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物流联盟构建与协作机制研究

2023-07-17张中华

物流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应急物流联盟运行机制

摘  要:疫情、极端气象灾害、地震等突发事件给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应对频发的灾害事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应急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在分析应急物流联盟的特点、构建应急物流联盟的意义及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应急物流联盟构建的关键因素。为确保联盟高效运行,文章从快速响应机制、业务协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及激励机制四个维度设计了一套应急物流联盟运行机制。

关键词:应急物流;联盟;构建;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5.020

Abstract: Epidemics, extrem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earthquakes and other emergencies pose serious challenges 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How to effectively respond to frequent disaster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departm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alliance, the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alliance construction, the key factor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alliance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alliance, this paper designs a set of emergency logistics alliance oper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rapid response mechanism, business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 allianc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長期以来应急物流属于公共管理事务,由政府主导并提供资金支持。面对多变复杂的应急事件,特别是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应急事件呈现散发、多发趋势。如果完全依靠政府统筹应急物流,财政支出将十分巨大,且很难及时响应应急需求。考虑到应急物流具有发生地的不确定性、时间的紧迫性、物资需求的分散性等,在应急物流组织体系中如何充分吸纳社会上的物流资源,借助其专业的物流组织能力及分布广泛且大量的物资储备,实现快速、柔性化运作的应急物流组织,达到提高应急物流运作效率、降低应急物流运作成本的目的,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应急物流联盟应运而生。

1  应急物流联盟的特点

应急物流联盟是指为了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由政府为主导、相关企业参与(包括政府、军队、地方运输企业、物流中心、物资储备库以及快递公司等),围绕应急物资的采购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组织、存储管理及物流系统优化等活动而形成的一种自适应能力强的柔性化组织模式。应急物流联盟的目标是在高效完成应急物资转移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社会资源,降低应急物流运作成本。

1.1  弱经济性

应急物流联盟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临时性非经济组织。政府通过契约将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虚拟合作组织。该组织的中心任务是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快速控制应急事态。应急物流联盟成员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不计企业得失、不以获得经济回报为目的,具备承担部分政府职责的功能。应急物流联盟的形成并不伴随参与者的资本转移,联盟成员之间是完全的非产权关系,不具法人资格,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经济组织。应急事件之外联盟成员可以正常开展经营业务,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可见应急物流联盟具有显著的弱经济性。

1.2  高时效性

应急物流联盟具备将来自不同参与者的核心能力进行分解并根据需要进行快速整合的能力。当应急事件发生时,应急物流联盟迅速转变成为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围绕应急救援快速组织运输、仓储、配送、快递服务等业务,能根据应急求援需要进行动态重构和调整。一方面应急联盟可以凭借“强强联合”的方式提供强大的应急物流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其分布广泛的物资储备开展就近救援,提供及时、高效的物流服务。

1.3  轻资产性

传统应急物流管理由政府主管,应急部门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站点,购置数量庞大的应急物资做好救援准备,而且应急物资在储备期内容易变质,需做好维护和定期更新,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维护成本和资金损失。应急物流联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散的物流资源开展应急救援,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政府只需做好联盟的日常组织与管理,不必再储备大量的应急物资。因此,应急物流联盟对于政府而言是一种轻资产运作模式。

2  构建应急物流联盟的意义

2.1  提升应急救援水平

应急物流联盟是域内优质企业形成的虚拟组织,其成员在不同领域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优势,能根据应急事态发展变化,快速整合联盟参与方的资源,发挥各个参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应急物流联盟的救援服务水平。应急事件发生时,联盟成员能借助联盟伙伴的专业优势、资源优势、网络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高应急物流服务水平。

2.2  降低应急物流投资风险

应急物流联盟可以减少政府在应急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降低应急准备的投资风险。传统政府主导型的应急物流体系需要庞大的物资储备,而且大量的应急物资会因编制和过期成为沉没成本。应急准备的高投入与应急事件的低概率,决定了政府主导的应急物流体系具有较大的投资不确定性。通过构建应急物流联盟,政府和联盟成员共同承担应急物资储备带来的不确定性,降低应急物流投资风险。

