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

2023-07-17余汇芸石洁琼毕忠松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余汇芸 石洁琼 毕忠松

摘要 传统村落是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象符号,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居环境改善是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徽州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且各有特色,但各村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各不相同。为了解徽州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建议,对传统村落进行分类,而后筛选出6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其保护和发展方式,并基于此提出保护发展建议,同时也对不同类型传统村落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徽州传统村落;乡村振兴;分类保护和发展;人居环境改善

中图分类号 TU 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2-023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2.053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izhou Traditional Villa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YU Hui-yun1,2,SHI Jie-qiong3,BI Zhong-song1,2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Anhui 245041;2.Huizhou Architecture Research Center,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Anhui 245041;3.Linan District Planning Center,Hangzhou,Zhejiang 311300)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and figurative symbols of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e,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izhou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each village is differ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izhou, this paper classifies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expert advice. Then, 6 typical traditional villages were selected for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i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were analyzed.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six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also reflects on how different typ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can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Huizhou traditional villages;Rural revitalization;Classified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Improve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基金项目 2018年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访问研修项目(gxgnfx-2018039);徽派建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HPJZ2022-04);黄山学院校科研徽文化一般项目(2021xhwh014);2021黄山市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1140);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9A0427)。

作者简介 余汇芸(1985—),女,安徽黄山人,讲师,硕士,从事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城乡人居环境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6-16;修回日期 2022-07-20

作为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不仅是聚落空间、传统民俗的载体,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巨系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年)》指出要统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但传统村落如何合理的保护发展,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却是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段德罡[1]将传统村落生活方式分为三类,指出由于空间与生活的不匹配,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常出现各种问题,应注意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度”。李伯华等[2]指出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存在耦合关联性,应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多要素的改造更新。王炎松等[3]则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需借助社会各界多元力量,并列举了4种保护与活化模式。Svensson[4]指出,对于特殊地区,保护遗产的有效途径是与原住民生活保持一致,并降低对旅游业的依賴程度。不同类型传统村落因其资源禀赋不同,保护和发展方式也有所不同。如何对不同类型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利用,充分发挥不同其优势,形成“以村养村”的良性循环,值得深思。

1 徽州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

历史上,徽州地区包括一府六县,如今虽分属安徽省黄山市(休宁、歙县、祁门、黟县)、宣城市(绩溪)和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却保存了大量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截至2022年,原徽州地区已收录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有324个(其中黄山市有271个),收录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有497个(其中黄山市有451个),如图1所示。

该地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相比国内其他地区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以宏村、西递为代表的徽州传统村落开始受到关注;2008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国首个跨省区)在此设立;2019年又升级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2020年黄山市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除此以外,黄山市还出台了多项措施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补充,如“百村千幢”工程、“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还建立传统民居产权转让机制[5],制定《关于“实施‘四千工程奋力崛起赶超”的行动方案》,实施“千名干部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工程,以党建带动乡村振兴[6]。然而,不同村落的遗存、特色各不相同,若采用同一方式保护利用必然起不到较好的效果。

2 徽州地区传统村落分类

学界对传统村落的类型划分还尚无统一规定,有些根据聚散关系,将传统村落分为集村与散村[7];有些根据形态,将传统村落分为串珠、中心、均衡、线轴、星点型[8];有些按照发展方向,将传统村落分为旅游发展、休闲健康养生、文物保护、生态博物馆、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型;有些按照村落突出特色,将传统村落分为传统建筑、村域格局、全面综合、民俗文化和历史积淀类[9]。而受区位、历史、文化、规模、居民保护认知度等多方面影响,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还各有不同。综上,笔者认为可将徽州地区传统村落分为特色型和一般型两大类,见表1。

3 徽州不同类型代表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

基于上述分类,笔者筛选出了6个代表性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这些村庄不仅都经过了5年以上的保护利用,在乡村振兴方面也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3.1 特色型

3.1.1 综合特色型传统村落——宏村村。

3.1.1.1

村庄概况。

宏村村,隶属于宏村镇,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南湖书院、德义堂、承志堂、乐叙堂等传统建筑四百余栋,牛形水系独具特色,与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10]。

3.1.1.2

保护现状。

该村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得比较早,成效也较好。1984年为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指导,就首次编制了宏村总体规划;1998年还编制了《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2006年,修改了《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保护规划》。宏村还制定了《黟县宏村古村落保护管理办法》《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对规划建设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整体风貌保护、重点保护地段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规定[11]。乡村振兴方面,该村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了现代服务业旅游集聚区,开发了系列民俗演艺节目,建成了蟠桃基地,培育了网络公共号,并以旅游扶贫帮助周边贫困村脱贫,出台了《实施“黟才计划”促进人才发展的若干政策》,开展了虞山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古水系生态修复,对村内基础设施也进行了提升,村落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3.1.1.3 现存问题。

