,然后挑选具有数学思想的古典诗词展开教学互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然后,我通过诗词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初步计算出诗词中的景物,让学生在诵读古典诗词的同时学会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整理出来的数据提出问题,然后各组展开抢答,通过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数学思想的意蕴。接下来,针对古诗词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策略,让他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这些数学知识,让学生们在互动中获得新知。这样,古典诗词和数学知识就实现了有机结合。

3.借助信息化技术渗透传统文化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处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体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美,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查找一些著名的建筑物,然后制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给他们带来直接的视觉体验,以便顺利进入教学环节。紧接着,以多媒体展现古代建筑中隐含的几何图形,并用动画展示其移动过程,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然后,可以从中挑选对称的图形,要求学生进行观察,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上下左右是完全相同的,由此把对称的概念介绍给学生。通过运用古代建筑物中存在的对称图形,展示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之美。之后,引导学生进入“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的环节,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出来,并让他们初步具备空间观念。最后,我利用微课课件回顾梳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系统化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既学习了几何知识,又鉴赏了传统文化。这样,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感知到现实世界无处不在的数学对称美,不仅让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目标得以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可以被调动起来。

4.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获取知识完全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传承传统文化,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主动设计和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验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数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石头、剪刀、布”以及“击鼓传花”等传统民间游戏,把这些游戏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告诉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密切结合起来,使单一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利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输赢,并且对概率进行计算,对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进行感知和体验。这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得到丰富,强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由此可知,小学数学教师做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策略的研究,不仅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还能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作用,进一步重视传统数学文化的研究,并运用小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体现传统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军杰《科学素养,助力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年第30期。

[2] 田长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读与写(教师)》2021年第5期。

[3] 马正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探讨》,《新课程(教研版)》2016年第5期。

[4] 朱美琴《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2期。

[5] 潘丽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图形的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年第5期。

[6] 田长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读与写(教师)》2021年第5期。

[7] 李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数学知识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