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领

2023-07-17苏琳

种子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产高效玉米

苏琳

摘    要: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含科学选择良种、精细整地、培肥地力、规格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机械收获等技术要领。推广集成因种配套技术要领,把农机、农艺精细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玉米的生产品质、产量和种植效益。

关键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8-0050-04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苏 琳(1973—),男,汉族,陕西韩城人,专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宣传、培训和推广。

玉米是韩城市区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养殖牛、羊、猪、鸡等畜牧业的主要饲草、饲料来源。随着国家重视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和玉米多用途产业发展,区域玉米种植面积、玉米生产效益的势头向好,玉米品种的种植种类也由单一的玉米生产发展到目前的鲜食玉米、青贮玉米、耐密玉米、籽粒机收玉米等,年推玉米品种多达30余个。推广多元化玉米种植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畜牧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科学选择玉米良种技术

要选择区域农业部门发布的玉米品种布局中的主推品种。这些区域化主推品种已在本地经过引种试验筛选、区域展示、大田生产示范,是审定通过适宜区域种植的品种,及优中选优的品种。韩城高水肥地应选用陕单609、京科968、郑单958、伟隆128、陕单650、榆单808、渭玉1838、雪糯100等玉米品种;中等肥力田应选用浚单20、陕单620、陕科9号、渭玉301、陕科10号、三北63、陕单808、惠民6202、凌科516、黑糯1号等玉米品种。对种植规模大、集中连片的田块,可种植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的陕单650、陕单636、陕单620等品种。

要购买正规包装品种,市场经营玉米品种正规包装标有品种名称、种子纯度、种子发芽率、适宜密度、栽培管理技术、产地、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生产年月、生产商名称、审定编号、联系方式等内容。不宜购买散包装和标牌标识不全的种子。

购买种子时应向经营者索要发票或购种凭据,并仔细查看发票上的记载是否与实际购种情况符合。要妥善保存发票、包装袋、标签,最好能保留一定数量的种子,以便发生纠纷时,能够提供原样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和鉴定。

2 玉米播种前精细整地技术

玉米播种前精细整地可以平茬、灭茬、除草,疏松地表、加深活土层,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灭绝土壤中病菌、虫卵、杂草种子,达到土壤上松下实,加速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促进养分的分解转化。机械精细整地后,可清洁田园,达到地平、无杂草、无秸秆、无杂物、无土块、土松、土碎、地细,满足玉米播种要求,为播全苗和玉米苗期健壮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玉米田间培肥地力技术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消耗养分多。充足的养分贮备和持续供应,是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的重要条件。玉米培肥地力一般要遵循施足基肥、适量种肥、早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攻粒肥的原则。

3.1 施足基肥

施基肥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结构和营养物质贮备,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基肥一般在玉米播种前结合机械整地深施生物有机菌肥,用量控制在600~900 kg/hm2,同时一并施入45%脲基硫酸钾控释肥(15-15-15)600~750 kg/hm2,满足玉米生长发育肥力需求。

3.2 适量施用种肥

夏玉米施种肥可以促进玉米苗快发稳长,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作用。玉米种肥一般选用酸碱度适中、对种子无烧伤腐蚀作用、不影响种子发芽出苗、肥效快、容易被幼苗吸收的速效氮肥,一般种肥用量为60~75 kg/hm2。

3.3 玉米分期追肥

玉米是一种需肥较多和吸收较集中的作物,要获取7 500 kg/hm2产量目标,一般要追施玉米攻秆肥、攻穗肥、攻粒肥,同时保证拔节期追肥量占整个玉米需肥量30%、大喇叭期追肥量占50%、授粉后期追肥量占20%。在玉米拔節期追施尿素105~150 kg/hm2,可以促进玉米根、茎、叶的生长,促进雄穗、雌穗的生理分化进程;大喇叭口期追尿素150~225 kg/hm2,可促进雄穗、雌穗生理分化、同步生长,提高叶片光合物质积累和输送作用,增强籽粒物质的积淀;在授粉后期追施尿素75~150 kg/hm2,可补充植株营养物质供应,保障和延长穗上部叶片的持绿性和叶片功能期,防止植株早衰,起到保粒、增粒重、提高产量的作用。

4 玉米规格机械播种技术

4.1 玉米播种前晒种

玉米播种前选择晴朗的天气,在地面铺一块大小适宜的棚布,把种子均匀地摊在棚布上,摊晒种子厚度为5~10 cm,间隔几小时上下翻动,连续翻晒、晾晒种子1~2 d,通过紫外线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病菌,促进种子后熟和酶的活动,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能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苗率、保苗率和壮苗率,达到玉米出苗快、出苗整齐一致。