①环境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游客随意丢弃垃圾、写生学生随意将洗笔水倾倒在自然水体、田地中,造成土壤、水体等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

②游客量过饱和,商业气息偏浓。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旅游聚集场所,不仅弱化了游客的体验感,也容易破坏当地文化,影响村民正常生活,不利于文化的传承;而随着商旅业的发展,主要街道上的原住民正逐步被外地商人替换,同质化的旅游产品、服务、小吃既不利于村落的长远发展,也减弱了村落的吸引力。

3.1.2 文化特色型传统村落——永丰村。

3.1.2.1

村庄概况。

永丰村,隶属黄山区永丰乡,也是第一批入选的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丰富,名人辈出,其既是“五四文学开拓者”文坛大师苏雪林的故乡,也是徽商巨头苏锡眉的生长地。村内保留了苏氏宗祠(六甲祠)、海宁学舍(苏雪林书房)、荆乐堂(苏雪林婚房)、耕礼堂(苏雪林故居)、五福庙(元代全石结构建筑)等众多古建筑,还有明代青山塔、希贤桥、牌坊群等。

3.1.2.2

保护现状。

永丰村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的原生态性,希望打造成“人文之乡”。通过前阶段规划建设以及旅游活动的开展,该村的农民生活、产业情况已逐渐改善,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历史风貌等均有了较大改善,沿河的传统铺地被修复,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也得到了及时修复。该村于2014 年成立了黄山区永丰岭下苏文化发展旅游资源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免门票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游客不仅没有了“高门票高回报”的心理,还能在体验丰富旅游活动(如采桑农事体验)的同时,追求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体验当地的农耕生活、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乡村振兴方面,该村从文旅融合、队伍建设、村企互助三个方面打造“党建+”模式,还将自然教育、团队建设活动引入,通过私塾体验、农耕活动、山间野炊、星空观测等方式让游人深入体验[12]。

3.1.2.3 现存问题。

①仅通过上述方式还不足以将该村浓厚的人文特色进行较好延续。

②传统建筑、环境要素保护方面,该村落实的还不够好,虽然海宁学舍和苏氏宗祠这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仍有很多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历史街巷、环境要素(如河流、树木、池塘等)尚未得到有效保護,更谈不上合理利用。其中一些建筑,因没有及时修缮都已经破旧不堪,甚至部分倒塌;村口的紫薇古树多次被盗,虽均及时追回,但未来开花难度则较大。

3.1.3 建筑特色型传统村落——南屏村。

3.1.3.1 村庄概况。

南屏村,隶属于黟县碧阳镇,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独具特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街巷长短各异、纵横交织,与30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共同形成了“建筑迷宫”;从村头到村尾长约200 m的中轴线上有宗祠、支祠、家祠共8座,形成了完整的祠堂体系,有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博物馆之称;南屏村还保存完整了72条古街巷、36眼井以及众多私家园林,历史环境要素独特,还是天然的影视基地。

3.1.3.2

保护现状。

南屏村前后经历了多次保护,如2002年,黟县编制完成《南屏古村落保护规划》;2015年,《關于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南屏村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立项;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关于南屏村古建筑群防雷工程项目》;2021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黟县南屏村古建筑群叶奎光堂修缮设计方案》。最终形成其以古祠堂群、古民居群、幽深街巷共同构成的独特建筑景观特色。乡村振兴方面,该村重点发展写生基地和民宿,通过“人才+乡贤”模式培育留住人才,以“环境监督长制+林长制+河长制”保护人居环境[13]。

3.1.3.3 现存问题。

①发展旅游虽提升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影响了部分村民的价值取向,改变了很多村民的生活习惯,为村落的保护带来很大的挑战。

②村中的一些节点景观在旅游旺季时,由于客流量较大,商机较多,已成为当地商人集体摆摊的场所,由于缺乏管理,对环境和视觉美感均造成了影响。

③疫情期间该村主打的写生基地和民宿产业均受到了较大影响,在保障疫情期间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对这类行业的金融支持的同时,也应考虑本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并通过新媒体提升营销效率。

