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2023-07-17石雅梅
石雅梅
摘 要: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浓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同时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古诗词 教学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03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知识以及文化有了一定认识基础。此时正是小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1.传统礼仪文化
礼仪文化一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内容,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道德要求人们尊老爱幼、敬畏自然万物,形成一定的道德修养,遵循社会规则,对事物和人更加包容,对社会秩序进行一定的调节。将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让其一生受益。
2.爱国主义精神
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将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修身、治国”一直是中华儿女对自身的要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中国人爱国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因此,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人民心中已经留下深深的烙印,关系国家的发展和命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小学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产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不断进取、开拓的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人民从没有停止奋斗,尤其是近代以来,在帝国主义的摧残下,我们的国家曾饱受磨难,但是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华民族重新站了起来,并且不断发展。这种刻在民族骨子里的奋斗精神正是当前时代所欠缺的,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小学生养成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
4.团结和谐的人际交往美德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重视人与人的和谐相助,主张以和为贵,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谦让、克制,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交际氛围。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养成沟通、协作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价值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古诗词作为傳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思想和情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古诗词字词优美、韵味十足,具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当前小学生学习的压力比较大,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辞藻优美,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中华民族具有灿烂的传统文化,并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已经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例如传统佳节、民风民俗、诗词散文等。通过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古诗词的学习是对我国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至今仍然影响着大众的思想。因此,在进行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时,一定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既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帮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1.更重视古诗词背诵,忽视学生的兴趣发展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将教学重心放在对古诗词的背诵上,让学生背诵全文、理解全文以应对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古诗词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探索更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没有形成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枯燥的学习让学生难以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学习的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的沉闷氛围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外,学生即使想要学习古诗词,但是受限于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
2.重视字词释义,未实施深层挖掘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古文的表达、写作方式和现代文学有较大的差异,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含义,让学生理解其内涵,以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受。但是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字面的释义,而忽视对创作背景以及思想情怀的讲解,没有对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这样的教学没有发挥古诗词的真正作用,破坏了古诗词的意境,学生也没有理解到古诗词的内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
3.教学方法比较枯燥
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名篇,内容比较丰富,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情境和情感。但是受限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大多数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古诗词教学中过度依赖课本,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没有对古诗词进行深入品鉴。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4.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古诗词教学的良好素材,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了教学效果。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教学的把控度不够,仅仅将教学当成任务,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对于古诗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没有深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只停留于表面,教学效果自然较差。
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引导着小学教学的整体走向,也规范着教学过程,通过对比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设计的目标,规范教学过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渗透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要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和学生现状,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石与源泉,明确规定要认识中华民族的精神,借鉴中华民族的人文智慧。在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风俗、传统节日、传统建筑、神话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所以,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内涵渗透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之中,使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贯彻。
例如,语文教师在设定《石灰吟》的课堂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让孩子们利用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的文化背景,体会诗人以物明志的个人品质。同时结合作者于谦的生平,对诗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体会作者在国家遭受危机时力挽狂澜的勇气,体会我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进而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古诗文中较多字词的含义和现代意义存在差异,且大部分古诗词文字较少,学习者较难在现有知识范围内对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产生具体联想,造成了古诗词学习效果不佳。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
例如,在古诗《枫桥夜泊》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查找与古诗内容有关的画面和音频资料,提供给学生欣赏,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并听与当时场景契合的声音,逐渐走进教师所提供的古诗意境之中。在多感官感受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体会姑苏秋天夜景的幽美以及诗中清冷与寂寞的意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诗的内容进行翻译,以此强化学生对于诗的内容的理解。在翻譯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对比,让学生可以对诗词情境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如对于“夜半钟声”的理解,教师可以普及古代打更的知识,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生活有一个深入理解,了解传统文化。
3.丰富古诗词的内涵
学生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能准确诵读、记忆和书写古诗词,还应熟悉古诗词作品中作者的个人经历、创作特点和写作背景等有关内容。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教师在讲授杜甫的古诗之前,应先对诗人杜甫的生平加以说明。首先,教师可以对其生平进行讲述。然后说明杜甫诗歌的格调以沉郁顿挫居多,善于写律诗、古体词等,不少诗歌内容都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不安定,以及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心。特别在杜甫晚年阶段,其诗的内容更能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关于诗人的具体经历,学生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古诗加以详细分析。
例如,在古诗《绝句》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该诗写于诗人准备前去赴任的阶段,根据古诗的意思,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并且明白写作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杜甫的古诗加以合理划分,帮助学生能够更有目标地学习古诗。同时把诗歌作者所处时期的文化背景、创作诗歌的具体经历等融入课堂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拥有众多的古诗词,蕴含着传统民俗、节日等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这些文化进行解读,然后将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因此,教师要具备足够的文化素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丰富古诗词的内涵,将古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递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在平常需要强化自身文化素养,有意识地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多参与外部的学习,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以此为教学活动打下基础。当教师拥有足够的传统文化基础时,再讲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时,就可以对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4.将古诗词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是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让学生阅读、理解、鉴赏更多的古诗词。因此在教学中要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探索、研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告别传统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不再固定教学流程,要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大胆想象,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可按照古诗词内涵、题材、类别,将其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此开展教学活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在策划活动方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合理地制定实践活动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全国古诗词诵读大会,在诵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断句水平,并感受经典古诗词的音韵;开展古诗词作业研讨会,对不同古诗词作者的创作风格、古诗词类型等内容展开交流分析;还可以举办古诗词基础知识竞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以及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在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意义。
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诗词时,可以结合传统节日,介绍传统文化习俗,将学生带入传统文化节日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和古诗词教学的融合。
总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传承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形成更加全面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昕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科教导刊》2022年第21期。
[2] 贺立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究》,《新课程》2020年第51期。
[3] 吴心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10期。
[4] 陶敬轩、俞爱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综述》,《现代教育科学》2022年第4期。
[5] 潘昕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集美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