4.2 应用种子包衣技术

玉米播种前选用17%种衣剂13号,按药种比1∶40的比例,将种子和种衣剂通过专用包衣机械或人工的途径在种子外面均匀包裹一层药剂。包衣种子播入土中后,种衣剂会在种子周围形成防治病虫的保护屏障,消毒种子和防止病原菌侵染,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对玉米黑穗病有特效,兼治玉米茎腐病及缺素症。种子包衣可促进种子生根发芽,刺激植物生长,提高玉米产量10%左右[1]。

4.3 播种前做好种子发芽试验

播种前做好发芽试验是确定播种量、保全苗的有效技术措施。发芽试验的方法是从种子中随机取出发芽试验用种200粒,人工将200粒种子分别单粒点排在湿润的2个沙盘中,覆盖沙土2~3 cm,有恒温箱的放在20~30 ℃的恒温箱内发芽,也可将沙盘置于温室塑料大棚内。每天补充水分1~2次,防止沙土风干影响种子吸水。到第7天分别数出沙盘中发芽的种子,然后用发芽种子数除以供试种子粒数乘以100%,计算出种子发芽率。依据种子发芽率就可以推算出播种用种量。

4.4 玉米的适宜株行距配置技术

玉米株行距配置技术是构建合理玉米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个体和群体协调生长的有效途径,生产上大多采用等行距机械化种植模式,普遍应用推广玉米株型紧凑、穗上叶片上冲、茎叶夹角小的耐密型品种。等行距机播优点是植株分布均匀,同时吸水、吸肥、采光平等,一般平均行距60 cm,平均株距控制在22.2~24.7 cm,留苗密度为67 500~75 000株/hm2。

4.5 机械精量播种技术

玉米机械精量播种的显著特点表现为播种进度快、效率高,有利于夏玉米抢时早播。机播种子直接播种在湿土上,抗旱保墒,覆土深浅一致,可以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机械精量播种还可以节省用种,并能使种子分布与规定的行、株距一致,保苗率高,易达到合理密植的要求。

4.6 玉米机械播种深度

玉米机械精量播种深度一般在3~4 cm,有利于早出苗,易培育壮苗。秸秆还田地块由于地表土壤疏松、墒情差,机播时应适当播得深一些,一般在4~5 cm为宜。玉米种子由于芽鞘短而软,出土能力弱,不宜过深,覆土也应适当浅一些。

4.7 玉米机械播种量

在确定合理种植密度的前提下,播种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播种方法、发芽率高低、土壤水分、地下害虫情况等因素,一般机械精量播种播量为37.5~45 kg/hm2,粒播种子为82 500~93 000粒/hm2。

4.8 播后机械镇压

玉米播种后应及时镇压,以提墒保墒,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种子吸水发芽。一般机播地块都应在播后及时镇压或者随播随镇压,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5 玉米田間管理技术

5.1 玉米田间化学除草技术

1)正确选择除草剂。历经几年夏玉米化学除草药剂试验效果验证,市场上经营的玉米除草混剂如异丙甲草胺与莠去津混剂、乙草胺与莠去津混剂等,在玉米田间适期施用不仅杀草谱广,而且对后茬作物安全,可在夏玉米田推广使用。

2)把握适宜用药期。乙莠除草剂可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作为封闭除草使用,也可在玉米出苗后的3~4叶期、杂草2~3叶期作为苗后除草剂使用,玉米拔节后不要用药,否则容易产生药害,当田间杂草生长至4叶后用药除草效果降低。

3)科学掌握最佳用药量及施药方法。玉米3叶1心时,40%乙莠悬浮剂田间用药量控制在2 250~3 000 mL/hm2,配药时,先在容器中注入300 kg/hm2水加入90%的药剂,再注入150 kg/hm2的水加入剩余药剂搅匀,之后灌入喷雾器后再次搅匀。喷药时持喷雾器人员应在田间倒退着行走,边走边持喷杆左右移动,喷头雾化均匀喷雾,地头、边行都要喷到,切记不能重喷、漏喷。

5.2 玉米田间适时间苗、定苗技术

1)及早疏苗间苗。如果玉米种子发芽率高达92%以上时,田间往往会出现玉米苗过分拥挤,株间根系相互交错,玉米苗相互争肥、争水、争光,幼苗叶片彼此相互重叠情况,不但影响光合作用,而且易发生苗荒及出现大小苗现象,导致生长不整齐。当玉米生长到3~4叶时,应及早进行疏苗、间苗,避免幼苗相互拥挤、相互遮光,培育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

2)适时田间定苗。玉米生长至5~6叶时要适时定苗,田间定苗要掌握去弱留强、间密留匀、间小留壮的原则,对矮小苗、黄叶苗、虫侵苗、病害苗及杂苗应彻底去除,留苗应选择大小一致、植株生长均匀、叶片浓渌的壮苗。对缺穴、断垄处,可在相邻穴留双苗,以保证田间足够的株数[2]。