3.1.4 景观特色型传统村落——唐模村。

3.1.4.1 村庄概况。

唐模村,隶属于徽州区潜口镇,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的美称,园林景观特色鲜明。村落沿溪而建,内部完整保存了传统的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如水口园林檀干园、4处清代祠堂、100多栋民居、太子庙、尼姑庵、八角亭、“同胞翰林”牌坊[14]。

3.1.4.2

保护现状。

唐模村于2004年由安徽省旅游集团保护开发,2005年逐步完成了檀干园清淤整治、许氏宗祠遗址恢复、水街长廊维修等工程,之后又陆续对尚义堂、太子塘、许承饶故居等进行保护开发,还与法国政府合作建设乡村度假酒店。乡村振兴方面,该村主要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三强化”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停车场、开展村落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经过多次保护修缮,唐模村景观环境有所提升。

3.1.4.3 现存问题。

①没有突出自身最具特色的景观环境要素,檀干园的吸引力和独特性还略显不足,其他相关的景观、环境要素还有待挖掘。

②乡村传统文化面临延续危机。如大部分青壮年村民外出务工,价值取向发生较大改变,传统文化无人继承;缺乏创新性人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难以共融。

③产业还有待提升。农业方面,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旅游服务业方面,缺少创意,未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结构,与周边旅游地的联系度也不够。

④部分公共设施还有待提升。如与周边其他景区的公共交通联系还不足,教育相关设施还不够完善。

3.1.5 产业特色型传统村落——卖花渔村。

3.1.5.1

村庄概况。

卖花渔村,隶属于黟县碧阳镇歙县雄村镇,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因村民基本靠卖花为生而得名。该村自唐朝开始就有制作盆景的传统,民间传说洪必信为祖师爷,《洪氏世谱》中也记载着该村植梅的历史。南宋后该村盆景制作技艺日趋成熟,明代卖花及盆景更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卖花渔村的盆景技艺也成为我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

3.1.5.2

保护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卖花渔村自1971年“徽梅”盆景被尼克松总统赞赏而走进大众视线;1995年加拿大旅行团专程到该村观赏盆景进一步促进了该村发展;之后该村坚持发展盆景产业,规模也逐步扩大,并以“盆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2005年至今,该村陆续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花卉盆景省级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优秀旅游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更在疫情期间成为黄山市最火的网红打卡点。乡村振兴方面,该村以“盆景+旅游”进行产业发展,除了线上线下结合进行盆景销售和旅游展示,打造梅花节,开展盆景研学,培养了一批徽派盆景技艺大师,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还完善了相关基础设施和盆景制作、销售相关的设施,将产业链扩展到附近的村庄[15]。卖花渔村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并行,探索出了一条“美丽经济”振兴之路。

3.1.5.3 现存问题。

①盆景的生产管理较为粗放,造型、技艺缺乏创新。现阶段卖花渔村的盆景在植物品种、花盆选择方面都还较为传统,没有根据不同人群、场合的需求层次有针对性地“量体裁衣”。

②盆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与周边花木生产大省相比,卖花渔村所处地域的经济实力、需求量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无论是在现代生产技术使用方面,还是在产能方面都不占优势。

③逢“花期”必堵,影响旅游通行。虽有直通村内的公路,但道路狭窄,每逢赏梅季就会排起长长的车龙,游客不得不步行5 km上山;即便进了村,村内停车场也无法满足大量的停车需求,影响游客兴致。但山多地少的卖花渔村并不适合建大量的停车场,也不适合过度拓宽车道。

④旅游人数瞬时增多造成环境压力。无论是公厕数量、垃圾处理的频率都略显不足。

3.2 一般型——碧桃村

3.2.1 村庄概况。

碧桃村,地处祁门县南端的芦溪乡境内,入选第三批安徽省传统村落。该村虽然古建筑遗存较少,但自然环境较佳,格局和整体风貌也保护得较好,特别是村口的古楠木林最具特色。

3.2.2

保护现状与问题。

该村现状主要对宗祠、部分民居进行了修缮,对水口林进行了保护。乡村振兴方面该村主要对人居环境进行了整治,并沿河建设了景观带。与特色型传统村落相比,该村在乡村振兴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①产业发展缺少特色。一产方面主要依托水稻、玉米、茶叶等传统种植业;二产虽有黑茶、茶油,但以手工作坊生产为主,产量较小且没有品牌附加值;三产方面,缺少区位优势,也缺少传统建筑,传统村落旅游优势较小。

②产业发展内生力不足。村内中青年大都外出务工,“空心化”现象严重;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较多,老龄化明显,这些现状都不利于村落的产业发展。

