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黎话亲属称谓
2023-07-17黄思晓
黄思晓
摘 要:电白黎话亲属称谓具有以下特点:在音节方面,双音节词占优势地位,但保留着较多的单音节词;在语素方面,保留着最为核心的亲属称谓语素及保留了少量现代汉语较为少用或不用的语素;在构词方面,存在一种特殊的音变构词法;在语用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从他称谓现象。
关键词:电白黎话 亲属称谓 音节 语素 语用
电白是广东省茂名市辖区内的一个沿海县级行政区,区内分布着多种方言,有粤语、闽语、客家话、旧时正话等。其中闽语是电白区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当地人称之为“黎话”或“雷话”。本文所说的电白黎话即是当地的闽语,属于雷州闽语的一支。
亲属称谓历来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的研究成果颇多。然而,关于电白黎话亲属称谓研究的成果较少,在我们搜索的范围内只见两篇论文。其中黎海情的《雷州话中的亲属称谓》选取雷州话中的一些特殊亲属称谓进行分析,归纳出雷州话亲属称谓的一些特点。[1]因为电白黎话隶属于雷州话,所以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白黎话亲属称谓的某些特点。甘于恩的《广东茂名地区方言亲属称谓研究》将广东茂名地区的方言,主要是粤、闽、客三种方言与广州话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研究,揭示茂名地区亲属称谓的主要特点并探究其所反映的社会关系。[2]这篇文章多次提及电白黎话,但其旨在揭示茂名地区亲属称谓整体的特点,对电白黎话亲属称谓并不做重点的描述与分析。
电白黎话是电白地区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本文以电白黎话亲属称谓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电白黎话亲属称谓的特点及探求电白当地的社会文化特征。
一、亲属称谓的特点
为了较为全面地展示电白黎话亲属称谓的特点,本文收集较为常用的亲属称谓,并按照辈分尽可能分析其音节、语素、语用等情况(如某些语素或词没有合适的本字、俗字,用“□”表示)。
(一)祖辈
祖辈亲属称谓见表1。
祖辈亲属称谓面称与叙称基本一致,其中双音节词占多数。
语素“公”既能独立成词,亦能组合成词。独立成词的“公”是对祖父的称谓,组合成词时多是对男性祖辈亲属的称谓,如“伯公”“叔公”“公爹”等。有音無形的语素“□am55”多用于对女性祖辈亲属的称谓,如“伯□am55”“叔□am55”等。语素“爹”在现代汉语中多是作为对男性亲属的称谓,但在电白黎话中“爹”可用于对女性祖辈的称谓,如称呼外祖母为“爹”或“母爹”。
(二)父辈
父辈亲属称谓见表2。
电白黎话父辈亲属称谓中,大部分亲属称谓面称与叙称相一致,少部分不相一致。面称与叙称不相一致的亲属称谓主要是对父母亲的称呼以及对配偶父母亲的称呼,如面称岳母为“妈”,叙称岳母则为“婆爹母”。词语的音节数量有以下四种形式: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大部分是单音节词,如“叔”“婶”“姑”“丈”等,少部分是双音节词,如“家翁”“家婆”“姨丈”等。三音节词有“翁爹□??22”“婆爹母”,四音节词有“翁爹公仔”。
其中保留了最为核心的亲属称谓语素“伯”
“奶”“叔”“婶”“姑”“姨”等。有音无形的语素“□tsia31”与前缀语素“老”组合成词,“老□tsia31”是对母亲的叙称。
电白黎话称呼父母亲的姐姐都为“奶”,称呼父母亲的姐夫都为“爹”。如需指明是父亲的姐姐还是母亲的姐姐,口语中会迂回解释,如说“爸/妈厝边奶(爸爸/妈妈家那边的姨妈)”,书面语中则用“内”“外”加以区分。“内奶”为父亲的姐姐,“外奶”则为母亲的姐姐。“爹”同理。
电白黎话面称父母亲的称谓有很多,除了常用的“爸”“妈”外,还可以用“哥”“叔”“爹”来称呼父亲,用“嫂”“姊”“姨”“婶”来称呼母亲。这种现象为偏称现象。“所谓‘偏称就是不按原来称呼而改为别称”,李如龙认为,“偏称原本是为了回避‘八字相克的,儿子命大‘克父,只好降低父亲的辈分,让儿子称他为哥,相应地称母为姐。后来扩大化了,为了使贵子容易养活,欺骗‘无常,在称谓上权作胞弟,甚至权作外人。于是让儿子称父母为哥、姐,甚至直呼其名”[3]。电白黎话亲属称谓偏称现象的出现一般是对应的,如称呼父亲为“哥”,则称呼母亲为“嫂”或“姊”;称呼父亲为“叔”,则称呼母亲为“婶”。但也有例外,如有些家庭会称呼父亲为“爸”,而称呼母亲为“姨”。这种例外现象出现的具体原因不详,需进一步考察。