2.3  提高应急物流运作效益

应急物流联盟不仅可为应急救援“一条龙”式的综合性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能消化联盟成员的库存。应急事件发生时,政府根据应急事件需要,面向联盟成员进行大批量的应急物资采购、运输及仓储服务,相关企业可以借此消化产能过剩的库存和闲置的物流资源,并从中获取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政府也会对联盟参与组织进行政策及税收减免方面的补偿,联盟成员可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支持。参与应急救援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通过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可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

3  应急物流联盟构建原则

3.1  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应急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决定了组建应急物流联盟既要考虑非常态情况下联盟成员的应急动员与组织的能力,又要兼顾联盟成员常态准备,做到以应急救援为主,坚持常态预防与非常态组织相结合。在常态时,联盟成员应具备未雨绸缪、主动作为的意识,积极配合联盟成员开展应急调度演练,做好应急预案准备,提升应急能力。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联盟成员需具备强大的应急物资动员与调度能力,能在应急救援中真正发挥其作用。

3.2  敏捷性原则

敏捷性是应急求援的第一要务,要求应急物流联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所需的应急物资,并在第一时间将所需物资送达救援点。应急物流联盟的组建既要考虑每一个联盟成员的敏捷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也要考虑联盟整体的快速动员与组织能力。联盟成员要能够根据应急环境和任务动态变化迅速进行应急物流供应链的重组和优化,确保应急物资的高效、及时送达应急救援地,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3.3  协调性原则

应急物流联盟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联盟中各个节点的运作效率,也取决于节点间关系和运作是否和谐。协调一致是合作联盟发挥最佳应急效能的前提,是应急物流联盟的内在要求,决定了联盟整体应急能力与效率。协调性由各参与者在业务协作过程中的同步性、装备兼容性、资源互补性与目标一致性等方面构成。组建应急物流联盟时不仅要考察成员的业务能力,对成员间的協作配合能力也要给予足够重视。

3.4  动态性原则

在应急环境下,突发事件发展趋势及应急求援所需物资种类与数量具有不确定性,各类信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构建应急物流联盟要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应急救援的影响,并能根据事态发展进行动态调整,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应急物流联盟组建后要充分评估联盟成员响应应急事件的时效性和主动性,及时对联盟成员进行评价与考核,对不能胜任应急救援任务的成员要及时作调整,确保联盟具有强大的应急物流运作能力。

4  构建应急物流联盟的关键因素

4.1  联盟成员的选择

应急物流联盟的运作伙伴是具有参与应急救援意愿、拥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个人、企业与社会组织。联盟成员利用其所拥有的技术、物资和储能与运力资源参与到应急救援,能够根据应急救援要求迅速进行组织动员,因此选择合适的成员是建立应急物流联盟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应急物流任务的成败。由交易费用的理论,反复更换合作伙伴会产生更多的交易费用和学习成本,因此应急物流联盟伙伴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其自身应急救灾的能力,又要兼顾长期合作的意愿与可能性,还要关注联盟间协调和优化组织的能力。

4.2  应急物资转运节点选址

为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安全转运,必须在突发事件附近或事发地内部建立应急物资集散地或配送站。外部运入应急物资通过大型运输车辆,大批量、长距离运输至配送站点,之后再用小批量、多品种的配送模式送达救援点。此外,对应急物资进行暂时储存分拣,也需要在转运节点进行。因此应急物资配送站和区域应急物资配送中心的选址显得十分重要。考虑到应急事件发生的概率及特点,要形成多层次、分类型、整体协同的转运节点布局。合理的转运节点选址可以优化整个应急物流联盟的流程,对于提升应急救援效率,降低应急物流成本十分重要。

4.3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建设

应急物流联盟运作必须依赖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本身并不进行物资生产、储存、运输等具体的业务,主要负责信息收集与处理,对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目的是使整个应急供应体系高效有序的运作。在平时状态,指挥中心主要负责救灾物资的管理储备、预测各级各类救灾物资需求、规划救灾物资配送路线以及救灾物流中心设置等工作。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其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性,要在技术支持、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