5.3 玉米田间中耕技术

1)玉米苗期中耕。在玉米3~5叶期进行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提高地表温度,有利根系下扎、促进幼苗生长健壮,有益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有效养分、改善营养条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墒防旱。

2)拔节期中耕。在玉米6~10叶期进行中耕,可以促进植株生发新根,扩大根系吸收范围,灭除玉米行间、株间杂草,松土保墒、破除土壤板结、截断毛细管、防止松土层以下水分蒸发,达到蓄水保墒作用,能促使地上节根产生和下扎,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3)开花灌浆期中耕。结合抽雄后期追肥灌水,适时田间中耕,可破除玉米行间地表板结、灭除地表杂草、松土培土,有益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促进根系吸收,既防早衰,又利于早熟,保证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利于作物生长[3]。

5.4 玉米田间合理密植技术

1)因种留苗技术。从大田常年玉米种植密度来看,种植密度不足60 000株/hm2,距目前审定品种67 500~75 000株/hm2、部分机收耐密品种的密度标准75 000株/hm2还相差15 000株/hm2。因此,要提高产量,一方面要加强因种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提高单株产量;另一方面增加种植株数,合理增加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2)选用玉米优良品种。玉米优质良种具有纯度高、籽粒大小均匀、种子色泽亮、发芽率高等显著特点。高质量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出苗整齐、易培育壮苗,玉米苗生长势强,能保证田间足够的种植密度,且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协调,降低田间弱小株、空秆株的发生概率。

3)适当增加播种量。目前市场上经营的任何一个玉米品种都达不到100%的出苗率,一般在85%以上。如果按85%出苗率计算,机械精量播种的缺苗率可达15%。因此,机械精量播种粒数应比计划密度多种15 000粒/hm2,例如,郑单958计划密度75 000株/hm2,需要下种90 000~93 000粒/hm2。

5.5 玉米田间灌溉技术

1)灌足灌好玉米保苗水。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前提条件,如果播种时土壤墒情差,势必造成缺苗断垄,苗大小参差不齐、弱小株多、空秆率高,这样的群体要想获得高产是不可能的。播种时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必须造墒后播种,夏玉米也可播后浇保苗水。

2)适时灌好玉米拔节水。玉米是喜水喜肥作物,苗期植株较小,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这种情况下可以不浇水。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拔节时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就要浇水。浇拔节水利于茎叶和雌穗生长以及小花分化,可以减少空秆,增加穗粒数。

3)及时灌足玉米抽穗水。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生长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这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低于70%就要浇水。灌抽穗水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丝的生活力,有利于授粉结粒,可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产量,有利于籽粒灌浆。

4)因地制宜补充灌浆水。籽粒灌浆期间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补灌灌浆水可以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较多的绿叶数量,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可以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速度,有利于提高粒重。

5.6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苗期病虫害以蓟马、黏虫、玉米茎基腐病为主,往往会造成玉米苗矮化、发育不良,甚至枯死,形成缺苗断垄。防治茎基腐病选择57.6%冠菌清或12.5%戊唑醇225~300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蓟马、黏虫可用2%甲维盐或甲氰菊酯225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4]。

2)玉米喇叭口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治玉米螟选择2%甲维盐或甲氰菊酯225 mL/hm2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或灌心,也可用辛硫磷顆粒剂30 kg/hm2撒于心叶,每隔7~10 d施用1次,连续2~3次。防治玉米大、小叶斑病可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每隔7~10 d喷1次,共喷2~3次。防治纹枯病用20%井冈霉素1 500 mL/hm2兑水750~900 kg/hm2,从拔节期开始结合防虫连喷1~2次。玉米锈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或者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每隔10 d喷1次,连续2~3次。

3)玉米抽穗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治蚜虫可以用10%吡虫啉或者40%氯戊菊脂等稀释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穗腐病,在抽穗吐丝期用80%代森锰锌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喷施果穗外层苞叶及花丝部位[5]。

6 玉米直播晚收技术

判断玉米是否正常成熟不能仅看外表,而是要着重考察籽粒灌浆是否停止,以生理成熟作为收获标准。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2个,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当玉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在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最高,可以作为玉米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孔祥芳.玉米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9):11.

[2]王振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9):9.

[3]赵霞.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9):53-56.

[4]代树杰,刘广松,冯勇,等.玉米种植的管理技术探析[J].农家参谋,2019(5):73.

[5]梁虎陵.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6):96.

猜你喜欢

高产高效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我的玉米送给你
浅谈煤矿高产高效型生产区队建设
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
不同兼业化农户粮食生产效益和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七穗玉米