除了偏称现象外,电白黎话亲属称谓还存在“从他称谓”现象。胡士云认为,“从他称谓是指在称呼亲属时,不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而依从他人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的现象。从他称谓的方式和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从他称谓有从父称谓、从母称谓、从子称谓、从夫称谓和从妻称谓等”[4]。由表2可知电白黎话当面称呼配偶的父亲为“爸”,当面称呼配偶的母亲为“妈”,此为从妻称谓和从夫称谓。
电白黎话严格区分长幼,因长幼不同,称谓亦不相同,如普通话中母亲的姐妹都称为“姨妈”,而电白黎话称呼母亲的姐姐为“奶”,称呼母亲的妹妹则为“姨”。语素“爹”“奶”用于比父亲或母亲年长的亲属称谓以示其长,如称呼比母亲年轻的舅舅为“舅”,称呼比母亲年长的舅舅则为“舅爹”,其配偶分别称呼为“妗”和“妗奶”。
(三)平辈
平辈亲属称谓见表3(空格处表示该亲属关系无相对固定的称谓或对其直呼其名)。
电白黎话平辈亲属称谓中,对于没有血缘关系而有姻亲关系的亲属,面称时一般是直呼其名,如妻子称呼丈夫一般是直呼丈夫的名字。对于兄弟姐妹,不管是亲兄弟姐妹还是堂表兄弟姐妹,面称时一般称呼“哥/姐/弟/妹”或采用“名字+哥/姐/弟/妹”的方式称呼,甚至直呼其名。但是叙称时仍保留较为传统的称呼方式,较能体现亲属关系。
电白黎话面称中,有相对固定形式的称谓基本都是单音节词。而在叙称中,双音节词占大多数,另外还有单音节词、三音节词以及四音节词。叙称丈夫的“□??22”为单音节词;叙称姐妹配偶、丈夫姐姐及丈夫妹夫的为三音节词,如“大姊哥”“大娘姊”“细姑丈”。四音节词多集中于对堂兄弟姐妹的叙称中,如“叔伯老兄”“叔伯大姊”等。
电白黎话平辈亲属称谓保留了少量现代汉语较为少用或不用的语素,如“妗”“姊”“”等。
妗:《说文解字》妗也。一曰善笑皃。从女今声。火占切。《集韵》巨禁切,音。俗谓舅母曰妗。
姊:《说文解字》女兄也。从女声,将几切。
:《集韵》滂模切,音铺。女字。
用作对丈夫叙称的语素“□??22”,是电白黎话较为常用的词缀。陈云龙、郑惠佳曾指出语素“□??22”可附在某些名词性词根或短语后面,表示男性或职业男性[5],如表2中的“翁爹□??22”则是对岳父的叙称。
由表2及表3可知,电白黎话叙称父母亲为“老个”“老□tsia31”,称呼亲兄弟为“老兄”“老弟”。这四个称谓的构词形式是比较典型的附加式构词。“老”意义虚化,成为前缀语素,与语素“兄”“弟”组合成词。甘于恩认为本土闽语前缀“老”不用于直系的同辈宗亲称谓,并推测“老弟”一词可能是方言接触的结果,较大可能借自客家话。[6]
从表3中我们能看到两个特殊的亲属称谓,“偷猫”和“偷狗”。“偷猫”“偷狗”即连襟称谓,“偷狗”称呼妻子的姐夫,“偷猫”称呼妻子的妹夫。
电白黎话亲属称谓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构词法,即音变构词法。“音变构词指通过基础词音节中音素的变化构造意义有联系的新词。依汉语音节声、韵、调三要素,音变构词可以分为变声构词、变韵构词、变调构词三种简单的类型。还有的音变构词涉及声、韵、调中两种以上音素的变化,这是更复杂的类型。”[7]表1中称呼祖母为“妈”,语音为“ma31”,表2中面称母亲为“妈”,语音为“ma55”,此只涉及调值的变化,为变调构词。表3中称呼哥哥为“哥”,语音为“ko55”,称呼姐夫为“哥”,语音为“ko33”,也只涉及调值的变化,此也为变调构词。表1中称呼外祖母的“爹”,语音为“ti?55”,表2中称呼伯父的“爹”,语音为“tia55”,此只涉及韵母的变化,为变韵构词。
普通话为表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将叔伯的孩子称为“堂”兄弟姐妹,姑舅姨的孩子称为“表”兄弟姐妹,“堂”为亲,“表”为疏。而电白黎话称叔伯的孩子为“叔伯”兄弟姐妹,称姑舅的孩子为“表”兄弟姐妹,称姨母的孩子为“襟”兄弟姐妹。相对于“襟”亲属关系,“表”的亲属关系更为亲近。电白黎话方言区流行的这样一句话“姑舅姐妹骨头亲,两姨姐妹路头人”,便能说明这种相对亲疏的亲属关系。
电白黎话亲属称谓中由姻亲关系产生的平辈亲属称谓多从子称谓,如丈夫跟随着孩子称呼妻子的姐姐为“奶”。不过在电白黎话中,大部分的从子称谓并不完全等同于孩子对相关亲属的称呼。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如孩子称呼丈夫的哥哥为“爹/伯爹”,而妻子称呼丈夫的哥哥则为“大伯”。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电白黎话的从子称谓现象,见表4。