4.4  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搭建

信息交流平台是指挥调控应急物资流向和流量的神经中枢,是应急物流联盟协同运作、开展应急准备的必备条件。信息平台要能准确收集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处理和传输信息要迅速、可靠,并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性灾害建立应急物流组织指挥的辅助决策系统。应急物流信息平台还要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建立应急物流运载工具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建立应急物流预案数据库,构筑应急运输方案自动生成的应急物资运输调度平台,以及基于GPS、GIS的应急物资运输监控平台等。

5  應急物流联盟运行机制

应急物流联盟突破了物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边界,牵涉众多参与方。建立联盟协同联动机制是开展应急救援的制度保障。应急物流联盟运行动机制是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下,以满足应急物流需求为目标,由快速响应机制、业务协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构成的自动调控系统。

5.1  快速响应机制

应急物流联盟需在短时间调集人、财、物、信息资源,为应急事件提供快速救援所需的各类物资。快速响应(QR)是应急物流的本质属性。如何确保供应链的成员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迅速作出“接警—反应—行动”系列动作,对应急救援十分重要。要学习和借鉴敏捷供应链与“拉式”供应链管理理论,建立应急物流联盟快速响应调控系统,增强对突发性应急事件需求的适应能力,促进区域间应急物资高效调度,提高应急物流联盟的效率。

5.2  业务协作机制

业务协作机制是保障应急物流联盟运作效率的关键,也是应急物流联盟高效运行的前提。应急事件发生时,要避免各行政区划隔离、行政管理相互推诿、应急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现实问题。业务协作机制对平衡应急物资需要、理顺应急物资中转流程、确保应急物资集散与送达业务十分必要。根据应急物流特点,可建立基于应急物流联盟功能单元为任务粒度的应急物流供应链协调机制,根据多智能技术(输入—处理—输出)模块协调平衡各方业务链,达到联盟协同整体最优的目标。

5.3  利益分配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时,联盟成员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应急救援,除付出较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外,还需占用企业正常经营的时间。因此在疫情结束后,政府要对参与各方进行补偿和奖励。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维护好应急物流联盟的稳定性是对应急物流联盟的重大考验。要对比分析直接外包模式和物流合作伙伴模式下各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差异,将相关委托—代理模型与单委托人—多代理模型相结合。要建立利益分配反馈机制,了解联盟成员的合理关切,化解因利益分配不公而导致的消极情绪。

5.4  激励机制

各方融入应急物流联盟的动力一方面来自联盟成员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来自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后实现自身利益的动机。政府要通过税收、补贴、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应急救援。政府和应急物流联盟成员应相互协作、相互激励,避免相互割裂、相互推诿。要借鉴“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的激励模式,建立基于社会责任的应急物流联盟激励机制,实现应急物流效能最大化。

6  结束语

应急物流运作效率事关国计民生,意义十分重大。将社会物流资源纳入应急物流体系对提高应急物流的柔性、降低运作成本具有显著效果。应急物流联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实质是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市场自组织将社会物流资源纳入到应急救援中,充分发挥其专业化、信息化、快速化的专业优势,促进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应急物流联盟自组织演化过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建立精准、有效的保障机制,才能使协同功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韩秋露,孔昭君. 集成动员的组织模式[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3):93-102.

[2] 薛晓芳,梁伟静,李晓智. “大数据”背景下的协同物流生态系统研究[J]. 价格月刊,2016(4):63-67.

[3] 朱昌锋,李海军,等. 虚拟应急物流体系协同的运作机理及耦合性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4(8):54-56.

[4] 曾明华,王吟松,杨晓光. 供应商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50(4):18-23.

[5] 冀巨海,张锐芳. 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绩效评价[J]. 物流技术,2014,33(1):130-132.

[6] 贺纯纯,林倩,王应明. 基于ANP-TOPSIS方法应急物流外包商的评价与选择[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1):93-95.

[7] 张中华. 应急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及效果评价[J]. 商业时代,2012(7):35-36.

收稿日期:2022-11-14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零售背景下物流生态圈构建与协作机制研究——以苏南为例”(2018SJA0833);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专项课题一般项目“无锡市智慧物流产业生态构建研究”(22XTB-76)

作者简介:张中华(1977—),男,湖北荆州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及供应链管理。

引文格式:张中华. 应急物流联盟构建与协作机制研究[J]. 物流科技,2023,46(15):83-85.

猜你喜欢

应急物流联盟运行机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