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渗透安全教育的路径分析
2023-07-17杨国荣
杨国荣
摘 要:安全是一个民族兴旺繁荣的基础,是我国蓬勃发展的保障,安全问题从古至今都是我国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由于小学生在社会中属于较为弱势的群体,并且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在对生活日常中的危险事件进行预判及处理时极易发生差错,导致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安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而小学语文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安全教育,可以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本文从校园安全现状出发,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来渗透安全教育的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安全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09
如何保证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和可塑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出台了《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校园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对小学安全教育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体现了我国对于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但现阶段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疏忽,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小学安全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不仅关系着家庭及社会的稳定,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渗透安全意识教育尤为重要。小学语文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是普及文化及其他知识的主要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来渗透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异常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事业关乎中国梦的实现和民族的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事物逐渐产生,学生安全问题逐渐突出,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处理问题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来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使学生领悟到安全对社会、集体、家庭及个人的重要性,一方面为社会构建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育途径更加灵活和多样,弥补学校安全教育理论的不足,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在小学阶段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是承载一切的基础,校园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及家庭的和谐稳定,并关系到小学生的生命健康。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平均每天有40多个中小学生死于意外事故。小学生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以人为本理念不断被重视的今天,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安全教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解释,在当今的时代格局下,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安全意识、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加强小学生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遇到危险的情况时能够及时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及心理各方面进行教育,在尊重和保护小学生生命的基础上使用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防范与处理事故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语文学科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作为一项人文学科,语文与人的各项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安全教育渗透,能够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所需的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只靠对学生进行说教是无法进行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做到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并借助传统文化来为学生介绍安全教育的隐患。使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及自然灾害中都能找到解決问题的方法,避免家庭悲剧的重复上演。
二、借助传统文化渗透安全教育的意义
安全教育并非一类相对孤立的教育课程,其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教学中均可有效体现。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凭借语文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来渗透安全教育,即实现了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又展现了借助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安全教育的价值。
1.在学科传统文化教学中实现安全教育
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把安全教育融入小学日常教育活动中,可以最大程度做到安全教育的生活化。现阶段,较多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对自救、逃生等安全对策的掌握不够。大部分学校的安全教育教师工作是由班主任来兼任,但班主任在入职前和在职期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安全教育培训,其本身对于教育安全的知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这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借助小学语文课堂教授传统文化的契机,从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安全教育,既能帮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学习优良品质,又能让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2.借助传统文化实现安全教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直是我国教育所提倡的,安全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而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加强学生对危险的警惕性。随着学生学业负担的加重,现阶段大部分的小学安全教育过程中,轻视社会实践,导致学生对安全对策和安全技能缺乏认识。安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应是多种多样的,单一地在课堂上阅读安全读本、叮嘱安全事项的宣传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小学生的需求。而安全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则实现了通过文化素材实现长久安全教育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求仁义礼智信,在传统文化教授中,通过孝亲、尊师、勤俭、礼让、谦和等传统文化的讲解,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实现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渗透安全教育的对策
1.丰富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十分重要,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教师要丰富教材的安全教育内容,并根据教材教育内容中的细节来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抓住文本的切入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在语文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理念的认识,教师可以从汉字的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平安”等词语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得到安全知识的普及,明白生命的意义。
除此以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适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安全问题,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马过河》为例,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除了带领学生认识汉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等外,也要对学生提出问题:“老牛告诉小马水很浅,松鼠告诉小马水很深,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小马应该怎么做吗?”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自己思考,以勇气和智慧面对人生的意外和挫折,同时也要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认识,将传统文化中安身立命的案例融入安全教育中,远离危险环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学生在小学阶段,身体和心理各方面还未完全成熟,通过小马过河这一事件来倡导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冷静思考,之后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在旅游出行时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引出自我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对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进行普及,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预见能力。
2.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教育水平
学校要不断充实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内核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中,纠正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偏差,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滋养,将安全教育工作与古人的孝道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認识到自己的生命十分重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
例如,在学习《游子吟》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也应渗透“孝”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出门在外时,母亲一直在牵挂着自己的安全问题,借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礼记》中提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百善孝为先,师者应让传统礼仪融入学生的生活中,通过传统文化来为学生渗透安全教育。在日常学习中,融入孝亲、尊师、勤俭、礼让、谦和等传统文化元素。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教师在讲到小朋友爬到假山上不小心掉进大水缸之后,对学生适时提出问题:“如果你们遇到有同伴溺水,你们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进而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学校也应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利用讲座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教会学生从内心敬畏风险,培养青少年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实现现代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从而通过民族故事、乡土故事对学生进行“文化思辨”,以内在的力量激励学生,使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同时,学校也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准备应急预案,积极拓展安全教育的新途径,加强校内安全检查工作。
3.重视家校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共同传承传统文化,以浓郁的氛围感化师生,增强师生文化意识。学校与教师要积极分析自身现状,使教学理念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用传统文化代替现代的流行文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传统文化宣传,并以此来渗透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主题的影片,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辩证思考新时代的问题,并实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为子孙后代修一条“人生安全大道”。
很多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演绎,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体会雷锋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同时教师也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帮助他人的前提是保证自身的安全,培养其人际交往技巧,用传统文化带领学生走进现实情境。家长也应积极转变观念,理解安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弥补两方面教育的不足。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起到示范作用,运用个人经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在日常生活中用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代替粗俗肤浅的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安全是人类社会永远的话题。对学生来说,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安全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有较大的效果,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现阶段,学校不能单一注重学生成绩,也要积极推进校园的安全教育工作。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渗透安全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热情,教师通过在教材中挖掘安全教育的因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也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接受安全意识的熏陶,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和自救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征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彦龙《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行动探索》,《读写算》2022年第24期。
[2] 李金兰《开展课堂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安全教育》,《家长》2022年第21期。
[3] 王羽西《生活语文新教材中安全教育内容的探析与思考——以四、五年级新教材为例》,《现代特殊教育》2021年第23期。
[4] 申继亮《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主要考虑与要求》,《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1年第9期。
[5] 李琪《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比较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6] 王丹阳《传统文化视域下校园安全教育探究——评〈教育安全论: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视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年第4期。
[7] 赵丹妮、王清芬、曾育松《“生命至上”视域下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年第11期。
[8] 王敏《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江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9] 陈妍娴《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现状与实现策略研究》,闽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10] 杜闽生《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策略探讨——评〈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年第3期。
[11] 石卫叶《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实践》,《平安校园》2019年第11期。
[12] 李维才、王现东《儒家安全观与当代青少年安全教育》,《济宁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13] 刘江旺《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14] 施建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安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科幻画报》2018年第8期。
[15] 张泽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