由表可知,大部分姻亲关系平辈之间的称谓与对父辈的称谓,其核心语素一致。但对父辈的称谓强调的是辈分,而姻亲关系平辈之间的称谓更强调长幼次序。因此,姻亲关系平辈间的称谓常在子辈对父辈称谓的基础上加修饰语素“大”“细”表长幼次序,“大”表长,“细”表幼,如称呼妻子的哥哥为“大舅”,称呼妻子的弟弟则为“细舅”。
如需表示次序,则需要在长幼的基础上再进行排行。一般是在称呼前面加“大”“(第)二”“(第)三”……“细/晚”。排行第一的在称呼前面加“大”,如“大大嫂”“大小妹”等; 排行末尾的需要根据辈分在称呼前面加“细”或“晚”,平辈及晚辈用“细”,如“细大嫂”“细妹仔”,长辈用“晚”,如“晚公”“晚叔”等;排行中间的则需要在称呼面前加“(第)二”“(第)三”……,如“(第)二大嫂”“(第)二小妹”等。
(四)子辈及孙辈
因为电白黎话子辈称呼与孙辈称谓较少,且存在重合现象,故将子辈称谓与孙辈称谓放到一起讨论。子辈及孙辈亲属称谓见表5(不列举面称及其音标)。
如需当面称呼子辈或孙辈,电白黎话通常直呼其名。但有些父母称呼小儿子为“弟”,小女儿为“妹”。如一个家庭中儿子只有一个,或女儿只有一个,也会称其为“弟”或“妹”。面称孙辈时情况类似,用“弟”或“妹”来称呼最小的男性或女性孙辈亲属或家庭中唯一的男性或女性孙辈亲属。
电白黎话子辈及孙辈亲属叙称中,大部分是双音节词及三音节词。称呼儿子的为单音节词“仔”。
电白黎话用“新妇”叙称儿媳妇,“新妇”是个古语词。“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大约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新妇一词,用來指称儿媳。”[8] “马郎”旧指苗、彝等族女子未婚前的情人,电白黎话用“马郎”作为对女婿的称谓。电白黎话侄甥孙称谓之间没有明显的辈分差异,只有内亲与外亲的区分。“孙”与“外甥”的区别在于,“孙”表内亲,“外甥”表外亲。如称呼兄弟及儿子的孩子为“孙”,称呼姐妹及女儿的孩子为“外甥”。
二、结语
在音节方面,电白黎话亲属称谓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地位,符合汉语双音节化的发展趋势。但相较于普通话,其保留着较多的单音节词,如“公”“叔”“婶”“姑”等。
在语素方面,电白黎话亲属称谓保留着最为核心的亲属称谓语素,如“叔”“婶”“姨”“舅”等,其还保留了少量现代汉语较为少用或不用的语素,如“妗”“姊”“”等。
在构词方面,电白黎话亲属称谓存在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即音变构词。具体包括变调构词及变韵构词,“妈”“哥”便是通过改变声调构成新的词语,“爹”便是通过改变韵母构成新的词语。
在语用方面,电白黎话亲属称谓存在从他称谓现象。具体包括从妻称谓、从夫称谓及从子称谓。如丈夫称呼岳母为“妈”为从妻称谓,妻子称呼公公为“爸”为从夫称谓,父亲跟随孩子称呼妻子的姐姐为“奶”则为从子称谓。
在文化方面,电白黎话亲属称谓体现着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等特点。电白黎话方言区宗法观念浓厚,内亲外戚泾渭分明,从亲属称谓中便能看出关系的亲疏远近,如“孙”表内亲,“外甥”表外亲。另外,由于古代舅权制的遗留,电白黎话亲属称谓体现着“姑舅亲,姨表远”的亲属关系。如姑舅的孩子为“两表”兄弟姐妹,而姨母的孩子则为“两襟”兄弟姐妹。相对来说,“表”表亲,“襟”表远。电白黎话方言区的人们尤其重视长幼排行。不管是长辈还是平辈,从称呼语中就能知道称呼者与被称呼者的辈分长幼:“爹”“奶”“大”等表长,“细”“小”等表幼。
参考文献:
[1] 黎海情.雷州话中的亲属称谓[J].怀化学院学报,2015(8):109-111.
[2] 甘于恩.广东茂名地区方言亲属称谓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3):32-37.
[3] 李如龙.福建方言[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207.
[4]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8.
[5] 陈云龙,郑惠佳.广东电白沙院黎话记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66-72.
[6] 甘于恩.方言与亲属称谓[M]//廖小曼,甘于恩.汉语亲属称谓问题与岭南语言资源.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9:3.
[7] 孙玉文.略论汉语音变构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4-58,63.
[8] 陈满华.现代汉语方言儿媳称谓考察[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