③缺少产业支撑,且因环境保护的需要,一二产发展受限,人才难以被吸引回村。

④村内建筑风格较为杂乱,村容村貌有待提升。

⑤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村民上山采茶必经的小桥由水泥枕木搭建,汛期存在安全隐患;位于阊江下游河畔,地势较低,防洪设施不完善,道路、农田、茶林都常被洪水冲毁;停水停电现象也时有发生。

⑥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教育文化设施还有待提升。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议

4.1 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徽州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其保护、利用和发展一直倍受重视,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却还在探索中,若因无序发展旅游而导致过商业化,则会破坏村落的传统文化及环境,应辩证地对待徽州传统村落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强调保护与发展间的统一,要以保护为主(即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生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多样性),开发为辅,在特殊时期(如疫情反复期)或自身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宁可缓开发,也不能破坏传统村落的风貌和特色。可以通过划分传统村落保护等级,按照由高到低的分级顺序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4.2 适度发展旅游业,将非物质文化与其相结合

开发徽州传统村落,首先必须挖掘文化内涵,以体现其独特性。可以根据其现有资源划分类别,如综合特色型、文化特色型、景观特色型等,划分适合开发旅游和不适合开发旅游的传统村落,进而再深度挖掘这些传统村落中所蕴含的各种隐性文化(如宗族、耕读文化、红色文化等),将传统村落风貌和非物质文化有机结合,形成能让人认知、感受和参与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帮助人们跨越时空界限,感受徽州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进而开发出各村独具特色的产业模式,合理地对徽州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利用,真正发挥它的特色及作用。

4.3 加强当地村民的参与性,带动当地经济

传统村落的特色是通过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来体现的。因此要凸显传统村落的特色,就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而乡村振兴的首要目的是带动乡村发展,提升村民的收入,传统村落是村民的,要实现传统村落的振兴,首先,尊重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及民俗习惯,尊重和听取村民意见,让村民有归属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才有内生动力;其次,要采取一些措施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吸引部分原住村民回村,如在开发过程中让村民入股、给予回归农耕生活的村民额外的补贴、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充分考虑村民利益,让当地村民能真正感受到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

4.4 分类引导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重点保护发展各类特色型传统村落,可以效仿黟县,以综合型传统村落为核心,联合周边其他传统村落发展其他相关的创新型产业,以达到“抱团”发展的产业高效益;对其他类型传统村落则根据其自身特色重点发展;对一般型传统村落则在保持其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主要完善基础设施,满足百姓生活需求,对遗存的传统建筑、构筑物、街巷空间等进行保留及部分更新,同时鼓励传统民俗民风的延续。如碧桃村,现阶段可在保护其生态环境、村落特色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发展安茶产业,逐步提升村民收入,在振兴乡村的同时保证传统文化的延续。

参考文献

[1] 段德罡.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6(1):32-33.

[2] 李伯华,李雪,王莎,等.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45(1):1-10.

[3] 王炎松,王必成,刘雪.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模式选择:以江西省金溪县四个传统村落为例[J].长白学刊,2020(2):144-150.

[4] SVENSSON E.Consuming nature-producing heritage:Aspects on conservation,economical growth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a forested,sparsely populated area in Swed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2009,15(6):540-559.

[5] 王甄,吴江海,史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以皖南徽州古民居为例[N].安徽日报,2021-05-20.

[6] 汪文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歙县答卷”[N].黄山日报,2021-08-20.

[7]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 梅耀林,汪曉春,王婧,等.乡村规划的实践与展望[J].小城镇建设,2014,32(11):48-55.

[9] 陈伟煊,储金龙,陈继腾.传统村落类型划分及活化引导策略研究:以黄山市 92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9):108-117.

[10] 屠李.皖南传统村落的遗产价值及其保护机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

[11] 施昳.旅游影响下宏村、西递村镇空间景观发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7.

[12] 市委组织部.黄山区永丰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动能[EB/OL].(2022-03-25)[2022-03-26].http://www.hsxfw.gov.cn/xfzx/ztzl/jzjstpgj/9000296.html.

[13] 韩丹妮,黄俊.安徽黟县:新民宿让古村落焕发生机[EB/OL].(2020-10-15)[2022-03-26].http://ah.rmsznet.com/mobile/new-list.html?id=222754&menuId=637&areaCompanyId=58.

[14] 肖波.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15] 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 振兴之花香溢远[EB/OL].(2022-01-22)[2022-03-26].http://nync.huangshan.gov.cn/tpxw/8986169.html.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